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花費很大力氣做成一件事,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這就是吃力不討好。沒什麼心機的你面對這種情況,是徒增心累。真心待人不一定能換取真心,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生活中總是會有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學會揣情,才不會全盤皆輸
我有一位朋友,下班路上偶遇一個幼童蹲在路邊玩耍,朋友覺得車來車往這樣太不安全,見幼童周圍又無大人看管,便上前陪伴幼童。誰知,一會兒孩子的外婆回來了,不分青紅皂白把朋友一頓罵,更是把朋友領進了警局,說朋友是壞人。朋友費盡周折才洗清「罪名」,心裡有苦無處訴。
當朋友和我說這段經歷時,我建議他讀一讀《鬼谷子》,因為鬼谷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說過:"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為揣情?揣,為揣測;情,為情勢。洞察人心,並隨情勢做出決斷尤為重要,試想,若朋友觀察後合理判斷局面,先在遠處陪伴那位小孩,不貿然上前,這份善良便不會得到冤枉的結局。
形見於外,便可以知其隱者
一瞥一笑一皺眉,皆可反映內心。儘管現在大多數人在任何場合都不喜怒形於色,但仔細觀察其眼神,也能將對方隱瞞在內心的實情略知一二。
鬼谷子早已洞察到面部表情可以折射內心狀態這件事,他說:「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
沒有人能將表情管理做到完全滴水不露,做事時面對他人,觀察其細枝末節處,交際辦事時都會更上一層樓。
甚喜之時,便無法去隱其情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裡,老實無心機的人往往別人說什麼都信,全然忘記「聽話聽三分」的道理。這樣一來不僅辦事不力,往往還會苦了自己。
當老實人遇到高段位心機者,往往有苦說不出,因為高段位心機者很善於「捧殺」:毫不吝嗇的誇獎讓你以為被真心對待,實則背後捅你一刀。
好在,鬼谷子的絕招可助你對付高段位心機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
他誇你,你也可以反誇他,而不是去相信他所說的話。人在情緒高漲時欲望也容易達到極致,此時你反誇他,既可以讓他覺得你相信了他的話,你很崇拜對方,又可以使其暴露出心中的真實想法,一箭雙鵰。
學會揣情,才不陷套路之中
《中庸》裡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生在於修煉,修煉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時,就可不深陷套路之中。
我們不僅要揣摩對方的「情」,還要學會反「揣情」。
事業成功的時候—可以高興,但不要過分流露得意;
事業失敗的時候—可以沮喪,但不要過分流露哀傷;
當被他人激怒時—厭惡藏在心裡,嘴上不可歇斯底裡;
當被他人誇獎時—保持頭腦清醒,面部不可喜形於色。
做人遇事,七分冷靜,三分自恃。社會關係波譎雲詭,只有察言觀色、內心平靜,並清醒應對,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