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你,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以前困擾你的問題,現在依舊困擾你嗎?你是不是依舊為明天感到不安?害怕自己做不好事情,擔心自己會失敗?你是不是依舊討厭自己一個人?害怕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擔心自己會寂寞?
如果你依舊回答「是」的話,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不安與寂寞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如果你不想繼續為此困擾,那就不能再逃避,需要學會與它們相處。就像松浦彌太郎在《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松浦彌太郎人生醫藥箱》(以下簡稱《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書中所說,「你絕不能逃避,要坦然接受。」
松浦彌太郎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他也曾被不安與寂寞這兩種情緒所困擾。但是現在的他,已經學會與它們相處,甚至能擁抱它們、珍愛它們。
你也許會問,如何才能學會與不安和寂寞相處?就讓我們看看松浦彌太郎在《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書中給我們的建議吧。其實,要想面對不安與寂寞,學會與它們相處,只需要做到四步,即凝視、接受、原諒和愛。
01/凝視
當你為明天擔心不已,惴惴不安時,你是不是會胡思亂想?當你害怕寂寞,輾轉反側時,你是不是會不停地主動發消息?那你有沒有意識到,你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逃避不安與寂寞的情緒,總想著做些什麼,以此徹底擺脫它們。
其實,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到不安與寂寞情緒的出現,看到藏在它們背後的真面目。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情緒的出現,是在提醒我們看看它們,聽聽它們到底要說些什麼。
以對將來感到不安為例,我們與其胡思亂想,不如試著換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松浦彌太郎在《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書中所說的,「只去看那些此時此刻在眼前發生的事,只處理眼前的問題。」
也就是說,不安是在提醒我們,我們在逃避眼前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當前的事情上,開始行動,把眼前該做的事情做好。這樣其實也是在為未來做準備。此外,你還會發現,當你切切實實地行動時,心裡的不安也在一點點消散。
02/接受
當你意識到自己出現不安與寂寞的情緒後,除了不再逃避外,還要試著學會接受。接受的過程,也是面對現實的過程。也只有面對現實,我們才能在此基礎上,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
但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是要接受自己的寂寞。我們總覺得寂寞是不好的,孤獨是不好的,因此我們就會抗拒這種狀態。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
我們需要意識到,人本來就是孤獨的。從始至終能陪伴我們的也只有自己而已。所以,我們要先學會與自己相處,花時間了解自己,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學會自得其樂。在此基礎上,再走出去,學會和別人相處。
03/原諒
在接受了不安與寂寞的情緒後,你會聽到它們告訴你的事情。也許是你不夠堅強,也許你是不夠勇敢,也許是你不夠自信,也許是你不夠自愛。這些事情會讓你意識到,原來你並不像自己想像中那樣完美。即使如此,那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就是你。從現在開始,停止苛責自己,原諒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吧。
也許你還是會說,我就是不能原諒逃避痛苦的自己。可是,你需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想逃避痛苦。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覺得痛苦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待痛苦,把痛苦當作學習的機會、當作考驗自己的機會,是不是痛苦就不那麼難以接受了?
與其被痛苦追著跑,不如學著擁抱痛苦,接受痛苦背後的那個自己,原諒自己會退縮。在此基礎上,學會克服自己的弱點,在痛苦中成長,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04/愛
原諒了自己的不完美後,學著好好愛自己吧。愛自己意味著覺察自己的不安與寂寞的情緒,學會和它們好好相處,解決情緒背後的問題,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會變得越來越好。
在愛自己的時候,我們要克服討厭自己的心理。大多數時候,一旦碰到問題,我們就會開始苛責自己,對自己生氣,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覺得自己內向,不善言談,可是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更善於傾聽?我們覺得自己膽小,不敢嘗試,可是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更加謹慎?
因此,從現在開始,學著了解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吧。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和自己成為好朋友,好好關心自己,好好愛自己,帶著自己去想去的地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吧。
總的來說,當你可以凝視不安與寂寞,你就可以聽到它們想說的話;當你可以接受不安與寂寞,你就可以好好了解自己;當你可以原諒會不安與寂寞的自己,你就可以在痛苦中成長;當你可以學會與不安和寂寞相處,你就學會了好好愛自己。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可以實踐《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書中所提供的建議和方法,你就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超越了自己,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你。此外,你還會發現,不安和寂寞不會再困擾你,反而成為你的好朋友,提醒你去改變,提醒你要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