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哲學系學長開設《中國哲學與詩歌》專題講座。受訪者 供圖
提起古典詩詞創作,大多數人會一皺眉頭,似乎在說,「這種東西,讀起來費力,寫起來就更不容易了。」而在市北中學的詞社,創作與講學,成為貼近每一位同學的有趣的事。近日,詞社社長遍發英雄帖,廣邀民間青年「諸子百家」來開「百家講壇」。 青年報首席記者 範彥萍
中學校園裡設「百家講壇」
市北中學,滬上百年名校,人文氛圍濃厚,學生社團活動一直開展得如火如荼。2012年10月,有一群愛好古典詩詞的學生創建了「水雲間」詞社。
走進市北中學的大門,再坐電梯上到五樓的圖書閱覽室,記者便來到了「水雲間」詞社的活動場所。這一天是一周一次的「讀書會」,所講的內容是《莊子》,時候還早,同學們有的在做作業,也有的在研究讀書會的材料。
據了解,這樣的「讀書會」,其實既是一次學術研討,也算是一次學術互動。指導老師杜亞群告訴記者,讀書會的點子是從一度火爆的「百家講壇」汲取的靈感,首先邀請的是當時還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的殷文辛同學來講杜甫,講了一年,內容是杜甫的代表作《壯遊》和《秋興八首》。
杜老師告訴記者,講杜甫的時候,因為和課本上關聯很大,所以社員的反響非常好,每周還有許多不是詞社的同學參與旁聽。每次講完,事後都會由同學自己整理筆記,然後發到QQ群裡,供大家討論學習。
殷文辛,字鐵堂,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中,以師從名師、學問紮實著稱,他也是上海高校社團中頗具盛名的「衡社」的領軍人物。殷文辛告訴記者,自己也是第一次給高中生講課,本來以為會講得太深,但是沒想到同學們積極性很高,課後還努力溫習。在講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以前擅長搞伏案研究,現在通過講課知道了怎麼抓重點,不把一個問題講得太散。
談到請學長們來講課的問題,前社長嚴涵告訴記者,他們請的同學,大多是有一技之長的,在某個學術領域頗有創見的。不僅有殷文辛精於訓詁、理學等科目,還有作為校友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學姐彭華、哲學系學長黃大衛,更有顧一心、郭凱揚、祝俊超等人都做過他們的座上賓。
他表示:「這就好比百家講壇一樣,未必講得那麼深,或者完全沒錯誤,主要是開拓眼界。」
「海歸」學長受邀開講莊子
記者了解到,通過「讀書會」活動,「水雲間」詞社已經成為溝通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的學子們的橋梁。
受邀進行《莊子 齊物論》主題演講的郭凱揚同學,自初中起就離開故國,遠赴英倫三島求學。但是,在英國,他的專業仍舊離不開過去在國內的積累。
郭凱揚告訴記者:「我的專業是哲學,聽上去非常小眾,但現在在國內其實正面臨迫切需求。哲學其實就是一把入門鑰匙,而文史哲專業不分家,沒有文學素養、古文的功底,就不能明白中西方文化的真正差異。這次演講給了我極好的平臺。講學就是把自己悟到的和別人分享,比一個人閉門讀書收穫更大。」郭凱揚舉例:「比如說,第一次演講,我講了一大堆複雜的名詞,嚇跑一群同學。後來,我就改進方法,嚴格依照文本,也學會舉例子,增加趣味性。同學們的反映就好多了。」
自己出題、自己備課、自己開講
不僅如此,「水雲間」詞社還發明了社課的形式,就是讓社員自己出題,開講感興趣的內容。這些社課大多都是古典文學裡面的經典篇章,與課本相關,趣味性很強。
只需一張紙,一支筆,這些十六七歲的大孩子便可天馬行空,恣意揮灑。而他們研習傳統文化也是「不待揚鞭自奮蹄」,把社課備得認真嚴謹而又精彩別致。
指導老師杜亞群依然記得第一次社課的情景。那天的課題是《序》,由嚴涵、於開軒兩人合作講解。他們用不同顏色標明重點難點,再配上幻燈片,根據內容設置場景,幫助社員理解文意。
新穎的授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後社員們紛紛表示,在研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與作者離得很近,很能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日前,「水雲間」詞社也已經被評為校園中的五星明星社團,在市北中學新一屆的招新中,人數超過了前兩屆的總和,大家對傳統經典的認同感正在逐步提高。
轉播到騰訊微博
升學、留學、育兒、職場……更多教育資訊>>>大申教育
2017上海小學初中報名入學問答 附流程圖
預測:2017上海教育八大變化 高考錄取將有新規
「非滬籍」高考的八條出路
九類非滬籍學生可參加2017年上海高考
2017上海中考報名 8類非滬籍生可在滬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