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王朝:美的遺忘與喚醒

2021-02-13 瓦藍設計

吳哥,位於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築雄峻和浮雕精細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

這裡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但卻先後兩次遭到洗劫和破壞,戰爭和瘟疫的輪番肆虐讓它在叢林莽野中成為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一本書的出版為曾經的絕美王朝帶來了新的生機……

《吳哥導覽圖》

蔣勳將自己14次遊歷吳哥過程中與林懷民的書信整理,形成了如今的《吳哥之美》,娓娓訴說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致,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

《吳哥之美》

 

《真臘風土記》 與 《吳哥之美》


讀了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在巴黎看了很多吳哥的雕刻,我以為緣分也僅止於此……我對緣分的認識也還是淺薄。

元貞元年,元成宗鐵穆耳可汗派遣周達觀帶領使節團出訪真臘王國。真臘就是今天的柬埔寨。


周達觀在真臘都城吳哥住了整整一年,從生活飲食、建築、風俗、宗教、政治、軍事、奇聞逸事等等,把在吳哥種種見聞記錄下來,寫成了《真臘風土記》。

《真臘風土記》

周達觀的這本雜記遭遇的命運也頗為唏噓,起初它僅僅是作為科舉考試的材料被收錄在《四書五經》中,但這本被漢文化徹底遺忘的書卻在歐洲被翻譯傳播,引導歐洲探險家發現了沉睡四百年的吳哥。

 

相較於《真臘風土記》簡單的記錄和傳奇,《吳哥之美》是更具情感的表達,它更容易被當代人接受,再加上其本身由「書信」到「出版物」的特殊轉變,又能滿足讀者對語言的獵奇。所以近年來它幾乎成了關於吳哥流傳最廣的書籍。

 

巴肯山 與 建築美學

 

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須彌山,山成為中心、穩定的象徵。沒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許我看不到吳哥王朝原來是我靜坐時短短的一個夢……

 

山,本身就意味著高度,是威嚴的象徵,是清高者的去處。真臘王朝自從接受印度教之後,一直有對「山」的崇拜。

中心、穩定、王權至上,「山」展示出的壓倒性力量與統治的繁盛連附在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吳哥建築美學思考自我信仰風格的起點,「呈現建築物本身的粗狂與秩序」貫穿了真箇吳哥的建築美學體系。

山丘上的巴肯寺

作為制高點的巴肯寺,是這種向上的崇高峻美追求的最極致體現。登上巴肯寺,可以遠眺繁華興落,把吳哥窟的風景盡收眼底。

登上巴肯山,可以環視山腳下吳哥王朝最重要的建築

 

巴揚寺 與 庶民生活

 

巴揚寺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靜穆的微笑,一一從我心中升起,仿佛初日中水面升起的蓮花,說服我在修行的高度上繼續攀升……

 

巴揚寺是闍耶跋摩七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他已經從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許多原始欲望官能的騷動,逐漸沉澱升華成一種極其安靜祥和的微笑。在吳哥,這種微笑被稱為「高棉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

正是這樣的微笑,見證了王朝覆滅之時的苦難,經過時間風雨的洗禮,如今它們成了一個個似乎是信仰之地才獨有的靜穆圖騰。

當然,巴揚寺中還有數量繁多的關於庶民生活的石壁浮雕,與表現神佛的莊嚴崇高不同,這些浮雕充分寫實地刻畫了庶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傳達出生活本身的活潑與自由。同時也在告訴我們:戰爭歸戰爭,庶民百姓還是要努力使自己開心生活。

巴揚寺的庶民生活浮雕

 

塔高寺 與 未完成

 

因為意外的原因中止了雕飾,塔高寺使美歸零到只是材料和結構本身。塔高寺使空白的畫布,是一張沒有完成五官的面孔,是天地初始時的寂靜……

 

「未完成」常常成為世俗人們的遺憾,「未完成」卻又常常是藝術創作發人深省的啟示,知道如何適可而止,知道無論如何努力巧奪天工,畢竟最後還有不可思議的天意。

與「未完成」相對的,是「被破壞」。文明是要延續的,然而天災人禍一再打斷文明,好像總是要重新開始。

未完成的塔高寺

在百年之後,無論是「未完成」,還是「被破壞」,似乎都模糊了它們原本的意義,那些像積木一樣堆疊的石塊,詮釋著全新的樸素力量。遊客穿梭在眾多建築之中,感受到的是殘缺本身帶來的美。而無論是破碎,還是斷裂,當它們被固定在牆頭崖間,都象徵著更高程度的不可分離。

 

普力科寺 與 水的儀式

 

相對於吳哥城的華麗偉大,羅洛斯遺址的普力科寺顯得樸素簡單,但是我在其間徘徊,感覺到一種開國的莊嚴……

 

如果吳哥城是令人懷舊憑弔的廢墟,羅洛斯遺址則更是廢墟中的廢墟了。但就是在這廢墟中,蔣勳看到一片灌木叢生的原野,土地看起來肥沃,但少有人耕作。於是他想到,東南亞熱帶雨林本就是象徵著生機,而吳哥城的建築,處處都顯示著整個城市的規劃和水的利用與疏導的關係。


普力科寺前三塔

從普力科寺來看,不只有大規模的護城河來調節水的泛濫,同時寺廟主要建築都坐落在高臺上,也具有防水避溼的作用。


普力科寺神像

原始的水的泛濫帶來的必定是原始人民對水的敬畏,於是,關於漫漶的神像建立起來,人們希望諸神的祝福能呵護宗廟,希望子子孫孫得到最好的庇護。

蔣勳一次又一次地探訪吳哥,在那些見證了璀璨文明與漫長歷史的遺址中,他反覆突破自身情感的邊界,同時又反覆思索當今文明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吳哥之美》不僅是蔣勳自我的表達,更是自我的沉思。

文 | 阿拉丁

相關書籍:《吳哥之美》

圖片來自書及網絡

-本期推薦-

瓦藍原創文章

轉載需提前告知

相關焦點

  • 吳哥很美,蔣勳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2019年12月,我懷揣著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親自到訪了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的吳哥窟。即使親自到訪吳哥,即使聽過了當地導遊對吳哥的講解,對我來說,那個繁華於公園九世紀到十五世紀的高棉吳哥王國,依然是那麼神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吳哥之美。吳哥的美需要發現,需要在與它的對視中用心體會。
  • 吳哥王朝為何突然沒落,小國生存之道難以維繫,也只是拋棄的棋子
    前言: 15世紀初,吳哥王朝突然在柬埔寨消失引發了歷史學家的不少猜測,另外對於吳哥王朝的消失雖然最多的說法是戰爭說。可實際上在歷史上吳哥王朝的消失還與中國中央政權的行動有關。15世紀初,明朝大舉進攻越南,導致越南本土王朝被迫南遷,這也是導致吳哥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吳哥訪古(3)——阿普莎拉
    「吳哥」,詞源於梵語nagara,意為「都市」。它是9~15世紀東南亞高棉王國的都城。
  • 東南亞歷史上最大、最繁榮、最文明的王國—吳哥王朝|西行文化
    其實泰國的歷史只有700年,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泰可素,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而已。吳哥城曾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大、最繁榮、最文明的王國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從9世紀的最後10年耶輸跋摩一世遷都至吳哥直到13世紀初期,吳哥諸王統治著南起中南半島南端,北至雲南,東自越南,西到孟加拉灣的大片土地。
  • 吳哥,若愛,請深愛
    柬埔寨的歷史柬埔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歷經扶南時代,前吳哥時代,吳哥時代,後吳哥時代,法國殖民時代,柬埔寨王國。9世紀到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王朝,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後,吳哥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被迫遷都金邊。此後,吳哥被遺棄,淹沒在了叢林荒野之中。一直到19世紀60年一個名叫亨利穆奧的法國人發現了吳哥古蹟。我們現在說的吳哥,主要是9世紀初期到15世紀初期的吳哥時代。【扶南時代】扶南Phnom,1世紀到6世紀中期。
  • 神秘的吳哥王朝,最早的記錄來自一位溫州人
    據記載,元貞元年二月二十日(1295年3月24日)他「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途經福建、廣東、海南諸港,過七洲洋,經交趾洋,三月十五日(4月18日)到達佔城(今越南歸仁港一帶)國都,又經崑崙洋由真浦入境真臘國,之後自真浦出發,過崑崙洋,入真臘第四港(今越南美狄一帶),自港口北行,大舟換小舟,一路行舟,入洞里薩湖,七月時到達湖邊碼頭,上岸即是真臘國都吳哥城。
  • 最值得行攝的柬埔寨六日自駕遊路線,附你沒見過的吳哥之美照片
    意外發現暹粒這6個地方最有看點有一些網友私下詢問更多詳情,今天,走拍旅行就第一時間發布獨家定製的柬埔寨暹粒一地遊行攝線路及你不知道的吳哥之美照片!一、第一天:中國各地朋友搭乘國際航班,直接或轉機飛往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中國各地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吳哥窟。二、第二天:上午遊覽女皇宮。
  • 大型壽山石雕 《吳哥之美》獻禮世界遺產大會
    最近,由壽山石雕省級大師劉愛珠及其團隊歷時兩年傾力打造、堪稱迄今為止最大型的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在福建福清的一家臺資企業——綠星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廠房內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大型壽山石雕《吳哥之美》正面
  • [吳哥之美]壁畫背後的故事
    走近小吳哥,一定不能錯過吳哥的浮雕。看吳哥浮雕,那就必須先了解印度的聖經《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 中國和柬埔寨的古代交流——從扶南帝國至吳哥王朝
    互信:吳哥時期(公元9世紀初至公元15世紀中葉)  公元802年,闍耶跋摩二世創建吳哥王朝。他在巴肯山舉行提婆羅闍儀式,宣告了吳哥從爪哇控制中獨立,也彰示了柬埔寨宗教與王權的結合。吳哥初代數位國王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平息貴族叛亂、恢復宗主國地位和進行國家建設上。
  • 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面世 異域風情引人入勝
    新近創作完成重達15.48噸的壽山石立體雙面雕刻作品《吳哥之美》在福建省福清市面世,引人入勝。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劉愛珠(右二)與徒弟馬銘生(右一)、陳光波共同回顧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創作歷程。   在福清投資興業多年的資深壽山石收藏家、臺商、綠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松得知此事後,立即讓劉愛珠到自己收藏的壽山石原石倉庫挑石頭,並提供場地和資金,全力支持她進行《吳哥之美》的構思和創作。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吸睛。 記者劉可耕 攝  吳哥窟是柬埔寨的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築,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小吳哥
    ))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廟。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 30 年建造,建築非常宏偉,其中的引道 (為外部進入到寺廟) 距離為 472 公尺。光走就走到腿軟。
  • 周達觀筆下的吳哥古蹟
    他們換乘小船溯湄公河而上,進入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來到了真臘國都吳哥王城(位於今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十三世紀的真臘時代(因建都吳哥,又稱吳哥王朝),是吳哥文化發展到最高峰的時期,它是當時世界上很先進的宗教建築和雕刻的勝地。
  • 關於《吳哥沉睡四百年》
    「吳哥」與「敦煌」的命運似曾相識,他們都曾經有著傲視天下的浩瀚寶藏,但同樣也是古代文明失落最多的角落。只不過,來到敦煌的法國人伯希和是用幾塊銀圓,換來了王道士掛在褲腰上的鑰匙,進入了神秘的「藏經洞」。而在吳哥,主角換成了按書索驥的另一個法國人亨利.穆奧,借著捕捉蝴蝶,他看到了沉睡中的「吳歌窟」(Angkor)。
  • 行攝柬埔寨遊記之一,邂逅姐妹廟,探尋吳哥王朝背後的故事
    短短四天的時間,我看到的、聽到的、拍到的東西很多,但卻依然不知道從哪寫起,柬埔寨是一個神秘的國度,這裡有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吳哥窟,有樹木與建築共生的塔布倫寺,有一尊尊神秘而高貴的四面佛——巴戎寺裡高棉的微笑,有被遺忘了五百年的崩密列,有廣袤的原始森林和清新的空氣,這裡,還是眾多著名電影青睞的地方,無論是《花樣年華》還是《古墓麗影》,在這裡,都有著一樣的神秘之美。
  • 中國援助吳哥古蹟保護二十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首都金邊西北240公裡的暹粒省,荔 枝 山(Phonm Kulen)以南、洞里薩湖(Tonle Sap)以北的臺地上,這裡曾是公元9—15世紀吳哥王朝的都城所在。吳哥建築始建於公元9世紀,其後的幾百年間國都雖有變遷,但是一直在今天的吳哥地區附近,直到1431年吳哥都城被泰國軍隊佔領,國王遂決定放棄吳哥遷都金邊。吳哥建築群也逐漸倒塌、荒蕪,消失在熱帶雨林叢中。
  • 殘垣豔陽,水闊洞天(吳哥冬季導鑑)
    由此可見,吳哥古蹟中的很多景點都是深受電影導演們的厚愛,因為這裡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絕對是世界罕有的。大自然似乎才是這裡的主人,被茂密的叢林重重包圍起來的崩密列更像是被人遺忘在泥土裡的珍寶。由於叢林裡的廢墟與茂盛的古木盤根錯節,建築的石頭與樹根纏繞為一體,正由於它的原始與殘缺之美,可以說它是吳哥遺蹟群中最值得去探索去考證的遺蹟。▽
  • 吳哥特賣
    ¥1949/人~吳哥半自助6日,2天自由活動時間;¥1879/人~吳哥半自助5日,1天自由活動時間;出團日期:6月21日(北京起止)>獨特尊享專屬行程:吳哥古蹟的神秘探尋與柬埔寨當地原始自然風光的獵奇均融合在此行程中!
  • 殘垣豔陽 水闊洞天丨吳哥冬季導鑑
    由此可見,吳哥古蹟中的很多景點都是深受電影導演們的厚愛,因為這裡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絕對是世界罕有的。大自然似乎才是這裡的主人,被茂密的叢林重重包圍起來的崩密列更像是被人遺忘在泥土裡的珍寶。由於叢林裡的廢墟與茂盛的古木盤根錯節,建築的石頭與樹根纏繞為一體,正由於它的原始與殘缺之美,可以說它是吳哥遺蹟群中最值得去探索去考證的遺蹟。▽
  • 故宮院刊︱中國陶瓷外銷對柬埔寨吳哥荔枝山窯業的影響
    9至15世紀的中南半島處於吳哥王朝的統治之下,當地自9世紀開始生產瓷器。當中以柬埔寨吳哥(Angkor)荔枝山窯(Phnom Kulen)生產的陶瓷產品質量最好,尤以青釉盒子的造型及紋飾最豐富。以往學者一般認為荔枝山窯的青釉盒子造型及裝飾工藝主要模仿北宋廣州西村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