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上最後的打鐵鋪,不知不覺已有三十幾個年頭了

2020-12-17 正春和

文 | 範松林

1

上月,隨著轟隆隆一陣聲響,西河頭原仿羊皮車間西側新生路邊的那兩間鐵匠鋪,隨著西北地塊的徵遷而變成一堆廢磚,濮院鎮上堅持到最後的這家打鐵鋪終於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打鐵作為三百六十行中重要的一個行當,據說從西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舊時濮院鎮上也有不少打鐵鋪,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行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2

說到老底子濮院鎮上的打鐵鋪子,祖傳的有平橋頭許家、東河頭黃家、歸家灣宣家等。他們大都不單祖上是打鐵的,而且弟兄幾個也都是打鐵的,真的稱得上打鐵世家。

1956年公私合營後,分散在鎮頭各處的打鐵鋪,併入了大街上的鐵器社(鐵工廠)和西河頭三裡塘洋橋堍的鄉辦鐵器社。特別是大街上的鐵器社更成為本鎮打鐵行業的生力軍。

八十年代,竹器社併入鐵器社,後來發展為桐鄉縫紉機零件廠(簡稱縫零廠),打鐵師傅郭成源帶領他那幫打鐵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們闖出了一番新天地,縫零廠當年成為二輕系統響噹噹的企業,郭也成為當時濮院鎮上的一個人物。縫零廠內部一直保留了一打鐵車間,許炳堂弟兄幾個繼續他們打鐵生涯。

俗話說:天下三樣苦,搖船打鐵磨豆腐。

搖船自不必說,船行風浪中,出門三分險,隨時都有翻船喪命的危險。磨豆腐,睡三更起五更不說,人幹的是驢子的活,付出艱辛的勞動,得到的僅僅是只能墊肚的幾個小錢。打鐵不單是強體力活,還要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是常人所難於承受和堅持得了的。

如果沒有一副強壯的身子骨,是難於吃打鐵這碗飯的,所以有句俗語叫:「打鐵還需自身硬。」

3

新生路邊的打鐵鋪子是呂家兩兄弟正明和正榮在經營,雖然他們不是祖傳的打鐵匠,但他們經營到現在的打鐵鋪,應該是小鎮上最後的打鐵鋪了。

呂家倆兄弟,原住在費介場(蔬菜隊),年輕時抱著學好一門手藝,養活一家人的願望,雙雙拜西河頭打鐵社的姚榮康(後為電鍍廠書記)為師傅,學習打鐵手藝。

後來打鐵社解散後,正當壯年的兄弟倆在新生路東,小金庵浜北的路口開了一爿私人打鐵鋪至今,不覺已有三十幾個年頭了。

說到呂家打鐵的倆兄弟,是一對雙胞胎。他倆中等身材,一樣的相貌,要不是其中一個裝了一顆「金牙齒」,否則曾經做過近鄰的我也是一下子難於分辨誰兄誰弟?

兄弟倆從毛頭小夥子開始,在一起打鐵,一直到現在年過花甲,沒有分開工作過。

西河頭小金安浜西側的那兩間低矮,簡陋,有點透風的打鐵棚(只能稱之為棚),每天爐火熊熊,開始是純手工,後來裝了氣泵榔頭。

正榮一般充當掌錘師傅的角色,只見他將鐵坯放在爐火中燒紅,隨著爐中的火苗被鼓風機吹得呼呼直躥,火候一到,就將燒紅的鐵坯夾到砧子上,兄弟倆「丁冬,丁冬」地敲打起來,鐵坯就這樣初具形狀,隨著「嗞、嗞」的淬火聲,再反覆加熱,錘打,淬火,嵌鋼條……一把農具或刀具就初步成形了。

4

別認為打鐵只是個簡單的力氣活,沒有上十年的功夫是難於獨擋一面的。

兩兄弟因為早年家境貧困、兄弟姐妹眾多,所以基本沒有上過啥學,但都能量量算算,後來還學會了電焊。在幹活時,一般都是老二掌錘打毛坯,老大精於細巧生活,如在砂輪上磨出用具鋒利的刀口等活。

兄弟倆待人和善,有求必應,鄉鄰們通稱他倆為「胞胚」。一個說話細聲細氣,另一個大嗓門,愛開玩笑。鄉鄰鄉親要接把萊刀柄、打個門搭鈕、焊只空調架子等零零碎碎不起眼的小活,兄弟倆都樂於幫忙,也從不計較工錢的多少,小小打鐵鋪裡經常是人進人出,非常鬧猛。

最近經常見到兩兄弟比較空閒,常有時間在店門口嘎山胡。一問才知道現今生意大不如前,由於現在農村機械化操作,農具需求量大幅度下降,打鐵行情江河直下,好在最近由於本鎮舊城改造,有大量拖拉機和運泥車在作業,小毛小病停在打鐵鋪前焊個電焊什麼的,生意也蠻好。現在鋪子拆掉了,兩兄弟應該順勢就此歇業了吧?

好在兄弟倆都到拿退休工資的年齡了,早幾年蔬菜隊拆遷,雙雙在紫金小區建了新房,房屋除自住外,還可出租,生活倒也無憂無慮。

呂家兩兄弟是小鎮堅持到最後的打鐵匠,他們在新生路旁的打鐵鋪,也成了小鎮最後的鐵匠鋪了。如今鋪子已無,只能留給人們一點散片般的記憶了。

圖片:諍諍

--END

相關焦點

  • 連州最後的打鐵鋪 需要農具多時生意紅火
    今年67歲的曾師傅在連州城北鸕鷀咀經營著自己的傳統鐵匠鋪,在火花四濺中,花甲之年的夫妻倆與鐵打了四十年的交道。俗話說,「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四十年的打鐵生涯,讓曾師傅對這一行充滿感情。連州最輝煌時有20多家打鐵鋪曾師傅祖籍湖南嘉禾縣,他的打鐵鋪就在城北大橋公路邊,六七個平方的空間顯得特別逼仄,成年累月的煙燻火燎,牆壁黑黝黝的。走進鐵匠店,散落的鐵耙、鐵鍬、鐵鏟等各式鐵器,以及一些未成型的鐵棒、鐵屑等,叫人不知如何落腳。
  • 豐縣徐樓的打鐵鋪
    文:老鐵圖:來自網絡豐縣歡口鎮徐樓村的打鐵歷史,究竟有多少年,我不得而知。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經在周邊的鄉村,負有盛名。俗話說,天下三種苦,打鐵搖船磨豆腐。說起打鐵的苦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人們的生活裡又少不了打鐵的。那時,農業手工業百業興旺,所用的鐵製家什也是五花八門。從鋤、鍁、鏟、刀、錘、抓鉤子,到船上用的大鐵錨,無一不是出自打鐵的。
  • 「可能是鶴山最後一家打鐵鋪!」是什麼,令年近八旬打鐵匠,堅持打鐵55年!
    ,鐵匠和鐵匠爐在人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出,但在鶴山市雅瑤鎮的一間打鐵鋪裡,78歲的範桂崇老人仍在堅守著這門老手藝,「叮噹叮噹……」的敲打聲,成為了雅瑤鎮上一種動聽的韻律。範桂崇說:「我爺,我爸,再輪到我,都打鐵,三代人,傳承了100多年。當兵回來,我就被家裡安排當上了打鐵匠,聽話地繼承祖業,打了55年鐵。」陳舊的外牆,褪色的招牌,外表斑駁的淬水臺,布滿各種鐵具的鋪面,黑漆漆的吊扇……從裡到外,雅瑤鎮上這家文利打鐵鋪,無不透露出一種歲月的痕跡。
  • 從溫州市區麻行到大門島,打鐵鋪的打鐵聲聲聲不息
    彼時溫州永邑麻行地區陳氏族人從事打鐵生意的人很多,因此他們所在巷弄也被稱為「打鐵巷」。其中最有名氣的陳氏打鐵鋪就是陳德坤所開的,生意很興旺。永邑麻行靠近麻行碼頭,南北來往客人眾多。打鐵鋪裡爐火通紅,打鐵的聲音整天「叮叮噹噹」地響個不停。
  • 「春節不打烊」源於一個打鐵鋪的故事
    父母去世早,家裡祖輩都以打鐵為生,兄弟倆人繼承了父母的打鐵鋪,祖輩的打鐵手藝相傳到他們這一代已經有好幾百年了。因此他們的打鐵本領都非常精湛、哥弟兩人打出來的刀具十分鋒利無比,全是削鐵如泥的搶手好貨,方圓十裡八鋪無人不知的。
  • 慢讀丨海南「打鐵鋪」的縣治演變
    金江在元代初名「打鐵鋪」,後稱「打鐵市」,在清代始稱「金江市」,此後一直是澄邁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新安江(南渡江)將金江分為南北兩個城區。◆◆ ◆翁家兄弟南渡海南從「打鐵鋪」到「打鐵市」宋末元初,金江今址地域是澄邁新安江河漫灘平原。那時候由於兵荒馬亂,大量漢人南渡來到海南島。
  • 下梅古民居的夫妻打鐵鋪——專業打鐵42年,即將失傳的技藝
    雖然現在村子對外開放旅遊業,但是幾十年來始終保留著傳統,並沒有什麼商業的氣息,走在古街道上,依然給人一種淳樸寧靜的感覺,讓人身心都得到徹底放鬆。在這個古村的一條小巷子裡面有一個夫妻打鐵鋪子,這個鋪子是由應大叔和他的妻子共同經營。應大叔從15歲開始就從事打鐵,一打就已經是42個年頭了,妻子幫忙打下手。應大叔靠著這個打鐵鋪子養育一對子女讀大學。
  • 騎馬與砍殺2怎麼打鐵賺錢-鐵匠鋪賺錢攻略
    騎馬與砍殺2怎麼打鐵賺錢?現在版本打鐵的收益比跑商可高多了,那麼就趕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騎馬與砍殺2鐵匠鋪賺錢攻略,希望各位看完都能得到幫助。
  • 童年回憶|老行當之 打鐵
    地處江西龍南楊坊的四大屋子,在逐漸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手藝,大園人打墊笪、麻園人打石磨、河岸燒石灰,而背夫則傳承了以打鐵為副業的手藝。( 打鐵之 燒爐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走在背夫河岸的屋場裡,隨時都能聽到「叮噹旦當」的打鐵聲。
  • 鐵匠世家:六代人淬火打鐵百餘年
    第四代崔榮省:四裡八鄉贏得口碑 民間素有這樣的說法:人生三大苦,開山、打鐵、搖大櫓。崔家打鐵第一代崔慎宗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第二代崔金龍,鼎盛時已有四座打鐵爐,學徒者眾。第三代崔潤橋技藝更加精湛,曾為山裡的抗日遊擊隊做過匣子槍。 崔榮省已經是第四代。他的打鐵鋪在「鐵匠世家」斜對面,由廢棄的鄉村小學改造而來。
  • 平和鄉下河村:文成打鐵第一村,至今傳承著南北朝時期著名冶煉技術「灌鋼法」
    解放前,下河村打鐵十分有名,當時大嶨僅有兩家打鐵鋪,而下河一個村就有十幾家。六十年代全村近百戶,僅2戶人家沒有打鐵;八十年代,下河的打鐵到了鼎盛時期,全村有130餘戶人家,家家都開有打鐵鋪。因此,下河村也成為文成遠近馳名的打鐵第一村。儘管隨著時代發展,鐵匠鋪的熱鬧漸漸退去,但如今村中仍有打鐵鋪十幾家。蔡永亮是村裡所剩不多的一位打鐵師傅。
  • 石家莊這個免費遊玩的小鎮冬夜燈火璀璨人頭攢動,怎麼會如此熱鬧
    在石家莊鹿泉抱犢寨旁有一個小鎮,它自古便是晉陝冀三省的東西必經之路,也是古時兵家的必爭之地,至今仍遺留在三座門樓上的古時字樣彰顯著這個小鎮曾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這座橋橫跨在太平河之上,由兩道鐵鎖鏈牢牢地固定在河兩岸,中間由一塊一塊木板鋪成,走在上面會搖搖晃晃,尤其是有那種力氣很大的人邊走邊用力晃動,真的很挑戰你的平衡性,總之晃得太厲害的時候我是一步也不敢走的,生怕我會隨著這橋一塊飛出去。
  • 小鎮上的將軍
    逐漸地,不管人們是否願意,他對我們已經幸福地生活了多少年代的小鎮,發表起種種不客氣的議論來了。比如,「你們不能花點錢,鋪兩條水泥路嗎?」「不能在河對面的田裡挖個窖,把垃圾送到那裡漚肥嗎?」等等。 而被問的鎮上的幹部,也就用我們小鎮人特有的機巧和智慧,客客氣氣地回答他:「哪來的錢呢?我們都是低工資啊!」或者:「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呢?」
  • 打鐵二重奏漸成絕響 實地探訪大邑唐場古鎮鐵匠鋪傳奇
    唐場古鎮  鐵匠鋪傳奇  今天的川西平原,保留有鐵匠鋪的古鎮早已鳳毛麟角。而在成都市大邑縣唐場正街上,至今保留著用風箱手工鼓風,兩人配合全手工打鐵的鐵匠鋪。在高高的封火牆下,是鐵匠謝師傅世代前店後家的鐵匠鋪。那兩人協作打鐵的二重奏,在勢如破竹的工業化進程中,漸成絕響。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是謝師傅的鐵匠鋪最紅火的時期。
  • 《騎馬與砍殺2》打鐵原料怎麼獲取 打鐵原料獲取攻略
    2打鐵原料怎麼獲取?騎馬與砍殺2打鐵原料怎麼獲... 騎馬與砍殺2遊戲中打鐵是一個不錯的收入來源,不過玩家們想要打鐵的話就要準備好原料了,那麼騎馬與砍殺2打鐵原料怎麼獲取?不清楚的玩家就和九遊電子競技網看看吧。
  • 世界上最美的十個小鎮
    提起哈爾施塔特,人們總是想起這個小鎮悠久的歷史以及產鹽的特色,所以這裡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鎮」或「世界最古老的鹽都」。這個小鎮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之一。走在狹長的小鎮上,還能時不時看到各種各樣的木頭路標。
  • 打鐵老匠人的擔憂,傳承人寥寥無幾,打鐵手藝瀕臨失傳的邊緣
    四川邛崍平樂古鎮樂善橋旁,有一間網紅老店《王氏鐵匠鋪》,但凡到古鎮旅遊的遊客基本上都會在此打卡拍攝留念。圖:王氏鐵匠鋪每天,鐵匠鋪老師傅都會正常的開門營業,生起爐火,專心一志的工作,對自己所打造的每一件鐵器更是精益求精。
  • 「一元復始」來青蓮詩歌小鎮開個好年頭!
    就是這裡你已經來過或許還沒有來過的江油青蓮李白詩歌小鎮李白的家就在這裡01這裡有隴西院送您幾個重點自己現場去品★、因李白祖籍隴西,後人將李白出生的這個院落命名為隴西院★、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隴西院內環境清幽,古樸自然★、是一個沾詩仙靈氣的好地方,記得帶孩子一起來
  • 捷克CK小鎮 最美的中世紀童話小鎮
    「克魯姆洛夫」字面上的意義是「河灣中的淺灘」,這生動地描述了小鎮的環境。CK小鎮被U形的伏爾塔瓦河分隔成兩部分:一邊是位於北邊山丘上的城堡區;另一邊是被河套中央河流包圍的舊城區。因為小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未遭任何破壞,所以至今這裡依然保留著中世紀風貌的古城和恢宏的文藝復興式的城堡,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1919年山東老照片:泰安廟內的女香客,曲阜街頭的打鐵鋪!
    正如這張老照片中曲阜街頭打鐵鋪的工人們,皆都是清朝時期的男子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