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產業:基因檢測

2021-01-09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上海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49期)

如今,基因檢測已成為生物科學領域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對於患者而言,不同於過去的放療和化療時代,精準醫療在治療前首先要了解腫瘤的類型和致病的基因突變,然後才能根據突變的基因實行靶向治療。

據BBC Research預測,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117億美元,未來4年年複合增速預計可達21%。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也顯示,2016—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050億美元。

目前中國基因檢測相關企業已經超過500家。

(視覺中國)

鎖定癌症基因突變的精確制導武器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生物醫藥產業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免疫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自律規範》起草小組組長武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現在腫瘤的靶向治療有了越來越多的藥物可供選擇,然而需要「有的放矢」,「癌細胞的基因突變就是目標,靶向藥物就像精確制導的飛彈,但飛彈要執行任務,首先要鎖定目標,基因檢測就是鎖定目標的武器。」

某跨國藥廠高級研發人員、北京大學化學博士方李超舉例說:「例如在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突變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確定這一突變之後才能選擇特異的EGFR抑制劑,如易瑞沙進行治療。而如果是ALK基因突變,合適的靶向藥是克唑替尼,若用了易瑞沙,可能完全沒有效果。」。

不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肺癌防治中心主任陳海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基因突變並不都能作為治療靶點,「比如KARS突變,明明知道它是基因突變的根源,但仍然沒有找到具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法。」

中國偏重下遊應用,上遊較薄弱

杭州瑞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信息大數據部總監李南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歐美在基因檢測產業鏈等方面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方向,上遊基因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Illumina、Thermo Fisher等公司幾近壟斷全球市場;位於下遊的檢測服務提供商在各應用領域內也建立了相對成熟的服務模式,如Foundation Medicine、Guardant Health等。

「歐美發達國家基因檢測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普及率。美國FDA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強制要求臨床使用靶向藥前進行EGFR、KRAS等基因檢測。另一權威機構NCCN(美國癌症綜合治療網絡)也將EGFR、ERCC1等基因檢測納入到癌症治療指南中。」李南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基因檢測領域處於發展階段,多使用來源於美國的技術。

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因為中國基因檢測市場發展起步晚,雖然國家高度重視精準醫療的發展,但依然存在眾多挑戰。

在他看來,中國在基因檢測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尤其是在臨床應用的前沿技術研發及產品開發上,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不過,在測序平臺技術及上遊的產品開發上仍需努力。

12月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領導聯繫代表座談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規劃部主任王志敏說,在世界貿易摩擦逐漸增多的大背景下,包括生命科學研究、基因測序等生物醫藥的進出口或會受到影響。「比較坦誠地說,我們國家高端測序儀還沒有真正實現國產化,幾乎都是依託於美國的儀器設備。除了儀器設備,後面的耗材也是很大的一塊。」

王志敏說,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了基因測序產業的上遊,就可以大致了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基因領域的研發情況。「比如,從事基因領域研發設定的探針等,現在主要是從美國進口。如果要針對某一疾病研發原創性藥物,這邊剛一啟動,項目還沒有進展多少,對方就可以通過咱們要訂購的探針類型,以及探針集中在哪個區域,分析出大概的研究進展方向和進展程度。」

「尤其是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我們在做任何疾病研究之前,都要去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醫學基因專用資料庫)上查資料,別人根據你檢索的熱度,就可以獲悉你感興趣的點。」王志敏說。

曾被叫停,解禁後蓄勢待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曾於2014年2月9日聯合下發通知稱,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已經開展的,要立即停止。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即是NIPT(無創DNA產前檢測)。

當時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臨床測序技術的使用面臨不少標準缺失,技術、價格、質量監管、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有待規範,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暫時停止的方式,對行業進行規範。

眾安生命高級產品經理王彩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沒有標準」是基因檢測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兩家公司技術人員通過檢索科學文獻來選取基因位點進行基因檢測,由於評估方法及資料庫等沒有統一標準,最終的檢測結果有時會差別很大。「當時叫停是在醫療端。叫停期間國家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和標準,2015年整個行業就開始發展起來了。」

2015年年初,原國家衛計委先後發布了《關於產前診斷機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109家醫療機構和北廣深多家檢測機構列入試點單位,被業界解讀為基因檢測臨床應用被叫停一年後開閘。

相關政策和標準將基因檢測規範化後,一系列鼓勵政策陸續出爐。

瑞普基因的李南認為,政府主導的科研投入可以推動醫療模式向精準型轉變,將全面推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及預後相關的研究和藥物研發的進展。

業界呼籲將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生物醫藥產業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免疫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自律規範》起草小組組長武寧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近幾年我國癌症基因檢測服務已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一二線城市醫院逐步開始普及癌症基因檢測項目,並已經出現一批引進先進技術、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機構。我國部分地區也將基因檢測納入了醫保範圍。

但納入醫保的畢竟是少數。

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症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範圍,但是醫院在開具前要確認其是否對應患者的基因突變,需要進行基因檢測。而因為在很多地區,基因檢測並未納入醫保,進而導致部分經濟困難、難以支付基因檢測費用的患者,無法直接購買被納入醫保的靶向藥物。

據悉,北京、上海、廣州的基因檢測率只有40%~50%,二三線城市檢測率更低,僅為20%~30%。「檢測率低的原因在於檢測費用居高不下,特別是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後,相當部分患者選擇『盲吃』,不僅貽誤治療,還影響治療效果。」武寧說。

以肺癌靶向治療為例,去做相關基因檢測以確認是哪個基因突變,花費一般在幾千到1萬元不等。不同水平的基因檢測公司,從檢測設備、數據分析、專家團隊、臨床匹配等各個方面,都有較大區別。

「其實基因檢測價格是呈下降趨勢,已經從約10000美元降到了約1000美元。」王彩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基因檢測在醫保裡面分得很細,「比如NIPT已經在很多省份進了醫保,腫瘤位點的檢測浙江、江蘇也進了醫保。不過,人的鹼基有30億個,只有兩三個與疾病關係明確的位點進入了醫保。」

業內人士認為,基因檢測被納入到醫保中在國際上是大趨勢,未來基因診斷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納入醫保是非常可能的結果。

文字編輯:周琦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相關焦點

  • 挖掘健康大產業 投資是風口還是泡沫?
    11月19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屆"西湖對弈 跨界融合——共享網際網路+早癌篩查新格局"高峰論壇上,各大投資機構對於健康產業的投資,均表示雖然是風口,但也要防止泡沫。  諾輝健康CEO朱葉青11月19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12月,諾輝健康獲得了君聯資本、軟銀中國2000萬美元A輪融資。
  • 瑞普基因總經理樓勝瓊:基因檢測,讓醫療更精準
    當時,賈伯斯花費10萬美元做了個最全面的基因檢測,從而精準選擇腫瘤用藥,讓他帶癌生存了長達8年,可謂創造了一個奇蹟。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的母親因患乳腺癌去世,出於對健康的擔憂,朱莉去做了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她確實攜帶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攜帶這種突變基因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為了徹底預防癌症的風險,她先後切除了乳腺和卵巢。
  • 起底風口之上的核酸檢測產業鏈
    上遊跟著吃肉除檢驗機構之外,由於下遊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核酸試劑需求量飆升,處於產業鏈上遊的企業也因此嘗到了甜頭。經健康界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生產商共涉及達安基因、萬泰生物、華大基因等約12家A股上市公司。
  • 一座皖北縣城走向生物醫藥產業風口
    不過今天,阜陽所轄的太和縣與上海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產生了另一種緊密聯繫——昔日因藥品銷售而名動全國的「華東藥都」,在布局自身轉型發展的同時,開始積極承接上海等地生物醫藥產業轉移。不久前,位於太和的「安徽鼎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P16單克隆抗體檢測試劑盒」被準予入市。
  • 2020,為什麼基因檢測不火了?
    【獵雲網】2月15日報導(編譯:小豬配齊)2018是DNA檢測的風口年。Second Measure是分析消費者信用卡和借記卡數據的公司,其最新數據顯示,去年,Ancestry和23andMe DNA試劑盒在其網站上的銷量大幅下滑。因此,23andMe和Ancestry最近都進行了裁員。
  • SkinDNA皮膚基因檢測賦能中東基因護膚市場
    當領先國際的皮膚基因檢測企業創始人,遇上全球最具財富的美妝護膚市場,一場新的科技盛宴就此拉開序幕。直播期間,SkinDNA官宣了與LeaderHealthcare的多元合作,其子公司LeaderLife Sciences擔任中東地區的指定分銷商,帶領皮膚基因檢測進軍中東市場與之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為什麼中東地區美容行業前景越來越好?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根據紐福斯生物公開信息,這是該公司開發的第一款候選藥,此前已完成全球大樣本量LHON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世和基因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模型」正式發布在「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上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邵陽博士重磅發布「大型腫瘤早篩公益項目暨世和基因•金陵隊列研究專項」。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研究人員正是運用一代測序技術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這一划時代的科學計劃,也帶來了相關產業的重大變革。一代測序精確度高,讀長可達1000bp(測序測得的片段長度),技術成熟可靠,是測序驗證的金標準。但通量低,且成本高(相對於二代測序),難以用於覆蓋基因組大面積、商業化的測序應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6期:拼多多提供10萬份免費核算檢測,新型...
    華大基因擬募資20億元 擴大基因診斷試劑及DNA合成產能7月1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度創業板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過20.12億元,募集資金計劃投向五個項目。五個項目分別是:青島華大基因檢測試劑生產及基因檢測服務項目、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臺建設項目、雲數據處理系統升級項目、生物樣本庫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阿斯利康入局,藥廠是基因檢測商業化真愛嗎?
    本文系深潛atom第129篇原創作品近年來,精準醫療成為了主導我國醫療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礎在醫療行業的發展格外令人矚目。這種合作方式或可成為基因檢測賽道的一大趨勢,但是能夠成為基因檢測行業的另外一個商業的閉環嗎?
  • 全國首個藥物基因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檢測標準發布,填補藥物基因...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提出,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歸口發布的《生物樣本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檢測--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MALDI-TOF MS)》團體標準正式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
  • 基因科普:一讀秒懂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若夫妻雙方皆為同型地貧攜帶者,則下一代有1/2的機會成為地貧基因攜帶者,1/4的機率患地中海貧血。 輕型地中海貧血症主要遺傳了父親或母親的異常基因,一般都沒有特別明顯病徵。而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則遺傳了父母雙方的異常基因,會嚴重貧血。
  • 基因檢測指引乳癌治療
    如今,不僅臨床醫生可進入「周三見」直接觀摩會診,患者也可通過掃描下方實時直播間二維碼,可直接上傳或通過廖寧教授每周一周二上午門診就醫,提交清晰完整的基因檢測報告資料,就有機會請全球「大牛」們免費解讀。  顛覆:  兩項基因結果  推翻原治療方案  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真的需要全球專家會診嗎?真有必要!
  • 前列腺癌患者如何進行基因檢測?
    隨著靶向治療時代的推進,基因檢測在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瘤種中得到廣泛應用,生物標誌物指導的靶向治療也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獲益。臨床實踐中,為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並優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所有醫師正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哪些患者適合進行基因檢測?
  • 光谷生物城舉辦主題峰會 聚焦生物醫藥產業投資風口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錢娟)10月10日,繼9月「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光谷落幕後,光谷生物城又舉辦「博潤武漢十周年高峰論壇」。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首屆大灣區生命科學產業高峰論壇舉行,關於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
    深圳新一代基因測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幹細胞和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醫療產業發展基礎較好,部分領域躍居國際領先地位,湧現出了一批知名企業。出席活動的嘉賓合影留念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深圳市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10155.51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337.81億元,增長13.3%。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本試劑盒用於體外定性檢測人外周血血漿中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有效的提高早期大腸癌的檢出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華大基因:公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已儲備足量 原料保證每日持續生產華大基因2019年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4約9日下午在全景·路演天下舉行。
  • 青島高新區醫療醫藥產業叩開海外市場
    &nbsp3月6日,發現科技醫用防護產品達到歐盟市場準入標準;&nbsp&nbsp&nbsp&nbsp3月13日,簡碼基因新冠核酸快檢試劑盒叩開海外核酸檢測市場大門……&nbsp&nbsp&nbsp&nbsp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青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危」中尋「機」,緊抓行業「風口」和機遇,以過硬技術和高效研發時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猛獁基金會第三次跨國捐華大基因新冠試劑盒:捐安哥拉一千份據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館3月10日發布的消息,此前的3月5日,經中國駐安哥拉使館協調,中國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Mammoth Foundation)捐贈的中國華大基因(BGI)研製的1000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順利移交給安哥拉衛生部下屬的國家衛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