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任直隸總督張鎮芳民國被判無期竟脫身 他兒子是當代名人

2021-02-08 歷史樹1


來源:頭條號掌心春秋


溥儀當了三年多皇帝被趕下臺成了清朝末代皇帝,其屬下直隸總督張鎮芳運氣比他更差。只當了十天總督清朝就覆滅了。


清代設置的地方總督,例兼兵部尚書或督察院右都御史,統掌一省或兩三省的軍事、行政大權。其級別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另兼大學士銜者為正一品。


最盛行時,有諸如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十一位。


清朝滅亡,伴隨末代皇帝溥儀的,自然還有當時仍身為總督職位的多個末代總督。張鎮芳雖然就職僅十天,卻也榮幸位列其中。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詔命:「直隸各省設立總督一員,駐紮省城。」由此開始設立直隸總督一職,駐守地點為保定府。而由於直隸地處京畿要地,更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職位,並從雍正二年起例授兵部尚書加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從雍正元年至宣統三年,187年間。直隸總督歷經74人,99任,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


本篇要寫的這位就任僅十天的末任直隸總督張鎮芳,是何來歷呢?


史料介紹,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滿清皇室親貴煽動一些御史,屢次上疏彈劾袁世凱權高勢重,清廷為避險採取明升袁世凱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的策略,暗中剝奪了他的軍權。


袁世凱空出來的直隸總督一職,先由湖廣總督陳夔龍改任,陳任職兩年兩個月病休,才由時任湖南提法使的張鎮芳於宣統三年(1911)十二月署理,因此他成了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


這張鎮芳的官運不佳,他到任才十天後的十二月廿五日(即1912年2月12日),清廷隆裕太后代宣統皇帝下詔退位,大清王朝被劃上了句號。


說起生於1863年的張鎮芳,不僅是河南項城袁世凱的同鄉,更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二人屬於近親關係。


張鎮芳生於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光緒十年(1884年)他考上廩生,次年拔貢,秋闈鄉試為第一名舉人。八年後,他29歲再考取舉進士。最初被分到戶部任六品京官,一直幹了八年。


做了八年仍是六品,還沒熬到飛黃騰達。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張鎮芳和朝廷其他官員一樣,趁著聯軍沒打進北京城內的前夜逃命了。但他沒有逃回老家,而是追上了挾持光緒帝西逃的慈禧太后,隨即被任命為陝西司行走,效勞兩宮,成為西逃護駕官員之一。



朝廷議和,籤訂《辛丑條約》後,張鎮芳隨慈禧太后回京途中,見到了日後帶他飛黃騰達的袁世凱,這時候袁世凱已經是從二品的山東巡撫。


前文交代了,張鎮芳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袁世凱為了培養勢力,撈取政治資本,決定尋找機會提拔可以信賴的張鎮芳。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死後,袁世凱頂替李鴻章成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鎮芳也從此飛黃騰達。他先後升任與理財有關的銀元局會辦、直隸差委總辦、長蘆鹽運使等重要職務。


應當說,張鎮芳品行不錯。他任職地方官員期間,一直恪盡職守,發揮才智,盡心盡力地為清廷做事。在地方做了幾年官,就幫助朝廷增加了上百萬兩白銀的國庫收入。


雖然清末像張鎮芳這樣一心忠於清廷的好官並不少,可即便他們再努力,也難以挽救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清王朝。


還好,張鎮芳雖然僅當了十天直隸總督就「失業」了,但他「閒置」還不到一個月,袁世凱就於1912年3月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改朝換代,張鎮芳的仕途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還時來運轉。


在大總統袁世凱的信賴下,民國政府委任張鎮芳回到他與袁的老家河南任都督兼民政長。


由此,張鎮芳門庭生輝,他在省城開封的宅第成了旗杆高豎、石獅把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張帥府」。


張鎮芳認真秉承袁世凱意旨行事,在河南全面恢復封建舊秩序,取締要革命的國民黨。宋教仁被刺後,河南革命黨人召開宋教仁追悼會,革命黨報紙《民立報》編輯寫了副輓聯稱:「目中竟無拿破崙,宜公先死;地下若逢張振武,說我即來。」(註:張振武為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為鎮壓二次革命,張鎮芳在省城建立軍警聯合會。立即包圍了取向激進的《民立報》社,捕殺了編輯部主任羅瑞青等4人。一時開封城白色恐怖籠罩,無辜市民亦遭殃。河南項城人最憤恨、最不能原諒張鎮芳的,是他竟然殺害了同鄉、由他自己選派到優級師範深造的學生、老同盟會員、省議員朱丹陛。


朱丹陛曾在豫東南組織淮上軍同清軍作戰,在推翻帝制保衛共和的鬥爭中,是同閻子固先烈一樣大有功勞的人。在開封白色恐怖下,朱丹陛策劃炸毀開封火藥庫後潛回項城,不料行蹤暴露,張鎮芳令軍警聯合會派20餘騎兵追捕,1913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朱丹陛在老項城西關校場被殺害。


為了平息民怨,民國三年(1914年)2月,袁世凱以「剿匪無方亂殺青年」之名將張鎮芳撤職,由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



此後,張鎮芳別離官職,主持官商合股的鹽業銀行,以抗外資。


從晚清官場一路走來,張鎮芳骨子裡一直都酷愛封建帝制。調回北京的次年(1915年),他鼎力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成為袁世凱的「十三太保」和復闢帝制「七兇」之一。遭到世人唾棄。


民國五年(1916年)六月袁世凱病死,他任命的江蘇都督、長江巡閱使張勳,也一貫難捨帝制,他的部隊繼續留著清朝的髮辮,號稱"辮子軍",他自稱"辮帥"。


張勳不僅自成一個軍閥派系,還在徐州成立了「十三省區聯合會」號稱督軍團,明裡暗裡積極策劃復闢滿清帝制。


這期間,北洋政府內部明爭暗鬥,在「府院之爭」的1917年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去總理職務,想借張勳的力量驅逐黎元洪。於是張勳就以調停之名,帶5000辮子軍進京逼黎去職。而各派復闢勢力也一齊湧向京津一帶。


哪知,張勳帶兵進京的主要目的,是扶持仍在紫禁城內的清遜帝溥儀復闢。當年7月1日,張勳支持的復闢鬧劇上演,溥儀宣布重新復位,並大肆封官授爵,其中支持張勳行動的張鎮芳被封為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


而這齣復闢鬧劇只維持了十二天,就在段祺瑞的重兵圍攻下徹底失敗。張鎮芳也以內亂罪被抓捕,旋被民國政府判處無期徒刑。


但張鎮芳交際深廣,神通廣大。經北洋東路軍司令段芝貴等人多方通融,又由張鎮芳家人以張鎮芳名義義捐賑款40萬元,在他判刑兩天後,便以病為由被保外就醫,送回天津,服刑三個月後重獲自由。


張鎮芳出獄後住天津,先後擔任北方銀行董事長、鹽業銀行董事長,有時回老家項城小住,再未介入政治。直到1933年70歲病逝。


張鎮芳作為清末民初的歷史人物,是非功過自有定論。他曾為國家和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人們還記著:


諸如他首先在直隸保定捐資創辦了優級師範學堂,為近現代中國開辦三級制的新式學堂,起到了引領催生作用;光緒三十三年春,他曾為家鄉項城捐銀6萬兩,開辦百冢鋪師範學堂,比河南大學還早六年多;宣統元年(1909年)河南省受災,他老家項城地勢低洼易澇,旱災也不斷,這年災荒更重。張鎮芳特意捐銀4000救災,一半給項城,一半給省內其他受災地區;民國年間,張鎮芳還捐四十萬元修建北京香山慈幼院總辦公樓(即現在香山公園管理處檔案室),至今還被稱為「鎮芳樓」。


河南民間流傳的一則軼聞說,張鎮芳督豫期間,他的啟蒙老師夏雲五、人稱"夏老軒",因修家鄉草河上的板橋,籌不夠建橋經費,曾北上開封,找張鎮芳籌資。夏老軒步行三天,找到都督府。門衛見他滿臉灰塵,衣冠不整,既不讓進,也不通報。夏老軒無奈亮出身份,稱「我是張都督的恩師。」門衛這才稟報,隨即都督府後儀門大開,張鎮芳親自把老師迎進帥府。寒暄間,張鎮芳弄清老師來意,便沒言聲。夏老軒一住幾天,飯菜招待無微不至,可他再也呆不下去,便向張鎮芳表明:「鄉親們修板橋,要我向您求援,你不長不圓,中不中,今個要說清,我好回去···。」


張鎮芳滿臉陪笑,告訴老師說,修板橋的銀兩您來的當天就派人送回去了。我想讓老師多住幾天,所以一直沒說透。夏老軒回項城後,聞知果然錢早送到。於是他逢人便稱道張鎮芳如何尊師,張鎮芳大開儀門迎老軒也成了鄰裡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


還有,張鎮芳的兒子張伯駒,乃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少帥張學良、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滿清宗室愛新覺羅·溥侗)。


(右一即張伯駒)


張伯駒是當代中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一生致力於古文物的收藏與保護。他曾與張大千、徐悲鴻等為故宮博物院收購清宮流散書畫出謀劃策,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將自己價值連城的數百件藏品全部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相關焦點

  • 清末時共有11位總督,大清滅亡後,九位總督的最後下場怎麼樣?
    在清帝遜位時,大清最後九位地方總督如下:直隸總督張振芳,兩江總督張勳,四川總督趙爾豐,閩浙總督松壽,雲貴總督李經羲,湖廣總督瑞澄,兩廣總督張鳴岐,東三省總督趙爾巽(xùn),陝甘總督長庚。那麼,這九位封疆大吏的結局又如何呢?
  • 清末九大總督,各有怎樣的下場?有李鴻章的侄兒,也有復闢的張勳
    一、首屈一指的直隸總督,張鎮芳。直隸總督是九大總督中,最牛掰的一個。因為他的地盤在紫禁城周圍,不過直隸總督也是最憋屈的一位封疆大吏,因為朝廷不一定管得到其他總督,可第一時間能管得到你直隸總督。為什麼?靠得近唄。作為九大總督之首,張鎮芳和袁世凱的關係非同一般。首先他們倆是老鄉,都是河南項城人,大家常叫袁世凱為袁項城。
  • 直隸總督李紱在保定囚死康熙皇子允禟
    這相當於已經判了這位弟弟的死刑。雍正即位後,起用李紱,先是提拔為侍郎,又授為廣西巡撫,再署直隸總督。毫無疑問,雍正對李紱是破格重用的,因而李紱對雍正感恩戴德,雍正將允禟交與直隸總督李紱不能說與此沒有一點關係。應該說雍正此舉正是相信李紱對他的「忠心」,才斷然將允禟留在直隸省會保定。
  • 清代直隸總督任職數要(內附34張總督畫像舊照)
    署理者有:蔡珽、宜兆熊、何世璂、唐執玉、劉於義、顧琮、史貽直、鄂彌達、陳大受、英廉、劉墉、熊枚、裘行簡、秦承恩、章煦、託津、長齡、松筠、明山、王鼎、穆彰阿、瑞麟、文煜、崇厚、官文、張樹聲、張鎮芳、那桐等28人。護理者有:屠之申、周馥、廷雍、吳重熹、崔永安等5人。協辦者有:劉師恕、楊鯤等2人。以上,共計清代直隸總督74人。
  • 大清滅亡後,清朝的九位末代總督,最後下場如何?大部分結局還好
    清朝的總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設置有十一大總督。其中,除了漕運總督,主要負責運輸江南八省的米糧至京城;河道總督,負責治理黃河、淮河,以及運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總督,絕對都是地方的軍政一把手,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清朝的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
  • 總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那麼清朝滅亡後末代總督的結局又如何呢?
    瑞澄棄城逃跑之後跑到了上海,在上海瑞澄聽說清政府要追究他的臨陣脫逃之罪,因此瑞澄趕緊從上海出海逃往日本,清政府滅亡民國成立之後,瑞澄存於錢莊的百萬財產也全部被民國沒收,此時瑞澄已經不計較錢財得失了,在清政府滅亡後他才敢回到中國,最終於1915年在上海病逝。
  • 晚清九大末代總督都是什麼結局?張勳成為大富商,有的卻成為漢奸
    清末九大總督是指: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四川總督趙爾豐;直隸總督張鎮芳;兩江總督張勳;閩浙總督松壽;湖廣總督瑞澄;雲貴總督李經羲;兩廣總督張鳴岐;陝甘總督長庚。這些貴為封疆大吏的九大總督,有的成為大富商,有的卻成為漢奸,有的平靜去世,他們的具體命運如何呢?下面我來一一介紹一下。
  • 大清滅亡後,九位總督的最後下場如何?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就是他一手提拔。張作霖雖號稱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對於這位,還是比較敬畏的。 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這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清朝關內八大總督之首,所掌管的直隸省一直是京畿重地,地位奇高。
  • 清朝時,府尹比總督級別低,順天府尹為何不怕直隸總督?
    總督、巡撫作為一、二品高官,是可以用銀印的,正三品的順天府尹也可以用銀印。 在直隸,直隸總督有兩個地方是管不了的,一個是避暑山莊所在的熱河,有熱河總管(副都統、都統),另一個是順天府。順天城外的事情,直隸總督必須和順天府尹一起商量,順天府尹不必看直隸總督的臉色。城內的事情,作為天下第一總督的直隸總督是管不到的。
  • 看看直隸總督的年收入就知道了
    清朝總督很多,而直隸總督則是一個奇葩的存在。直隸總督很牛,因為身處京畿重地,擔負著拱衛京城的重任。
  • 溥儀時期,清朝九大總督都是誰?徐世昌、趙爾巽、趙爾豐、張鳴岐等...
    宣統年間,清廷在全國設有九位總督: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以直隸總督為尊,東三省次之,兩江總督再次之,其餘總督地位相當。
  • 從一品的直隸總督,權力非常大,為何管不了正三品的順天府尹?
    歷史上就有一個官職為一品直隸總督,這個官職的權力是十分大的,但是就算他有很大的權力,他也管不了官職為正三品的順天府尹。高等的官職卻管不了低等官職,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他們兩者的責任和管轄範圍上面。清朝設立了總督來管理各個省份,全國範圍內總共設立了九大總督。一般來說,一個總督的管轄範圍是1~2個省,因此這個九大總督的位置,都是由作出重大貢獻的封疆大使來擔任的,他的官職也僅僅低於六部尚書。 平常九大總督的官職,基本上都是正二品,但是在清朝的時候,直隸總督這個官位受到非常大的重視,所以在官職上他其實是從一品,論官職的大小與當時的六部尚書是相當的。
  • 布局三年,實施三天,騙得白銀5萬兩,讓直隸總督自嘆弗如
    古史新談清代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維甸有個族叔外號叫方九麻子,不務正業,坑蒙拐騙,是個地地道道的無賴。等到方九麻子年紀大了,依然窮得叮噹響,無財無家。方九麻子帶著東西和他的100多個皮箱啟程回家。半路路過沙河縣的伽藍寺,這個伽藍寺因為曾經救過一個貴人,這人發達後報恩捐了大筆的銀子,而且名聲打出去,很快成為當地名寺,捐款的人多不勝數。寺廟的僧人又善於經營,幾十年下來有良田數千頃,下院數十處,積財無數。方九麻子說自己是給直隸總督押送禮品,請求借宿。寺廟的僧人自然答應。
  • 清朝直隸總督的奇葩死法:在養心殿奏事時跪死了
    這幾天重溫金庸先生的幾部武俠小說,在翻閱他那部不太出名的《鴛鴦刀》時,看到這樣的情節:川陝總督劉於義委託陝西西安府一個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周老師,將一對鴛鴦刀護送進京。於是就有了護鏢途中的一系列故事……眾所周知,金庸先生寫作武俠小說,喜歡採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為藍本,以此增強小說的可信度和知識性。
  • 敘詭筆記|雪中虎:「罪人子」是怎樣逆襲成直隸總督的
    旉南公和沈椒園覺得這是個孝子,就請他上車,但車廂狹窄,容不下三個人,於是商議輪流兩人坐車,一人步行,一共給那少年省了六十裡之勞,依依惜別時互道珍重。二十年以後,旉南公和沈椒園都已經當上地方官員,一起入京覲見,「途中忽有直隸總督差官來迓,固邀至節署相見」。
  • 民國四公子之一,人說半個故宮都是他捐得,並不誇張
    被綁架者就是「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時年43歲的張伯駒,是鹽業銀行的董事,每月都要飛到上海分行開會。這一天,從機場出來後,他的車就被一輛黑色小汽車尾隨。車停後,張伯駒就被人一擁而上擄走。父親張鎮芳曾官拜清朝最後一任直隸總督,姑父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凱。他父親在直隸總督任上僅十天,滿清即告滅亡。在新生的民國,袁世凱曾任大總統,張鎮芳被其委任為河南都督,舉家遷回河南老家。這樣的家庭裡長大,張伯駒7歲入私塾,啟蒙於國學,9歲能寫古體詩,享有「神童」之譽。後與表兄弟一起入學基督教倫敦會創辦的書院,開始接觸西學。
  • 直隸古城精緻的糕餅文化史
    清康熙八年(1669),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成為直隸省會;雍正二年(1724年)設直隸總督,統領軍政要務。保定因此成為全國僅有的督、省、府、道、縣「五府合一」政權所在地,形成地域性政治中心。特別是設置權重位顯的一品大員直隸總督後,保定府更成為了一塊風水福地。在數百年悠悠歲月裡,帝王巡顧,要員任守,在這裡上任的直隸總督多為南方雅士俊傑、朝中重臣。
  • 直隸教育圖書局
    後將其規模擴大,改名為直隸教育圖書局。  在《大公報》上,最早出現「直隸教育圖書局」的名字可以追溯到1908年2月10日。在這一天的報紙上,大公報館印刷業務的廣告裡,作為報館的業務代理處,就寫有「河北公園教育圖書局」字樣。可見,當時它是附設於河北公園(今中山公園)的直隸學務公所辦公樓內。  寄人籬下並非長久之計。僅半年後,直隸教育圖書局就開始擇地建房。
  • 清朝九大總督 誰是疆臣之首 順便揭秘總督、巡撫等官員胸前補子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直隸總督,駐地保定,總管直隸的軍民要務,因直隸地處京津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