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父母的態度影響很大

2020-12-14 名校家長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

很多媽媽問我孩子放學後回家,總是喜歡玩,不愛寫作業,該怎麼辦?

還有媽媽說周末孩子要出去玩,但是擔心作業做不完,能不能出去?

今天,分享一篇隨筆,談談玩和學吧。

上個周末,我起床後拉開窗簾,終於見到陽光的影子。

要知道已經持續了十幾天的陰冷。

我聽到小小魚已經在聽網課,以前的周末,我們幾乎能在外邊一起玩一整天。

而如今他的周末也已經變得很忙。

想想讀小學前的時光,真是令人回味呀。

早上,我可以帶著他,慢悠悠地出門,吃一碗粉或者餛飩。

然後一起去露天菜市場買當日的生鮮菜。

三歲多的他,背著小袋子,跟在我的身後。

然後幫我提著菜,回家做中飯。

午飯後,有時在家裡跟他講講繪本故事,背背古詩詞,塗塗畫畫。

然後出門去公園,撿拾那些樹枝樹葉,有時看著他捉蟲子。

每天都過得很慢,卻很快樂。

如今已然是難以一見了。

「上完課,一起騎車去吧!」我在他休息的時候叫喚了一句。

「不行啊!還有學校的作業要做,還有每周的練習沒寫。」媽媽及時地出來踩剎車。

她總是比我理智,會安排。

「沒事,等會回來寫,出去騎一個小時就回來了。不遠!」

「媽媽,我想去。」兒子也眼巴巴地看著媽媽。

唉!真不是媽媽不讓你去,而是你作業多啊。

但是沒事,我們速去速回。

然後,我們給自行車打氣擦灰,出門去了。

騎在河堤上,感覺空氣裡有泥土的甜味兒。

是有多久沒出來了啊!

一不小心就是幾個星期。

每天唯一的鍛鍊也是晚飯後去樓下遛的那幾圈。

我發現不僅是小小魚如此。

我們同棟樓的一個女孩,以前經常看到她帶著弟弟在樓下玩。

因為她性格開朗大方,所以總是有一大群孩子跟她一起玩。

可好幾次,只看到她弟弟跟著外婆在下面。

那天孩子們在玩,一問才知道,姐姐周末基本都在寫作業。

「你不知道啊!總是寫不完,以前沒怎麼學,很多不會,跟不上進度,還要挨她爸爸批評。」她外婆小聲地跟我們說。

深有同感呀!

娃剛上一年級那年,簡直是「上刀山、下火海」,走過來的爸媽都是好漢。

有時跟朋友們聊天。

都說如今太忙了,難得一聚啊!

「爸爸,其實我也很忙,越來越忙了。」兒子好幾次也插嘴說這件事。

掰著手指頭一數,屬於他的時間還真不多。

因為每天學校有課後輔導,都是5點回家。

回家後火急火燎地看會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一种放松)

他自己跟我說:「爸爸,你就讓我多看會,讓我休息一下。」

可我擔心他的眼睛,盯著書本不行。

就會提醒他看看窗外,或者玩點玩具。

可有時忘記了時間的他,又要我們提醒去做作業。

每周還有鋼琴課、圍棋課、英語網課。

不過一打聽,才知道他的課程還是少的。

班上很多同學都有五六門。

所以小小魚周末兩天,還能有一天是屬於他的。

我稱它為「孩子的一天」。

那天沒有培訓班,作業也可以少安排。

這可能是小學才有的福利吧。

但我還是希望能保留下來。

而很多孩子是沒有周末的,甚至可以說周末比上學還累。

所以他們寧願上學,也不盼著放假。

因為到了中學,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鄰居家的女孩,上中學。

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撲在學習上。

回到家裡,有大量的測試卷、還有網課。

你會發現,好像無形中有一張大網,把孩子們緊緊地罩住。

屬於他們玩的時間、發呆的時間、創作的時間越來越少。

所以你會經常聽到父母的叫喚:「快來!做作業吧」、「快去,上課了!」

很少聽到父母說:「來,一起玩吧!」、「去,好好玩下。」

因為父母們耳邊響起的是:「現在讓孩子玩,將來孩子就沒得玩。」

「你不給孩子補習,成績上不去,高中都讀不了。你敢讓他一直玩下去嗎?」

聽到這樣的話,我也緊張啊!

所以該學的,要學的,我也一直沒有讓孩子落下。

我還是希望能在緊張的大環境下。

儘量創造條件,找找機會,讓孩子有相對輕鬆、自主的時間,來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生活,可不能只有學習、學習、學習。

也要有開心玩起來的時候。

畢竟,對孩子而言,玩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以,騎行、陪他下下棋、去廣場或者公園逛逛……

這些小小的空檔時間,你千萬不要小看,更不要覺得無所謂。

童年會因為這些而變得更美好。

不知道你回憶自己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

我童年的記憶裡,有自己被奶奶兇、責備的哭聲。

更多的還是在鄉間跟小夥伴摸魚、放鵝、打球的笑聲。

所以,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其實就是考驗父母對玩與學的態度和把握。

請鼓起勇氣,多給孩子一點玩的時光,一點屬於他自己的時光。

別逼得太緊,趕得太快。

在前行的時候,記得看看孩子能不能跑得起來,適不適合?

父母是要為孩子將來計深遠。

可也別讓童年的他被那張網裹得太緊呀!

相關焦點

  • 放學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做好這幾件事,比寫先作業更重要
    從上小學開始,孩子每天放學後的主要任務是做作業,但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也成為了家長的任務。很多父母覺得輔導孩子比自己做還難,爸爸媽媽輪番上陣,就盯著孩子做功課,有些孩子比較磨蹭,1個小時的作業能做到2個小時還做不完,孩子沒有課外活動時間,家長也沒有休息時間。
  • 孩子放學後磨蹭不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此事,專治孩子拖拉
    尤其是寶寶開啟校園生活後,父母不僅生活質量急速下降,就連血壓也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生怕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寶寶的作業:做一張卷子要兩三個小時,期間不是吵著喝水就是吵著要吃東西,甚至一塊橡皮擦也能玩上一天半天。
  • 朵媽陪娃|放學後別催娃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受益終身!
    快點去做作業!這麼晚才回來,又上哪惹禍去了?今天同學有沒有欺負你 ?上面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回想一下,孩子放學到家後,你是不是也經常和孩子說出類似的話。無論是安排孩子去做作業,還是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長下意識的這些話語,其實會對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每天等孩子放學後,又回到了 「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現場。而小神獸們每天放學回家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學校過得如何?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一見到孩子,就開始連環追問。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2那跟孩子怎麼聊呢?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文|熊寶包呀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孩子回家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其實除了這兩種選擇之外還有一種更好的選擇。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樣做寫作業時心情很好,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而且一旦作業難的話就悲催了:到了大半夜還寫不完,邊哭邊趕。
  • 為啥小學生在學校寫作業很快,放學後磨磨蹭蹭?原因並不是「懶」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論作業題目的難度來講,幼兒園之後小學是最簡單的,論輔導作業的過程,小學生家長卻是最難的。孩子會不會做先不提,主要是看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就很頭疼,明明在學校一會就能寫完的作業,在家要拖幾個小時。
  • 小學生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該做什麼老師告訴你
    對於大部分小學生來說,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被家長反覆叮囑的就是寫作業了。不過由於不少中小學都解決了下午「三點半」放學的問題,有的孩子去託班寫作業,有的孩子在學校就寫完了作業,有的學校在低年級階段,乾脆就不布置書面作業了。沒有了作業的負擔,小學生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自然不是寫作業了。
  • 不懂得主動寫作業的孩子,只是自控能力太差嗎?父母的幫助很重要
    再來說說寫作業:實際上寫作業跟孩子上幼兒園時候的懵懂是一個意思,如果孩子不知道寫作業為了幹什麼,甚至連為什麼學習都不知道又如何去主動寫作業呢?如果把孩子比喻成白紙、那麼教育就是父母執掌的畫筆,想要把孩子這張紙描繪得有聲有色,那麼父母執掌畫筆的力度就要均勻有勁。
  • 心疼女孩櫃檯下寫作業?不如給放學後的孩子一張「小書桌」
    心疼女孩櫃檯下寫作業 不如給她一張書桌近日,在河南鄭州某高校內,一位小女孩坐在打飯窗口櫃檯下面寫作業,媽媽在上面為學生打飯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拍攝者稱,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感覺「上面是生活,下面是夢想」。類似新聞其實還有不少。
  • 「媽媽我好難過」,孩子一寫作業就哭,不妨先問一個問題
    "已經玩了好幾天了,該寫作業了吧!"我大聲提醒正在看電視的女兒。已經玩耍了數天,我擔心她會將學過的知識拋在腦後。女兒卻面露不悅,"放假了就應該玩,誰要寫作業啊!"看到她如此態度,我關掉電視,呵斥她先完成每日規定的作業。當我去她房間檢查作業進度時,沒想到她獨自哭了起來。"怎麼了寶貝?"我感到疑惑。她卻眼神委屈地望著我說:"媽媽,我好難過!我想看電視放鬆心情。"
  • 孩子討厭寫作業,打罵沒效果,用這兩個方法,讓他們主動寫作業
    每天晚飯後,都能聽到她輔導兒子做作業的聲音:「你怎麼還是做錯了?這個問題都講過這麼多次了!」。在一次小聊中,李姐對著我訴苦:「你不知道,我現在每天能被我家那位氣死,教多少次都學不會,讓他回答也不說話,你生氣了,他還哭。」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孩子放學後,是該直接回家還是送去晚託班?要先了解「晚託」利弊
    但是在這之前家長們可以先看看"晚託班"的利與弊,從中綜合想想到底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到晚託班學習。 2、提高學習成績 晚託班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一定的幫助,等到孩子學習了一天後到晚託班,除了學習氛圍能幫助孩子更快進入學習的狀態,晚託班的老師也會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輔導——比如穩固孩子學到的知識,然後等孩子領悟了後再做更進一步的增強。
  • 孩子寫作業不是喝水就尿尿?「3不1記原則」無一例外有效,受教
    就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的孩子,7歲的兒子回答我說:「媽媽,我放學回家想先玩,因為在學校一天太悶了,除了上體育課,其它課間老師只讓我們在樓道裡玩。」放學回家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這個問題可能決定寫作業的效率放學回家先寫作業,還是寫玩?對於是這個問題,我仔細權衡過:先玩,擔心孩子不能養成以作業先為的習慣。
  • 孩子放學後,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全文長 1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 分鐘 每天放學後,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這種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 但是怎麼提問,卻是一個難題。
  • 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看看她是如何做到遠程輔導孩子寫作業
    睡前,我如約給孩子講了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孩子心滿意足地跟我說晚安。從雞飛狗跳到現在心平氣和地遠程陪孩子寫作業,我有了很大的進步。我深深地知道,我不能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我需要跳出情緒的怪圈,讓自己變得情緒平和。
  • 為什麼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道「送命題」?
    這個時候,「作業拖延」就成了錦囊妙計。因為孩子也知道,額外練習的基礎肯定是要先完成學校的作業。如果作業完成的時間太晚,看在時間已經如此晚的份上,父母就會取消加練環節了。所以啊,出於逃避更多任務的心理,作業拖延也就開始了。
  • 父母睡了,孩子還在寫作業,爸爸一紙書信寫給老師
    「作業沒做完,上學了也會被罰站的呀。」「什麼作業?」「抄課文,20遍,全班呢。」父親明顯是被這樣的作業內容震驚到了,但是最後卻沒想到的是:父親立即讓我收拾好回到臥室休息去,而他自己卻寫了封信,第2天早上放在書包裡,叮囑一定要給老師看。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一位研究者在接觸了數百位家長後發現,絕大多數爸媽對作業的焦慮,腦迴路都太深遠——不好好寫業=成績差=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孩子一生就廢了用這樣的心態陪寫作業,會特別容易焦慮。大概幾點寫作業,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可以列一張表,或寫一個作業記錄,完成一項打勾一項。你也可以每次寫作業之前,讓孩子說一說他想怎麼安排。這種安排既是時間管理,也會增加孩子的自我認知,獲得對寫作業的掌控感。
  • 為什麼孩子喜歡聽著音樂寫作業,看完這三個原因,父母們後悔了
    有很多初中學生說,現在學習壓力真的太大了,每天放學安排滿了,之後各學科的教師將安排大量的課後作業,有時直到午夜還在拼命寫著作業,命苦啊。如果不做作業,第二天不按時交給老師,也就會換來老師的批評。但很多家長說,由於學習有這麼多,你為什麼要聽音樂邊寫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