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指動脈或靜脈的血管內出現了血流凝結而形成的小疙瘩,中醫把它稱為「血瘀」,西醫上則稱為栓塞。有些輕微的血栓病症可以通過自身的一些表現形式而察覺,比如說話的時候嘴不利索,吐字發音不清楚,流口水;突發的頭疼頭暈及打哈欠;走路踉踉蹌蹌的站不穩;四肢麻木等等。如果身體出現了這些信號,那就一定要注意了。需要去醫院做一些詳細的檢查,確診病症後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再進行對症用藥和治療。
形成栓塞的因素有很多,也不分年齡和性別。隨著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作息不規律、運動量少、或劇烈運動等等,都有可能形成血栓,但大多數的血栓,其實是由於人們的飲食不注意、不規律、不衛生、不克制而吃出來的。
血栓的發生確實是一件讓人鬧心的事,但千萬不要上火,這樣會加重病症。堅持吃一些有利於清理血管、疏通血管的食物,如洋蔥、西紅柿、獼猴桃、海帶、黑木耳等,可以清除血液垃圾,保持血管彈性,幫助新陳代謝。但如果想要血管保持青春活力,下面這四種食物要一定要趁早撤下餐桌。
這四種食物要一定要趁早撤下餐桌。
1.醃製食品。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能夠在寒冷的秋冬季節吃到蔬菜,發明了用鹽醃製青菜而保存的方法。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喜歡吃一些醃製食品。殊不知這醃製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防止其腐爛會加入大量的鹽,這就大大加重了鹽的含量,超標好多,而且溫度變化時會發酵或者產生很多的有害有毒物質。眾所周知,高鹽一直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元兇,所以醃製食品一定要少吃或不吃,而血栓患者更是一定不能去吃。
2.油炸食品。
很多食物在高熱的油鍋裡翻滾之後,會發生奇妙的變換,味道也變得無比美味,所以很多人都難以拒絕油炸食品,尤其是炸雞薯條,配上甜甜的芝士或酸甜的番茄醬,更是讓人垂涎欲滴。可是,油炸食品裡含有很高的油脂,會加重血液粘稠度,影響血液流動速度,為了避免血栓形成,一定要控制好每天的油量攝入。
3.燻醬食品。燻醬食品看似低油,可是在燻醬的過程中會添加很多種調味料及香辛料,增添了美味口感的同時也大大加重了鹽量及其他化學物質的含量,更是加重了身體的代謝負擔,影響血液循環,容易形成血栓。
4.燒烤食品。燒烤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遠古時代有火開始,人們就開始用火烤獵物,隨著時代變遷,燒烤的花樣越來越多,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但食物在燒烤的過程中,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遭到破壞,影響代謝吸收,甚至會產生致癌物質,對血液循環更是一種威脅,容易產生血栓或對有血栓的人群更為不利。
以上這四種食物,要想血管健康,就一定要趁早撤出餐桌,千萬不要嘴饞,別等到吃出血栓形成而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