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歷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2020-12-26 左都御史

《雍正王朝》是清代宮廷劇的一部代表作,在某些細節上也較為接近歷史事實。劇中,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出彩,他就是張廷玉。

導演胡玫老師,杜雨露老師,對張廷玉的刻畫和表演都很到位,突出了他的性格特點——穩。歷史上的張廷玉卻如《雍正王朝》中一般,是個十分謹慎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對他都都有類似的評價。

不過,《雍正王朝》畢竟是影視作品,如果細心且了解清史的讀者看過這部劇後,就會發現,雍正時期的張廷玉較為符合歷史真相,而康熙時期的張廷玉,顯然有不小的出入。在筆者看來,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更像是歷史上另一人物——李光地。

這裡先來了解一下康熙時期的張廷玉

張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於北京,父親張英是康熙中期的寵臣,官居大學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廷玉考中進士並通過朝考,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廷玉正式入仕,擔任的第一個官職是翰林院檢討(七品官)。由於張廷玉早年就受到其父張英的影響,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憑藉這個優勢,他獲得了康熙帝的賞識,並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擔任康熙帝的文學侍從。

不過從張廷玉的經歷來看,他是在康熙中期以後才考中進士並步入仕途的,顯然在資歷方面還遠遠不如當時的其他得寵漢臣,因此基本可以判定,張廷玉在康熙晚年時,不可能成為權力核心的人物。

事實上也是這樣,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張廷玉才擔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這個官職並不高,位在六部侍郎之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張廷玉才躋身大員行列,被任命為刑部侍郎併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張廷玉29歲考中進士,49歲官居正二品,這個晉升的速度雖然也不慢,但畢竟離文官的最高品級大學士還相差很遠,更談不上是康熙帝的心腹親信了。

《雍正王朝》開篇的時間就是康熙四十六年,此時的張廷玉從剛剛入仕不久,只是南書房中的一個侍從,在康熙的特恩下才準予著四品官服。但劇中的張廷玉顯然已是康熙帝的宰輔,位列佟國維、馬齊之下。

按照清代的慣例,能稱宰相的必須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康熙時期尚無軍機處,大學士算是名義上的宰相,既然張廷玉是宰輔,那麼必然也是大學士了。

從劇中可以看出,張廷玉是十分受康熙帝寵幸的,在上書房中雖排名最末,但在具體的政務中,康熙帝顯然更願意徵詢張廷玉的意見,其影響也較佟國維、馬齊更大。就是在廢立太子這樣重大的事情上,張廷玉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再來看一看李光地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70年)的進士,在平定三藩時脫穎而出,被康熙帝賞識。此後歷任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工部侍郎、直隸巡撫等職。

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李光地晉升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不僅在政治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思想文化及學問上更深得康熙帝的賞識與倚重。與同時期的另一位漢臣陳廷敬相比,李光地顯然更受康熙的看重,很多軍國重事往往徵詢李光地的意見。

康熙的晚年,一直被立儲的問題所困擾。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帝權衡利弊之後,有意將廢太子胤礽復立為太子,召滿漢文武大臣,讓他們在眾阿哥中舉奏一人。結果眾大臣共同保奏八阿哥胤禩。

康熙令群臣保奏是假,藉此試探是真。他隨後又徵詢李光地的意見,李光地深知康熙帝的用心,回奏說:「前皇上問臣廢皇太子病如何醫治方可痊好,臣曾奏言徐徐調治調治天下之福。」

李光地在關鍵時刻準確體會到康熙帝的意圖,第二天,康熙帝召見群臣,公開宣布廢太子病已痊癒,表明了復出立之意,四個月後,康熙帝復立胤礽為皇太子。這一幕,與《雍正王朝》中的細節是何其相似,只不過這個人不是張廷玉而是李光地。

筆者撰寫此文,並非是挑《雍正王朝》的刺,這方面想必導演和製片比筆者更有研究,畢竟這部清宮大劇涉及的人物太多,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原本就不易,而且李光地在康熙五十七年就去世了,換成張廷玉一身扮兩角顯然更能銜接劇情。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虛構人物寶日龍梅,她是喀爾喀的公主,本來身為公主的她應該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都被準噶爾打破了,因為喀爾喀被準噶爾攻奪,她的家人也遭被殺。不過寶日龍梅卻不願當康熙皇帝的妃子,她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和康熙皇帝有一個兒子,以望將來他們的兒子繼承喀爾喀的汗位。畢竟喀爾喀勢力有限,若是寶日龍梅和康熙皇帝的兒子繼承喀爾喀汗位,那康熙皇帝自然會保護自己的兒子,也就是保護喀爾喀了。(這寶日龍梅也是良苦用心、眼光長遠)。當然寶日龍梅只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她有歷史原型嗎?
  • 雍正王朝:佟國維和張廷玉兩個職場「老狐狸」相比,誰更勝一籌?
    雍正王朝:佟國維和張廷玉兩個職場「老狐狸」相比,誰更勝一籌?
  • 雍正王朝:為何雍正一定要等到張廷玉的奏摺,才最終肯殺張廷璐?
    一方面,他謹小慎微,為官清廉深諳帝王心思,同時也懂得進退之道;另一方面,他勤奮嚴謹,任勞任怨,堪稱朝堂上的「勞模」。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廷玉橫跨康雍乾三朝,見證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百年盛世」,並成就了一代名臣的美譽。
  • 雍正王朝:雍正殺張廷璐,為何卻一定要等著張廷玉的奏摺?
    康熙駕崩,老四胤禛在一片質疑聲中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位,登基之後的胤禛在承受非議的同時,還要面對國庫空虛,日漸疲軟的大清朝,於是雍正帝在登基之後,想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來扭轉弊政,而無論如何扭轉,都需要有得力的幹將來負責,而眼下的這些大臣們,基本上都是康熙朝留下來的,而這些前朝遺老們,對雍正的並不怎麼心服,畢竟雍正在還是皇子的時候,
  • 雍正王朝:羨慕張廷玉的官場高度?他的政治智慧,更是出神入化
    導語:《雍正王朝》的巨大魅力,絕不僅僅在於對康雍兩朝皇權更迭過程的較為真實還原,更在於該過程中各勢力集團為登上皇位而採取的權謀、心機、手段。皇子之間進行的奪嫡之爭,必然帶來朝臣們的政治站位,作為康熙朝當時的決策機構——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之一,張廷玉是唯一一位沒有明確站位皇子黨派勢力的臣子。
  • 雍正王朝:從「田李爭鬥」中的沉默,看張廷玉的大局觀與處世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而這一歷史事件,也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進行了演繹,當然,李紱與田文鏡交惡的原因也是在于田文鏡的「有辱斯文」,這也是作為清流代表、讀書人領袖的李紱所不能接受的,於是正如雍正對弘曆所說的:「得罪誰也不能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可他實行的諸多新政,包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等,都是直接觸動到了讀書人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但這在當時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的現狀下,雍正也是頗有一點不得已而為之的感覺。於是他選擇將所有的罵名扛了下來,不讓此牽連到其他人。
  • 雍正王朝劇組:「年秋月」銷聲匿跡,「張廷玉」和「鄔思道」離世
    在清朝歷史劇裡,有兩部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這兩部劇都是改編自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的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出奇的一致,都是9.1分。不論是收視率,還是拿獎,兩者都不相伯仲,所以很多觀眾很喜歡將它們拿出來對比。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要殺張廷璐不能直接殺嗎,為何要等張廷玉的摺子?
    導讀:在《雍正王朝》中技高一籌的四阿哥胤禛,如同黑馬一般衝破皇八子胤禩和大將軍王胤禔構成的奪嫡障礙順利繼承皇位。
  • 雍正王朝:語言是種藝術!聽張廷玉和雍正帝對話,是一種享受
    康熙皇帝駕崩以後,將上書房兩位大臣——張廷玉、馬齊,留給了雍正皇帝。馬齊,大事不糊塗,但小事絕對不清醒,在雍正皇帝眼中也只能「算是自己人」;但張廷玉作為追隨康熙皇帝二十餘年的老臣,被康熙皇帝委以重任、寄予厚望,而且被雍正皇帝視為「先帝留下的肱股之臣」,乃係雍正皇權的堅定擁護者。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以職場角度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職場教科書,蘊含了諸多的職場套路,諸如張廷玉、圖裡琛、李衛等人物身上,都可以深挖出職場道理。以權謀之術來說,這部電視劇將清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使人觀看之下,不只是體會到古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更是可以領悟很多人生道理。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是在聽了張廷玉勸諫後,才下決定賜死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將年羹堯不斷貶謫,但是他卻頂住百官的壓力,始終沒有下令將年羹堯處死。直到在聽完張廷玉對其的進言之後,雍正這才最終下定了決心,賜年羹堯以自盡。實際上,張廷玉向雍正諫言處死年羹堯,這其中既有「於公」的成分,當然也有他的「私心」。而對於雍正來說,他看似遲遲不肯下最後的決定,其實也是一直在等待著張廷玉的這番勸諫。
  •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是如何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的?
    圖裡琛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以一個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侍衛統領形象出現,單看這個人物的外形絕對就像是猛張飛這類人,是個大老粗的形象,其實仔細品味整部電視劇,圖裡琛絕對是外形最具迷惑的人物,五大三粗的外形之下,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的心,使得圖裡琛歷仕康熙、雍正兩代帝王都深得信任,在官場上屹立不倒。
  • 同樣是四爺黨,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了,張廷玉為何沒事?
    張廷玉在雍正時期位極人臣卻一直深受雍正的喜愛和信任張廷玉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的兒子,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張英在康熙時期就深受康熙喜愛和重用,因此在父親張英的教導下,張廷玉自幼就深知如何辦事能讓皇帝滿意的道理和態度,這也為張廷玉日後能深得雍正喜愛和器重奠定了基礎。
  • 歷史上的李衛當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別?
    由於雍正皇帝的猜忌心理,以致於當朝的很多朝臣和宗親都先後被殺,但李衛卻是非常幸運的一位,他不僅沒有被殺,反而在雍正朝一直都飛黃騰達。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字——「知進退」。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的三部曲中,筆者個人還是最喜歡《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佟國維,為何敢當眾罵張廷玉為「奸臣」?別有用心
    領會了佟國維的意思以後,康熙皇帝立馬抓住這個漏洞,轉身就將反駁的「任務」交給了張廷玉:「上書房,你一個人代表上書房?張廷玉,你也是上書房大臣,你說說佟國維有沒有中間聯絡!」張廷玉不怕,因為他有康熙皇帝加持,身為普通人的我們還是吸取點教訓為好!2、身為上書房排位第三的大臣,對於首輔大臣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就算不想幫著說話,也不至於落井下石,將其罪行升級吧!
  • 《雍正王朝》中誰最聰明?非張廷玉莫屬!有四點啟發給職場中人
    《雍正王朝》中誰最聰明?不管你怎麼想,我只佩服張廷玉。張廷玉的智商,可謂深不可測。劇中有一個鏡頭:康熙正在上書房與閣臣商量事情,突然御醫凌國康來了,康熙急忙問:「四阿哥到底得的什麼病?」凌國康跪在那裡,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皇上,四阿哥得的是傷寒。」康熙明顯大吃一驚:「傷寒吶?
  • 隆科多夥同八爺黨逼宮亂政,張廷玉為何沒有拿出康熙留下的詔書?
    文/炒米視角事實上,八王逼宮的時候張廷玉如若拿出康熙的遺詔,只會將隆科多徹底逼向八王集團,使得雍正更被動,局面將更混亂。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宮的時候,已經是雍正6年的事情了。此時也是雍正改革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朝野內外反對改革的勢力在不斷糾結聚合。
  •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個更經典?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個更經典?《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是兩部口碑都很好的電視劇,雖然與歷史真實或許有點兒差距,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歷史的複雜性。《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國大陸拍攝的一部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是由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蘭村、胡天鴿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國》,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的基礎上改編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順治帝的末年和聖祖康熙帝在位時的事跡。該劇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