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為什麼基因檢測不火了?

2021-01-19 獵雲網

【獵雲網】2月15日報導(編譯:小豬配齊)

2018是DNA檢測的風口年。

Second Measure是分析消費者信用卡和借記卡數據的公司,其最新數據顯示,去年,Ancestry和23andMe DNA試劑盒在其網站上的銷量大幅下滑。因此,23andMe和Ancestry最近都進行了裁員。

數據顯示,11月份通常是聖誕節和其他節日禮物購買的重要月份,Ancestry美國網站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而23andMe公司的銷售額則下降了54%。這一下降在12月還在繼續,Ancestry下降了15%,23andMe下降了48%,標誌著這一整年的業績下滑。

美國線上DNA試劑盒銷售的同比變化

從第二項數據來看,消費者DNA檢測的銷售額似乎在2017年和2018年的假期前後達到了頂峰。就在那之前,伊莉莎白·沃倫公布了自己的DNA測試結果,以證明自己是美國原住民。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只包括公司網站上的在線銷售數據,因此無法看到有多少套件是通過亞馬遜或實體零售商銷售的。儘管如此,網站銷售應該能夠很好地反映消費者對血統和健康基因檢測的興趣的總體趨勢。23andMe和Ancestry拒絕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

這裡有幾個潛在的原因,包括市場飽和、隱私問題和用途有限。

市場飽和

Ancestry總裁兼執行長Margo Georgiadi在一篇有關此次裁員的博客文章中稱,全球已有3000萬人進行了DNA檢測,其中超過一半的人使用了Ancestry公司的產品。23andMe公司已售出1000多萬套DNA試劑盒,其中大部分在美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有3億多人口。

也許那些有興趣了解自己基因的人,或者那些買得起100美元以上非必需品的人,已經這樣做了。

Georgiadi寫道,「DNA市場正處於一個拐點,大多數早期採用者都進入了這一領域。」

或者對某些人來說,讓一個兄弟姐妹參加測試就足夠了。雖然每個兄弟姐妹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繼承了略微不同的基因,但如果你有相同的父母,你可以從他們的DNA測試中很好地了解你的祖先。

隱私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消費者DNA檢測,一些隱私問題浮出水面,包括外部公司、執法部門、甚至外國政府可能會如何使用這些數據。

在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件中,警方利用第三代和第四代堂兄弟的DNA檢測信息,上傳到一個第三方網站,追蹤金州殺手,並強調,在進行這些檢測時,你不一定只是暴露了自己的DNA。這些公司可以把你的數據賣給第三方,包括矽谷的初創公司和製藥巨頭。

此外,你的DNA數據是由企業管理,這些企業通常有密集的隱私政策——可以隨時更改。

去年12月,五角大樓警告武裝部隊成員不要進行消費者DNA測試,稱將敏感的基因信息暴露給外界會給軍人的個人和行動帶來風險。

23andMe和Ancestry已經同意了自願的指導方針,其中包括,在與第三方共享數據之前,需要得到消費者的明確同意。

在2018年,23andMe切斷了第三方應用程式製造商訪問你的匿名遺傳信息(客戶必須授權第三方訪問)。這些公司提供了許多方法來限制你分享什麼數據,他們還讓你選擇完全刪除你的信息。儘管如此,我們當中那些更注重隱私的人還是受到了傷害。

用途有限

除了有許多隱私問題外,DNA測試並不一定如你所希望的那麼準確。檢測的有用性也有限。對許多人來說,DNA試劑盒可能是一次性的東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3andMe和Ancestry都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測試。23andMe確實提供了超過150份個性化基因報告,可以檢測你的一切,從你的乳糜瀉傾向到你是否喝了太多的咖啡因。Ancestry為「遺產之旅」和「家譜之旅」提供了多種選擇,因此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DNA結果來安排假期。

這些公司不斷地展示更多你已經參加過的測試結果,同時也提供你可以購買的新測試,但從他們的網絡銷售數據來看,似乎還不足以證明用戶有足夠的理由繼續購買他們的產品。

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正在嘗試不同的模式,以保持用戶的興趣和復購。

GoodCell正在將基因以及健康測試與持續測試結合起來。例如,你現在可能沒有糖尿病,但你可能在幾年後患上糖尿病。這意味著該公司實際上儲存了他們為基因測試收集的血液,這是醫生或抽血醫生必須收集的。該公司有一個每月14.99美元的訂閱模式,包括這些測試和儲存你的血液。他們認為,隨著新的細胞療法的出現,你的血液在未來可能對你有用,而且使用者會對定期進行新型測試感興趣。

雖然傳統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可能正在衰退,但我們對遺傳學以及測試的進一步科學研究也許會引發更多的興趣。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科普 結直腸癌 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宣布「精準醫療計劃」,標誌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精準醫療就是指根據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給予相匹配的靶向/免疫治療策略。
  • 風口產業:基因檢測
    對於患者而言,不同於過去的放療和化療時代,精準醫療在治療前首先要了解腫瘤的類型和致病的基因突變,然後才能根據突變的基因實行靶向治療。據BBC Research預測,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117億美元,未來4年年複合增速預計可達21%。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也顯示,2016—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 SkinDNA皮膚基因檢測賦能中東基因護膚市場
    2020.9.22日,創始人Stefan在澳大利亞連線ProfessionalBeautyGCC專業網際網路研討會直播現場。當領先國際的皮膚基因檢測企業創始人,遇上全球最具財富的美妝護膚市場,一場新的科技盛宴就此拉開序幕。
  • 華大基因:2020年度公司取得了多項研發成果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已...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大基因(300676)提問, 今年下半年,國外疫情不斷攀升。但公司股價卻跌了5個月。能否分析一下原因?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華大基因的關注。二級市場股價受資本市場環境、宏觀經濟等諸多複雜因素的影響,關於公司新冠檢測相關業務收入取決於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涉及的檢測需求,公司目前尚無法預測其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 本次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新冠疫情業務,更是凸顯了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喚醒了大家對防大於治的公共衛生理念,讓其真正深入人心。
  • 「火眼」戰疫 華大基因提升檢測試劑盒產能
    4月8日,塞爾維亞政府與華大基因籤署合作協議,委託華大基因建設兩座「火眼」實驗室,建成後合計檢測能力可達每天3000份樣本。汪建介紹,華大基因在第一時間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成為首批獲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的檢測產品,迅速組織生產及交付「火眼」實驗室,快速提升整體檢測能力,為疑似病例確診、企業復工復產等提供堅實科學依據。
  • 基因科普:一讀秒懂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地貧」難治癒,預防是關鍵 重型α-地貧會引起胎兒水腫症,導致孕婦新生兒死亡率增加; 重型β-地貧胎兒出生時與正常胎兒無異,到3-6個月時就會逐漸出現嚴重貧血,如果不治療,一般5歲左右死亡; 中間型地貧患兒需經常輸血,長大基本喪失勞動力
  • 基因檢測指引乳癌治療
    如今,不僅臨床醫生可進入「周三見」直接觀摩會診,患者也可通過掃描下方實時直播間二維碼,可直接上傳或通過廖寧教授每周一周二上午門診就醫,提交清晰完整的基因檢測報告資料,就有機會請全球「大牛」們免費解讀。  顛覆:  兩項基因結果  推翻原治療方案  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真的需要全球專家會診嗎?真有必要!
  • ...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醫學推出泛癌種基因檢測方案
    求臻醫學推出泛癌種基因檢測方案8月28日,首屆腫瘤診療黑科技大會於線上召開,求臻醫學的「ChosenOne599@泛癌種基因檢測方案」在大會上得到展示。據了解,該方案與求臻醫學自主研發的涵蓋泛癌種、肺癌等九大系統腫瘤的20餘項腫瘤檢測產品一起,構建起了精準腫瘤基因檢測服務。
  • 前列腺癌患者如何進行基因檢測?
    隨著靶向治療時代的推進,基因檢測在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瘤種中得到廣泛應用,生物標誌物指導的靶向治療也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獲益。臨床實踐中,為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並優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所有醫師正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哪些患者適合進行基因檢測?
  • 華大基因:三項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延續註冊,將有利於檢測試劑供給
    來源:資本邦1月15日,資本邦了解到,A股公司華大基因(300676.SZ)全資子公司醫療器械產品延續註冊。近日,華大基因全資子公司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物科技)的三項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於2020年1月26日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應急審批程序,獲得了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阿斯利康入局,藥廠是基因檢測商業化真愛嗎?
    特別是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的行業監管者、醫療機構、患者都看到基因檢測的優勢。有業內人士預測,新的技術變革正在潛移默化醫療服務體系,或將重構當下服務模式和生產關係。所有的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一開始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作為生命科學、醫學技術、計算技術融合的前沿領域,基因檢測在諸多細分領域中發展迅速,已經從概念階段推進到臨床應用。
  • 剛在拼多多上開賣核酸檢測試劑,華大基因就被深交所盯上了!
    當時,核酸檢測主要是在疫情高發地區,用於診斷和甄別感染者所用。所以從疫情爆發以來,華大基因的股價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雖然在業內較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審批,拿到了核酸檢測試劑的註冊證,但抗疫大事當前,任何公司都不會去考慮經濟回報的問題。出口國外,以及面向大眾的普及性檢測,才是華大基因等試劑企業獲益的最大機會。
  • 廖寧: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
    在廖寧教授的建議下,患者做了乳腺癌21基因標記(Oncotype DX)檢測,結果發現她的乳腺癌復發風險評分32分,大於31分就意味著應該接受化療,獲得腫瘤無復發生存期的得益。 正當她以為就此終結煩惱時,廖寧教授指出,在遺傳史不明的情況下,建議驗血做一個胚系基因檢測,結果證實是BRCA2突變,屬於致病風險。 「這兩項風險相加,治療方案完全不同!」
  • 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基因檢測證實,這些長頭人是外星人?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那不過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形象,但其實這樣的推測是缺乏邏輯性的,試問那些土著民族如果沒有見過類似的形象又是為什麼一定要忍受痛苦去重塑頭骨呢?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的祖先曾經見到過這種長頭骨的人,並且看到了他們身上有一些過人的能力,這才將其作為崇拜的對象並效仿之。
  • 寵耀基因正式進軍賽鴿領域,實現動物基因檢測全行業布局
    寵耀基因正式開展賽鴿全項基因檢測服務,服務項目包括賽鴿運動天賦檢測、賽鴿親子鑑定、賽鴿雌雄鑑定三大板塊;未來寵耀基因將把基因研究融入賽鴿行業,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中國賽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寵耀基因賽鴿運動天賦檢測,通過基因檢測科學評估賽鴿飛行能力與比賽潛力,指導賽鴿針對性訓練、科學繁育、培育具有優良飛行天賦的後代;賽鴿親緣鑑定,是評估賽鴿是否具有優良血緣的黃金標準,親緣關係檢測的準確率近99.9999%,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尋賽鴿優良遺傳基因。
  • 基因檢測可以幹什麼?
    這是由於致病基因的不同而導致的,通過佳學基因致病基因鑑定基因解碼基因檢測明確致病基因後,可準確分析發病機制並評估疾病的發生年齡以及疾病的症狀,並更具發病機制尋找合適的治療或者緩解方法,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腓骨肌萎縮症(CMT)最早的症狀是平衡障礙,笨拙,以及腳部的肌肉無力。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應以詐騙罪論處
    如果有人告訴您,只要幾毫升唾液和幾百元檢測費,就能知道您的孩子,適合學畫畫還是跳舞,將來會成為藝術家還是運動員,這樣的人生「劇透」,您覺得靠譜麼?對此,中科院精準基因組專家的回答是:用兩三個點位來判斷「天賦」這一宏大命題,無異於電子算命。
  • 瑞普基因總經理樓勝瓊:基因檢測,讓醫療更精準
    當時,賈伯斯花費10萬美元做了個最全面的基因檢測,從而精準選擇腫瘤用藥,讓他帶癌生存了長達8年,可謂創造了一個奇蹟。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的母親因患乳腺癌去世,出於對健康的擔憂,朱莉去做了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她確實攜帶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BRCA1,攜帶這種突變基因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為了徹底預防癌症的風險,她先後切除了乳腺和卵巢。
  • 娜藍國際丨關於目前的基因檢測
    這股基因檢測風也刮到了中國:拳王鄒市明一家給兒子軒軒做了份兒童多元智能基因分析,測試報告顯示,軒軒的語言和數理邏輯極其突出,軒軒的媽媽用這份報告在微博上喊話拳王爸爸:「不要想著讓軒繼承衣缽了,別浪費天賦,培養他成為主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