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佛教之因緣

2020-12-23 騰訊網

東臺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開經偈

武則天(唐)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又名媚娘(公元624-705年),享年81歲。她一生總攬朝政達50年之久,其中穿戴皇帝衣冠,端坐金鑾寶殿,指揮滿朝文武長達21年。在她執政期間,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內政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國力強盛,是個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在她晚年81歲,暮暮垂老,又肯接受宰相張柬之意見,鞠躬下臺,讓位與中宗,把政權奉還與唐室。她不以天下為私,就足以表現其無心篡唐。和平渡過政權更迭階段,傳唐朝天下延續到以後290年。既不用武力奪取別人天下,也不因緣時篡取唐朝江山。一個掌權者,要主持朝綱,治理國家,處理軍政大事,獨攬神州大權,沒有聰明、智慧、氣魄、膽略和強健的身體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對於一個女人,就更為困難。這些與武則天長期堅持信佛有很大的關係。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尋,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由於參加唐朝建國有功,封為太原郡公、應國公、工部尚書,賜田300頃,黃金500斤。母親楊氏,出身於士族高門,頗有文化,家庭環境使她從小就習文練武。14歲就被唐太宗召入宮中當"才人"至27歲,擔任內侍工作,負責更衣和照顧皇帝起居。太宗九子李治,小她5歲,常在宮中出入,青梅竹馬,日久生愛,李治即位立高宗。為了給太宗追福,高宗將太宗的妃嬪加以剃度,讓她們從佛念經。就這樣武則天隨眾妃到感業寺當比丘尼。2年後他奉高宗之詔,第二次入宮,被封為"昭儀",正三品,是妃嬪中較高的一等。33歲時她被高宗立為皇后,因高宗多病,武則天成了執政皇后。高宗死後太子中宗繼位,她成了皇太后。後因中宗昏庸無能,不久她廢了中宗,自己當上了女皇。

武則天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家庭中,她從小受母親信仰的影響,自己也信奉佛教。唐代當時佛教在社會上已有著廣泛的影響,僧尼對唐初執行崇道抑佛的政策也有所不滿,這正是武則天可以利用的社會力量。垂拱四年(688)四月,武則天暗示武承嗣等人偽造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所謂瑞石,詭稱獲於洛水,武則天把這塊瑞石稱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神為"顯聖侯",武則天也自封為"聖母神皇"。同年六月,又於汜水得所謂刻有《廣武銘》的瑞石,銘文暗示武則天是"化佛空中來",當取代李唐為女主。其《廣武銘》載:

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

這裡已不是什麼暗示,而是十分露骨地向人們昭示,武媚娘當為天子,這是佛祖之意。

在《大雲經》頒布天下的第二年(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正式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於佛教為武則天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她一反李唐皇帝"道在佛先"的排列,明確規定先佛後道。據《唐大詔令集》卷三載,天授二年(691),武則天下制:釋教"開革命之階......自今以後,釋教宜在道法之上,緇服(僧人)處黃冠(道士)之前。"長壽二年(693),武則天推翻自己從前的建議,命舉子等罷習《道德經》。以後又取消"玄元皇帝"的封號,復稱"老君"。武則天執行了先佛後道的政策。武則天稱帝後,進一步利用佛教為鞏固和維護她的統治,不斷製造新的輿論。長壽二年(693),有僧人菩提流支譯出《寶雨經》10卷,經中講到,有東方日月光天子,乘五色雲來到佛所在的地方,佛為他授記,講他日後當在摩訶支那國,現女身為王,以佛法教化眾生,建立寺塔,供養沙門。據查,《寶雨經》到唐代共出現三譯,唐以前梁、陳時所譯的都沒有這段文字,因此很明顯這是唐譯本偽造,是專門為武則天登基製造輿論根據的。就在此經譯出這一年,武則天加尊號為"金輪神聖皇帝"。由此可見,武則天支持佛教發展,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目的的。武則天與佛教的關係密切,可從以下幾方面得知:

1

交結僧人,厚禮相待

跪拜神秀。神秀,俗稱李,汴州人。少習經史,博學多聞,後出家受具足戒。50歲時,前往黃梅雙峰山東山寺拜謁禪宗五世祖弘忍,求教佛法真諦,從事打柴汲水等雜役6年,深為弘忍所器重,被稱為"神秀上座"。弘忍死後,神秀在江陵當陽山玉泉寺大開禪法,四海僧俗聞風而至,聲譽甚高。武則天久聞神秀盛名,於久視元年(700)派遣使者迎至洛陽。武則天用肩輿把神秀迎入太殿,"親加跪禮",見面後首先問道:"所說之法,誰家宗旨?"神秀回答說:"蘄州東山(即雙峰山東山寺)法門。"此後神秀往來於長安、洛陽兩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當時神秀已90多歲,武則天對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場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給,十分豐厚。武則天除常召神秀,"時時問道"外,還敕命於神秀主法的當陽山設度門寺,在汴州神秀的老家置報恩寺,以旌其德。神龍二年,神秀死於洛陽天宮寺,朝廷賜諡"大通禪師"。

大約在弘忍去世之後兩年(676),惠能到廣州法性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據《壇經》講:"時有風吹幡動,一僧雲幡動,一僧雲風動。惠能云:『非幡動風動,人心自動'",印宗感到惠能"定非常人",於是反執弟之禮,向惠能請求佛法真諦。惠能名聲遠播,武則天"敕書勸諭,徵赴京城",可是惠能"竟不奉詔",謝絕了武則天的召請。武則天雖然沒有能請動高僧惠能,但仍以禮相待,賞賜甚豐,"送百衲袈裟及錢帛等供養。"

聆聽法藏講經。法藏是華嚴宗的創立者,祖籍為康居國。祖父時始僑居長安,以康為姓。法藏17歲時,入太白山求法。後到雲華寺聽智儼宣講《華嚴經》,成為深深領會妙旨的門徒。智儼圓寂時,把法藏付託於弟子道成、薄塵,說他將會紹隆遺法。法藏28歲時,榮國夫人(楊氏)死,武則天為樹福田、剃度僧人,把自家的舊宅施捨作為太原寺。於是,道成、薄塵等高僧連狀薦舉,度法藏為僧,住持太原寺,得到武則天的許可。法藏這時還只是受了沙彌戒,武則天敕命他在太原寺講《華嚴經》,不久詔令京城十大德為法藏授具足戒,並把《華嚴經》中賢首菩薩的名字賜給他作稱號,人們由此常稱法藏為賢首國師。

法藏所弘揚的華嚴宗,依靠武則天的支持,很快成為一個很有影響的宗派。相傳,有一次,武則天請法藏到東都洛陽,為她講解《華嚴經》。當法藏講到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三昧門、六相和合義門、普眼境界門等佛教術語時,武則天聽後,茫然不解。法藏於是指著宮殿一角的金獅子作譬喻,講到一一毛頭各有金獅子,一一毛頭獅子同時頓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無邊獅子,重重無盡。武則天聽到這裡,豁然領解。法藏把他與武則天的問答對講集錄成文,文題就叫《金獅子章》。

出宮迎義淨。義淨俗姓張,齊州(今山東歷城)人,14歲受沙彌戒。他於高宗鹹亨二年(671),從長安出發,遠赴印度,歷時25年,遊經30餘國。證聖元年(695),義淨返回洛陽,帶回梵本經、律、論近400部。武則天聽說繼玄奘之後又一位西行取經的高僧滿載而歸,親自來到洛陽城東門外迎接,垂問賞賜,禮遇甚厚。在武則天安排下,義淨一度參加大遍空寺"華嚴經譯場",先後翻譯佛教經、律、論61部、239卷。

武則天時,還曾召見過東渡傳法高僧鑑真的師傅弘景律,請他入宮,作授戒師,於唐宮弘揚佛法。

2

建寺造像,廣積"功德"

建寺造像的沉浮起落,與帝王個人的好惡、政治風雲的變幻是密切相關的。佛像雕塑,在武則天時期達到了高潮,龍門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當時造像精品的代表之作。對武則天主持雕鑿的龍門奉先寺,古人曾稱:"正教東流七百餘載,佛龕功德唯此為最。"郭沫若也讚譽說:"一寺靈光號奉先。"奉先寺大像即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群中規模最大的造像。奉先寺大像的開鑿同武則天有著密切的關係。武則天曾為大像的開鑿"助脂粉錢二萬貫",並主持工程落成的"開光"儀式。

有趣的是,那座盧舍那佛像很有些像武則天本人。本來,盧舍那佛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意思是光明普照,而且是華嚴宗的教主。值得注意的是,這座佛像的頭部圓滿而秀麗,既有男性的莊嚴,又略帶女性的慈和。這已不像普渡眾生的佛教偶像,而是大唐帝王的化身。據考證,武則天"方額廣頤",盧舍那大佛的頭部形狀和女性氣質,顯然有她的影子。武則天為了替自己歌功頌德,試圖以佛像來美化自己,進而把自己比作佛。武則天是因為《大雲經》把她說成是彌勒佛化身,格外欣賞,令全國各州和兩都都要建置大雲寺。武則天的這條諭令得到全面執行,據考古資料可知,遠在帕米爾的碎葉鎮和海南島,當時也都設置了大雲寺。

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在武則天時成為她御用佛寺。白馬寺在唐朝東都洛陽市郊。武則天派令她最寵信的僧人薛懷義住持該寺,薛懷義同時兼任新平道行軍總管。武則天常居東都,不時來到白馬寺拜佛,這裡幾乎成為武則天專用的宮廷寺院。

唐高宗時,為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曾在長安慈恩寺建起5層高的大雁塔。武則天稱帝後,她本人帶頭,朝中王公響應,施捨大量錢財,將大雁塔重加營建,增至10層。後經兵火,僅剩下7層。大雁塔至今仍是西安的一大景觀。

武則天也曾有恩香積寺。香積寺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祖庭,位於長安南郊神禾原,高宗時建造。唐代詩人王維在其著名的詩篇《過香積寺》中描繪說:"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幕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唐高宗和武則天曾分別向香積寺賞賜舍利和國寶。武則天晚年突出地表現在佛教上。據《通鑑》卷207載,她建築興泰宮等寺宇,"功費甚廣,百姓苦之。"

武則天倡導佛教,讓這一外來信仰在中國發揚光大。並得到了那個時代的認同。作為女皇帝武則天,對中國歷史的進程作出過積極的貢獻,這也算是佛教在中國歷史上 結下的因緣,由此而盛開出了一朵燦爛的般若之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帝師神秀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魏勇攝自83版電視連續劇《武則天》播映以來,「一代女皇」的形象,便屢屢出現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女皇故事」能娓娓道來。但是,有誰知道,這位「萬眾臣服」的女皇,在宮中卻要向一位高僧行「跪禮」呢。
  • 一代女皇的風流豔史
    一代女皇的風流豔史 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是薛懷義。
  •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何可以穩坐大唐江山,卻沒有人敢於反抗她?
    在古代這個男權至上的時代,一代女皇武則天卻橫空出世,執掌大唐江山足足45年的時間,但整個天下間敢於反抗她的人卻少之又少,難道說武則天的實力已經強到碾壓任何人的存在嗎
  •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什麼信任狄仁傑,他倆什麼關係
    古時候的中國一直都是都是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稱帝時自然不免遭到各方勢力的反對,為了打擊反對勢力,她不得不重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來幫她穩定局勢。但來俊臣等人在幫助武則天穩定局勢的同時,也羅織罪名冤枉了不少無辜的大臣,甚至有些大臣直接死於酷吏的酷刑之下。但作為武則天稱帝時的宰相狄仁傑,又是如何躲開朝堂上的明槍暗箭,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又勸諫武則天讓太子李顯繼位的呢?
  • 女皇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歷來眾說紛紜,其含義不言自明
    位於陝西鹹陽市乾縣城北6公裡處,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兩塊巨大的碑石並立,他和唐高宗李治合葬與乾陵而乾陵的西側是武則天為唐高宗李治立的「述聖碑」,而東面則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述聖碑」是武則天為宋高宗李治歌功頌德而立的碑石。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個人私德怎麼樣?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既空前、又絕後的唯一的女皇帝。當然,在實行君主專制的二千多年中間,也有好幾位女性曾經在朝廷中手握實權,但都有實無名,或是母后擅權,如漢之呂后;或是垂簾聽政,如清之慈禧;至於南北朝時代北朝一些掌握軍政大權的胡人皇太后如馮太后、胡太后等還未計算在內她們都沒有正式稱過皇帝。
  • 愛美人之常情,一代女皇《武則天》容顏不老的秘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想青春永駐,長生不老,那怎樣才能擁有不老的容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一代女皇武則天她的不老容顏秘訣。武則天活到了八十二歲,是中國古代皇帝皇后中極少見的特別高壽的人。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據說活到了九十二歲。其父親是軍人出身,而武則天從小就繼承了父母的長壽基因,所以從小身體素質特別好,再加上各種學習訓練,能文能舞。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1、不暴飲暴食。
  • 改名字上癮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是唐朝開國功臣應國公武士彠的次女,後世經常稱她的「武則天」其實並不是她的真名,而是神龍元年她退位後唐中宗李顯為她上的「則天大聖皇帝」尊號,另一個大家比較熟知的「武媚娘」則是她入宮做才人時李世民給她的封號。
  •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何重視擁護唐王朝的狄仁傑?大國精英氣宇不凡
    「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這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誇獎狄仁傑的詩句,這個故事是在公元的696年,契丹攻陷了冀州,此時的女皇武則天派遣狄仁傑前往解圍,而狄仁傑當然是不負眾望,解除了這次危機,於是武則天就寫下這一首《制袍字賜狄仁傑》的詩句,來獎勵狄仁傑,並且希望百官都以他為榜樣。
  • 天曌山:女皇武則天的秘密,日月當空,普照大地
    天曌山開啟一代女皇的生命之旅,山崎日月門開天斧,天曌山,女皇武則天童年曾經生活和禮佛之地,山中多佛寺仙官,梵天寺層現佛光金蓮,自唐代成為川、陝、甘、滇的佛教道教名山,千百年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密境洞天。
  • 一代女皇武則天,是非功過皆藏無字碑,留後世評說
    古時一向以男子為尊,多有女子不得幹政之言,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然就是這樣的年代,出了一位舉世震驚的女皇帝—武則天。這千百年前破除輿論壓力橫空出世的女皇給世人們留下了無限遐想和好奇,到底是位怎樣的千古奇女子,當真是牝雞司晨?
  • 一代女皇武則天獨享降真香的秘史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男妃們有多少?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
  • 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母親背後做了這些!
    也有人說她是被武則天毒死的,雖然這個說法不一定能全信,很有可能是古人編纂出來詆毀武則天的,畢竟女性當皇帝還是對古代男權社會的一大挑戰,後人對於她是妖后的說法也層出不窮,但是如果真是被殺死,說明武則天的母親還能活的比九十一歲更久,那真的是非常長壽了。
  • 女皇武則天的年號:帝位十五載,改元十三次
    先是命其「入幕之賓」薛懷義,領著群僧偽作《大雲經》,虛構神皇接受天命之事;後又有春官尚書李思文曲解《周書》,詐稱武則天接受天命,古書早已載有徵兆。女皇受天命興帝業,登基這一天是農曆9月9日,喻長長久久,希望國祚綿長。
  • 女皇武則天面首究竟有多少 ?
    所以,皇后為了保有自己的地位,往往不計後果的打擊、壓制其他嬪妃,而嬪妃們為了得到帝王專愛,也施展或諂媚或詛咒等手段。脂粉氳氤的香氣,怎麼也遮掩不住后妃之間你死我活的殘酷爭鬥的硝煙。武則天究竟好不好色如何評價武則天,歷來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她執政權柄達四十年之久,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們對她的政治才能、治國能力基本上都給以肯定。
  • 一代帝王晚年的陪伴者,以才事君,更是女皇武則天的啟蒙老師
    聽到這女子如此美好,才氣橫溢,便想將這一代才女收入宮中,於是當時才十一歲的徐惠便被一封為才人。徐惠本人對入宮這件事表示非常高興,因為宮中的藏書數量是當時最大的地方,於是求知慾極強的她覺得可以博覽群書,增長才識。李世明看到她如此好學,也十分高興,還對她十分照顧。而徐惠對李世民回饋的卻是許多快樂。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詩詞鑑賞
    女皇武則天的詩詞是非常霸氣,讀來別具一格,不囉嗦,現在和大家一起鑑賞,感受下這個古代女強人的內心世界和表達能力。「武則天」詩詞全集(47首)1、《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2、《早春夜宴》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
  • 日月當空,一代女皇的傳奇人生
    不得不說王皇后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武則天。 正如王皇后所想的一樣,武則天迅速的就得到了唐高宗的寵幸。 但讓王皇后沒有想到的是,皇帝不僅僅疏遠了蕭淑妃,就連她自己也被皇帝疏遠,最後甚至被皇帝廢掉,讓武則天做了皇后。
  • 武則天禁止屠宰,一大臣殺羊請客被舉報,女皇的處理方式令人嘆服
    所以,等到武則天坐穩女皇的位子後,為重塑自己的形象,便開始對告密之風適度叫停,對無關痛癢的告密案,能不殺人就儘量不殺人。這種態度的轉變,在處理諫官杜肅告發同僚張德的事件中,體現的尤其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