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中美關係走向三種可能 未來值得期待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安英昭)隨著美國進入總統過渡期,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引發學界關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指出,中美未來「絕對值得期待」,中美關係走向存在三種可能。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她表示,第一種可能,中美兩個國家的領導人足夠有智慧、足夠聰明,把中美兩個國家的關係重新帶回到合作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會修復人民之間的誤解和裂痕,這是毫無問題的。而且美國的地位,會持續更長的周期。中國發展會更加順利,儘管周期比較長,但是它不會被外部環境打斷,會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它的目標不是超過美國,而是做好自己。

「第二種,合作加遏制,鬥而不破。但實質是鬥的程度加深。」陳文玲認為,如果美國力圖用這樣的一種鬥而不破,對整個世界沒有好處,對美國沒有好處,對它的盟友體系也沒有好處。現在美國的盟友體系實際上已經處在解構狀態,很多國家考慮的是怎麼和中國合作,怎麼在和中國的合作中互惠互利,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美國從戰略上採取手段來遏制中國的話,中國也會反遏制,最後好像是鬥而不破,但雙方受到實質性傷害。

在陳文玲看來,第三種可能是,美國加大貿易戰、科技戰甚至金融戰,加大對中國內政的幹預,甚至幹預到你走什麼道路、什麼制度,結果就一定會是兩敗俱傷,導致真正的對抗。而對抗的結果、時間越長,中國獲勝的可能性越大。

「我們當然最希望的還是第一種結果,雙方足夠智慧。」陳文玲說。(完)

相關焦點

  • 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原標題: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作者:安英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 中美關係惡化原因及未來走向
    本文將論述當前中美關係狀況及其表現,嘗試用「層次分析」方法從體系層次、國家層次及個人層次三個方面分析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原因,並結合相關資料預測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一.中美關係當前狀況美國總統川普入主白宮後主張「美國優先」,在政治、軍事、科技和經貿等各方面遏制中國,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逐漸降至冰點。
  • 拜登上臺後,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會是怎樣
    拜登上臺後,中美衝突將會繼續嗎?未來中美關係可能的走向又是什麼?對於拜登上臺後,中美是否會繼續發生衝突,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等問題,許多學者都發表了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點:第一, 中美關係不可能好轉,因為遏華、制華已成為美國兩黨共識;第二, 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
  • 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努力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有記者問,美國國務卿龐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的中國政策不可逆轉。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他指出,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事關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和福祉。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取決於美方的正確選擇和雙方的共同努力。當務之急是雙方共同努力,消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的平穩過渡。王毅對促進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五點建議。
  • 全球局勢丨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未來怎麼辦?黃日涵:鬥而不破
    以前的中美關係即使有衝突,但是和平從來都是主基調,可是加上疫情的影響,中美關係卻越發緊繃。因此,中美關係未來會如何發展,也成了許多人關心的話題。因為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是會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大國,一旦中美關係破滅,未來國際局勢必將動蕩不安。
  • 陳文玲:拜登如果執掌朝政 將出現五個「重」字行動
    導言:陳文玲在中國第86次改革國際論壇「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討論會上的發言。謝謝吳士存院長!感謝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召開這樣非常重要的會議。剛才各位老師談得非常好,我受到很大的教益與啟發。今天,圍繞會議主題,我談三個觀點。
  • 「學思平治」陳文玲:拜登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如何解決美國...
    拜登如果執政對華關係,或者美國對華政策比較明顯的調整,可能概括幾個「重」字。第一,重回國際組織,重回多邊主義,特別是重回WHO、巴黎協定和伊核協定。這是在拜登競選演說時就明確表示的。對於WTO,我認為美國將會派出大法官,會利用WTO這個國際組織作為大國博弈的平臺,決不會放棄這個平臺。
  • 反思對康德美學中美與真關係的三種解釋
    反思對康德美學中美與真關係的三種解釋 2018年11月01日 13: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記者 李秀偉 通訊員李賀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學思平治」陳文玲:變局之中,中國企業家如何乘風破浪
    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什麼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面對當下的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精神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我們有幸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陳文玲,為我們解讀當下中國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精神。
  • 2021 中美關係還有機會「回到未來」嗎?
    中美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美國構成了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為重要的外部環境,川普上臺以來,中美關係的基調從合作逐漸轉變為競爭。在經貿摩擦不斷加深加劇的大背景下,個別沉迷於冷戰思維的美國政客不遺餘力地對華展開瘋狂攻擊。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聚焦合作,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既面臨許多風險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雙邊關係能否重回正軌,是全世界關心關注的焦點。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審視中美關係,需要對歷史和現實的全面觀察。明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50周年。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鄭韜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既面臨許多風險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雙邊關係能否重回正軌,是全世界關心關注的焦點。
  •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中國軍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雨思、王昕娟)12月2日,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在京閉幕。△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會議手冊。王昕娟 攝今天上午舉行的本次研討會第四場研討的主題為「大國關係走向」,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主持。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6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不管誰上臺,中美關係的走向,都是中國說了算
    因此中美關係又成為世界關注的新焦點,國際社會都在關注,美國會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改變對於中國的態度,是否能夠消除川普執政期間的消極影響? 同時,在新的世界形勢下,美國能否擺正自身的態度,與中國形成新的互利發展模式,不再堅持之前對中美雙方利益都有損害的政策,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 何亞非:大選後中美關係調整的空間與可能
    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美國政治中川普現象「不可預測性」將告一段落,但是川普獲得7100萬選票表明,民粹主義和「美國優先」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將繼續影響美國內外政策;二是美國對外單邊主義和「退群」行為會有所收斂,多邊主義和國際組織作用可能上升,但美國想重新領導「自由世界」並非易事;三是中美關係出現恢復對話、重新評估的空間,但兩國戰略競爭關係已經坐實,不可能回到從前合作競爭共存、合作佔主流的局面。
  • 李顯龍和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忠告,拜登能聽進去嗎?
    來源:參考消息銳參考|他和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忠告,拜登能聽進去嗎?美國大選未走到最後一步,外界關於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的關注與猜測就不會停止。對於中美關係令人擔憂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世界有識之士都非常關心。雖然拜登的對華政策還不完全明晰,但是從拜登本人及其外交智囊近來的表態來看,也已經初現端倪。在日前舉辦的彭博社創新經濟論壇上,兩位重量級人物——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後就中美關係談了自己的看法,並向拜登提出了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