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明
聽說姚主席哭了?但即便2米27的姚明真哭了,他也未必知道中國男籃究竟輸在哪兒了。
姚明,及那些直到中國男籃輸掉「最後一條褲衩」才心灰意冷、徹底失望者,其實應該更早意識到:中國男子「四大球(籃排足網)」從本質上是一根藤上的瓜。
中國足球之所以幾十年一直如「過街老鼠」般被羞辱、被人人喊打,首當其中的獨自「背鍋」,只是因為「世界第一運動」太過受關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中國男排近年之「丟人現眼」實際上比男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中國男網從未躋身「四大滿貫賽」正賽(2018年有一個第一輪即被淘汰)的「奇恥大辱」只因普及程度、關注程度低而沒人罵而已;中國男籃自姚明退役後倫敦、裡約兩屆奧運會衰相盡露,甚至還輸過中華臺北,也只是被期間兩個亞洲冠軍的假象暫時「遮住了羞」。
中國男子四大球「血濃於水」的一個共性(大於不同項目間個性)即——缺力量、缺體能。
如果把男子四大球的體能簡單總結為力量、速度、奔跑耐力三個點的話,那中國隊是最差的毫無爭議,如「禿頭上的蝨子——一清二楚(明擺著)」。
何以為據?
以數據為據。
中國男子四大球多年來有個「三大著名數據」,男足12分鐘跑3200米及格有近1/4不及格、或屁滾尿流及格;姚明臥推150公斤(在NBA時數據),為中國男籃最高?中國男排臥推最低為40公斤……
這幾年我已寫過不下幾十次,12分鐘跑3200米是個什麼水平?3000米跑業餘田徑二級運動員標準為9分10秒(三級10分10秒,很多普通人都有一項、或多項運動達到二級運動員水平),某屆北京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女子3000米障礙亞軍為一個非體育特長的本科生,成績為11分55秒,3000米障礙途中要越過包括7次水池的35次障礙。同為亞洲黃種人的日韓足球12分鐘跑大約跑多少?據認為韓國球員至少在3600米左右,日本球員可能更好。去年日本上尾馬拉松賽,有170名大學生1小時5分之內的半馬成績超過當年中國全國最好成績。
12分鐘跑如此,100米跑、臥推、深蹲(四項基本體能)如何還用說嗎?你體能如此「弱不禁風」、「不堪一擊」,場上會如何還用說嗎?
據說,姚明去NBA前臥推120公斤,去NBA惡補後達到150公斤(姚明受傷與其力量難以支撐其體重與籃下對抗有直接關係)。我中小學同學、體操國手邢傲偉啟蒙教練魏平,身高1米72、體重70公斤,業餘練健美,臥推150公斤保持了30多年。有一次他路過山東體育中心健身房,「惡作劇」般隨手臥推了130公斤,結果把山東男籃一幫2米多巨漢嚇至「面面相覷」,一時訛傳「外面來個小個臥推老厲害了」。
中國男籃臥推最高150公斤,平均和最差的多少?130、110,甚至100公斤以下,你拿什麼去和「電冰箱」般身材、體能世界一流的奈及利亞黑人籃下搶位置、比速度,那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至今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倫敦奧運會中國隊被俄羅斯、澳大利亞隊「肌肉男」們碾壓的場面,開始中國隊還能投籃準、飈3分、技戰術,但稍後一過半場就被對手衝撞、緊逼、擠、靠,很快即氣喘籲籲、七零八落,罰球命中率20%……為什麼罰球沒人幹擾還命中率直線下降——被撞成「肌肉震蕩後遺症」。
男籃力量如此,速度和奔跑耐力還用說嗎?某一年籃協頂不住媒體、球迷的鼓譟取消了絕無僅有的體能測試——折返跑,一個再「娘娘腔」不過的理由是「巴特爾測試時崴了腳」,NMD你還能找個喝水塞了牙縫的理由嗎?
中國男排至少也曾重視過一項數據——摸高,中國男排有史以來最高鄭亮的3米72拿到世界上也能躋身前20、甚至前10。但力量忒差,所傳某隊員的臥推40公斤若非誤傳、就是力量最差者最開始練的真實數據,但大多數人在100、甚至90公斤下應是準確估計。相同摸高,扣球力量大你根本攔不住,或攔住也攔飛了,再不就窩果。而缺力量,扣球像拍蒼蠅,一沾攔網手即垂直落地,或稍微攔下飛不遠很容易被防住。缺力量,開始還跳的起來,扣球有力拔百鈞之力,遞減、或急速下降後就接近拍蒼蠅了。為什麼中國男排一傳差,有隊員接對方大力跳發球都震至胳膊發麻?你看看男排「帥哥」隊員們的小細胳膊還不一目了然了嗎?
在中國女排張常寧臥推都120公斤(有CCTV視頻為證)的時代,中國男排「帥哥」們臥推不過100公斤者,是否應該自稱為「娘娘腔」、以示警戒?
曾有個似是而非的說法一直盛行不衰,「中國人凡是隔著網子的項目都比不隔網子的好」。非也,大謬也。中國男排是曾在汪嘉偉受傷之下拿過世界盃第 5 ,餘有為也曾執教過「根本不會打排球的南斯拉夫男排」,但近年來的慘不忍睹與中國男足簡直就是雙胞胎,而隔著網子最遠的男子網球就更「馬尾提豆腐——提不得了」。中國女網有李娜、鄭潔、彭帥,張帥、王薔,亞洲男子網球有曾打入「四大滿貫賽」決賽的韓國鄭泫、日本錦織圭,中國男網有誰?好不容易出了個美網青少年組冠軍的吳易昺,亞運會還拿了個亞軍,但這兩年已蹤影難見,「吳易昺你去哪了?快回來練力量」……
中國體育項目成績「好」與「差」的真正分水嶺在於力量,力量要求小的桌球、羽毛球、跳水、體操、射擊、斯諾克,小級別舉重……成績都好,而需要大力量的「四大球」(當然還包括田徑中的男子投擲)成績一個比一個差,他們「哥兒四個」是「結在一根藤上的瓜」。但正是充滿最大力量、最快速度的項目才真正體現了體育的特點和魅力,那些項目的冠軍才是真正的冠軍。
……
對嗎?你一個窮碼字工作者毫無顧忌、恣意飛揚的一通亂侃不會是「狗帶嚼子—胡勒」吧,若中國男子四大球真輸球原因在此、如此簡單,那麼多中國體育科研機構、專家都幹嘛吃去了?再說,你「輕易」得出的如此重大、宏大結論,僅僅是建立在這幾個支離破碎、貌似早已過時的數據上?
「大道至簡」,有時說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可能就是那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或若我是那個「孩子」,我對力量、體能的認識亦近十年來向力量高手魏平、中國舉重協會秘書長錢光鑑等人請教、學習後學舌的結果。近十年來,我也曾多次向中國三大球推薦過魏平和錢光鑑,但因各種原因,兩位懷有「救國濟世」的絕技高手,一直沒機會一試身手。錢光鑑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曾以大力量為主的體能訓練,為中國女子柔道72公斤級選手王旭(躺蹬300公斤)奧運會奪冠打下堅實基礎。魏平也曾以上肢力量為主的方法,將煙臺業餘體校18歲短跑選手王莉(體重45公斤,抓舉60公斤,臥推85公斤——短跑選手的上肢力量非常重要)帶上了省運會乙組冠軍領獎臺,11秒59的成績打破甲組國家接力隊主力陳玉香剛創下的山東省女子100米11秒68的紀錄。
幾個過時數據?
這就對了!
為什麼沒有新數據?
有倆可能,一是有新數據,卻因保密、或其它原因沒公布;另一個可能是根本沒練、沒好好練,哪來的數據?
答案顯然是後者,保密?你練過必測過,要不然如何證明你練過?練過、測過就必然有人、有媒體知道。沒人知道就是沒有、沒練過。
這幾個數據是曾「苦練」過力量、體能那會兒的,現在不苦練了,數據有可能還不如那幾個支離破碎、過時的數據那會?
很有可能。
中國男子四大球若不練力量、速度、體能,練所謂技戰術再多也只能是只會「花拳繡腿」的「娘娘腔」,這沒什麼可爭論的。
誰若不服、不信,你就把中國男子四大球的隊員拉出來測一遍,不與聯賽參賽資格掛鈎,就當平時訓練了,多了個人在邊上測試而已。若平均水平超過了以上提到的(平均)數據,我再專門寫一篇文字向中國男子四大球負荊請罪。若等於、低於,或遠低於以上提到的數據,你知道應該做什麼了吧?
中國男子四大球,你敢測嗎?
中國體育曾有過個照搬前蘇聯體育體制,苦練力量、體能,提倡「三從一大」,並因缺乏科學方法,導致不少運動員過度訓練、受傷的時代,但矯枉過正,從此遠離苦練體能、力量,只「以賽代練」顯然是個更大誤區。中國男子四大球多年來遠離大力量訓練的另兩個原因是,容易受傷、懂大力量的專門人才偏少,不會練、不敢練;過分相信外國體能教練,而來自天生力量體能好歐美國家的體能教練根本不了解中國人體能天賦基礎,因此缺乏針對性訓練。
這就是中國男籃和男子四大球真正問題所在,說姚明也不清楚輸在哪兒還真不一定是瞎掰 。
除此,李楠有沒有問題,肯定有;裡皮有沒有問題,很可能沒有;洛薩諾有沒有問題,可能有、可能沒有,但他們所帶中國四大球球隊的大賽結果卻幾乎由一個模子刻出來 。
有些教練的確屬「用過一次、當永不再用」,如男籃王非、郭士強(包括李楠),女排蔡斌、王寶泉,男足卡馬喬、沈祥福、荷蘭人瑞克林克(但被用了兩次、坑了國青國少兩次)……但真正衡量一個教練優劣的標準不應只在大賽臨場指揮那一會,還應包括他的整個訓練過程,尤其對中國男子四大球教練們,若訓練中沒有苦練體能和大力量,臨場指揮縱有點石成金之術,亦無濟於事,率隊奪得過世界盃冠軍的裡皮即最好的例子。您沒給馮瀟霆補上體能短板、他亞洲杯致命失誤讓您丟盡了老臉,但您從此棄用馮瀟霆、頂替他之人又比他好多少?不管您以前多麼輝煌,您無法看到中國男足致命的弱點、並及時彌補之就不是個好教練。這就是中國(男子)足球。
中國男子四大球的中外教練們都應該去好好學習下陳忠和當年帶中國女排的經驗,大小力量和各種體能的「魔鬼訓練」讓那撥隊員「恨透了」陳忠和,以那撥隊員「中國女排有史以來最差身體條件」能兩奪世界冠軍絕對是奇蹟,但若陳忠和那麼個練法再不奪得世界冠軍,就天理難容了。
讓中國男子四大球大力量、體能訓練的暴風驟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四年太久,讓這根藤上的四顆瓜在東京一起結出「勝利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