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奪冠》,這個世代的女排精神可以「自私」一點

2020-12-27 騰訊網

#挑戰?個月看一百部電影之第七十九部

#奪冠

《奪冠》是今年首度、且貢獻了兩次票房的電影,國慶假前看了一次,放假的時候又跟朋友二刷了一次。

個人對於主旋律的片子一直是有偏見的,初中的時候看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這些片子大多出於作業需求,從來也不能說得上是欣賞。人是如此複雜擁有七情六慾的生物,而那樣的大片受限於主流價值觀的 brief,只能演出最「偉光正」的一面。作為一個心無大志的純良小市民,ok 我理解這樣的命題創作,但實在無法發自內心欣賞。

去年也是國慶前後看了《我和我的祖國》,記得當時強行把男友拉進電影院,覺得該讓他接受一點愛國教育。沒想到愛國教育沒有實施到,兩個人都對這部電影失望到不行。

主旋律片子裡,最喜歡的應該是《無問西東》,雖然它在豆瓣上評分並不高,網友們也是吐槽連連,但我喜歡《無問西東》裡那股對「良知」的堅持。不論是哪個年代,每代人都會遇到現實利益、現實主流價值觀,與最本質的「良知」之間的碰撞。齷蹉骯髒的事情不是沒有,有的人滿肚子大國情懷,有的人兒女情長。比起偉光正的主旋律,人類的七情六慾更美。

跑題太遠,話說回來《奪冠》。很感動在 2020 年可以看到這樣的主旋律大片,大國情懷和個人色彩相得益彰。作為一個門外漢,也很樂意通過這樣的電影去見識所謂的「女排精神」。

/

上個世界 80 年代,是中國女排開掛的歷史從此開啟。

點擊播放 GIF 1.3M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國家隊訓練日常極其刻苦,夜以繼日練球。二話不說教練以萬為單位罰練發球;郎平深蹲舉重達 100 公斤才讓碰球;連大年三十,練球也要練到凌晨。

點擊播放 GIF 1.7M

在 80 年代,大家為國家而戰,集體榮譽高過個人利益。老教練第一次出國,看到發達國家的賓館配著冰箱彩電空調,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太落後,渴望在體育賽事上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展露頭腳。在那個年代,每個人每天刻苦訓練,心無雜念,只為奪冠。

點擊播放 GIF 1.3M

鏡頭轉到2008 年北京奧運會,郎平在美國女排當教練。賽場上,中國隊這邊的教練正在和隊員們緊張地部署,叮囑大家在緊要關頭如何如何做。而郎平在美國隊那邊,對隊員們說:「I've got nothing to say, it's your game」。

從這個地方開始,劇情的走向(或者說電影對「體育精神」的解讀)開始有了分水嶺。

2013 年(不知有沒記錯)當郎平回國當女排教練,在一個正式的部署會議上大膽提出改革,一改女排 27 年的陳年老規矩,訓練方式要跟上國際潮流。臺上有個領導之類的人物提出還是要抓作風,收手機。(看到這個場景,心想真是夠諷刺的,高大上的戰略會議,你 tm 來說收手機這樣的雞毛蒜皮破事?)

回歸中國女排教練身份的郎平,電影裡呈現的多場比賽接連失敗,她在嘗試各種各樣的隊形和戰術,記者問她,你覺得女排表現如何?郎平自信回答,非常好。

經過多場敗球,郎平從容應對。別人說,「我們都已經輸了那麼多場球了,還要再試嗎?」郎平說:「還可以再輸」。

還可以再輸。

這個職業教練的戰略眼光太毒辣,並不把當場球的輸贏看得太重,多達百人的國家隊,她慢慢調試隊伍,輸了一場又一場,從失敗的經驗裡尋找搭配最佳的組合和戰術。所以她說,還可以再輸。

郎平科班出身,運動生涯裡見慣了嚴苛的訓練方式,經歷過了金牌主義、集體主義高於一切的時代。

到她回歸中國女排教練身份後,她告訴自己的隊員:「排球不是你的全部,除了要做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更要做一個優秀的人。」在裡約奧運會上場前,對隊員說:「過去的包袱讓我們這一代人來背就夠了」。

點擊播放 GIF 1.7M

/

關於這部電影網友評價褒貶不一,尤其是豆瓣網友指出了多處敗筆。有人指出個人英雄主義太重,中國女排的歷史是千千萬萬人的努力,但電影從頭至尾只讓人記住了郎平的名字。

我想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勢必會有很多取捨,一萬個中國人裡有一萬種「女排精神」,製作團隊的視角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眼光。

最重要的,是這個世代的主旋律,想告訴新世代的年輕人,這個世代的體育精神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顏妮二刷電影《奪冠》感觸良多!直言拍攝不易
    《奪冠》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有,這部歷經波折的電影由陳可辛導演、鞏俐和黃渤等主演,目前票房已經突破了7億,電影跨越40多年講述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奪世界冠軍 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輝煌歷程。
  • 奪冠:成人世界,需要一點女排精神
    原本預定2020大年初一上映的《奪冠》(又名《中國女排》)在國慶檔終於上映了。經過長時間的等待,紀錄中國女排奧運徵程的《奪冠》終於上映,第一天就將《八佰》"踢下"單日票房首位的寶座。影片9月25日上映2天後,《奪冠》的票房已經突破1億元,貓眼評分9.2分,豆瓣評分7.3分。
  • 四川排球重溫《奪冠》不止學習女排精神
    今年,依中國女排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奪冠》在國慶檔熱映,一時間,全國又一次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潮。在普通觀眾看來,《奪冠》展現的是女排精神,而對於專業排球運動員和教練員來說,這部電影傳遞的不止是精神,更是對排球項目的一部教學片。觀影過程中,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將巴西拖到第五局逆轉拿下比賽的那一刻,電影院後排的幾名四川女排二隊隊員開始悄悄抹眼淚,其實,這已經不是她們第一次看《奪冠》了。「在國慶期間我已經看過一次,今天二刷依舊心潮澎湃。
  • 含淚二刷《奪冠》,全家三代人感悟女排奪冠帶來的40年回憶殺
    整場電影看下來,讓人熱血沸騰,國慶假期毫不猶豫的帶著全家老小進行了二刷《奪冠》。,那一次次觸動心靈的語言,無不彰顯著「女排精神」。可是,我卻想說,郎平不就是「中國女排精神」的代表嗎?中國女排勇奪十次世界冠軍,郎平參與了8次,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她個人對中國女排事業的貢獻嗎?女排低迷期,她由替補變主攻,挑起全隊大梁,女排低谷期,她臨危受命,挑起主教大任;正是女排精神支撐她和女排隊員不畏艱難、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義無反顧!
  • 《奪冠》:你或許不了解女排,但一定可以了解「女排精神」
    在中國體育各路勁旅中,女排是最特別的存在。在不同的時代,「女排精神」以不同的方式,激勵和鼓舞著全國人民。用今天的話說,女排是最早出圈的球隊,且一直出圈,這一點,甚至連世界大賽成績最好的國乒也難以望其項背。
  • 何為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們自己的體育電影《奪冠》
    女排五連冠時期的奮鬥史(1981-1986),講郎平和陳忠和教練 一個身位隊員,一個身位助理教練初入國家隊,他們刻苦訓練,最後贏得冠軍的事情,該劇完美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面對國外的高科技,在物質科技均不豐富的中國,我們能拿出的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最後隨著中國女排奪冠,
  • 這個時代缺失的,不是奪冠,而是女排精神
    國慶節期間去看了電影《奪冠》,沒想到的是,一部電影,我竟然從頭哭到尾,女排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02 球可以輸,人不可以輸在賽場上,郎平不是技術最好的那一個,但絕對是最敢打,敢拼的那一個。就像她的稱號"鐵榔頭"一樣,代表著錚錚的鐵骨,頑強的意志!成為教練也是一樣,她引導女排姑娘們明白,是為了什麼而打球。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很顯然,電影《奪冠》是做到了這一點。影片非常逼真地還原了每一場比賽,觀眾實在有點分不清這是在看電影,還是在觀看真實的女排比賽。這也正是電影《奪冠》最棒的地方。這三次比賽,對於中國女排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三次比賽不僅是中國女排成長史的重要轉折點,而且,這三次比賽本身也是中國女排賽史中轉折最多的比賽。
  • 《奪冠》,配不上女排精神
    這部電影我等了8個月,前前後後的改名、撤檔,都不能阻止我對《奪冠》的期待。鞏俐的演技、女排姑娘們真人出鏡,本就吊足了胃口,再加上女排故事本身足夠燃情,背後還承載著熱烈洶湧的時代記憶——女排精神,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奪冠》開篇,就呈現了那次女排奪冠的歷史。1988年兵敗漢城,中國女排遭遇了至暗低谷,動蕩起伏的十幾年中,教練換了好幾任,但都沒有奪得世界冠軍,直到新世紀陪打教練陳忠和扛起女排大旗。2004年雅典奧運會,陳忠和率領中國女排決賽中逆轉俄羅斯女排取得冠軍,無疑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發揚和傳承。隨著經濟的發展,自信的增強,奪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
  • 《奪冠》:這個時代還需要女排精神嗎?
    這個時代還需要女排精神嗎?很多人都曾問過,就如同當初的我們問老師一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和發揚長徵精神、雷鋒精神等等一系列的中國精神。看了《奪冠》之後,我有了答案。八十年代的中國與世隔絕,多年自信匱乏,覺得什麼都不如國外。
  • 《奪冠》熱血沸騰!女排精神不朽
    1月19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
  • 關於電影《奪冠》,關於「女排精神」
    吳剛老師說,電影《奪冠》劇組第一次找到他,沒敢答應。因為中國女排四個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1981年日本世界盃時,吳剛還在上學。中國隊七戰七捷,一場沒輸。最後的決賽孫晉芳攔網成功從而在日本奪冠,他在電視機前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街上全是歡呼聲!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為什麼要「學習女排精神」?燃爆的《奪冠》告訴你答案
    特別是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由陳可辛導演的《奪冠》,便是以紮實的品質、高燃的劇情與觸及內心的精神與感情,打開了中國體育電影的全新大門,也是為所有努力付出的國人又一次精神加油。隨著《奪冠》的上映,這種偏見大有被打破的趨勢。從手法上來說,《奪冠》打破了成王敗寇的簡單邏輯,女排姑娘們的奪冠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既有北京奧運會在家門口的關鍵場次落敗,也有重建隊伍十四場連敗十三場的經歷,女排姑娘的自我懷疑與否定,球迷與媒體對於球隊戰術的質疑與不理解,管理高層對於成績的不滿意,《奪冠》裡都沒有迴避。
  • 《奪冠》大熱:一部電影看懂中國女排精神
    《奪冠》目前豆瓣評分7.4分,票房2天過億,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只有二項運動除外,一是足球,代表人物不突出,一般情況下都想起「中國足球」這個團隊;另一項就是排球,代表人物肯定是女排,雖然郎平和陳忠和會相對突然,但更多時候「中國女排」這個團隊的稱號佔據著更多人的認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正火熱上映的《奪冠》或者能給出一點啟示。
  • 我們不再只靠女排奪冠支持驕傲,但我們永遠需要女排精神
    《奪冠》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趁假期也去刷了一遍,個人認為是值得去看的好電影。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是會講一個好的故事,難道還有比中國女排更好的故事嗎?她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和精神。1981年女排隊員分別是:一號曹慧英、二號梁豔、三號郎平、四號周曉蘭、五號楊希、六號場上隊長孫晉芳、七號陳招娣、八號鹿敏、九號朱玲、十號陳亞瓊、十一號張蓉芳、十二號張潔雲。
  • 《奪冠》:什麼是女排精神
    直到現在我們又可以安心地坐在影院中享受電影時,我還充斥著強烈的不真實感。《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從未打算向觀眾掩飾自己想表達的故事,它是一部不怕劇透,也不會被劇透的影片。影片借郎平之口反覆提及的一個詞是「女排精神」。到底什麼才是女排精神?
  • 《奪冠》:時代變了,就不需要女排精神了嗎?
    很早就看了《奪冠》這部電影,可是一直沒有筆點去寫它,看的時候眼中含淚,手機上也做了很多筆記,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中國女排沒有你,也沒有我,只有我們,以及,愛拼才會贏,這些在當時看著都熱血滿額的字眼,放到現在再講,忽然沒內味兒了。
  • 《奪冠》上映!女排精神感動中國,她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名師」
    電影《奪冠》自上映以來異常火爆,中國女排特有的精神和氣魄讓觀眾內心燃起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電影《奪冠》主要用三場比賽串聯起了中國女排的輝煌歷史,並呈現了郎平及中國女排隊員們的熱血青春。《奪冠》在情節上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青年郎平在一九八一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上,帶領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二,郎平退役後的主教練生涯。電影可以叫《奪冠》,也可以叫《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