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認真聽講的孩子,未必成績一定優秀。
但上課總是分心的孩子,成績一定不會好。
我們總是能夠聽到家長的反饋,說老師常常找家長,說孩子上課分心,聽著聽著課就走神了。
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該打該罵的都試過了,就是沒辦法改善。
有時孩子自己也很委屈,可就是控制不住會分心。
那麼,孩子上課分心,到底有沒有得治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又是不易的。
通常,上小學後發現上課分心的孩子,大都是小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集中的專注力,是諸多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點。
專注力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隨著年齡增長學生成績慢慢出現兩極分化,學習差異性的主要緣由都可以歸於孩子是否能夠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上。
家長都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沒辦法跟上老師的上課進度,會對學習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需要及時改掉。
因為隨著年級不斷地升高,學習的難度和內容都會擴大,上課頻頻搞小動作,不專心聽講,落下的課程在想趕上去就非常困難了。
那麼到底要如何改正上課溜號不專心的毛病呢,很多家長往往感到無從下手。
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學生上課走神、不專心的原因。
到底這個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拋去生理上的疾病,大多數孩子上課分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孩子投入做事情時,總是被打擾分神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比如認認真真坐在地上玩玩具,畫畫,或者看一本書。
這時候的家長往往會出於好心,過去詢問或給予讚賞。
比如孩子小時候,喜歡畫畫,坐在桌前畫一輛小汽車。
總會有「好心」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湊過去,問你在畫什麼呀,怎麼畫的這麼好啊,在旁邊再畫一個小人怎麼樣,有些房子是不是更好看呀。。。
這樣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會不斷出現。
孩子專注的精力一會被打擾一下,自然不能全神貫注地做這件事,慢慢地良好的注意力就被這些「好心」給打亂了。
第二, 小學低年級或上學前,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低年級或學前一年,都需要父母針對學習和作業,給孩子立規矩。
立規矩的目的,也是讓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在學習和做作業時全身心投入。
很多老人心疼孩子,見孩子在房間裡學作業很長時間,總會抽空進去給送點水果,塞個糕點,本來就不專心做作業的孩子,被打擾後更是沉不下心來。
我們首先需要保證學習桌前不放吃的,不放玩具,才是確保孩子學習部分心的主要前提。
試想換做我們大人,做事情時有零食的誘惑也同樣會分神溜號,更何況還是大腦均未發育完整的小孩子。
第三, 分神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沒有興趣或者聽不懂
對於興趣欠佳的事情,我們往往提不起精神來一直集中精力去做。
況且上課的時候,都是聽老師在講,不斷進行枯燥無味的輸入,人難免會出現分神犯困的情況。
那麼,為了能讓孩子更集中精力去上課,往往需要我們家長在學科內容和孩子興趣上下些功夫。
看孩子是只有個別科目不集中,還是所有科目都不集中,是因為所學知識跟不上進度,還是根本對學科和老師不感興趣。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對每一科進行分析和總結,多做複習和預習,找到知識點的關聯性,從而提高聽課和學習的興趣。
第四, 家長的「貼標籤」行為,讓孩子無意識產生共識
中國式貼標籤式教育非常典型,尤其是50、60是年代的父母,他們認為這種挫折教育和貼標籤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危機和警示。
很多家長會在有意無意中透漏出對孩子的評價,比如我們家孩子就是不愛說話;我們家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辦法堅持;我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上課分心。
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當你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時,慢慢好像真的印在他身上一樣。
你本來是想警醒他讓他改正,卻發現這個問題越積越深。
如今家庭教育理念和體系慢慢變成學科化,很多家長也在不斷改善和學習,鼓勵教育正在被更多家長所接受。
但鼓勵不能盲目,信任需要真誠,如果家長能夠通過好的詞語給孩子「貼標籤」,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第五, 對未來無明確目標,不知道學習的最終目的
很多孩子對漫漫上學路都理解的一知半解,他們不知道每天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讓小學生寫作文,他們會寫出很多未來的夢想,想當科學家、醫生、天文學家。
但如果你深入跟他們聊天,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夢想很空洞,他們並不知道未來跟自己到底有多遠,而那些未來的夢想,到底如何去實現。
他們每天在課堂上渾渾噩噩地度過,卻仍然夢想著以後當一名律師,只因覺得律師看起來很帥氣。
學習太累太枯燥太辛苦,每一位莘莘學子都是熬過一個個寂靜的深夜才得以碩果纍纍。
學習又太難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也未必換來理想的成績。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呢?
因為夢想,因為唯有學習才能不斷讓我們開拓眼界,不斷沉澱成為智慧的人,也因為考上理想的大學其實是實現夢想最簡單的一條道路。
家長需要在孩子夢想的後面,多搭一條橋,多鋪一條路,讓他看到學習和夢想之間的真正關係,才能最終觸動內心,找到不斷前進的內驅力。
針對上面的幾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對號入座,找到自家孩子關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總是分心的真正原因。
解決上課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並不容易,因為它的形成往往是日積月累不良習慣導致的。
只有找到問題的原因,我們才能尋求方法,最終幫助孩子找到解決辦法。
當然,除了找到一些科學的辦法,我們更應該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深入了解和分析,改善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
任何一種方法和課程,都抵不上父母真心的付出和對孩子最真摯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