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品的直隸總督,權力非常大,為何管不了正三品的順天府尹?

2020-12-26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當中,階級制度對於權力的掌控是至關重要的。從古至今都流傳著一句話,官大一級壓死人。由此可見,官職的大小是判斷古代人掌握權力大小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就有一個官職為一品直隸總督,這個官職的權力是十分大的,但是就算他有很大的權力,他也管不了官職為正三品的順天府尹。高等的官職卻管不了低等官職,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他們兩者的責任和管轄範圍上面。

雖然從一品高於正三品,但由於這兩個官職的管轄範圍,以及他們所擁有的責任,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就算直隸總督官職再高,也管不了在自己管轄範圍之外的低等官職順天府尹。

一、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將近四個省

在清朝的時候,最大的行政區劃分和今天是一樣是以省級為單位。清朝設立了總督來管理各個省份,全國範圍內總共設立了九大總督。一般來說,一個總督的管轄範圍是1~2個省,因此這個九大總督的位置,都是由作出重大貢獻的封疆大使來擔任的,他的官職也僅僅低於六部尚書。

平常九大總督的官職,基本上都是正二品,但是在清朝的時候,直隸總督這個官位受到非常大的重視,所以在官職上他其實是從一品,論官職的大小與當時的六部尚書是相當的。

在九大總督當中的直隸總督,也是清朝的封疆大使第一位,雖然直隸總督管轄的省份只有一個直隸省。但是這個直隸省在清朝的時候,包括了現在的整個天津、大部分的河北,以及河南、山東的一小部分,因此它的權力管轄範圍可以說是橫跨了四個省份。

由此可見,直隸總督所擁有的權力是其他總督所比不上的,而曾經擔任過直隸總督的人也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其中就包括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從這裡我們更加可以看得出來,直隸總督受到了皇帝非常大的重視以及信任。

直隸總督不僅僅擁有非常大的管轄範圍,而且也有非常大的權限。首先,直隸總督它僅僅只是一個簡稱,它的全稱是「

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

」。由此可見,直隸總督除了要管理他所管轄地方的事務之外,還要管理當地的軍務、糧餉以及河道。可以說直隸總督擁有著4個省份的軍隊管理權,雖然不是完整的4個省份,但是它所擁有的權限也是非常恐怖的。

二、順天府尹過於特殊,管轄京師

順天府尹這個官職是屬於順天府機構,順天府是從明朝開始建立,在清朝的時候,順天府的最高長官就被稱為順天府尹,官職也被定為正三品。從清朝在地方行政的官職高低上來看,最高的行政長官為總督,其次是巡撫,再者是布政使,隨後再是按察使。

而這按察使也是正三品的職位,由此可見順天府尹的官職高低其實是和按察使相同的。所以從管轄的範圍以及權限而言,順天府尹是遠小於直隸總督的。但是順天府尹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位,因為順天府尹所管轄的範圍是清朝的都城北京。

隨後在乾隆期間,順天府尹的管轄範圍又包括京師周圍的21個縣。所以跟直隸總督的管轄範圍相比,順天府尹所管轄的範圍,是在京師周圍的21個縣範圍之內。由於順天府尹所管轄地區的特殊性,所以他被特殊允許使用銀印,而這銀印也只有總督和巡撫才能夠使用,由此可見順天府尹所在職位的特殊性。

所以從以上兩個方面來對比直隸總督和順天府尹這兩個官職,雖然直隸總督的管轄範圍以及官職權限都高於順天府尹,但是順天府尹的職位卻是非常特殊的,他所管轄的範圍是在京師周圍,所以在這個職位上的官員可以直接進京面聖,以至於順天府尹可以直接影響到皇帝的決策。

也正是因為順天府尹所管轄地區的特殊性以及他手中擁有權力,所以雖然他的官職低於直隸總督,但是他所擁有權力的影響力確實非常深遠的。

因此,直隸總督管不了順天府尹,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就算權力再大,也只能夠在自己管轄範圍內使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時,府尹比總督級別低,順天府尹為何不怕直隸總督?
    都知道清朝有(定型後的)八大總督(不包括光緒時設的東三省總督)。清朝還有一個地方,名義上是地一級的府,實際地位卻和總督差不多,這就是順天府尹。清軍入關,定都於燕京,沿明制,在燕京地區設順天府,最高長官是府尹。清朝有句話,叫宛平縣裡管朝廷,宛平縣令比其他縣令的級別要高。縣令如此,更不要說直管宛平縣令的順天府尹了。
  • 清朝順天府尹調任京官,一般擔任什麼官職?
    在清朝前期,順天府尹只充當一個處處掣肘的虛職的角色,權力受到多方的限制,此時的順天府尹往往由正擔任京官的官員兼任。而到了清朝中期和後期,更多的地方管理實權劃分給了順天府尹,順天府尹的職位逐漸由兼職走向了專任,順天府尹對官員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由在朝野中有一定地位的官員擔任。
  • 清朝九大總督 誰是疆臣之首 順便揭秘總督、巡撫等官員胸前補子
    ,駐地保定,總管直隸的軍民要務,因直隸地處京津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李衛、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都曾任直隸總督。曾國藩兩江總督,駐地江寧,總管江蘇、江西、安徽三省軍民要務,因所轄區域為江南富庶之地,故兩江總督重要性僅次於直隸總督。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曾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駐地武昌,總管湖北、湖南兩省軍民要務。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曾任湖廣總督。
  • 清朝總督一般管兩到三省,為何四川總督只管一個省?
    曾國藩,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清朝總督的官階為正二品,且多數在六部還兼有尚書之職,所以往往品銜還要再往上提一級,為正一品大員,這些八面威風的總督管的地方也很寬,兼管數省,軍務政務都有權利過問。到了清朝中後期,清朝的總督人數基本定下來了,分別是九大總督,即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 直隸總督府選址保定而不是北京:清朝京津翼一體化的真相
    滿清入關定都北京後,對原明朝南北直隸和十三省的管理基本沿用舊制,但做了一些改進,如將南、北直隸(南京和北京周邊的府)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各府劃歸為行省管理,北直隸八府二直隸州組成直隸省。明代派駐性質的總督、巡撫變為數省或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直隸省的軍政首長直隸總督地位最顯要,因為首都在其轄區內,被稱為「疆臣之首」。
  • 清朝官職排名,正一品到正九品,從一品到從九品,和珅就是正一品
    我們熟悉的和珅就是正一品!正一品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文職外官:大學士兼直省總督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從一品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文職外官:各直省總督(兵部尚書銜)、駐藏辦事大臣(加尚書銜)武職京官
  • 總督、提督、巡撫,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所以,對於清朝的總督、提督、巡撫,在職務上存在交集,也有各自需要側重的地方。那麼,問題來了,在清朝時期,總督、提督、巡撫,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一首先,比較總督、提督、巡撫之間的地位,自然要看他們的官職品級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官職品級不僅決定了官吏的俸祿待遇、禮儀規格,也是其地位的重要影響因素,比如大家在影視劇中,就經常看到一品大員或者七品縣令的說法。
  • 古代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的權力非常大,為何隸屬於封疆大吏?
    漕是轉運使,掌管地方財政,但為了履行其本職,就有必要巡察轄區,稽考薄籍,舉劾官吏,久而久之,轉運使便成為事實上的大行政區的監司官。憲即提點刑獄公事,管刑獄『倉即提舉常平司,管賑災救急。宋代路的轉運使肩負監察地方的職責,大體相當於其後元代行御史臺的職責。到了明清時期,則在一定程度上是按察使振揚風紀職掌的肇始。
  • 狄仁傑身為宰相,為何僅僅是正三品官員?
    這裡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內史」只是一個正三品官員?按照道理,宰相在所有官員中排名第一,他的級別應該是一流的。比如秦漢時期的宰相,是三公中的第一位,被授予金璽紫絲帶官職,軍銜萬石。但為什麼武周時期的「內史」僅僅是正三品?
  • 清朝享國268年,等級達到一品的官職有哪些?總督是幾品官職?
    清朝的制度大體上繼承明朝,稱為「清承明制」,官職制度也非常接近,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知識,都知道清朝官職有分級別,從高到低是一品到九品,其中每品又分正和從兩個級別,那清朝前後268年,官職達到一品的有哪些?晚清經常提到的總督,又是幾品官職?
  • 不為人知: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
    ,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為了不丟面兒,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木箱裝了幾大車後,便浩蕩啟程回家了。
  • 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
  • 從總督到知府,原來在清朝做地方官真不賴,到底誰是封疆大吏?
    總督和巡撫誰管著誰?提督又歸誰管?道臺是地方官嗎?等等之類吧。咱們從頭開始捋,先說說封疆大吏都是哪些?有人說,這多簡單啊,總督、巡撫唄!說的沒錯,但是不全面,清代的封疆大吏還包括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 歷史見聞: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
    ,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為了不丟面兒,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木箱裝了幾大車後,便浩蕩啟程回家了。
  • 權力很小的學政大人,在地方上,為何能夠對抗正二品巡撫?
    但是,無論是總督,還是巡撫,這些封疆大吏都無權幹涉學政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學政有實力對抗巡撫、總督。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在清朝統治時期,總督和巡撫成為了地方上的固定官職,而且是封疆大吏。我們先看看總督,在清朝統治時期,除了直隸總督和四川總督的情況特殊,只管理一個省之外,其餘的總督們,都能管理兩三個省。例如兩廣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等等,都能管理大片的地區。總督負責轄區內的糧食運輸、河道治理、軍隊管理、倉庫存倉等各方面的工作,總督的品級一般為從一品。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比縣令還低
    根據兵種的不同,提督也分為陸軍提督,水師提督,提督按理說應該能負責軍政大事,而且提督是正一品的高官,這應該有著更大的權力,實際上,提督實在很憋屈,不僅沒有什麼實權,還處處受人掣肘。由此可見,提督並非是雞肋官職,可正是由於提督的權力過於強大,才會引起統治者的不滿,提督的悲劇也就隨之而來,從雍正繼位開始,提督的職權就開始受到限制。提督專管軍事的職權被削除,漸漸都落到了總督,巡撫的手裡。
  • 唐朝的正三品官職,是最厲害的官職嗎?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而且,總體上,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這些宰相併不拘泥於某一個品級的官員,從正一品到正五品都有可能是宰相,只要是成為實權派的宰相,那就是百官之首。大體上來說,宰相集中在三品和四品官員之中。唐初的宰相最開始有三四個,即三省的最高長官,分別是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其中尚書令是正二品,這個官職只有李世民擔任過,唐中期出現的那個就不提了。而中書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