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仁慈寬厚,對外不擇手段,腓特烈大帝與普魯士王國的崛起之路

2020-12-16 騰訊網

對德國而言,1870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後,德意志完成了統一,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聯邦國家。對德國而言,1750是另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後,後來推動統一的德意志邦國普魯士開始了崛起之路,直到1750具備了主導統一的實力。

如果從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開始算起,那麼,普魯士王國的歷史從1701年才開始。當時的普魯士還是一個小國,直到腓特烈二世繼位,在他的帶領下,普魯士才慢慢強大了起來。腓特烈二世也因此被尊奉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二世的父親是腓特烈一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看起來是不是有些繞,或者我這樣說:普魯士王國的開國君王是腓特烈一世,繼任者是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第三任國王即腓特烈二世就是腓特烈一世的孫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兒子。

腓特烈·威廉一世有一個嗜好——召集巨人。他總是在打聽各地長得特別高大的人,然後通過各種方法把他們弄過來,組成一支巨人軍隊,並為此洋洋得意。但很顯然,這支軍隊不足以對普魯士的鄰國產生威懾力,以至於他在位期間,普魯士王國依舊碌碌無為。

腓特烈·威廉一世的脾氣很古怪,動不動就發脾氣,對腓特烈二世的管教尤其嚴厲。他還給腓特烈二世取了個小名叫弗裡茨。弗裡茨喜歡聽音樂、讀詩歌,穿奇裝異服,這讓他的父親很生氣,因為這與他的父親把他打造成一名英勇戰士的目標是大相逕庭的。弗裡茨常常因此被他的父親關起來,甚至用鞭子抽他。有一次,弗裡茨逃了出去,被抓回來的時候,他父親差點兒要殺了他,幸好最終被人勸住了。

弗裡茨長大後,果真成為了一名勇猛的戰士,但是他對詩歌和曲藝的喜愛仍然保持著。他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讓普魯士王國成為歐洲強國。

不久弗裡茨繼位,也就是腓特烈二世。當時,鄰國奧地利由一個叫瑪利亞·特蕾西亞的女人統治,她和腓特烈幾乎是同一年登上王位的。有人看到鄰國是一個女人做國王,就鼓動起戰爭來,想徵服奧地利。腓特烈的父親曾對瑪利亞·特蕾西亞有過承諾,不會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就和她開戰。然而腓特烈並未遵守父親的許諾,他對奧地利宣戰了。當普魯士和奧地利開戰之後,幾乎整個歐洲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

最終,普魯士成功地掌控了奧地利,這就是腓特烈「帝業」的開端。

瑪麗亞·特蕾西亞

在戰爭中失去土地的瑪利亞·特蕾西亞並沒有灰心喪志,她秘密募集軍隊,同時聯絡了一些國家,準備再和腓特烈打一次。可這一切被腓特烈發現了,他先發制人,對瑪利亞·特蕾西亞發動進攻。就這樣,戰爭再次打響,這次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因此也被稱為「七年戰爭」。

這回,還是腓特烈笑到了最後。自此,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使小小的普魯士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然而不得不說,瑪利亞·特蕾西亞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王,若不是腓特烈治下的普魯士太強大,她或許不會是這種結局。

七年戰爭的影響不僅限於歐洲,就連在美洲大陸上的歐洲人也因此打了起來。英國支持了腓特烈,而法國則支持奧地利,就在腓特烈在歐洲取得勝利的同時,美洲大陸上的英國人也打敗了法國人,並從敵人手中奪得加拿大殖民地。

這裡面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如果當時的勝利者是法國人,那麼現在北美地區的通用語言就非英語,而應該是法語了。你說這場戰爭的影響大嗎?

到後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也正因為法國人一直記著「七年戰爭」的仇,最後才會站在美洲人一邊,與他們聯手對抗英國人。否則的話,單憑華盛頓領導的那支雜牌軍,即便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恐怕也曠日持久,死傷更多。

英法七年戰爭

為了在戰爭中獲勝,腓特烈可以說是不擇手段,違背諾言、使用詐術,不一而足,也許這就是一個梟雄應該具備的素質了。不過,他對自己的臣民卻是相當仁慈寬厚的,甚至可以說視若至今。否則你想,一個君王,不管取得多大的功業,但如果他是暴君,他的子民也絕不會對他有所稱頌的。

據說,在腓特烈宮殿附近有個十分破舊的磨坊,腓特烈想把它買下來,免得影響宮殿的整體環境。但無論腓特烈出多高的價錢,磨坊主都不肯賣。要換作腓特烈·威廉一世,磨坊主肯定性命不保。但腓特烈沒有那樣做,他充分尊重磨坊主的權利,沒有強行買下那個磨坊。直到今天,那個磨坊還一直在宮殿附近。

另外,雖然腓特烈是個德國人,但他不喜歡說德語,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他平時說話、寫作都是用法語,只有跟下人或只會說德語的人說話才會用德語。這也算是件趣事了。

相關焦點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普魯士王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後期與德意志邦聯時期的兩大德意志邦國之一,僅次於奧地利,為第二大邦。最後普魯士擊敗奧利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那麼普魯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布蘭登堡與普魯士
  • 從文弱書生到一代戰神——從未稱帝的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即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如果按照歐洲的傳統,腓特烈二世從未被加冕為皇帝,是沒資格稱為大帝的,但是腓特烈二世的赫赫威名讓他比中世紀任何一位皇帝都出色,所以歐洲人公認腓特烈二世為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是普魯士王國的王子,父親是腓特烈·威廉,即腓特烈一世,當時的歐洲正從中世紀逐漸走出,國家之間進行著激烈的重組過程,而德意志(德國)在當時僅僅是個地名,上面有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邦國。
  • 普魯士王國之統一德意志
    腓特烈·威廉二世聯合俄、奧瓜分波立聯邦,使得普魯士的領土與人口大為增加。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病逝,子腓特烈·威廉三世即位。同時拿破崙崛起,大力擴張法國勢力,腓特烈·威廉三世因此與英、俄、奧等國多次組成反法聯盟,對抗法國。起初法國佔據優勢,多次擊敗普軍,使得普魯士遭到沉重打擊。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第一名: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相信讀者們對查理一世都很熟悉了,筆者就不再詳細介紹,他尊稱查理大帝、歐洲之父,引入歐洲封建文明,對歐洲封建歷史有巨大影響和貢獻,所以筆者認為德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第一名是加洛林王朝第2位國王查理一世。
  • 腓特烈大帝的「帝王之路」:魅力有時比「大炮」更有用
    腓特烈大帝是公認的德意志之父,也是拿破崙希特勒崇拜的偶像,腓特烈的畫像曾經掛在希特勒的臥室,希特勒每天都要膜拜他。且看腓特烈大帝的傳奇人生。一個人的魅力竟然能抵百萬雄兵,看腓特烈大帝的「帝王之路」文藝青年青年時期的斐特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不但擅長樂器,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曲家,並且會11門外語,在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中文。這是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有著深度的哲學思想,他十分崇拜伏爾泰,自己也投身到啟蒙運動中去。
  • 文弱的普魯士大帝:腓特烈
    但人們似乎忘記了,在十八世紀,有一個德意志人,卻獲得了全歐洲,包括俄羅斯人的熱烈追捧,這個人就是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裡希二世,德意志歷史則將他稱之為「腓特烈大帝」。歐洲近代的「大帝們」,多半都是在亂世中氣盛孤傲的梟雄,要不就是在極其險惡的宮鬥中存活下來的腹黑。
  • 普魯士何以在強國的夾縫中崛起?國王腓特烈和宰相俾斯麥功不可沒
    然而,就在德意志這種空前民族分裂的狀態下,普魯士王國卻與眾不同,它不僅中央政府有權威講效率,社會秩序井然,而且軍隊戰鬥力也很強。我們都知道,在近代歐洲任何國家的崛起都要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普魯士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 碧藍航線腓特烈大帝誓約換裝立繪 腓特烈大帝誓約圖鑑介紹
    18183首頁 碧藍航線 碧藍航線腓特烈大帝誓約換裝立繪 腓特烈大帝誓約圖鑑介紹 碧藍航線腓特烈大帝誓約換裝立繪 腓特烈大帝誓約圖鑑介紹
  • 普魯士王國:一個專制政權十足的貴族地主軍國
    而布蘭登堡在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下卻開始繁榮起來,迅速地發展成為普魯士王國。一、普魯士王國的建立布蘭登堡原系薩克森屬地,十三世紀中葉脫離薩克森發展成為布蘭登堡邦國。它的統治者於1356年獲得選帝侯稱號,成為帝國七大選侯之一,擁有德國西北部克勒弗、馬爾克、拉文斯堡和拉文斯泰的土地。1618年,統治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朝以波蘭國王的採邑的資格獲得了公爵職位。
  • 《碧藍航線》腓特烈大帝誓約皮膚怎麼樣 搖籃的Zeremonie外觀展示
    導 讀 近日碧藍航線放出了三周年新皮膚腓特烈大帝誓約皮膚搖籃的Zeremonie的消息,既然是三周年皮膚
  • 腓特烈大帝: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奪得富庶西裡西亞地區的普魯士讓整個歐洲為之眼紅,傳統的列強們開始注意到普魯士這個軍事天才領導下的強國的全面崛起。失去了西裡西亞的奧地利帝國更是恨得咬牙切齒,哈布斯堡王室再次發揮了他們的外交優勢,搞出來一個被後世稱為「逆轉同盟」的大新聞。
  • 普魯士即將亡國之時天降奇蹟 腓特烈大帝絕處逢生
    但是普魯士當時畢竟是個新興起的大國,面對著奧地利、法國、俄國、瑞典、薩克森的圍攻,即便天才如腓特烈大帝也僅有勉強招架之功,雖然依靠著靈活的戰術暫時打退了法國和奧地利兩路的進攻,但是俄軍和瑞典軍在北方的攻勢讓其終於丟掉了首都柏林,普魯士即將遭受亡國的命運。普魯士苦盼著盟友英國能夠在這關鍵時刻施加援手,但是英國人卻根本不把盟友的死活放在心上。
  • 這是個牛人、還是個才子、也是個戰爭狂人,腓特烈大帝
    第一個想到的是德國的腓特烈大帝(弗德裡希大帝),是不是個很德國的名字?這是個牛人、還是個才子、也是個戰爭狂人。一、神聖羅馬帝國的由來要說腓特烈大帝這個大帝,先要從日耳曼人講起,德國人的祖先就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
  • 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1701年,在霍亨索倫家族的巧妙運作下,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在獲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承認的情況下,「晉升」成為普魯士王國。此後,在腓特烈大帝的率領下,普魯士憑藉強悍的軍事力量和極具韌性的社會底蘊,經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等,攫取了西裡西亞、薩克森等地盤,一躍成為歐洲五大強國之一。
  • 「士兵國王」腓特烈一世痴迷巨人近衛軍竟是有如此苦衷?
    可以說,腓特烈·威廉給普魯士近代軍國主義的奠基者。他對普魯士軍隊建設所發揮的作用,比他那個著名的兒子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還要大。1732年,腓特烈·威廉建立城區徵兵制度——一種讓農民每年參加兩三個月軍事訓練,以作為後備力量的制度——保證了國內的士兵來源。除此之外,腓特烈·威廉把父親留下來的40000人軍隊擴充到了83000人。
  • 碧藍航線SSR土佐強度測評 擁有三種彈幕 不完全體的腓特烈大帝
    碧藍航線對於這次蒼紅迴響活動復刻登場的SSR土佐,具體的實際強度這裡帶來詳細的測評和說明,目前初步評價是超一流戰列,差不多算是不完全體的腓特烈大帝。這個被動彈幕和大帝的觸發模式差不多,不過鎖定平射,射程有限。同樣是二技能,還有第三種彈幕,觸發很特別,在關卡海域內其他旗艦為戰列艦的編隊進入該編隊的第3、4、5場戰鬥時,如果她存活,戰鬥開始後20秒發動一輪。注意土佐的三種彈幕都不會有變化,都是固定的特殊彈幕。
  • 天閱金融楊丙卿:從腓特烈大帝的土豆看英國的群體免疫
    腓特烈大帝是普魯士帝國的統治者。他想了個騷操作:既然你們不想種,那好,我就禁止你們所有人種植,只能由皇家來種植。所有皇家農場都建立圍欄,由士兵把守著,接管所有種土豆的農田。老百姓好奇的不得了啊,這什麼情況?皇家蔬菜?皇親國戚專享?
  • 他被後人稱為大帝,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道義仁慈全都沒有
    雖然我們會把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稱為大帝,但那只是對他們的尊稱,像漢武大帝、康熙大帝。但在歷史上,只有一位皇帝是正經八百的諡號是「大帝」的,是名正言順的大皇帝,那就是三國時的東吳開國皇帝孫權。孫權的一生從不講道義,背棄盟友稱臣曹魏,身為主公毫無仁慈,迫害功臣,身為兄弟對長兄不恭敬、對妹妹沒有感情。但他還是忍辱負重,玩弄權術,對內把江東大族玩的團團轉,對外擊敗曹操、劉備這樣的不世出的天才人物,執政五十二年坐斷東南,大帝之號,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