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馬黑色天堂 蒙古體驗最原始的遊牧生活

2021-01-19 手機鳳凰網

「蒙古不是什麼神奇的地方,它只是被我們遺忘已久的生活方式,」薩達爾說,「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我的自由。」

經過各種交通工具的轉換,探險隊一行人從文明都市掉到冰冷的荒原

在蒙古國遼闊的烏蘭大雅(Ulaan Taiga)禁區,曾是依靠馴鹿為生的查坦牧民自由遷徙的地方,其位於邊界的神山烏瑪託爾蓋(Uma Tolgoi)的那條危險之路——這將是我們騎馬遠徵的目標。這片區域,通常被稱為「黑色天堂」。

我們這支龐大的隊伍有23個人,38匹馬。隊伍的頭兒叫哈米德·薩達爾-阿福薩米(Hamid Sardar-Afkhami),44歲,一個豪放的伊朗裔美國學者和紀錄片導演,平時他不是在巴黎就是在蒙古。種種經歷讓他在蒙古這種荒無人煙的地方顯得相當強悍,他經常戴著一頂破氈帽,簡直就是《奪寶奇兵》裡瓊斯的原型。

薩達爾計劃了為期兩周的旅行。我們將從位於庫蘇古爾湖(Lake Hovsgol)的營地出發,沿著草原跨過河谷一路上升至大雅的高山森林,然後騎馬去往查坦人的帳篷居住地,去找薩滿法師和獵人們,讓他們帶領我們去一個由熊、麋鹿、駝鹿和狼以及查坦先人的靈魂聚居的黑色世界。

荒野的另一面是散落在山坡凹地的蒙古包,對於探險隊員來說,它們總是顯得格外溫馨

我們的行程從地理位置上說來,會穿過烏蘭大雅的高山地區、海綿蛋糕一樣的泥沼地、密林遍布群山包圍的湖泊和小溪。這兒有五條主幹流的分水嶺,也是「黑色天堂」的入口,薩達爾稱之為「聲色光影的幽暗世界」。之後我們將在烏瑪託爾蓋山建一個營地,這座神山是查坦人心中的大地之母。在那裡,薩滿法師們會進入一種恍惚的狀態,為我們尋求精神庇護,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計劃在成功返回薩達爾的營地後,要用香菸、葡萄酒、熱水澡和按摩來慶祝一下。

薩達爾在7月底做好全部行程計劃,同時避開飛往烏蘭巴託那達慕節(Naadam)的航班高峰。很快,我們一行人就從文明都市掉到冰冷的荒原。

內心充滿探險需要

蒙古國的改變巨大,它正在變成中亞的巴塔哥尼亞,你可以花6000美金乘飛機去烏爾河(Uur River)釣魚一周,或花4500美金在喀喇崑崙古都附近的豪華營地打馬球。

行程開始的地方—薩達爾的營地,就安置在烏蘭大雅山的入口,庫克河(Khug River)從山間傾瀉而下,流向達哈德谷窪地(Darhad Depression),那兒有一大片草原盆地,從前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冰川湖。我們搭乘清晨的航班飛往木倫(Moron),薩達爾開著一輛陸地巡洋艦接上我們,8個小時後,黃昏時抵達邊境的烏蘭烏拉小鎮。

我們先是爬山,接著一路跨過庫克河,沿著它的上遊走向蔥蘢山谷,走向黑暗森林包圍著的高地。許多細小支流衝出山谷,匯聚成河。現在是7月底,林線以上的曠野仍有新鮮蓬鬆的積雪。很快,第一個營地就躍入眼帘,十幾座白色蒙古包像雪白的奶酪散落在山坡草地上。營地最高處,6個尖尖的帶矛旗杆上飄動著黃色旗幟,馬兒大嚼著野花。

兩個小「馬僮」跑來接過韁繩,薩達爾領我們去廚房帳篷,他的廚師正準備著南瓜湯、肉醬義大利麵、甜菜碎沙拉和剛抓到的新鮮鱒魚。「只要吃得好有澡洗,我能忍受任何東西。」薩達爾說。他管我們的浴室叫「SPA」室,這個SPA在山上的蒙古包,鋪著地毯,有一個橢圓形玻璃纖維浴缸。有按摩嗎?薩達爾向我們介紹了「巴瑞艾奇」(Bariachi),這是一種蒙古松骨法,由一名健壯有力的婦女提供按摩服務。在按摩結束後,為了徹底清洗,他建議我們喝純淨的馬奶。這樣可以內外同時疏通,改善循環系統,讓肝臟、皮膚和結腸排除毒素。

在營地,我們仔細地打量著我們這次探險隊的「頭兒」—薩達爾,他臉龐發亮,穿著羊絨衫、牛仔褲、破膠靴、拎著瓶葡萄酒、戴著雷朋飛行眼鏡,還有那頂懶散、焦糖色的氈帽,看起來就像個出來遛彎的鄉紳騎著牧民的馬,正馳騁在他祖父留下的產業之上。為了向蒙古勇士致意,薩達爾把他的帳篷命名為「風馬」,「風馬」是蒙古文化的象徵。

而薩達爾的妻子娜拉(Nara)和他們9個月的兒子羅漢(Rohan)花了一周時間從烏蘭巴託趕到這兒來。坐在吃飯的蒙古包裡,喝完茶,薩達爾抱著羅漢坐在他的膝蓋上,唱著圖瓦搖籃曲,羅漢的名字出自《指環王》裡的羅漢國,國土是一片青蔥草原,有擅於養馬的騎兵守衛。看來薩達爾已經在蒙古找到了他的想像所在。

「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和野生環境的聯繫,」他說,「但是我們的內心都有這樣的需要,人們渴望跟自然以及動物有某些精神上的聯繫……這是大家來參加我的探險之旅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蒙古」閃米特」印歐」 世界三大遊牧民族
    遊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現代考古發掘逐漸證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遊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
  • 蒙古,閃米特,印歐世界三大遊牧系民族
    遊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現代考古發掘逐漸證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遊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西徐亞人,
  • 推薦|馬背上的內蒙古·中國馬都錫林郭勒草原行攝體驗之旅
    千百年來,他們深切地懂得馬的價值,通曉馬的語言,貼近馬的靈魂。在他們漫長的遊牧歲月中,馬與他們自身就像水與草的交融,相扶相依,不可分割。這便是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馬背上的內蒙古——2019年十大主題線路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開展「騎著馬兒遊草原」相關馬文化旅遊主題活動。
  • 遊牧之路·秘境探索
    蒙古諺語中常說人生的最大不幸是「少年的時候,離開了父親;在中途的時候,離開了馬。」而牧人,在席慕蓉的筆下,「不僅時時要與它們一同奔馳,尤其是在暴風雪或暴風雨的黑夜,馬群容易驚慌奔失,同時也是野狼襲擊幼畜的時候,最需要牧人保護。這種與大自然的搏鬥,養成了蒙古人勇敢無畏的精神。」
  • 中國馬都---錫林郭勒蒙古馬
    蒙古民族自古以遊牧狩獵為生,在長年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飼養和馴化馬的經驗,培育出了優秀的馬種---蒙古馬。在蒙古族的生產勞動、行軍作戰、社會生活、祭奠習俗和文學藝術中,都伴隨著馬的蹤影,由此,自然而然地在民族心裡和生活中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馬文化。
  • 騎馬、射箭、摔跤、趕牛羊|2018暑假內蒙古蒙元遊牧生活深度體驗親子行
    1、草原風情:看草原花海,賞草原日出日落,夜觀璀璨星空,在銀河中找星座2、牧民日常:和牧民一起拉水飲馬,趕牛羊群,擠牛奶,撿牛糞,挖野菜,製作奶茶、奶製品、手把肉,住蒙古包,遊牧故事分享,篝火晚會3、蒙古風情:長調馬頭琴欣賞,學蒙古歌舞,體驗蒙古族男兒三藝:摔跤,騎馬,射箭4、馬術課程:從懂馬開始,了解馬兒生長特點、習性,學習安全與馬接觸的訣竅
  • 史海一粟丨魂魄俊逸蒙古馬
    實際上,蒙古語對草原上的「五畜」都發展出了大量專門的詞彙,這顯示了「五畜」是蒙古人生活的重心。那麼草原上的「五畜」是哪五種動物呢?馬、牛、駱駝、綿羊、山羊是為「五畜」,它們是遊牧生活的根基所在。遊牧民的財富,不在金銀細軟、華服美居,而在於這些動物,遊牧民隨其遷徙,因而對於他們來說,移動的權力比定居的權力更重要。
  • 蒙古馬跑得慢、體型小,口碑最差,為何蒙古騎兵一天奔襲80公裡?
    作為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其騎兵的機動性能是舉世聞名的,遊牧民族均能騎善射,但是蒙古騎兵卻創造了之前的遊牧民族不曾創造的遼闊帝國,除了當時的世界格局以外,這和騎兵的重要裝備—戰馬有很直接的關係。蒙古馬「個小而壯實,體態不優美,有強健的脖子和粗壯的腿,蒙古馬的速度雖然不強,但是耐力非常令人驚嘆。」「跟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由於一年四季都生活在野外,所以相比一般的馬匹在食物上要求更低。」「蒙古騎兵乘坐的蒙古馬雖然個頭矮小,但是耐力好,體質健壯,行動快速,衝力大,而且不挑食,遠比亞歐其他國家馬匹優良」。
  • 烏蘭巴託-特日勒吉-哈斯臺國家公園-遊牧部落五晚六天
    世界上唯一還保持遊牧風俗的國家。2.   拜訪牧民家庭,參觀蒙古包生活,品嘗奶荼,乳製品等蒙古民族傳統食品。3.   欣賞蒙古民俗專場歌舞表演,呼麥,馬頭琴,軟骨功等奇特表演。4.   親臨成吉思汗一手創立的蒙古大帝國-藍天白雲,牛羊遍地,群馬奔馳的大草原。5.
  • 「學習」什麼是蒙古馬精神?
    蒙古馬是奉獻精神的化身、忠誠仁愛的化身,被譽為蒙古高原的驕子、草原上的精靈、草原文化的靈魂。蒙古馬精神形成於草原社會幾千年來的生產生活,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奮鬥歷程中,其特質逐步顯現並得到發展。
  • 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馬與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不解之緣
    自中國北方民族馴服了馬,便世世代代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長河中,馬始終是遊牧民族生命力的代表,是他們生產、生活中親密的夥伴和助手,也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戰友。正是這種漫漫的馬背生活、艱苦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北方民族剛健的意志,粗獷、豪放的性格,能徵善戰的本領和寬闊的胸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馬背英雄。
  • 【音樂河】蒙古的長調,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蒙古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尤以遊牧文化最為燦爛。而蒙古長調可稱為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
  • 蒙古家具 馬背上的民族家具
    到12世紀初,北方各遊牧民族如匈奴、東胡等在與女真建立的金的長期鬥爭中,終於完成了民族的統一,「蒙古」一詞也因此成了統一後各民族共同體的總名稱。地域決定文化,早期的遊牧生活決定了蒙古族「馬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與此相適應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日常生活都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點。蒙古族家具的材質、造型具有本民族特色,厚漆重彩,裝飾圖案豐富多彩,變化萬千。
  • 遊牧民族騎兵和農耕民族騎兵,哪個強?
    匈牙利馬術師拉約什·考紹伊曾經試圖學習馬鐙發明之前遊牧民族的騎射技藝,結果發現沒有馬鐙的情況下,在馬背上顛簸數日之後,尿血是必然的後果。所以,遊牧民族「兒能騎羊,長為甲騎」的本領是他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農耕民族當中只有極少數從小生活在邊境,熟悉遊牧方式的人,比如飛將軍李廣,才能在騎射上與匈奴人相提並論。
  • 「理論微課堂」第1085期:什麼是蒙古馬精神?
    蒙古馬是奉獻精神的化身、忠誠仁愛的化身,被譽為蒙古高原的驕子、草原上的精靈、草原文化的靈魂。蒙古馬精神形成於草原社會幾千年來的生產生活,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奮鬥歷程中,其特質逐步顯現並得到發展。
  • 蒙古馬精神是「跑」出來的 亮麗內蒙古是幹出來的
    蒙古馬是蒙古馬精神的載體,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蒙古族是蒙古馬精神的創造者,內蒙古的廣袤草原是蒙古馬精神的大舞臺,蒙古馬精神本身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承載者。包思勤:請任委員結合您自身的工作經歷和內蒙古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談一談蒙古馬精神到底意味著什麼?任亞平:結合內蒙古的實際,結合我們當前的情況,我覺得弘揚蒙古馬精神,特別要強調的是「吃苦耐勞」。
  • 世界遊牧文明的金冠,古老蒙古文明
    歷史上他們的生產方式以遊牧為主,現在居住在海北的託茂人仍然以牧業為主,解放前他們的語言以蒙古語為主。生活在海北的託茂人長期與蒙古族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上世紀50 年代前具有明顯的蒙古文化特色,因伊斯蘭教在託茂人的宗教和世俗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伊斯蘭文化是其主體文化,然而在託茂人的社會生產生活中也處處流露著蒙古文化的遺蹟,其文化具有明顯的伊斯蘭和蒙古文化的雙重特色       作為穆斯林群體一員的託茂人其生產方式以畜牧業為主,流動的生產方式並沒有影響他們履行各項宗教功課。
  • 摔跤健將搖籃,蒙古長調之鄉,遊牧文化之源,源遠流長的烏珠穆沁
    蒙古元文化奠定了它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傳播開來。烏珠穆秦草原位於錫林郭勒盟東部,是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地區,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這裡的草地保存完好。它是內蒙古唯一一個擁有9種草地的地區。它被譽為中國北方最華麗、最壯麗的草原,被譽為「天堂草原」。
  • 蒙古歌曲歷史︱蒙古家鄉
    13世紀前,生活在現中俄邊境額爾古納河流域的蒙古族先民,曾以狩獵業為主要生產勞動方式。狩獵歌曲的產生,同原始社會蒙古人的狩獵生產勞動有著密切的聯繫。他們為了捕獲更多的獵物,要發出一種齊心合力的呼喚和吶喊聲,用以鼓舞士氣,統一狩獵行動。這種呼喚和吶喊聲,也就是蒙古民族最原始的藝術——狩獵歌曲。不少的歌唱是和舞蹈相結合在一起的。獵人載歌載舞形象地摹擬被他們捕獲的各種飛禽走獸的動作神態。
  • 蒙古高原沒有多少樹木更沒有竹子,古代遊牧民族用什麼製造弓和箭?
    引言 許多人看著地圖,想當然的認為蒙古高原沒有樹木,但其實蒙古高原雖然遍布草場和荒漠戈壁,但也不缺少樹木。蒙古高原是自然資源豐裕的地區,其中就包括有大片森林!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蒙古國尚有15萬公頃的森林,覆蓋面積達全國國土面積的9.6%,木材儲量約為13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