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就滿臉通紅」、「怎麼吃都不胖」,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特殊體質的小夥伴,而這往往就是基因不同導致的。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在關注飲食等生活習慣健康的同時,也關注到自身的基因情況。
2018年初,英國宣布將對50萬英國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解碼,以打造世界最大的健康資料庫。截至2017年,全球已經有140個國家的83萬人參與了美國的「基因地理工程」;而祖源DAN檢測試劑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更為可觀,總銷量已經超過600萬份。
其實早在2015年,王小康就看中了這塊市場,並創辦了「水母基因」。
據創業邦記者了解,傳統的基因檢測技術一直都在,但是更像是沒有連接為網際網路的實體機,一方面用戶基因數據太少,另一方面數據的隔絕也很難產生價值。
在此之前,水母基因曾推出了一款消費級基因檢測新產品「生命教練」和一款針對0-3歲嬰幼兒的腸道菌群檢測產品,監測嬰幼兒免疫發育情況,並建立母嬰腸道菌群資料庫。
生命教練涵蓋了286項基因檢測,包含疾病風險評估、遺傳病篩查、常見病和慢性病用藥指導、膳食營養、個人特質、運動健身6大模塊。用戶通過採集自己2ml唾液採集,寄送樣本,就可以在水母基因App中獲得根據自己基因數據的定製化解讀和內容服務。
水母基因首席科學家趙南告訴創業邦,水母基因的技術原理主要是結合了基因群、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屬於跨界整合的交叉學科,水母基因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制定一套算法,通過數據積累挖掘數據的價值,最核心的是理解分析能力。
比如近日,水母基因聯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打造了一款【生命圖志™】「祖源+健康」個人基因組產品,包括3項祖源基因檢測、286項個人健康基因檢測和一年生命教練指導服務,售價799元。
水母基因首席科學家趙南博士告訴創業邦,因為中國人混血的情況比較少,測出的民族成分往往都是90%以上的漢族,因此,在我國的祖源檢測上,不能照搬歐美的民族模式,應該根據我國國情和人口特點,從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即姓氏文化和姓氏基因入手。
趙南博士解釋說,以父系姓氏為基礎的中國姓氏文化,與Y染色體的代際傳遞可謂「不謀而合」。通過檢測中國男性Y染色體上的標記這個父子相傳的遺傳標記,可以揭示某個姓氏的直接祖先。在此基礎上,再配合姓氏族群遷徙的歷史文化研究,建立起姓氏族譜資料庫,就可以追溯父姓家族的流轉變遷,幫助用戶認祖歸宗,找到血脈的歸屬。
用戶可以通過水母基因(微信公眾號、APP、京東商城)和《中國國家地理》的天貓官方旗艦店等任一網際網路渠道進行購買。此後,會收到一個基因採集盒,在按說明採樣並寄回給水母基因後,大約3-4周,就可以通過水母基因的APP,查看到自己的祖先從非洲到現在的遷徙路徑,以及個人的4個地區族系成分(南方漢族、北方漢族、西南地區、東南亞地區)。
在核心創始團隊方面,水母基因創始人兼CEO王小康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本科在北大學的物理,碩士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的金融,2006年畢業後創業過B2B電商平臺,在網際網路商業、人工智慧等領域經驗豐富;
首席科學家趙南博士是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領域專家,博士畢業於美國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生物信息學,在國內外從事生物信心和計算生物研究10多年,同時他也是水母基因聯合創始人兼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