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

2020-12-13 08:53:48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2月13日 08:53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參與互動

2020年12月13日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90後」青年共同發聲。

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傳承著歷史真相,

在世界各地傳遞和平之聲。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點點星光,照亮星河。

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加入他們。

  熊淑蘭

  「誰希望戰爭?和平年代就是幸福,一定要和平!」

熊淑蘭出生於1931年。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的1937年,

她當時已記事。

「日本兵進入南京城以後燒殺搶掠,

無惡不作。」

老人回憶,

當時她們家住在南京棉花堤80號,

家裡有爸爸、媽媽、姐姐等共5人。

日本兵到南京城以後,

一家人跑反(為躲避日本兵逃離居住地),

坐小船到了江心洲(長江中的小島),

見有人來就躲地洞。

為了不引人注意,家人給她剃了光頭。

她的母親懷孕5個多月,

為躲日本兵跌了一跤,流產了。

由於過去生活條件很差,

她的母親在流產後,

身體一直沒有恢復好,

42歲就過世了,

當時熊淑蘭才十四五歲。

多年來,熊淑蘭堅持參加各種活動,

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傳遞和平之聲。

  石秀英

  「要記住歷史、珍惜當下、珍愛和平。」

  「日軍進城前,我們到難民區沒找到房子,就在上海路附近的山上搭了蘆席棚子。日軍進城後的一天,父親下山買小菜,順道看望住在山下的姑媽。他一去就再沒回來。一位姓馬的親戚告訴我們,他在水西門看見日軍在刺殺中國人,其中一個像是我父親。等日軍走後,姓馬的親戚從躲的地方跑出來去看,看到果然是我父親,他身上被刺了三刀,我父親被日軍殺害了。大哥被日軍抓上卡車拉走後失蹤……」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的1937年,

石秀英11歲,

父親被日軍刺了三刀罹難,

大哥被抓上卡車拉走後杳無音訊。

回憶時,老人忍不住擦拭眼角。

石秀英老人說,那時,

她的媽媽給別人家倒馬桶、洗衣服,

11歲的她給別人家送飯。

一拿到工錢,就買黑大餅吃。

母親跟隨她的舅舅去上海不久後就過世了。

家裡的幾個孩子四處做工,勉強度日。

直到19歲成家後,她的生活才穩定下來。

為揭露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石秀英老人曾赴日本作證,

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作為南京大屠殺慘案的證人,

她和很多倖存者一起,

成了勇敢的歷史真相講述者。

  孔佩雯

  「和平就是當爆竹聲響起時,所有人不再感到恐懼。」

圖為孔佩雯。 申冉 攝

「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

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些貢獻。」

基於這樣的初衷,

今年23歲的孔佩雯,

五年前就加入志願服務隊。

講解工作是高度重複性的,

時間久了,

會出現隊員講解狀態不好的情況。

不過,有一件事,

卻讓這種情況改變了。

溫暖的夏奶奶成為志願者工作中最美的一次遇見,也成為年輕孩子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被採訪者供圖

2017年4月,

志願者小羅在講解的過程中,

遇到一家人,聽得特別認真。

講解結束後,

其中的一位老奶奶走過來請隊員幫忙,

能否尋找一下她愛人的腳印。

這時,

大家才知道這一家是倖存者老人的家屬。

孔佩雯回憶,

在小羅和其他隊員的幫忙下,

這位奶奶終於找到了老伴兒的腳印。

這家人參觀之後就悄悄地走了,

走之前,老奶奶的女兒寫下一段留言。

倖存者家屬夏奶奶的家人留下的一張暖心留言條:感謝小羅的耐心、細緻、體貼入微的講解,關心和照顧。小羅一直陪伴著92歲的夏至英奶奶及子女來尋找老伴兒的腳印,並找到了哭牆上的大哥王華林的名字。謝謝小羅的一路陪伴。被採訪者供圖

孔佩雯看到之後,

就把這張留言拍了放在志願者服務群裡,

當時一些鬧著要離開的隊員看了之後,

再也沒提過離隊。

而這張留言也成為志願隊的「傳家寶」。

  蔣樹珍

  「咱們國家平安了,我們的小家才有這份幸福。」

說起當年的逃難經歷,

蔣樹珍記憶猶新。

「日本兵舉槍要打死外婆,

所幸槍口打歪了,

外婆沒傷著要害。」

儘管家人逃過一劫,

但當時年僅8歲的蔣樹珍,

卻親眼目睹了侵華日軍屠戮同胞的一幕幕。

歷經了戰亂的歲月,

蔣樹珍格外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路洪才

  「唯有和平才能家國興旺。」

在戰爭來臨之前,

路洪才一家有十口人。

南京大屠殺時,

日本兵殺了六口人,

還不包括他母親腹中的孩子。

「沒有和平、安定的環境,

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

老人不懼往昔的傷痛,

總是一遍遍把這段歷史說給年輕人聽。

  馬雯倩

  「銘記,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家國安好的寶貴。」

馬雯倩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志願講解員。馬雯倩供圖

馬雯倩是個「90後」,地道南京人。

她的曾祖母是今年近百歲高齡的,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馬秀英。

1937年日軍進城時,

馬秀英已是十幾歲的少年。

她的三哥馬光泓被日軍抓走,

再也沒回來。

馬秀英的腿也被日軍刺傷,

留下了永遠的傷疤。

大學時期的馬雯倩,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擔任志願講解員,

從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的視角,

講述那段悲愴的歲月。

過程中,她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這更讓她體會到,

當代年輕人有能力肩負起傳承歷史、

傳遞和平的使命。

  高如琴

  「望天下和平,天下人都能安居樂業。」

1937年冬,高如琴還是幼童,

她的一家人遭到日本兵開槍掃射,

其中外婆中彈身亡,母親身負重傷。

「日軍進南京城以後,殺人放火,

強姦婦女,無惡不作。

對這段歷史,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老人說:「我的兒子就是我的接班人。

以後我不在了,就由他來代替我,

把這段歷史繼續講下去。」

  謝桂英

  「一定要珍惜和平。」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

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

說起這些年來,

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1937年,母親帶著我們逃出了城。日本兵進城後,留在家裡的父親謝有華和叔叔謝有貴出去看,父親被日本兵當場打死,叔叔逃到難民區躲了起來。父親的死訊傳到鄉下,母親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過了兩個月,我們回到南京,一路從城外到城內,看到滿街都是死屍,家裡的房子被燒掉大半。」

  「那年冬天,我帶著弟弟去外面挖野菜,碰上了日本兵。日本兵把我弟弟摔在菜地上,然後拖著我的兩隻腳在菜地上轉來轉去。我的頭碰到地上石頭,流了好多血。日本兵看我不行了,才放了我們。家裡那時候沒有藥,母親用柴火灰按在我頭上,現在還有個疤。弟弟卻死了。」

這段死裡逃生的經歷,

一直深埋在謝桂英的心裡,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

日本退休小學老師松岡環找到了她。

從此,謝桂英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

大聲說出這段戰爭中的家族慘劇。

「我不僅要說給紀念館的人聽,

還要說給所有中國人聽,

說給所有日本人聽。」

  範梓幸

  「青年一代職責在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被採訪者供圖。

範梓幸是河海大學一名大四學生,

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擔任英語講解志願者3年,

接待過美國、德國、西班牙等,

百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

2019年7月,範梓幸作為國際志願者

遠赴波蘭南部,

在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

實習交流3周。

被採訪者供圖。

奧斯維辛-比克瑙,

曾是納粹德國最大的集中營,

現於集中營遺址上,

設有博物館、教育中心。

「後來在講座中,

很多波蘭友人產生了深刻共情。

有人表現出憤怒,有人默默流淚。」

範梓幸回憶。

她認為,歷史已經發生。

青年一代職責在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還有許多人像他們一樣,

以各自的方式,

傳承著歷史真相,

成為傳承和平之聲的星火之光。

向他們致敬!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作者:申冉 朱曉穎 泱波 唐娟 徐珊珊

相關焦點

  • 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時事聚焦--冷水江新聞...
    2020年12月13日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90後」青年共同發聲。申冉 攝  「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  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些貢獻。」  基於這樣的初衷,  今年23歲的孔佩雯,  五年前就加入志願服務隊。  講解工作是高度重複性的,  時間久了,  會出現隊員講解狀態不好的情況。
  • 這些「90後」共同發聲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90後」青年共同發聲。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傳承著歷史真相,在世界各地傳遞和平之聲。申冉 攝「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些貢獻。」基於這樣的初衷,今年23歲的孔佩雯,五年前就加入志願服務隊。
  • ...人都有責任把這段歷史說出來」,導演李楊捐贈南京大屠殺紀錄片...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文 牛華新/攝)「每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這段歷史說出來。」12月12日下午,著名導演李楊將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紀錄片《痕》以及創作手稿捐贈給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據了解,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5年前,曾在德國、法國等國家放映,讓世界知道這段歷史的真相。
  • 五十年前這段歷史的真相:四萬多中國人移民日本,卻神秘消失
    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裡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曾有四萬中國人乘上開往日本的輪船,帶著對日本承諾下美好生活的期盼,去往他國。從此杳無音信,神秘消失。日本人口中,他們脫離苦難,過上了和平富足的生活。直到五十年後,事件出現轉折。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他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春風喚不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 奧斯卡獎得主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西方應更多了解這段黑暗歷史
    「把這些留給下一代、教育下一代」《女孩與影像》影片截圖《女孩與影像》全長39分鐘,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出品。影片講述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的遭遇。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當時8歲的夏淑琴與4歲的妹妹目睹全家7口人被日軍屠殺的慘狀,夏淑琴自己被日軍刺刀刺了3次後倖存下來。
  • 你所知的歷史是真相嗎?這三人被歷史銘記,卻是虛構而成
    可是,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翻遍史料,除了三國演義這一本通俗小說中,人們竟然找不到貂蟬的相關記載的存在。或許,這段是羅貫中的憑空想像,亦或者,貂蟬之事是羅貫中的藝術加工改造。 花木蘭 最近,中美合拍的花木蘭即將登上了螢屏,昔日的神仙姐姐成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邊塞女將,花木蘭的故事在一代代傳頌中漸漸被補全了相關的細節,一切阻礙故事成立的細節,都被完善修補。
  • 為何只有慈世平發聲,或只為守住科比最後尊嚴
    所以,他在最近憤怒發話:如果這些人想同瓦妮莎約會,那麼必須要經過我拳頭的同意,我會守在科比家門口,無論是名人堂球員還是上帝,都必須贏過我的拳頭!慈世平如此「好事之舉」,獲得了網友的一片盛讚,而為什麼其他球員沒有表態,唯獨慈世平敢於站出來呢?
  • 1937年南京大屠殺,張純如女士揭秘這段血腥歷史
    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不管是學校的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發現,裡面居然根本就沒有一點關於這方面的英文資料記載。有關於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她只是從父母口中聽說,從沒有見過相關的資料記載等信息。對此,她只能通過想像,來還原當時南京大屠殺的慘烈和黑暗!
  • 馬航MH17失事6周年祭:真相遙不可期,生還者度日如年
    導致這起事故的禍源或來自於一款名為"山毛櫸"的防空飛彈。"山毛櫸"又名SA-11("薩姆"-11),北約稱其為"牛虻",它是一款優良的近地空防武器,射程可達30公裡,射高也超出民航客機的飛升極限—20000米,一般命中率為90%。不幸的是,MH17被該飛彈擊中,而且"接觸即碎"。
  •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文/千年飛山 面對強敵入侵,中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次日,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中國不再孤軍作戰。 1945年8月11日,《新華日報》刊登「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新聞。
  • 今年,倖存者牆上的燈熄滅了20次……這段記憶,怎敢忘!
    今年,倖存者牆上的燈熄滅了20次……這段記憶,怎敢忘!又徐徐降下人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下半旗致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圖這段記憶,這段歷史鐵證如山!現在上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記憶背後是一些人一直以來將歷史事實與和平理念進行國際化傳播的努力她叫張純如一位華裔美國人她寫了一本書《南京大屠殺》在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
  • 廣播系列報導《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發聲者》
    【出錄音】不管怎麼說,不管時間過了多長,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這歷史的史實永遠存在在那裡。所以雕塑它用青銅、用靈魂凝固了這段歷史,它就永在了。常志強的媽媽和他的弟弟永遠已經化成骨灰了。但是,民族的記憶永遠不會忘記。
  • 暢銷書閱讀:《今日簡史》第17章,後真相時代,謊言萬世永存
    這些虛假的東西自所以會出現是因為,人類社會需要這些虛假的東西團結在一起。就比如說宗教,宗教的很多故事都是不切實際的,但就是會有很多人去相信它,因為這樣的故事有吸引人的價值,有感染力,即使他不是真的,也不會有人去探尋這個故事的真假,人們願意相信它是真的。
  • 詹姆斯萊昂納德為一人共同發聲,五慢鏡揭原委,湖人的潛力股
    霍頓塔克值得關注這是昨天湖人和快船的季前賽上,比賽中和賽後傳出的與霍頓塔克相關新聞,而能讓詹姆斯和萊昂納德兩位當代最優異的巨星共同發聲,霍頓塔克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比伊巴卡的手還大一號193公分身高107公斤體重,塔克是一名敦實型後衛,所以對抗這事兒他不怵,垂直彈跳66公分,助跑彈跳88公分,雖然不是彈簧人,但也是中上遊水準,更恐怖之處,他竟然有
  • 這就是中國範兒!90後教師制英文版戰「疫」短片國內外引反響
    劉欣在網絡直播教學初衷:90後英文教師想為抗疫出份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和政府帶領中國人民眾志成城90後的劉欣,身上沒有「垮掉的一代」、」「自私」、「嬌氣」這些所謂的時代標籤,更多的則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劉欣在網上瀏覽關於抗擊疫情的新聞時注意到,西方媒體不斷抹黑中國,特別是在年輕人居多的社交平臺上,攻擊中國的帖子屢見不鮮。
  • 7旬日本老人連續28年率團來華追尋歷史真相
    7旬日本老人連續28年率團來華追尋歷史真相 2019-07-30 20:32: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 銘記歷史!群星國家公祭日發聲,為30萬逝世同胞悼念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83周年,眾星在這一天為逝去的30萬同胞發聲,以緬懷這不能忘卻的歷史和傷痛。央視新聞於0點發起悼念,獲得了大量公眾人物的轉發,目前已超10萬網友評論,可見大家都對這一段歷史仍銘記於心。
  • 願90後之你我他,共同乘風破浪
    2020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註定要在世界網球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屆籠罩在新冠肺炎陰影下的大滿貫賽事,見證了ATP第一位90後大滿貫單打冠軍的誕生,生於1993年、來自奧地利的多米尼克·蒂姆在第四次打進大滿貫決賽的情況下終於成功圓夢,上演了從「紅土小王子」到「全能場地王」的華麗蛻變。
  •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訪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
    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面帶憂慮地說,「我深感日本的現狀值得警惕,因此更加希望能夠充分揭露這段歷史真相。」  森正孝指出,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很多,但其中大部分觀點毫無歷史學或社會科學依據,只是反覆散播謠言。對於此類無稽之談,歷史學家本可無視。事實上,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歷史學家也確實是無視這些主張的。但到後來,他們對這些主張卻不能再視而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