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校長:劉志華
劉志華,杭州市長陽小學校長。1998從浙江省教育學院音樂教育系畢業後,到德勝小學任音樂教師,一幹就是十幾年。2012年8月到莫幹山路小學支教一年,2016年2月任長陽小學校長。
先後獲得了浙江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勞動模範、浙江省教改之星金獎、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教改之星金獎、杭州市學科帶頭人、杭州市優秀教師、杭州市藝術節和拱墅區藝術節優秀指導老師、拱墅區首屆十佳教師、區優秀教師、區首批學習型教師、區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提起城北的杭州市長陽小學(下稱長陽),蹦出的關鍵詞一定足球與音樂。確實,尤其近兩年,長陽小學這兩個特色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快。
那麼,說到音樂,不得不提的就該是長陽小學的現任校長劉志華。在學校裡,她不僅是校長,主持全校工作,還是一位一線音樂教師,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不少。也許正因此,她的內心變得柔軟溫和,歲月並未在她臉上留下多少痕跡。
從1998年到至今,劉志華從教18年。18年來,她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執著探索著音樂教學的真諦。這個嬌小身體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
長陽小學創辦於2009年,是一所年輕學校。曾是杭州市德勝小學教育集團下的一所學校,2014年改叫長陽小學,獨立建制。在劉校長看來,學校雖然年輕,但有朝氣,有活力,這並非不是優勢。辦學之初,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期望很大,也正因此,長陽從未停止探索學校的發展之道。
走進長陽小學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長陽夢想牆。這是一面「會說話」的牆,由師生共同設計,定期以不同主題展示學生心中長陽學生和畢業生形象;再往裡走,就是充滿童趣的水管家族,這是長陽小畫家們親手設計和繪製的;還有走廊上圖書漂流角的牆繪,是老師們在下班時間分工合作完成的;校園裡一個個窨井蓋,經過孩子們的巧手繪製,卡通人物、足球獎盃、足球logo一一在眼前展現。
這些校園文化的呈現,全部出自學生和老師之手,不是外部植入。正如劉校長所說,親手將校園文化做起來,感覺自然別有味道。
2013年,長陽全面普及社團活動,發掘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足球特色因此誕生。足球作為長陽的特色,不斷發展壯大。劉校長說,通過開展班級、校級聯賽,在校園裡形成了「人人都會踢球」的氛圍。學校足球隊不但連續三年獲得拱墅區足球比賽的金牌,今年代表區裡參加杭州市足球比賽的三支隊伍,分別獲得了男子甲組第一名、男子乙組第三名和女子甲組第八名的好成績。最終有兩隻隊伍拿到了省賽二等獎。
劉校長接手長陽後,在保持學校足球特色的同時,實現了新突破。在她看來,足球並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上學期,學校圍繞足球推出了主題式跨學科學習實踐周,開展基礎性課程的變革。用一隻足球打通所有學科。浙江省深化課改以來,提倡多學科的融合貫通,長陽也在不斷探索,圍繞足球開展主題式跨學科學習正是課改的落地項目。
劉校長介紹說,主題式跨學科學習實踐周首先在五年級試行,以「我與足球的約會」為主題。在此過程中,學校舉辦了一系列跟「足球」相關的活動,比如足球比賽、班歌比賽、足球小報比賽等。更主要的是,用一支足球打破了傳統學科間互不貫通的傳統學習模式,全部改為以足球為主題的創新課程,選課走班。
在數學課上,學生會親自動手製作一個足球,測量球場面積;在英語課上,進行足球標語設計;在語文課上,創作與足球相關的情景劇文本。劉校長的手機裡,收藏著孩子們上課親手製作足球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開心地笑,將一個個足球雛形拿在手上。看著視頻的劉校長,臉上滿是自豪的神情。
與足球特色並駕齊驅的,還有音樂。走在長陽的校園裡,你時不時會聽到從班級裡傳出稚嫩的童聲合唱。孩子合唱的這些歌,不是別人的,都是自己創作的班歌。
說到創作班歌,前陣子長陽還因此火了一把。長陽目前24個班,班班有別具特色的班歌。24首班歌,唱出了24種獨特的班級文化,特別是足球聯賽前唱班歌的儀式,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國際禮儀教育。那麼,這個好點子是誰提出來的?劉校長。
「孩子對音樂的喜愛是油然而生的,但平常在音樂課上容易受內容和教材的限制,孩子對音樂的天性無法釋放。」劉校長說,每個班有自己的班歌,這不是簡單的走個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嘗試創作,寫詞、譜曲。此外,這首歌承載的東西是美好的,六年時光、同學間的回憶等,班級凝聚力也會因此凸顯。
每首班歌都不一樣,內容各有各的特點。劉校長介紹說,低段的小朋友,創作的內容多以毛毛蟲、向日葵等為主,高段的相對來說多些情感表達,會有些許畢業季的傷感。這些班歌,會跟隨每個孩子六年時間,甚至未來更長的時間。
隨著浙江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選課、走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近年來,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長陽除了發展學校特色,也致力於拓展課程——樂美課程的開發和研究。這學期,學校基於「培養個性特長培育陽光心態」的辦學宗旨和「我是一束光」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在周一、周三下午推出樂美課程,實行走班上課。
據劉校長介紹,樂美課程是學校老師們合力開發的,分為五大課程體系,分別是體藝課程、綜藝課程、博覽課程、生活課程和STEAM課程,其中涉及足球、鼓圈、合唱、投資與理財、機器人、夢幻廚房、雙語禮儀、耕雲播雨等近40門課。
其實,早在暑假,學校就通過學生問卷調查、教師課程開發意向等多種形式對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和調整,保留了學校的足球、氣象、合唱等特色課程,增加了機器人、理財、三國等新課程。
「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做選擇,讓他們真正為自己做主。」劉校長說,就像長陽的校徽一樣,由七種不同的光組成,每種顏色都代表了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劉校長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一束光,一束擁有不同興趣特長的光。
而樂美課程,正是基於培養學生的不同發展方向開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課,每人選擇一門。「這些課程,學生可通過長陽小學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拓展課程菜單進行選擇,流程簡單易學。」
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開放選課後,平臺瞬間爆滿,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創新機器人」和「夢幻廚房」課程。當被問到首次嘗試走班上課,擔不擔心會發生混亂情況時,劉校長表示,低段孩子小,剛開始走班亂是肯定的,不過關係不大,幾次下來就順暢了。
除了拓展課之外,學校打造了不少精品社團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比如耕雲播雨社團,學生們可以對風、雨、雲、氣溫、氣壓、溼度等天氣現象的形成進行研究,學習氣象知和觀測技能。
目前,學校也正在籌建浙江省第一家氣象科普館,佔地300多平方米,預計在今年12月開放。劉校長表示,氣象館建成後學生能夠更加專業地研究與氣象相關的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和素養。「以後很多課程都可以以此為載體展開,而不僅局限於氣象研究和觀測。」
另外,長陽還有個藝術團,共分12個分團,包含合唱、銅管樂、雙語禮儀、相聲、小品、表演、書畫等等。劉校長認為,學校不管搭建什麼平臺,都必須圍繞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讓學生擁有更多施展才能和特長的平臺,才能實現他們的差異化發展。
<
既是校長又是一線教師,這對劉校長來說是種幸福。「如果哪天讓我只當校長不教書,我肯定不願意。」劉校長坦言,她就是為三尺講臺而生的,沒有什麼會比站在講臺上更讓她幸福的。
在愛好和工作的選擇上,很多人往往迫於生活壓力,放棄愛好,為賺錢而工作。而劉校長顯然是幸運的。熱愛音樂的她,中師畢業後被保送到浙江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浙江教育學院就讀音樂教育專業。1998年畢業後,來到杭州市德勝小學,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一幹就是10年光景。
今年二月份,劉校長來到長陽,在發展足球特色的同時,不忘將音樂注入到學生的血液,培養其音樂天賦。劉校長說,目前長陽一年級實行的是國家音樂教育新體系,一周開設三節音樂課,在課程中加入班級合唱和樂器教學。
除了每天的校長工作外,劉校長同時擔任學校五年級的音樂老師。每到她的課,課堂上除了一群學生還有不少年輕面孔,這些人是誰呢?由於劉老師對音樂課的教育教學非常有研究,她的每節課都成了「公開課」,不少校內或校外的音樂老師前來聽課取經。
劉校長說,音樂教學需要抓住課堂,注重孩子的體驗、審美和情感表達。「音樂是最能表達情感的學科之一,它很神奇,不僅需要唱、聽,還要通過肢體動作去感受。」為此,學校也引進了不少國外教學的先進理念。
此外,劉校長也會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比如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和賽課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深知,上一堂好課很不容易,於是她很摳細節,不管是上課流程、模式的設計,還是課上一個小環節的設計,都會反覆斟酌。
在18年的教學生涯中,很多東西都在變,包括教學手法和教學特色。不過,劉校長心中一直有個不變的追求:「讓音樂屬於每一位孩子」。她堅信,教育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的教育,就不會有希望和激情。
她不僅鼓勵學生和教師創作班歌,在任教的這些年裡,她也不忘創作歌曲。從2008年起,劉校長開始創作合唱歌曲,先後創作了20多首。其中傳唱度最高的是《鴉鵲拌歌》,歌曲讓人有種置身叢林深處聽到無數鳥鳴的感覺。在浙江省首屆中小學生合唱比賽的初賽中,這首合唱歌曲就被六個學校演唱過。最終榮獲了杭州市中小學藝術節合唱一等獎、優秀創作獎。
「讓音樂屬於每一位孩子」,劉校長就這樣一直踐行著。因為多年的音樂教學經歷,她提出了「學會聆聽、體驗音樂、動情歌唱」的歌唱教學課堂觀,並在全校範圍內推動普及型班級合唱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組建了學校合唱社團後,她還會親自擔任指揮,緊盯排練。
此外,教育教學創新一直都跟劉校長如影隨形。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風格。個人專著《跳躍的音符——小學歌唱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一書,濃縮了她十多年的教學智慧和結晶。近幾年來,她還進行了省市區不少課題的研究,先後有十餘篇論文獲獎或發表。
從一名音樂老師到一校之長,角色轉變了,但做教育的心沒變。劉校長認為,不論是老師還是校長,人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做校長更主要的還是做人,對老師、對學生都要真誠相待。」劉校長說,學校的工作光靠校長不行,需要發揮老師的特長。
用人之長,真誠相待。劉校長一直告誡自己要做一個真誠、真實、謙遜的人。憑藉這份真誠,她與老師相處融洽,經常和老師談心,把自己當成情緒「垃圾桶」。也正因她熱愛教育,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工作成了她每天最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