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小學校長孔慶根:融合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2020-12-14 澎湃新聞

9月開學季,每個家長對孩子在新學期、新學校的成長都會寄予厚望。坐落於杭州西溪溼地之畔的留下小學以「道義、雅趣、和諧、開放」為辦學理念,深受家長們認可。

在這背後,是留下小學歷經百年發展,交出的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從校園文化建設、設備設施,到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可以說,留下小學的發展是西湖區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縮影。

看到這一切,最欣慰的莫過於留下小學現任校長孔慶根。他表示:「學生是校園的主人。我們願意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帶領孩子們向著更好的自己前進,向著美好靠攏。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關於教育

育人首先要懂學生

對於教育的理解,孔慶根告訴記者:「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塑造健康的體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留下小學的「雅趣教育」應運而生。他感慨道:「教育不能因成績壓力而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特長的發展。」

所謂雅趣教育,是通過打造有趣、有味、有用的課堂以及活動,讓課堂文化與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學生們也在不斷的實踐拓展中成為「雅趣少年」。

對此,留下小學科研室主任仰毅明介紹說:「我們將西溪文化的深刻內涵引入課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活動。我們有『小花籃』社團、『十八般武藝』社團、西溪小伢兒美術社、西溪詩文誦讀班、西溪印社……」

其中,在「十八般武藝」社團裡有很多不服輸的「女漢子」。「『十八般武藝』社團主要傳播傳統武術精神。我從馬步弓步、架拳推掌等基本功教起。」社團負責人黃蕾舉例說,「社員張怡博喜歡上躥下跳,二年級時放棄了舞蹈比賽的機會,選擇了這個社團學功夫。」剛進社團時,她還是個不太自信的孩子。漸漸地,張媽媽發現了她的變化:「每天回到家,孩子特別開心,笑著說自己有牛一般的力氣。」看到女兒在學校快速成長的同時還收穫了友誼和快樂,張媽媽感到十分欣慰,會一直支持孩子學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將非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普教育結合,也是留下小學「雅趣教育」的一大特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溪小花籃盛極一時,每家每戶都在做小花籃。這也是西溪文化的一部分。不過後來做小花籃的人越來越少了,這門手藝也快要失傳了。「作為學校,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傳承非遺文化的使命。」孔慶根和老師們由此開發了編織「西溪小花籃」校本課程。「小花籃」社團成為杭州市小學明星社團,而留下小學更成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小花籃」的傳承點。孔慶根直言:「對孩子們來說,編織一個小花籃,既是一種文化休閒的方式,也是一種美的創作方式,學習與傳承融合一體。」

此外,留下小學的其他雅趣教育活動,更是散落在西溪的一年四季。春天,書法社團的「送春聯、送祝福」活動,成為歷史街區一景;秋天,「小伢兒科考站」的隊員們考察西溪溼地公園生態環境,尋找文化印記,收集和製作標本……

正是這個西溪小伢兒專屬的、人人參與的雅趣社團體系,建構起留下小學的「西溪文化少兒研究院」。可以說,孩子們進入社團,即浸潤於「西溪文化」,社團活動的過程,就是體驗風雅西溪的過程。學生從校內走向校外,整個西溪國家溼地公園都是他們的第二課堂。

關於成績

學生們的笑臉和自信,是最好的答案

前段時間,孔慶根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

「我是2017級畢業生項榮家長,首先我要向您和老師們報喜:項榮被保送杭二濱江校區。記得三年級孩子剛轉學來時,膽子小,動作慢,是您和老師們的耐心鼓勵引導讓孩子有了『每天進步一點,做最好的自己』的信心……」

項榮只是留下學子的一個縮影。每一個走進留下小學的孩子都會被校園裡隨處可見的溫暖和美好而感染。606班的陶無疑在今年獲得了全國編程挑戰賽大獎、兩岸現場作文大賽大獎,還連續3年榮獲了「西湖區三好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編程寫碼充實著我的業餘生活。在別人眼中不起眼的事,校長和老師卻視作珍寶。他們一直鼓勵著我,讓我繼續堅持!」陶無疑感恩地說。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校長和老師們最支持我了!所以我獲獎,他們的功勞更大。」 曾獲得第二屆央音展演聲樂比賽的金獎、浙江衛視第一屆「中國藍·朗誦盛典」特金獎的姜李源笑著說道。

說起學校的繽紛生活,來自602班的桂晗在作文裡寫道:「二年級時媽媽很幸運幫我選擇了古雅詩社。3年的學習和閱讀,讓我受益匪淺。古代偉人的每一首詩歌,每一種境界都如刻在石頭上一般印在我的心裡。有《木瓜》受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的行動;有《子衿》中對意中人的款款深情;有《關睢》中青少年對彼此的真情流露。每一次的感受、學習與積累,都是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古雅詩社是孔慶根和學校語文學科組共同創建的特色社團,旨為讓孩子們從小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國學真正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更讓他們在與古代聖賢的「跨時空交流」中,領會語言文化精髓,實現自我人文素養的提升。

看到孩子們在學校和老師的帶領下不斷努力取得優異成績,孔慶根倍感欣慰。曾遠赴四川支教的他深知「教育」二字的重量。

「在四川支教的日子讓我明白,無論在哪裡,孩子和家長們對老師、對學校的信任和尊重都是不變的。當兩千多個家庭把他們的孩子託付給留下小學,我們肩上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希望學生在小學就讀的6年,是他們滋養童心,享受美好生活,漸漸生長的6年。學生們的笑臉和自信,是最好的答案。」說到這裡,孔慶根的眼睛裡充滿了堅定。

關於平臺

融合,助力教師找到內心充盈

「從教這麼多年來,總是希望能與老師們共成長!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從成為校長那一刻起,孔慶根就深深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好每一個老師。

為了教師團隊能更快更好發展,留下小學不僅引進特級教師工作室,還成立了高校名師工作室。

據了解,語文學科方面有任為新教授工作站,思想品德學科方面有孔慶根首席教師工作室,數學學科方面有葛裕田首席教師工作室。此外,還有帶領班主任團隊對學生心理方面進行指導的高亞兵工作室,有將校外資源和學校美術組學科教研相結合的洪復旦工作室,有為學校教師進行課程開發與執行專題培訓指導的高原博士工作室,以及著名國學書畫家周京生先生的周京生書畫國學工作室和西部歌王王洛賓關門弟子陳百川先生的古風民謠工作室。

「豐富的平臺使我們可以在專業素養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進行學習和展示。」語文學科負責人凌老師說。

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教研平臺的搭建為老師們提供了大量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機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留下小學在孔慶根校長的帶領下,將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記者 秦思漢 曲颯颯

相關焦點

  • 來奇諾,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在菏澤,就有這樣一所學校,她以「讓每個孩子都出彩」為辦學使命,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肯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創新人才」為培養目標,為菏澤定陶基礎教育注入一股新流。奇諾擁有出彩的辦學理念。奇諾堅持良善教育,注重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時刻提醒每位學子,以豁達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以合乎自然法則的規律做人做事,讓每一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
  • 校長訪談|東營市第四小學校長安佰志:「幸福教育」讓孩子的興趣...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東營區教育局推出《校長訪談》欄目,對東營區各校(園)長進行專訪,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薛梅 東營報導東營市勝利第四小學(以下簡稱勝利四小)始建於1995年, 現任校長安佰志。
  • 【教育供給看鹽南】希文小學:讓每個孩子擁有幸福童年
    【教育供給看鹽南】希文小學:讓每個孩子擁有幸福童年 2020-11-02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京十一學校亦莊實驗小學校長史麗英:教育是激勵喚醒每個生命
    北京十一學校亦莊實驗小學校長史麗英:教育是激勵喚醒每個生命
  • 校長微訪--杭州市長陽小學校長劉志華:像繁星照亮每個角落,讓音樂...
    校長名片 本期校長:劉志華  劉志華,杭州市長陽小學校長。1998從浙江省教育學院音樂教育系畢業後,到德勝小學任音樂教師,一幹就是十幾年。24首班歌,唱出了24種獨特的班級文化,特別是足球聯賽前唱班歌的儀式,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國際禮儀教育。那麼,這個好點子是誰提出來的?劉校長。  「孩子對音樂的喜愛是油然而生的,但平常在音樂課上容易受內容和教材的限制,孩子對音樂的天性無法釋放。」劉校長說,每個班有自己的班歌,這不是簡單的走個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嘗試創作,寫詞、譜曲。
  • 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長沙一批優質項目與名校「聯姻」
    「教育是孩子的未來。」旭輝·雨花郡項目營銷負責人李慧平說,旭輝·雨花郡重視生活的品質,也懂得教育的重要性,更深諳各位業主家長的憂心。辦好高質量的人民滿意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出彩。此前,由於多年「西文東市」的格局,地處(湘江)河西的嶽麓區,作為長沙高校的聚集地,教育資源優勢明顯。「湖湘名校,盡出嶽麓。」這是長沙河西區域教育資源優勢的一大寫照。
  • 校長微訪——杭州市勝利小學校長俞珺:讓每個孩子在愛的同心圓中...
    1988年8月,18歲的俞校長成為了當時位於南山路240號的杭師附小的一名「新兵」,也正是從此時起,她生命中的點滴都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杭師附小不大,只有4畝土地,但既當語文老師又當班主任的經歷,讓她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教師在孩子當中找到了不少快樂。「這是我教育夢想啟航的地方,有愛的工作環境,讓我的教育信仰一天天長大。」
  • 丁蕙實驗小學校長沈建華:以生為本,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成長
    丁蕙實驗小學校長沈建華:以生為本,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成長 2020-12-0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推動全民閱讀,從每個校長做起
    朝天一小校長李正斌讀餘華《活著》告訴大家活著就有希望,珍惜當下,熱愛每一天,向生而生,讓生命更堅強;麻柳小學校長黃登健從路遙《人生》一書中悟出行穩方能致遠;李家二小校長陳正芳讀《瓦爾登湖》而得:心靈因崇高而富有;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大豪博愛幼兒園園長李萬蓉希望「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願每個孩子長成一株正直的小樹;魚洞小學校長杜學章讀《給校長的建議》,希望做一個有思想能引領有溫度的校長
  • 讓每所學校都精彩 讓每個孩子都出彩提谷齊峰 濟南市中教育邁向...
    「學校是勝利大街小學的分校,辦學質量非常高,關鍵就在家門口,我每天可以步行接送孩子。」每天下午,沙文婧準時來到濟南市市中區泉秀小學門口接孩子放學。
  • 全國創新典範校長韓冬青:探索高質量發展,讓師生享受出彩人生
    韓冬青對標「羅湖教改」提出的目標,圍繞翠園中學「為師生的出彩人生搭建舞臺」的辦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推崇「科學管理+人文關懷」的管理文化,打造「雙一流」的教師隊伍;在羅湖率先進行高效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嘗試,提高教學質量,成果顯著。   建圳感言「近年來,羅湖積極倡導教育綜合改革,學校的變革和區域的發展得到深入融合,更具有實效性。
  • FM98.1名校長在線||包頭沼園路小學校長班娜:教育是讓孩子與美同行、向美而生、做最美的自己
    以往我們很多的辦學理念都是在具體的說學校的辦學目標、未來是什麼,我們的辦學理念就是當下,當下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而且不僅僅局限於學校,對於孩子的童年成長來說,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夥伴的影響,都會成為我們人生中某個重要的記憶,所以我希望學校也會通過這樣的辦學理念來影響每一個教師、家長和那些與教育相關的人、團體,我們該用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和行為來影響我們的孩子至關重要
  • 泰河學校校長嚴雪霞的教育故事
    適性教育讓每個生命變得更美好從稚嫩的「小白」教師到寧波市名校長,近三十年中,嚴雪霞在教育事業上努力耕耘著,「我相信教育讓每個生命變得更美好,對教育自始至終保持著敬畏之心。」時光回溯到1991年,17歲的嚴雪霞從寧波師範畢業,回到了她的母校——北侖區小港楓林小學。四年後,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她被調到蔚鬥小學。
  • 海珠實驗小學校長陳健:教育即服務 提供豐富的自助餐課程
    原標題:海珠實驗小學校長陳健:教育即服務,提供豐富的自助餐課程   羽毛球、遊泳、跆拳道、足球、拉丁舞、高爾夫、壘球、籃球、網球……12個體育項目,小學六年體育課全學一遍
  • 對話校長:「適性揚才,做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
    校長肖力帶領孩子們一起「暢玩」2019年才建校的巴南巴蜀小學,為何對體育教學校本課程改革情有獨鍾?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對話了學校校長肖力。華龍網:作為一所新學校,巴南巴蜀小學有怎樣的新理念和新定位?肖力:創校之初,我們就一直在追問:要辦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學校理事會和校長團隊商議後統一意見,要辦一所「融通中西、植根本土、適性揚才、領創未來』的學校!16字辦學願景,是學校發展的總規藍圖。
  • 長沙砂子塘萬科魅力之城小學校長丁君囡:教育沒有捷徑
    身邊的好老師四年不斷更寫下近20萬字「情書」長沙砂子塘萬科魅力之城小學校長丁君囡:教育沒有捷徑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萬科魅力之城小學 校長丁君囡。有一天晚上10多點多了,丁君囡收到了一位老師發來的信息,這位女老師剛剛生完孩子五個月,趁孩子睡熟時讀完了所有的「校長周記」,深感「每一個魅力人都積極向上,作為臨聘教師的自己就更沒有理由停下腳步」。於是,在孩子五個月時,她回到學校講臺,因為「不想離開講臺太久,害怕別人都在不斷向前,自己卻還原地踏步」。
  • 校長微訪--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育才京杭小學校長莫慧平:用善待...
    在拱宸橋小學的6年時間,莫惠萍感觸最深的莫過於「用感情去教育孩子」。她說,那時候的自己年輕,學生就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用感情去跟他們相處是最好的方式。教育的種子是在拱宸橋小學埋下的,而楊家門小學(現大關中學附小)是她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生根發芽的地方。
  • 推動全民閱讀 從每個校長做起——廣元市朝天區開展「書韻留香你我...
    朝天一小校長李正斌讀餘華《活著》告訴大家活著就有希望,珍惜當下,熱愛每一天,向生而生,讓生命更堅強;麻柳小學校長黃登健從路遙《人生》一書中悟出行穩方能致遠;李家二小校長陳正芳讀《瓦爾登湖》而得:心靈因崇高而富有;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大豪博愛幼兒園園長李萬蓉希望「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願每個孩子長成一株正直的小樹;魚洞小學校長杜學章讀《給校長的建議》,希望做一個有思想能引領有溫度的校長
  • 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小學一年級,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學校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在一年級打好基礎,讓以後的學習更加順利,可是這個基礎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來聽聽北京四大名小之一的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老師怎麼說。進入小學以後,孩子每天的活動基本都是固定的,到學校、聽課、課間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形式和載體,不是最終的目標。
  • 三民活動|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讓每個孩子上好學、都出彩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代表青島市教育局向市民報告一年來青島教育發展情況。請市民監督、評議。劉鵬照說,2019年,青島市教育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以「奮進之筆」答好「教育答卷」。青島獲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優秀試驗區和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校園安全、學生課後託管、教師隊伍建設等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