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我國第7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
300000
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內,身著黑色衣裝的人們神情嚴肅,手中的白菊在風中微微顫動。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正式舉行。當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人們高唱國歌,國歌聲畢,低首肅立,共同悼念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抗戰將士、民族英雄及國際友人。
今日之祭奠,
不只是民族的悲愴,
還有歷史的訓誡,
告訴每一個中華兒女國恥在心、重任在肩。
當謹記:吾輩當自強!
今日之祭奠,
以國之名,
祭奠死難同胞!
始終有一個聲音提醒我們,
那30萬同胞在6周的浩劫中,
每隔12秒,
就有一個生命消失。
今日之祭奠,
不是宣揚延續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鑑,
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當歷史的時鐘回撥到83年前的南京,
定是蒼天在流淚,
定是山河在哭泣,
定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悲憫歲月,
30萬遇難同胞招了誰,又惹了誰,
貧窮的中國又招了誰,惹了誰
為何慘遭侵略,
為何慘遭欺凌,
為何慘遭殺戮,
天理何在,
道義何在,
良知何在,
人性何在。
然,落後就是我們的過錯,
貧窮也是我們的過錯,
才讓一個又一個惡魔把魔爪伸向我們,
才讓歷史的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
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
越來越多的民眾走近「哭牆」獻花,
在「萬人坑」遺址邊默哀;
越來越多的網友通過微博和朋友圈,
進行網絡祭奠……
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
正內化為國人傳承家國情懷的自覺追求,
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息動力。
我們知道,隨著中國不斷崛起,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但無論何時,我們不能忘記,「哭牆」上那些曾擁有鮮活生命和幸福家庭的名字,留下了太多傷痛與遺憾。
無論何時,我們不該忘記,也不能忘記,一部部中華民族血淚史,深深刺痛著我們,也時刻警醒著我們。
告慰,就不能忘記心中的「哭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牆」,是距離中華民族歷史恥辱最近的地方。那場侵略戰爭像一條鞭子,狠狠地抽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心上。勿忘這份沉甸甸的痛苦與恥辱,我們才能在銘記中告慰死難者,在傳承中汲取前行力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我們以國之名悼亡撫生的意義,更是和平時代所有中華兒女肩上的責任,我們應該也必須永遠銘記。告慰,就不能丟掉和平的接力棒。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
告慰,就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南京大屠殺昭示一個帶血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國強才能民安。對新時代我們來說,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奮發進取,真正擔起為民族復興鑄牢堅強後盾的光榮任務,用實力向世人宣示。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不能忘卻,不是仇恨,而是銘記!
見證者正在凋零,銘記者生生不息。保持歷史的痛感,才會有「千秋恥、終當雪」的現實力量。從沉淪到奮起,讓我們在回望中告慰先輩: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撰稿:黃新伍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原標題:《在國家公祭日中告慰先輩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