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他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創作豐富,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柳河東集》三十卷。
【國學名片】
議論文筆鋒犀利、邏輯嚴密,以《封建論》最有代表性;傳記多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略帶誇張虛構,著名的有《捕蛇者說》、《童區寄傳》、《段太尉逸事狀》等;寓言諷刺時弊,想像豐富、寓意深刻、言語尖銳,《三戒》是他著名的諷刺小品。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多用短句,節奏明快而富於變化,常用虛實結合、夾敘夾議之法布局謀篇,使得文章意趣橫生,因而稱他為「遊記之祖」,代表作是「永州八記」。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遊記抒寫胸中的憤鬱,以成「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八篇遊記,雖各自成篇,但經過作者整體構思,前後呼應,上下篇一氣貫通,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的藝術整體。遊記寫景,平中見奇,往往在精雕細刻中,凸顯幽深之美,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風姿。同時,在普通的景物描寫中,託意遙遠,抒寫胸中種種不平,使得山水也帶有了人的性格,營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讀了讓人回味無窮。
【國學精選】
小石潭記
(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①,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②。伐竹取③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④。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⑤,為坻,為嶼,為嵁⑥,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⑦。
潭中魚可百許頭⑧,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⑨。佁然⑩不動,俶爾⑪遠逝,往來翕忽⑫。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⑬,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⑭。以其境過清⑮,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⑯。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⑰:曰恕己,曰奉壹。
【注釋】
①篁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②心之樂:感到高興。樂:以……為樂。
③取:獲得。
④尤:格外。冽:清澈。
⑤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承接。
⑥坻(chí):水中高地。嶼:小島。嵁(kān):不平的巖石。
⑦蒙:覆蓋。絡:纏繞。搖:搖動。綴:聯結。參差:參差不齊。披拂:飄拂。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⑧可:大約。許:表示數目不確定。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
⑨澈:通「徹」,穿透。布:散布。
⑩佁(yí)然:愣住的樣子。
⑪俶(chù)爾:忽然。
⑫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⑬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勢:形狀。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交錯。互:互相。
⑭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感到心神悽涼,寒氣入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悽:使……悽涼。寒:使……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愴:悲傷。邃:深。
⑮以其境過清:因為這裡的環境過於清靜。以:因為。過:太。清:悽清,冷清清。
⑯乃記之而去:於是記下這裡的景致便離開了。乃:於是,就。
⑰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隨從。而:連詞,表修飾。從:跟隨。小生:年輕人。
【點讀】
作者描寫景物,觀察入微、描摹細緻,用寥寥幾筆,便把景物刻畫得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同時,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氛圍,襯託出自己微妙的感受,委婉地流露出自己遭貶的失意和冷落,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