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記》——柳宗元

2021-02-13 點滴學古文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他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創作豐富,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柳河東集》三十卷。

【國學名片】

議論文筆鋒犀利、邏輯嚴密,以《封建論》最有代表性;傳記多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略帶誇張虛構,著名的有《捕蛇者說》、《童區寄傳》、《段太尉逸事狀》等;寓言諷刺時弊,想像豐富、寓意深刻、言語尖銳,《三戒》是他著名的諷刺小品。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多用短句,節奏明快而富於變化,常用虛實結合、夾敘夾議之法布局謀篇,使得文章意趣橫生,因而稱他為「遊記之祖」,代表作是「永州八記」。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遊記抒寫胸中的憤鬱,以成「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八篇遊記,雖各自成篇,但經過作者整體構思,前後呼應,上下篇一氣貫通,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的藝術整體。遊記寫景,平中見奇,往往在精雕細刻中,凸顯幽深之美,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風姿。同時,在普通的景物描寫中,託意遙遠,抒寫胸中種種不平,使得山水也帶有了人的性格,營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讀了讓人回味無窮。

【國學精選】

小石潭記

(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①,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②。伐竹取③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④。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⑤,為坻,為嶼,為嵁⑥,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⑦。
       潭中魚可百許頭⑧,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⑨。佁然⑩不動,俶爾⑪遠逝,往來翕忽⑫。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⑬,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⑭。以其境過清⑮,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⑯。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⑰:曰恕己,曰奉壹。

【注釋】

①篁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②心之樂:感到高興。樂:以……為樂。

③取:獲得。

④尤:格外。冽:清澈。

⑤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承接。

⑥坻(chí):水中高地。嶼:小島。嵁(kān):不平的巖石。

⑦蒙:覆蓋。絡:纏繞。搖:搖動。綴:聯結。參差:參差不齊。披拂:飄拂。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⑧可:大約。許:表示數目不確定。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

⑨澈:通「徹」,穿透。布:散布。

⑩佁(yí)然:愣住的樣子。

⑪俶(chù)爾:忽然。

⑫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⑬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勢:形狀。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交錯。互:互相。

⑭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感到心神悽涼,寒氣入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悽:使……悽涼。寒:使……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愴:悲傷。邃:深。

⑮以其境過清:因為這裡的環境過於清靜。以:因為。過:太。清:悽清,冷清清。

⑯乃記之而去:於是記下這裡的景致便離開了。乃:於是,就。

⑰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隨從。而:連詞,表修飾。從:跟隨。小生:年輕人。

【點讀】

       作者描寫景物,觀察入微、描摹細緻,用寥寥幾筆,便把景物刻畫得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同時,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氛圍,襯託出自己微妙的感受,委婉地流露出自己遭貶的失意和冷落,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相關焦點

  • 柳宗元的代表作「永州八記」
    柳宗元,唐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以其卓著的文學創作業績垂青歷史,輝耀後世,這與他永州十年所經歷的貶謫生活密切相關。宋人汪藻說:「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柳宗元與永州(零陵)息息相關,柳宗元以其獨特的文筆和情感點化永州的山水,將那些名不經傳的山水奇觀可得千百載而傳。
  • 柳宗元在零陵十年,寫了《捕蛇者說》,《永州八記》是哪八記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柳宗元,作為文學家他是成功的,多部作品流傳千百年,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中學學過的《捕蛇者說》,他的《永州八記》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重大。而作為政治家,柳宗元是失敗的,就像蘇東坡一樣,他們都太過正直,一生的仕途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柳宗元為官期間任職最久的是湖南永州,他從長安被貶到永州後謫居十年。
  • 永州八記裡的八大景
    位於永州城瀟水西岸 ,科技學院旁的朝陽公園 ,河邊那個有小飛機的公園2、回龍夕陽 迥龍塔 城北瀟水東岸旁3、萍洲春漲 ,萍島,也叫萍洲或者浮洲,在瀟湘二水匯流處,為永州著名風景勝地 裡面好像有個書院4、香零煙雨, 香零山村河邊 ,河裡有個小寺廟 5、恩院風荷 碧雲池,又稱「東湖」,地處永州城南門內。唐刺史李衢曾在此建芙蓉館。
  • 《永州八記》中的不遇之景與謫棄之臣
    柳宗元在永州度過了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但在文學創作上卻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尤以《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構成的《永州八記》最受世人關注,其不僅是柳宗元散文的代表作,亦是中國山水遊記史上最富開創性及最具經典性的作品。
  • 在什麼情況下柳宗元創造了永州的八章,但可惜的是唐代的病是骨髓
    由於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他自然非常擅長寫散文,除了文章充滿哲學思辨和描述自己的政治思想之外,他的山水遊記也很有名,其中「永州八記」最為著名。事實上柳宗元在永州中並不僅僅是為了觀光和休閒,相反,他不想去永州,他想要的是服務朝廷,給國盡忠,並在凌煙閣上留下他的名字。不幸的是,他被降職成為永州司馬,並在那裡呆了十年。
  • 永州零陵成就了柳宗元的《江雪》
    秦屬長沙郡,西漢始置零陵郡(零陵一名最早見於《史記》,得名於舜葬九疑,零陵即舜陵),東漢置泉陵,隋置永州(永州一名註解最廣是《方輿勝覽》的「有永山永水之出州」)。永州零陵一直為唐、宋、元、明、清歷代五朝的郡、道、路、府、州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先後設屬永州專區、零陵專區、湘南行政區、零陵地區等。1995年建立地級永州市,轄2區9縣等。
  •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為「韓柳」,有《河東先生集》,其文的成就大於詩。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如《永州八記》。    二、學習柳宗元「文以載道」,寄託深遠(卒章顯志)的遊記特點。    第一段:總寫鈷鉧潭與小丘情狀。
  • 湖南永州因一人而聞名的老街,柳宗元寫下官為民役,被稱柳子精神
    柳子街的得名,源於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唐元和年間,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當時的永州遠離中原,山高林密,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柳宗元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後,觸景生情,覺得一腔抱負從此付之東流,心中很是苦悶。那時,柳宗元雖有官職在身,卻是一份閒職。
  • 廣西全州這個地方有可能是柳宗元筆下的那個地方嗎
    《永州八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遊記書寫胸中憤鬱的散文。《永州八記》包含有: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 柳宗元《捕蛇者說》,是害了永州野生蛇類?還是宣傳了原始永州?
    還記得學校課文裡,必須背誦的《捕蛇者說》那篇課文麼說起湖南的永州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都是來自於教材課文的《捕蛇者說》,這篇唐代柳宗元所寫的《捕蛇者說》,堪稱是中國知名度非常高的一篇保護野生動物的古文,這篇必背誦課文,不知道讓多少做過學生的人記憶深刻,在記住這篇課文的同時
  • 鈷鉧(mǔ)潭西小丘記 唐代:柳宗元
    如今(它)被拋棄在(這荒僻的)永州,連農民、漁夫走過也鄙視它,售價(只有)四百文錢,一連幾年也賣不出去。而唯獨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為得到它了而高興,難道遇到這個小丘真的要靠運氣嗎?(我)把這篇文章寫在石碑上,用來祝賀(我和)這小丘的遇合。文學價值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並不為世人所知。
  • 小石城山記 唐代:柳宗元
    賞析  這篇遊記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記敘了親身經歷的旅途見聞和山川景物,幾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抒發了他貶逐永州後遊歷自然時觸景生情的感慨,這自然構成了文章的寫景和議論兩段。  上段寫景。柳宗元曾說過:「遊之適夕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永州龍興寺東丘記》)登其高,有曠達之感;探其奧,有幽奇之得。小石城山的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實為作者眼中適遊的奇妙之地,從而順理成章地發出了「類智者所施設也」的慨嘆。以本句承上啟下,第二段對造物者的疑問就不感突兀了。  第二段是作者由自然景觀帶來的聯想和思索。
  • 唐代柳宗元《江雪》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柳宗元簡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
  • 散文丨田日曰:柳宗元與雙牌
    柳宗元與雙牌文/田日曰說柳宗元與永州事,或許怎麼說都不為過。而要說柳宗元與雙牌,料想會有很多人反問:柳宗元與雙牌真有關係?如同通常所說「永山永水出永州」這句話,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一樣。永山發祥永水,永水與有瀧河之名的瀟水匯合之後,衝積形成永州這方沃土。因此,說「永山永水出永州」,當然是沒有絲毫問題的。永貞革新失敗,永貞元年(805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其實叫「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即在原有編制之外設置,享受正式官員一樣待遇。
  • 湖南永州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永州簡介】永州,雅稱「瀟湘」,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全市面積22441平方千米,下轄零陵區、冷水灘區、雙牌縣、祁陽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和江華瑤族自治縣。
  • 柳宗元《小石潭記》,借寫景抒發情感,表達了久謫遠荒的不滿
    柳宗元和韓愈都是古文運動的重要人物,歷史上並稱「韓柳」。他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見柳宗元的山水記是早就受人們推崇的。這些山水記,有的單記一地的景物;有的則是連續性的,從一個地點出發,接著有新的景物發現,就一連串寫了幾篇,比如著名的《永州八記》簡直像一幅幅連續的山水畫卷。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韓愈提倡古文運動,後被貶於湖南永州
    永州,古稱零陵,位於湖南省南部,西鄰廣西桂林,西南賀州接壤,西北接邵陽,東北與衡陽接壤。永州轄9區,自秦朝設郡以來,已有2100年歷史,是一個文化底蘊很雄厚的地方。永州是草書大家懷素的故鄉,同時也是三國大將黃蓋的故鄉,宋朝理學鼻祖周敦頤也出生於此,永州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柳宗元,也因被貶至永州,在排憂解難的時候也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永州八記》。
  • 千古詩文地,錦繡瀟湘源,千年瀟湘第一城,永州零陵
    湖南永州,零陵古城,瀟水和湘江在這裡交匯,也稱瀟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000年農耕文明史,2100多年城市發展史,漢唐繁華名郡,被譽為千古瀟湘第一城!零陵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所潛藏的藝術滋養和文脈搏動幾千年來豐富強勁,文化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不可複製,也無法類比的。
  • 柳宗元的一篇經典之作,層次井然,動靜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
    柳宗元是中唐傑出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和散文都很出色,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年輕時志向遠大,還曾與劉禹錫等一起參加過革新運動,希望自己不僅可以建功立業,也能為國為民做出更大貢獻。後來雖然多次被貶,但是他的文學創作卻一直沒有中斷。
  • 揭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寫《小石潭記》為什麼寫上這個人?
    柳宗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有一個曹州老鄉也跟著柳宗元一塊到了永州的小石潭遊覽。在這篇二百多字的文章結尾處,柳宗元提到了與他一塊遊玩的五個人,排在第一的就是吳武陵。《新唐書·吳武陵傳》記載:「吳武陵,信州人。」信州,就是今天的江西上饒。但據《曹南文獻錄》載:「柳宗元與武陵書,稱曰『濮陽吳武陵。』」柳宗元在《濮陽吳君文集序》中說:「博陵崔成務嘗為信州從事,為予言:邑有聞人濮陽吳君……會其子侃更名武陵,升進士,得罪來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