湖南各支石氏源流,湖南宗親可以參考一下!

2021-02-17 石氏石姓

點上面「石氏石姓」加入石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石」,先點上面藍字石氏石姓,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本來整理自網絡,如需補充請在下方留言!

長沙石氏
始祖春谷公,元時自江西徙湘潭,總祠堂在湘潭姜畲石家坊。至清中葉,始遷祖養悅公遷來長沙。後人置業長沙東鄉鷓鴣塘陳家坪。據1992年未刊家譜載,最後排派為:家聲定克昌祖。堂號」樂山堂」。

寧鄉石家灣石氏
明代自江西遷此。

湘潭雲湖石氏
自宋守信公再傳至全振公,始隸潭州籍。至始遷祖春谷公,諱元蕃,遷湘潭,再下十二傳至清仁吾公,子云野、祿野,一居學坪,一居雲湖。雲野後裔居學坪、善 化、衡山馬橋灣、窯山衝、雙廟等處;祿野生子四:開憲、開祖、開雲、開寶,其後裔遷居雲湖墹茲塘、許家壩、福衝、泥灣、潮江衝等處。清同治4年 (1865)五修族譜。
派語:(自十九世始)孝友前芳久,詩書善訓長,賢材誠蔚啟,德教振湖湘。湘潭石漢聲先生一支派語:培養承先世,家聲定克昌,祖宗貽 澤遠,繼緒載文章。

湘潭石家坊石氏
始遷祖元蕃公,明初自江西遷湘潭四都石家坊。子四:長子元一遷蘇州,次子元二遷長沙碧湘街,三子元三遷興國,四子元四守石家坊。清嘉慶元年(1796)二修族譜,同治7年(1868)三修,光緒24年(1898)四修,1928年五修。

醴陵上堡衝石氏
始遷祖秀巒公,清康熙間自福建汀州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1600人。

醴陵棗子園石氏
始遷祖維林公,明洪武間自江西遷此。族人分布於攸縣。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500人。

炎陵十都黃上村石氏
先世清雍正年間由廣東南雄始興縣遷入霞陽石下(今十都鄉黃上村)。後裔分布於十都大院。

邵陽石氏
始遷祖萬三、千三、百三,宋建隆間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千秋鄉水伯堡徙居寶慶府。萬三公落業佑溪橋,不數年回籍;千三公落業石陂橋,支分五房:通、達、貴、 逵、暹;百三公落業茶園山,支分為桂、相、椅、隆四房。
後人分布於邵陽、益陽、湘鄉、寧鄉、新化及江西、四川等地。二支族譜始修於乾隆25年 (1760),嘉慶16年(1811)百房二修,道光27年(1847)百房三修,光緒18年(1892)百房四修,1948年千、百二房六修,1917 年百公裔五修。百公裔舊派:邦思原志楚,仕興永吉昌。續派:一宗多國用,美翠自生光。二支合派:景德耀先者,芳聲孝友傳,顯揚昭盛代,家世裕魁元。

邵陽石氏
始祖九鼎公,字任重,號南楚,宋建隆元年(960)來守邵州,任滿仍歸江西泰和縣水伯堡圳上。歷數世至光趙,號連城,生萬金,行萬三郎,萬富,行千三郎, 萬鎰,行百三郎,復來邵州,萬金居佑溪赤金鈿;萬富居石陂頭紫金鈿;萬鎰居茶園山銀金鈿。萬金後歸原籍,萬鎰後隸新化時榮橋。萬富世籍邵陽,生五子:朝 通、朝達、朝貴、朝逵、朝暹,分裡石武、石文、石奇、石祥、石權。明正統12年(1447)始修族譜,隆慶2年(1562)、清康熙27年(1688)、 嘉慶6年(1801)、道光30年(1850)、光緒15年(1889)、1915年續修。同治間建宗祠于田心坪。班序:萬朝成受以,子應添汝明,文武正 永定,榮華大吉昌,景德啟盛世,安思慶楚邦,嗣秀通京國,顯隆士俊良,義方遵祖訓,孝友紹家綱,裕後詒謀遠,承先福澤長,教典昭敦睦,儒材譽錫鄉,詩書崇 甲第,勳業贊平章,聖學心傳續,純臣矩範詳,繼繩儲傑偉,蘭桂鬱資湘。

綏寧石氏
始遷祖仕明公,原籍江西泰和,為官雲南,於明成化間卸任歸裡,路經綏寧,見山水秀麗遂定於嶽二裡(桃坪一帶)慄木田。後裔分布於鹽井一帶。
華容墨山石家垸石氏
始遷祖萬三郎,祖居饒江府丹陽縣(今江蘇丹陽縣),官嶽州指揮使,奉詔徵苗有功,受封后守嶽州,致仕後於宋淳祐元年(1241)遷居華容墨山石家垸,其弟 萬四郎隨兄遷華,同居石家垸。原派:大國鳴世鐸,汛秀美重鈞,潤述烈增錦,洪策煥堂欽。續派:漢楚煦堯鎮,河東鳳培鍾,湘材炳坤錫,準樹熙在鉷。

平江黃金洞拋石石氏
始遷祖朝鳳公,清乾隆25年(1760)自贛州長寧遷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61人。

湘陰古塘圍石氏
始祖謙益公,字虛懷,原籍浙江寧波府鄞縣。公性曠達,好山水,明初長子天福官湖廣,公與次子天祿、三子天壽率僕從百餘來湘,止於湘陰縣古塘圍。天福,字又 崇,明洪武初從靖海侯吳正御倭寇,有功升任湖廣都指揮使僉事,分居益陽青修山。天壽分居沅江,惟天祿世居古塘。清光緒28年(1902)建總祠於沅江縣泚 湖口。清乾隆9年(1744)三支始修族譜,嘉慶20年(1815)續修,鹹豐8年(1858)三修,光緒18年(1892)四修,1931年五修,1994年六修。新派:忠孝昭彰長發其祥克家駿茂傳世鴻昌嶽雲獻瑞湘澤流芳化隆端本治慶維綱。

沅江瓊湖鎮石氏
先世明洪武31年(1398)自江西吉水縣宦湘,落業於沅江縣沙頭(今屬益陽),後裔分居於縣境瓊湖鎮及益陽張家塞、泚湖口、沙頭等地。

南縣石氏
始遷祖鐸山公,清乾隆間由華容縣東山遷十都傅家嘴(今南縣北河口鄉東勝村)。

常德石氏
始祖 公,字敏若,原籍河南,宋哲宗時進士,因不附權閹梁師成而遊幕於楚,後因河南沒於金而不得歸籍,遂家於常德。數傳至廷河公,拜元初萬戶侯,以孝謹治家,子 孫十世同居。廷河以前世系不可考,故以廷河為常德石氏一世祖,1948年八修族譜。族人有遷居桑植、慈利、石門、澧縣、臨澧、桃源、南縣、施南等地者。祖 祠在常德石公橋。至1948年,遞傳25代,共5萬餘人。

桑植石氏
字派:開國廷家彥,興壽懋應長。

寧遠石氏
始遷祖文莊公,行八郎,原籍江西泰和鵝頸塘,元末明初之際,明太祖授以都司,鎮守舂陵,開基於湖南寧遠縣石安鄉石家洞,其子玉生,生三子:午榮開派石溪; 午篤開派祁陽金剛渡;午敬開派牛丫坵。族人分布於祁陽金剛渡、江華石圍塘及本縣白虎營。宗祠在石家洞。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餘人。

新田下濚石氏
始遷祖光優公,清康熙年間由江西寧州(今修水縣)來湘貿易,開基於新田縣仁智鄉下濚。至1948年,已傳8代,男女丁口50餘人。

麻陽蘭裡石氏
祖籍沅陵縣筲箕灣石家村,民國時遷入麻陽定居蘭裡。字派:成長再善啟,家顯大光明,如玉紹先美,文武才學勝,萬代興隆典狀元。

會同石氏
始遷祖宣義公,宋政和2年(1112)自福建莆田由鄉榜除會同令,後因受阻於苗而家會同。族人分布於西門外等處。

靖州石家團石氏
先世因避亂自江西豐城遷此。

通道石氏
始遷祖大月公,明洪武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徙通道。

通道羅平溪石氏
始遷祖再立公,明洪武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通道羅平溪。

瀘溪石氏
始遷祖開基公,南宋祥興2年(1279)自江西吉安府因貿易遷此。

保靖石家洞苗族石氏
明末自四川貴棚遷峨容,再由峨容遷保靖毛溝鎮石家洞。

保靖苗族石氏
清朝中期從沅陵縣棋盤巖遷保靖,聚居於梅花鄉斷橋村、陽朝鄉石家村。

龍山苗族石氏
由花垣遷譜口車,再遷苗溝,族人分布於苗溝、苗源、桐木坳、麻陽洞等地。

龍山扒湖苗族石氏
始遷祖大魁公,由花垣遷興隆街苗溝,後遷扒湖,族人分布於扒湖、克溪溝。

請分享給石氏宗親看看!

相關焦點

  • 湖南尹氏源流
    湖南尹氏源流長沙烏山尹氏 始遷祖鉉公,北宋大儒程頤門人尹焞之孫,於南宋中葉由河南遷楚南,隸籍善化。1933年四修宗譜。瀏陽尹氏 始祖思貞公,諡簡,子二:愔為北派祖;憶為南派祖。攸縣新田尹氏 始遷祖天倫公,為唐思貞公二十五世孫,明洪武間由江西永新沙田遷居湖南攸縣鸞山鎮新田。自五世始支分八房,長、七房無嗣,八房外徙雲南。
  • 近代湖南人中之蠻族血統:吳氏龍氏石氏麻氏廖氏
    吳氏 龍氏 石氏 麻氏 廖氏吳、龍、石、麻、廖五姓為近代湘西鎮筸一帶苗中巨姓。永綏截至道光末苗籍舉人凡十九人,石氏九人,龍氏四人,麻氏一人,此外張、楊各二,田氏一人;鳳凰截至嘉慶末凡二人,吳、龍各一;此乃見於永、鳳《廳志》者。《通志》漢籍與苗籍不分列,姑認凡屬此五姓者皆系苗籍,則永綏石氏又得一人,鳳凰吳氏又得四人,龍氏又得一人,又麻氏新得二人。乾州獨少,僅石氏一人。
  • 湖南攸醴六修族譜符氏源流敘
    後嗣以符為姓,這就是公雅以官受姓符氏的由來。故符姓乃黃帝胤嗣、后稷雲礽,周公之後裔.得姓於公雅,迄今已二千二百多年歷史。符姓血脈發源於黃帝,血統繩繼至今,奔流於我輩體膚者乃炎黃血液也。  二、符姓肇基於瑯琊山東之東南部濱臨於黃海,有座山因山石瑰麗,被稱瑯琊山。
  • 上饒市饒氏宗親聯誼會、上饒市饒氏商會 戊戌清明祭祖暨上饒《饒氏族譜》開譜慶典大會紀實
    原上饒行署專員饒士圻、上饒市饒氏商會會長饒朝偉、上饒市饒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饒長青、名譽會長、江西省武術協會會長、江西省酒業協會會長饒紹信、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饒紹鵬、江西省饒氏總會會長饒新民、上饒各縣區會長、聯絡人及來自福建、湖南、廣東、安徽、浙江、北京、上海、重慶等各地宗親代表、企業家代表等入座主席臺上。紹鵬代表商會及聯誼會成立致歡迎詞。
  • 【邊氏源流】寧鄉邊氏源流及人物簡介
    (訂閱號:bszq02)      挖掘族譜歷史 匯聚四方邊姓—————————邊—————————寧鄉邊氏源流及人物簡介(據寧鄉邊氏三修族譜載)寧鄉邊氏是正統漢姓,祖先是殷商微子啟,微子啟的後人周朝宋國邊昂,為漢姓邊氏得姓始祖。
  • 向氏宗親留言查看2019-01-28—2017-07-31
    點擊藍色字留言向氏宗親部分留言2019-01-28——2017-07-31xw湖南長沙人
  • 湖南葉氏源流,來了解一下.
    湖南山川秀麗,張家界武陵源、南嶽衡山、嶽陽樓、洞庭湖令人嘆為觀止。湖南資源豐富,以「有色金屬之鄉」、「非金屬之鄉」、「魚米之鄉」美稱「三鄉」而享譽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湖南起著承東啟西、承南起北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經濟持續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化產業位居我國前列。行政區劃的形成及管理體制的演變,是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發展完善的。湖南春秋戰國屬楚。秦置黔中、長沙兩郡。
  • 中華遊氏大事記2018年
    2018年10月4日,來自江西、廣西、廣東、福建、海南、雲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各縣市宗親40O多人,匯集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棲碧山莊,參加中華遊氏貴陽市宗親聯誼會成立大會。   2018年10月5日,湖南瀏陽遊氏宗親到上杭參訪。瀏陽遊氏出自上杭梅溪寨。
  • 中華單氏宗親聯誼會黑龍江分會救助單連巍宗親全國宗親愛心捐款名單.
    全體單氏家族宗親們好: 中華單氏宗親聯誼會黑龍江分會倡議為單連巍宗親愛心救助全面結束,共收愛心捐款96307.26(
  • 《世界萬氏總譜》第二卷致世界各地萬氏宗親的公開信
    ,家族聯誼活動等均歡迎向我們投稿,一旦採用將與全球萬氏宗親分享家族盛事。    扶風堂    族人現居湖南湘鄉市棋梓鎮(老地方叫八畝田)和湖南雙峰杏子鎮萬家坳等地方。估計有3000人以上。    清代有遷湖北和四川的。    壬二公後裔聽說在湖南新化鬥山。    有江西吉安泰和縣的萬氏宗親請留言。知道詳情的朋友也請留言。我為祖字輩。
  • 譚氏源流最詳見解,值得譚氏宗親一看!
    江西刺桑譚氏源流序、湖南弘農堂譚氏源流序及廣東梧村譚氏族譜記載:「譚」為周穆王所封(見:江西刺桑譚氏大宗祠序、江西澄溪族譜源流記、湖南弘農堂五修源流序、廣東梧村譚氏族譜序)。1990年4月考古發掘得出的結論是:「最上層是周代文化城址,曾為古譚的國都。
  • 湖南各地龍氏源流大全,龍家人必看
    子禹官隨外祖居吉安府泰和縣白下驛,元豐4年(1081)任南昌節置副使,既而南蠻作亂,調升湖南安撫招討使,卒葬常德南門外。生五子:宗麻、宗朝、宗靈、宗廷、宗旺。宗麻公,字元爵,南平侯,隨父任湖南宣撫處置副使,平定長衡永寶嶽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營綏寧東山,寢疾乞休,遂家鐵衝,為東山始祖。宗祠建於東山。
  • 萬氏宗親尋根,請各地宗親轉發,謝謝!
    我們熱烈歡迎各地宗親向我們投稿,投稿範圍:修譜活動,祭祖活動
  • 湖南湯氏源流考
    《武陵記》曰:「武山(湘西)高可萬仞,山半有槃瓠,石窟中有一石狗形雲是槃瓠之遺像。」因而可知槃瓠族增經活動於湖南境內。槃瓠即盤古諧音,而盤與湯同義互假,所以槃瓠族即是湯古氏崇日部族,盤瓠承襲了湯古氏族號,故為湯姓。槃瓠與商女先後生下十子三女,湯嚳賜外孫子、外孫女為湯古氏、湯水氏、湯木氏、湯盤氏、湯元氏、錯氏、盤氏、螻氏、蟻垤氏、屠羊氏、女宮氏、公羊氏、頓丘氏,號稱「湯厝(錯)十三姓」。
  • 湖南瀏陽槐花新安堂餘氏奎木公祠舉行冬至祭禮
    新安堂奎木公祠冬至祭禮      2017年12月22日,冬至,農曆十一月初三,餘氏奎木公祠舉行冬至祭祖活動。此次是新祠堂重建以來第一個冬至祭祖活動, 前來參加祭祖的宗親們籍此緬懷先祖時刻相聚一起,特別珍惜和高興。      餘氏奎木公祠,座落在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巖前村槐花段(在槐花餘氏總祠旁邊),於2016年8月29日(農曆七月初八)重建,佔地面積四百餘平米,建築面積250餘平米, 在2017年春節到來之前全部竣工並於24日舉行隆重慶典禮。
  • 蘭陵湖廣|湘鄂走親:兩省或中三省蕭氏宗親文化交流活動將步入常態化
    本席建言以紀念旗形式向來訪各宗親會致意留念的提議被採納,分別由湖北蕭氏宗親會第二屆會長蕭海濤宗長、湖北民俗書畫大家兼蘭陵書院榮譽院長蕭繼石宗長、湖北蕭氏宗親會執行會長蕭述文宗長分別贈送錦旗一面:宗誼長存,天下一家。
  • 湖南謝氏宗親惟興公後裔祭祖驚現800臺車隊,堵車4個小時,十裡車隊,驚動當地【有視頻】
    其實這個是我們湖南當地謝氏宗親會的800輛祭祖車隊。      根據宗親介紹,謝氏當天出動祭祖的車隊達到了800臺,5000多名謝氏宗親參與祭祖。在祭祖路中遇到了周姓,和當地的大大小小車隊匯集一起,車隊連綿地延長了十裡,很是震撼壯觀。
  • 湖南劉氏源流——劉氏文化
    《長安志》載:「杜伯墓在杜城清明渠邊,石槨四隅有石柱,以鐵索繞之,相傳水漲墓開,水落乃封」。王將無端殺害杜伯而非其罪,有友佐儒諫王,與爭之九,復之而王不許,卒殺杜伯。佐儒寧死不殉君,以正杜伯之無罪也。被誣冤殺,封地杜城被奪,其子隰叔奔晉,後世為晉國士師,因官名顯赫,故以官命氏,又為士氏。
  • 湖南羅氏源流考(上)
    各支羅姓人,相繼於宋、元、明三代,從江西之泰和、豐城、清江和吉安等地遷至新化。在二十世紀的30年代,新化十支羅氏曾聯合修譜,但不成功。  郴縣郴江鄉高壁村羅氏,始祖羅恢緒,又稱茂二十郎,源流待查,人丁三四千人。   綜上所述,數千年來,湖南羅姓人的源流:一部份是古羅國人土生土長的後裔;一部份則是從江西、廣東、福建、湖北等地遷來,其中大部份又是從江西遷來,而且大都是崱公之後。遷來湖南的時間,大都是宋丶明丶清三代,其中又主要是明代。
  • 7月第一周姚網各地宗親尋根資訊,請四川、山東、安徽、貴州、湖南、山西宗親們關注
    ,地名山石堡。後初到永州府郊陽縣【永州府有郊陽縣?】普樂鄉河裡金鳳觀雙壩居住落業。湖南始祖姚升三:升三 →安→ 文 →敏→ 柏。 柏生升二子:繼臣、繼武。繼臣生長子學忠、次子學志二子。繼武生6子。以下輩分為學、鳴、崇、國,繼武后第5代崇字輩開始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