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提到,他所創立的橋水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會讓員工做一些心理測試。
通過這些心理測試,能夠了解職員的人格特徵、思維與行為偏好,有助於把不同特徵的職員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上去。
比如說非常關注細節的【感知者】,能夠輕鬆地看出書中的錯別字,那麼當你要起草一份毫無拼寫瑕疵的法律文件的話,就交給他們去做。
關注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感覺者】,最好讓他們從事一些需要很多同理心、人際溝通、關係構建的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的崗位就會很合適。
通過這種讓不同性格的人各司其職的做法,有效地避免職員之間溝通的障礙,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效率。
為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我做了MBTI測試,測試結果是:I(內向)S(關注細節)F(感性)J(計劃者),個人覺得對我的描述還是蠻準確的。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洞察力很強,很多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我都能準確地捕捉。
而且計劃性比較強,喜歡按計劃做事,根據流程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一件事情給做好。
如果讓我自由發揮,我倒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這種特徵的人通常都非常靠譜,但是不太懂變通,靈活性較差。
同時我的全局觀比較差,眼界不夠開闊,做事情考慮得不夠長遠,缺乏深度。
而我的老公和我相反,他是一個不注重細節,常常不拘小節的人。但是他的全局觀比較好,做事情考慮長遠。
我曾經常常因為他的不拘小節,比如說:聊天時經常用錯別字,給孩子穿衣總穿反,因而覺得他不夠細心用心,質疑他這樣子的毛病如何能成事?
但是看了《原則》一書後,想通了一件事,原來我們只是兩種不同性格的人。雖然他在小事情上不拘小節,但是只要整體方向上有把控,全局不出錯,那點小毛病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必錙銖必較。
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共事,當然很容易起衝突。但是,只要你了解並理解,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是不一樣的,每種性格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並沒有哪種性格一定更優的說法,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才會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改造別人,而是理解並接受不同性格的人,這樣大家才能相處得更愉快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