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少不了要和周圍的環境產生互動,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轉換一下,其實就是社交。
人格就是性格。當人格特點變得極端和固化,人就會變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本來無所謂好壞的人格,就開始妨礙正常的生活,這就形成了人格障礙。
法國弗朗索瓦·勒洛爾,克裡斯託夫·安德烈在《無處不在的人格》中提到過一段關於依賴型人格的典型描述: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交際的人。這就是我的問題,從心底裡說,我需要別人的陪伴。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這樣,我記得很清楚,剛上學那會兒,我特別害怕在玩遊戲的時候不能加入某一方,特別害怕在體育課上不能入選某支隊伍。」
「為此我願意接受最不受人待見的角色和位置,踢足球的時候擔任守門員或後衛,而所有人都爭著做前鋒;又或扮演叛徒,而其他人扮演英勇無畏的牛仔……我總是給人當配角。說到底,我就是個缺乏自信的跟屁蟲。」
「靜下心來想想,我意識到,其實做決定或採取主動的那個從來都不是我。我害怕遭到別人的否決和批評,連同我自己。有時候我甚至會因為有些事情沒份參加而感到焦慮。沒有邀請我的朋友聚會、沒有讓我參加的工作會議,都會讓我感到不安。就好像我總是害怕被人遺忘在路邊,就是那種童年時害怕落選,害怕自己漸漸落單的恐懼。」
這位作者在還是孩子的時候,表現出這種人格其實就是依賴型人格。這類型的孩子缺乏自信和主動權,生活的總是充滿了擔心和恐懼。這樣的孩子,並不快樂。
一、焦慮型人格:
過度焦慮的人有兩個特點,一是容易自尋煩惱。二是非常關注風險。焦慮的原因就是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的結合,特別是偶然的創傷性事件的刺激。
判斷一種人格障礙是否形成了心理疾病,主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對正常生活的影響程度。比如抑鬱嚴重到有了自殺的念頭。出現了嚴重的心理症狀,就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在面對人格障礙者,溝通時有三大要點是共通的:
1、需要去改變的是他們的具體行為而不是思想;
2、改變要循序漸進;
3、亮出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你可以幫助他們改變,但不要陷入他們的人格怪圈。
面對焦慮者,我們可以做的是:
1、讓他們相信你是可靠的人;
2、幫助焦慮型人格者相對地看待事物;
3、以幽默回應焦慮。
不該做的是:1, 別做讓他們擔心的事;2,不要被焦慮的人支配你的生活。
二、強迫型人格:
強迫型人格的特點主要是完美主義、固執、多疑、冷漠、一絲不苟等。強迫型人格和「強迫症」並不相同。
面對強迫型人格者,可以做的是:
1、表達欣賞和尊重,證明你是可靠的;
2、批評要有理有據;
3、讓他們儘量放鬆下來。
不該做的是:1、別被他們牽著鼻子走;2、別向他們表達過於強烈的情感,或頻繁地送禮致謝。
三、抑鬱型人格:
性格抑鬱的人很孤僻,不愛與人打交道,社交活動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身心俱疲;他們看問題悲觀,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也不高。
面對抑鬱型人格者,可以做的是:
1,想辦法讓他們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並快樂起來;
2,真誠的關心。
不該做的是:1,別對他們說振作起來、別這樣想等泛泛的大道理;2,不要陷入他們的消沉情緒裡。
四、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的人,喜歡讓別人為自己做決定,也樂於助人。他們還喜歡表示贊同,不輕易批評別人。
我們可以做的是:
1,鼓勵主動性,少替他們做決定;
2,鼓勵他們擴大社交圈。
不該做的是:為了讓他們獨立起來,而完全棄之不顧。
五、自戀型人格:
當我們說這個人就是一個自戀狂,那通常是他對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能力上的自負,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處處炫耀自己的出類拔萃,並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自戀的人常常遭遇「扳機情景」,如在會議上沒被特殊介紹,或別人沒用尊稱叫他們,這些都會把他們的怒火點燃。而且研究表明,自戀型人格更容易遭遇中年危機。
1,真誠地讚美他們,並只在必要的時候批評;
2,對自己的成就保持低調;
3,相處訣竅是在你已經獲得了自戀者信任的情況下使用的。
不該做的是:和他們對著幹,或對他們太寬容。
六、A型人格:
A型人格者很有進取心、自信心、追求成就感。A型人格者的問題主要出在壓力管理上。學會壓力管理對A型人格者特別重要。
面對A型人格者,我們可以做的是:
1,表現出自己值得信賴,有什麼話要明說;
2,幫助他們相對地看問題,並嘗試放鬆自己。
不該做的是:和他們針尖對麥芒。
書裡還介紹了很多其他的常見人格障礙。比如妄想型人格,被動攻擊型人格等。這些人格都獨具特色,有時也會交織起來形成混合人格。比如自戀—表演型的混合人格。人格雖相對穩定,但也會因環境變化、教育影響和不同的生活際遇,在原先的維度上自我調節。
今日話題: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還發現了哪些性格的人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