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反對政委的作戰方案,怎麼辦?政委的做法很不一般

2020-12-23 騰訊網

韓先楚是我軍軍事才能最突出的開國上將之一。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韓先楚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展。紅石鎮設伏,殲敵8000餘人,創造了1:25的殲敵記錄;鞍海戰役,迫使敵184師長潘朔端率領下起義,開創了東北戰場國軍起義的先例;新開嶺戰役,殲滅「千裡駒」敵第25師……

奇襲威遠堡,是韓先楚在東北戰場的指揮的名戰之一。然而,好事多磨,起初的作戰方案是政委提出的,韓先楚是「少數派」的反對者,在很少支持他的作戰方案的情況下,政委的做法很不一般。

可以說,奇襲威遠堡,和韓先楚搭檔的這位政委功不可沒——他的名字叫羅舜初(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47年9月底,韓先楚調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司令員。政委羅舜初是3縱的元老級人物,這支部隊中的大多數都是他從山東帶來的。羅舜初辦事穩重,3縱的指戰員都很信任他。

韓先楚剛到3縱,就接到了民主聯軍總部關於秋季攻勢的作戰指示。羅舜初之前制定的作戰方案是:集中全縱隊兵力先殲滅駐守西豐的國軍,再向縱深擴大戰果。

韓先楚經過研究,發現駐守西豐的敵人不多,還不夠一個整團只。他覺得這個方案雖然穩妥,但殲敵少,不能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上級的指示是,在秋季攻勢中一個縱隊要殲敵一個師以上。

韓先楚提出自己的作戰方案:長途奔襲威遠堡。

於是,他找到羅政委,交換意見。但羅舜初堅持先打西豐,兩人爭論來爭論去,達不成一致意見。於是召開縱隊黨委擴大會,討論決定作戰方案。羅舜初談了自己打西豐的作戰方案後,多數人沒多加思索便表示支持,因為縱隊幹部對老政委都很了解,知道他辦事穩妥。

韓先楚直言不諱地反對羅政委的方案。

他說:先打西豐,是一場攻堅戰,打下來也只是個小勝利,殲敵不到一個團,傷亡還會比較大,這樣打划不來。另外還會使敵53軍和我軍形成對峙局面,難於達到上級提出的趁敵主力西調之際,在中長路大量滅敵人的目的。

韓先楚提出:以縱隊主要兵力遠距離奔襲威遠堡敵116師師部,殲滅敵師部及其附近的部隊,打掉敵人指揮部。還可圍點打援,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將116師全殲。

韓先楚的方案,只得到了少數人的同意。

在意見難以統一的情況下,一般是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舉手表決方法來解決,但羅政委沒這樣做。他知道,如果表決通過,因為大家對自己更熟悉,肯定多數人會同意自己的方案。

為確保方案的可行性,羅舜初建議將兩個方案同時發電上報民主聯軍總部,上級批准哪個方案,就堅決按哪個方案打。

羅政委的意見讓大家心悅誠服。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聯合籤發的復電就收到了。回復是:「按韓先楚方案實施戰鬥。」羅舜初並沒有因自己的方案被否決而不悅,而是積極協助韓先楚做好奔襲威遠堡的準備工作。

9月29日,韓先楚、羅舜初下達了作戰命令。部隊冒雨開進,沿途嚴密封鎖消息。經過120多公裡的隱蔽強行軍,於10月1日拂曉前,民主聯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威遠堡附近,而敵人卻毫無察覺。

敵116師師突然遭到猛烈的炮火轟擊,還一頭霧水。敵師長劉潤川意識到自己被包圍後急忙請求30師、130師救援,卻沒人睬他。萬般無奈,劉潤川只好命令駐西豐、蓮花街的下屬兩個團火速增援威遠堡。但是兩個團都遭到3縱的痛擊,損失慘重。

得知敵各路援軍都出動了,韓先楚下令全力進攻116師師部。只用了28個小時,就殲滅了116師,活捉敵師長劉潤川,殲敵6000餘人。

戰後,羅舜初對新來的司令員韓先楚推崇有加,讚揚他指揮打仗,不拘一格,號召部隊指戰員向他好好學習。韓先楚很謙虛,他說:「沒有大家的努力,個人算什麼呀。」

相關焦點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 政委在部隊是什麼位置,軍事主官與政委意見不一致,誰說了算?
    眾所周知,解放軍部隊一直實行「雙首長」制,部隊除了軍事主官,還設置了政治主官(政委),很多人都知道政委是負責政治工作,但是政治工作這個說法比較空洞,那麼政委在部隊中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呢。
  • 是韓先楚還是胡奇才?
    ……最後司令政委同意「就按先楚同志的作戰方案執行」…………於是韓先楚指揮部隊滅了國軍25師,生俘少將師長李正誼,立下奇功……」(點評:此段純屬胡說八道,完全是拋棄史實的胡言亂語,是極不負責任地對歷史進行的歪評!)
  • 在四野,韓先楚是「旋風司令」,還有一個人被稱為「旋風勇將」
    提起這個「旋風軍」,大家都知道「旋風軍」司令韓先楚,其實,三縱的政委羅舜初也是個猛將,人稱「旋風軍」。#1914年,羅舜初生於福建上杭縣,比韓先楚小一歲。一九二九年五月,朱老總率紅四軍靠近閩西,羅舜初心潮澎湃,報名參加紅軍,但他那時才十五歲,紅四軍不需要他,直到一九三一年羅舜初才獲準加入紅軍。
  • 最強大的一個大軍區,三位元帥掛帥,參謀長是韓先楚
    (羅榮桓元帥)  中南軍區的政委是誰呀?也不止一位,比如羅榮桓,鄧子恢和譚政,其中第一政委當然是德高望重的羅榮桓。羅榮桓是著名的政工元帥,其實他也是能指揮軍事作戰的。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戰場,羅榮桓就獨當一面,軍政一肩挑。  進入東北戰場,羅榮桓甘當林總的搭檔,他是東北野戰軍的政委,和林總一起南下,羅榮桓相繼擔任平津前線政委、華中軍區第一政委、中南軍區第一政委。羅榮桓是湖南衡山人,統領大軍解放自己的家鄉,對於他來說,當然也是十分榮耀的事情。
  • 政委究竟都管啥?
    周恩來聽說譚友林一年前就當了師政委,由衷地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你是個娃娃政委。」抗戰初期的譚友林(前排右一)和戰友。紅軍中還有20歲當軍政委的。陳海松,這個名字聽說過的人可能不多。1933年6月,19歲的陳海松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第25師政委。
  • 這一戰,3縱司令員韓先楚虛心接受2縱5師建議,俘敵師長王世高!
    一代戰將韓先楚,在指揮作戰中,既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卻不退讓,可是,也能接受別人的有效建議。據原北京軍區副司令汪洋回憶:解放戰爭遼瀋決戰開始時,韓司令員指揮的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擔任首先攻克義縣的任務。因此5師最好是從城西南方向突破,但這不符合三縱首長的決心,怎麼辦呢'當時我們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該提出來供三縱首長考慮,另一種則認為,我師初次配屬友鄰指揮,就對決心提出不同的童見,會給三縱首長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於團結。
  • 軍長政委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 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誰的等級高?有何區別?
    著名軍旅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曾有一幕,是獨立團政委趙剛要被上級調任為縱隊的政治部主任,李幼斌老師飾演的李雲龍卻死活不同意,認為趙剛「吃虧」。為何劇中從政委調任政治部主任會有「吃虧」的說法,兩者誰的等級高?又有何區別?
  • 旋風司令韓先楚,違抗命令越級上報,衝上級大喊:這仗我一定要打
    當時韓先楚率領一個團作為後衛力量,發現了押運物資的馬家軍,為了不錯失良機趕緊向彭德懷匯報。不成想彭德懷的命令是:「為了防止打草驚蛇,除特殊情況外,你部不得採取任何方式進行作戰」。韓先楚糾結著,現在紅軍物資匱乏,缺衣少糧,武器彈藥也嚴重不足,況且這裡遠離紅軍駐地,如果能奪取這批物資,我軍生活戰鬥都將得到極大改善。思考完就直接下令:消滅馬家軍,奪取物資。
  • 多數服從少數,韓先楚為何能創造奇功?五個人起了關鍵作用
    無論形勢多嚴峻,身為南滿軍區政委的陳雲和南滿軍區司令員的蕭勁光只有一個字,打。沒有二話可講。只有打贏這一場戰役,才能徹底保衛南滿根據地。那麼,怎麼打呢?4、韓先楚分析,如果先打弱敵,並不能很快結束戰爭,還要繼續面對強敵,勢必陷入曠日持久的疲勞作戰,極其不利於我軍;如果先打掉強敵,弱敵很可能不攻自破,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效果,一戰而粉碎敵人的第四次進攻。韓先楚說的頭頭是道,可是第三縱隊的領導們卻保持出奇的意見一致,他們都不同意韓先楚的意見。作戰會議陷入了僵局,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曾克林的態度非常重要。
  • 這三大兵種一般人惹不起:美國醫療兵,蘇聯政委,最後一種在我國
    一個國家的實力體現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軍隊是國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每個國家都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要說世界上哪個軍隊最優異,或許沒有準確答案,但之前有網友表示,世界最優秀的士兵是這三種,一種是美國醫療兵,一種是蘇聯政委,還有一種是中國炊事兵,前兩者都不如我國的炊事兵。
  • 林帥麾下五虎上將,韓先楚只能排第五,第一名實至名歸
    林帥一向自命清高,能入其法眼的人並不多,劉亞樓就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這在其他四野將領裡面是沒有的。林帥評價劉亞樓:一個劉亞樓頂三個參謀長。紅軍長徵期間,劉亞樓擔任紅一軍團二師師政委,二師為左先鋒,師長陳光與政委劉 亞樓率部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取得遵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1939年去了蘇聯學習,關內八年抗戰,可以講劉亞樓缺席了抗日戰爭。但是這並不影響其歷史地位。
  • 真實的蘇軍政委,別被《兵臨城下》給騙了,他們都是帶頭衝鋒的
    如果你看過像什麼《兵臨城下》或者《登陸之日》這樣的小丑電影的話,你就知道,劇中可謂是把蘇軍政委黑了個底朝天,在電影裡面,蘇軍政委就是一個打黑槍的存在,在後面,裝備了機槍和各種輕武器,然後,只要有士兵當逃兵後撤,就請他們吃花生米,但大家知道嗎?真實的蘇軍政委絕對不像電影裡面的那樣。
  • 師政委和團政委會師長徵,多年後,師政委卻成為團政委的下屬
    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對先頭部隊八十八師政委鄭維山說,翻過雪山,迎接中央紅軍。鄭維山非常興奮,也非常激動,帶著部隊一鼓作氣翻過了雪山,通過望遠鏡發現前面真的有一支部隊。那是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鄭維山飛快地迎上去,和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楊成武緊緊擁抱在一起。楊成武是鄭維山最早見到的中央紅軍將領,跟他後來的人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 政治部主任和政委的職權有何區別?《亮劍》趙剛的履歷很說明問題
    亮劍裡面的趙剛同志,從華野二師政委調升縱隊政治部主任時,師長李雲龍就表示大為不滿,一方面是老搭檔分開固然捨不得,另一方面正如李大腦袋所說:「那政治部主任有什麼當頭,要是升你做縱隊政委,那我不攔著」,可見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級別之差還是很明顯的,儘管兩者都可以稱為「縱隊首長」。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福金其實羅福金生前姓餘,死後才能姓羅。餘立金不同意,養父母就把他倆鎖進洞房裡。沒想到餘立金竟破門而出,逃走了。1955年,餘立金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建國後,餘立金曾擔任空軍副政委。真正使他名聞全國的「楊餘傅事件」。餘就是指的餘立金。1978年,餘立金去世,享年66歲,他去世後,宗譜上記載的是羅福金。那麼另外羅元發、羅舜初兩位又是哪裡人呢?
  •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指揮員自作主張,卻換來彪炳戰史的大捷
    由於敵情需要,四縱不得不多線作戰,兵力呈現較為分散的狀態,總共10000人左右,卻被迫分作四路,其中兩路分別駐守賽馬集和摩天嶺,一路由韓先楚率領正在支援三縱作戰,還有一路負責攻打小市鎮,由司令員胡奇才率領。 打仗講究集中優勢兵力,如此多處分兵必然存在不小的風險。
  • 梁興初是軍長,他的侄子是政委,都被授予開國中將
    歷史客棧原創視頻:梁興初是軍長,他的侄子是政委,都被授予開國中將
  • 人武部政委當將軍,從正團到副軍他用了10年
    其實,武仲良入伍時年齡就偏大,1969年出生,1989年當兵時已滿20周歲,一般青年18歲應徵入伍,武仲良比同年度兵平均大兩歲的樣子,加之是提幹,第一軍銜職務往往是少尉排長,起點比一般軍校畢業生要低。 起點低更要加速衝鋒,人生只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那年,武仲良從連長崗位破格提拔為原第26集團軍直屬營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