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將韓先楚,在指揮作戰中,既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卻不退讓,可是,也能接受別人的有效建議。據原北京軍區副司令汪洋回憶:
解放戰爭遼瀋決戰開始時,韓司令員指揮的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擔任首先攻克義縣的任務。
義縣是位於錦州北面的重要據點,有很高很厚的城牆,工事堅固,由國民黨第93軍暫編第20師半美械裝備的1萬多人防守。
為了加強攻堅力量,東野首長決定將我二縱5師調歸三縱首長指揮,作為攻克義縣的主攻部隊之一。
我當時任5師參謀長。
按照三縱首長攻城部署;先是賦予5師從義縣城西面突破,協同三縱另兩個師從南面和東面突破,會殲守敵的任務。
受命後,我同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及參謀人員先後去看地形,先從義縣的西邊,爾後又繞到西南方向看,並在現地對兩個方面的利弊條件做了具體分析對比,覺得西南方向綜合條件比西面要好一些。
因此5師最好是從城西南方向突破,但這不符合三縱首長的決心,怎麼辦呢'當時我們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該提出來供三縱首長考慮,另一種則認為,我師初次配屬友鄰指揮,就對決心提出不同的童見,會給三縱首長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於團結。
還有一點顧慮是:師長,政委都和韓司令不熟悉,聽說韓司令作戰決心一旦定下來不會輕易改變,所以有點不大敢提。
經討論,最後師領導一致認為,為了打好仗,有意見還是積極提出來好,並且在怎麼個提法上很用了一番心思,制定了一個提意見的「策略」:
第一步,在縱隊作戰會議上由石瑛政委把改變突破方向的想法捉出來,再由我具體匯報兩個方向利弊得失的分析對比和決心建議。第二步,如果三縱首長不採納5師建議的話,則由師長出來表示個決心,即「堅決執行三縱首長的決定」,便於收場。
縱隊作戰會議,本來沒有要參謀長參加,我是師長,政委向縱隊請示後批准參加的。他們認為我過去給韓司令當過參謀,比較熟悉,好說話,同時意見由參謀長提出來,分量輕一些,採納與否,迴旋餘地大一些,真可謂煞費苦心。
縱隊會議上,韓司令徵求大家意見時,我們就按「計劃」發了言,提出了建議,韓司令聽完後考慮了一下說,「這樣吧,暫時休會,我們研究一下。」
復會後,韓司令明確宣布說:「同意5師的意見,把突破口由城酉面改到城西南角。」
我們聽了以後特別高興.幾天來壓在心上的一塊石頭放下來了:上級的信任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完成好任務的信心。
戰鬥的結果正和預料的那樣,敵工事雖然堅固,守備雖然頑強,但是由於正確地選擇了突破口,構築了很好的進攻出發陣地,加上突破部隊組織準備得好,步炮協同好,5師部隊迅速突破了城牆,進入縱深,俘敵師長王世高以下數千人及大批武器裝備,協同友鄰全殲義縣守敵,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這件事說明韓先楚同志作為一個高級指揮員,他既頑強果斷,又很民主,能虛心聽取下級的意見。對好的建議,毫不猶輩地採納。
這種軍事民主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它的影響是很大的。
雖然過去40多年了,但5師的老同志對韓司令這一段事跡,一直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