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起因向來眾說紛紜,其實這場戰爭的爆發是由多方面原因合力促成,今天咱們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時隔一百多年後我們參考大量理論和史料來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根源:中英貿易原則衝突。
當時的英國是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極力向亞洲擴張發展對外貿易。而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成為了英國對外貿易甚至是侵略擴張的重要目標。

而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壟斷和限制進出口貿易,規定外商銷售和採購都必須通過朝廷特許的行商,不允許國人與外商進行自由貿易。清政府頒布了大量章程條例, 嚴格限定外國人在我國的商務活動,對出口商品的品種和數量也做了嚴苛限制。
而且官府對待外國態度也十分傲慢,外商遭受凌辱屢見不鮮,甚至不允許外國人與官府進行正面的接觸, 外商的文書必須經洋商之手傳遞才能給官員。
清帝國閉關鎖國與英國自由貿易的衝突,成為中英爆發戰爭的根本原因。
二、中英矛盾擴大:英商走私鴉片
中英之間除了政府承認的合法貿易,在民間還存在陰暗處的非法交易,鴉片就是其中的非法交易。

清政府認識到鴉片這種毒品的危險,把官民吸食與商人進口都列為重罪。但地方官員腐敗受賄,營私舞弊,清政府禁菸徹底失敗。在國人吸食鴉片最瘋狂的時期,全國吸食成癮者多達1200萬人,本該紀律嚴明的軍隊中鴉片卻更是泛濫成災,80萬清軍有20萬人吸食成癮。

隨後湖廣總督林則徐上奏,陳述鴉片泛濫給社會帶來的的嚴重危機,鴻臚寺卿黃爵滋甚至提出應對吸食鴉片的菸民判以死刑,道光帝終於決心加大禁菸力度。政府官員在朝廷壓力下開始逮捕走私犯, 制止從國外輸入鴉片,禁止國內種植罌粟。
三、導火索:林則徐虎門銷煙
1839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兼管廣東水師,奉旨前往廣東禁菸。

林則徐到廣東後嚴厲打擊和抓捕販毒者和吸食者,吸食鴉片的犯人如果一年半後沒能戒菸,會被判處死罪。林則徐對外態度也十分強勢:來華煙販沒收貨物並處死;驅逐在廣東海域的所有外國船隻;下令中斷一切貿易,封鎖廣州的外商會所並斷絕對外商的所有供應;逮捕英國商會的會長,責令英國商人交出所有鴉片,最後外商交出鴉片20283箱。

隨後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了所有收繳的鴉片,虎門銷煙也使得林則徐名留青史,但道光帝和林則徐都沒有考慮到的是,在這次禁菸運動中的不留餘地的排外,可能會引發的戰爭及後果。
最後的話:
鴉片戰爭爆發, 核心原因是清帝國閉關鎖國與英國自由貿易的衝突,導火索是林則徐銷煙與斷絕中英貿易為對方發動戰爭提供了藉口。

雖然最後中國戰敗,但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落後和封閉的大門,由於籤訂了南京條約得以與外國通商,一些外國的文明和技術進入中國,百姓們也接觸到了開放的民主自由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歷史發展。
了解更多歷史知識,請關注百家號:孤鶩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