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天,東北的天氣還是異常的寒冷,絲毫沒有春天的氣息。國民黨鄭洞國統率的三路大軍浩浩蕩蕩第四次殺奔南滿而來。雖然前三次,南滿軍區都成功地擊退了敵人,取得了臨江保衛戰的勝利,可是這一次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無論形勢多嚴峻,身為南滿軍區政委的陳雲和南滿軍區司令員的蕭勁光只有一個字,打。沒有二話可講。只有打贏這一場戰役,才能徹底保衛南滿根據地。
那麼,怎麼打呢?
一、韓先楚連夜趕到了第三縱隊
(韓先楚上將)
當時南滿只有兩個縱隊,一個是第三縱隊,司令員曾克林,副司令員曾國華,一個是第四縱隊,司令員胡奇才因病休養,暫時由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整個縱隊。
為了統一指揮,形成合力,陳雲和蕭勁光讓韓先楚到第三縱隊去,和曾克林一起組成一個臨時指揮部,指揮作戰。他們能夠指揮的部隊是第三縱隊的三個師,還有第四縱隊的一個師,總共四個師的兵力。
3月31日晚上,韓先楚接到讓他務必於4月4日趕到第三縱隊的命令。他當時距離第三縱隊非常近,如果4月4日出發,當天就能趕到。可是韓先楚沒有等到4月4日再出發,他決定當天晚上就出發。
為什麼那麼急呢?韓先楚有自己的判斷,他發現敵人已經在行動了,戰機可能稍縱即逝,只能提前不能等待。東北的春天還是很冷的,地上的冰雪還沒有消融,韓先楚冒著嚴寒,踏著積雪,騎著快馬朝第三縱隊的駐地趕去。
曾克林和曾國華看到韓先楚夤夜而至,都非常高興。曾克林更是激動地說:「老韓,你真是個急性子,軍區要你4月4日趕過來,沒想到這麼冷的天氣,你竟然連夜趕過來了。你看,是不是先吃飯休息一下?」
三縱領導如此熱情,韓先楚也很高興,他非常客氣地說:
「軍區領導讓我來協助三縱指揮,我有言在先,我是來給曾司令員當助手的敵情緊急,我看我們今晚就研究作戰計劃吧。」
二、第三縱隊領導幾乎都站在韓先楚意見的對立面
(中間是韓先楚上將)
不愧是旋風司令,一說打仗就時不我待。其實呀,第三縱隊的領導已經分析過戰況,研究過作戰計劃了,他們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敵人分三路進攻,中路的八十九師是嫡系,戰鬥力最強,如果打他,會很吃力,而且國民黨的援兵很快就能到達。
所以,三縱領導決定先打敵人的側翼,北路暫編第二十師,這個師是滇軍雜牌軍,戰鬥力不強,先打弱敵,比較穩妥。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弱敵,這也是我們一慣的作戰原則,柿子先撿軟的捏嘛。
可是韓先楚提出了異議。雖然他已經說了,自己是來給曾克林當助手的,可是事關戰局,他不能不提出的意見。韓先楚認為應該先打敵人最強的中路第八十九師,理由如下:
1、第八十九師雖然是嫡系,裝備精良,作戰力也很高,但是卻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這個師是剛剛從熱河調過來的,不熟悉這裡的地形,不熟悉我軍的打法,而且比較驕橫,有點冒進。
2、我軍雖然只有四個師,目前已經能夠集中三個師的兵力,已經是敵八十九師的三倍了,只要誘敵深入,正確設伏,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吃掉它。
3、還有打援問題,如果打八十九師,敵人肯定會來增援,而我還有一個師,完全可以依託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的援兵兩天。有這兩天時間就足夠吃掉敵八十九師了。
4、韓先楚分析,如果先打弱敵,並不能很快結束戰爭,還要繼續面對強敵,勢必陷入曠日持久的疲勞作戰,極其不利於我軍;如果先打掉強敵,弱敵很可能不攻自破,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效果,一戰而粉碎敵人的第四次進攻。
韓先楚說的頭頭是道,可是第三縱隊的領導們卻保持出奇的意見一致,他們都不同意韓先楚的意見。作戰會議陷入了僵局,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曾克林的態度非常重要。
三、曾克林沒有主大欺客,以官階壓人
(開國少將曾克林)
曾克林是江西興國人,他也是走過萬裡長徵的老紅軍了。雖然稱韓先楚為「老韓」,其實他們倆同庚,都出生於1913年。所不同的曾克林在中央紅軍中為將,而韓先楚是紅二十五軍的將領。
從這個意義而言,曾克林的牌子顯然更硬,比韓先楚更加根正苗紅。抗日戰爭時期,曾克林長期戰鬥在冀熱遼一帶,然後率先進入東北,當上了主力第三縱隊司令員。
而韓先楚來東北比較晚,只當了第四縱隊的副司令員。從官階上來說,曾克林顯然大於韓先楚。中國有句古話,官大一級壓死人啊。曾克林完全可以壓制韓先楚的意見。
更何況,韓先楚是客,曾克林是主。韓先楚的第四縱隊投入的兵力少,而曾克林的第三縱隊投入的兵力多。客隨主便,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般的規矩。曾克林卻沒有主大欺客。
最一目了然的,與會人員大部分都是曾克林第三縱隊的,按照我們最經常使用的舉手表決,然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曾克林還是可以名正言順壓制韓先楚的意見。
可是曾克林沒有,既沒有以官階壓人,也沒有主大欺客,更沒有讓與會人員舉手表決。他在思考,這是在打仗,打仗可不是兒戲,搞不好是要死人的,最嚴重的結果是根據地可能不保。
萬一韓先楚是對的呢?真理有時候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呀。
副參謀長和科長找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開國少將肖劍飛)
會議陷入了僵局,韓先楚和曾克林都在思考,都在糾結,總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敵人可不會等到我們開完會再進攻。怎麼辦呢?第三縱隊的副參謀長羅文提議說:
「大家也別爭了,乾脆把兩種作戰方案都上報,請軍區首長裁定吧。」
這是一個好辦法,曾克林沒有異議。韓先楚帶來的作戰科長肖劍飛也向韓先楚附耳說:
「兩種方案都上報吧。」
韓先楚表示同意。羅文和肖劍飛都在1964年晉升少將,都是開國少將。他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找出了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兩種方案都上報,由領導來裁決,這樣既不傷和氣,又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陳雲和蕭勁光拍板
(蕭勁光和陳雲)
當第三縱隊和第四縱隊各自將自己的意見以電報的形式發送給南滿軍區後,令人震驚的結果出現了,還沒有等他們離開作戰室,南滿軍區的裁決結果就發過來了。
驚人的神速!
這說明什麼?很有可能陳雲和蕭勁光都守在軍區的作戰室裡,收到電報,打開討論,迅速做出決定,然後立即發報。他們一刻也沒有耽誤。因為這是決定南滿軍區生與死的歷史時刻。
這邊第三縱隊和韓先楚等人還在討論,只見第三縱隊的機要科長急匆匆跑過來了,軍區的指示已經發過來了。機要科長把收到的電報遞給他的司令員曾克林。
曾克林大眼一掃,高興地說:
「是軍區的復電來了。」
那一刻,會議室裡鴉雀無聲,仿佛能聽到大家心跳的聲音。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軍區的裁決。曾克林宣布了結果:陳雲和蕭勁光兩位首長,同意了四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的意見,並任命韓先楚為前線總指揮,統一指揮第三縱隊和第四縱隊的四個師。
曾克林率先表態,他對韓先楚說:
「韓副司令員,我們第三縱隊全力支持你,請你下決心吧。」
為高風亮節的曾克林鼓掌吧。
韓先楚提前發動進攻
(前排中間是蕭華和陳雲,後面蕭勁光旁邊是韓先楚)
看到曾克林司令員如此高風格,韓先楚很感動,他說:
「作戰部署還是大家共同研究吧,一切行動共同指揮。」
意見統一了,那就是如何打的問題了。經過分析,韓先楚決定在4月3日早上發起進攻。進攻時間比軍區首長制定的4月4日早了一天。顯然,如果韓先楚4月4日再趕到第三縱隊,恐怕一切都晚了。
打仗嘛,趁早不趁晚。戰機的發展從來都是瞬息萬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越是提前,越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因為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針,到4月3日下午,經過大約10個小時的戰鬥,敵八十九師被全殲,其他兩路敵軍果然是不攻自破。
四保臨江取得了一個空前的大勝利,完美收官,南滿根據地保住了。陳雲和蕭勁光都為韓先楚點讚,通報表揚了第三縱隊和第四縱隊。
總結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韓先楚自然是第一功了,還有五個人都起了關鍵作用,那就是高風亮節的曾克林司令員,還有第三縱隊的副參謀長和第四縱隊的作戰科長,最後是陳雲和蕭勁光。
那個時候,大家是一切為了勝利,沒有私心,沒有雜念,精誠團結,密切配合,這才成就了韓先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