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抵抗》:沉默的力量有多強大?

2020-12-15 迷影人生

好萊塢年輕男演員中,曾經最心疼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和傑西·艾森伯格。

前者因《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出色表現,成為一代人的美好回憶,也因此深深的打上了哈利·波特的烙印,哪怕在銀幕上飾演或神經兮兮、或腹黑狡詐的角色,人們依然想起那個黑頭髮、圓眼鏡的小男孩身影。

後者在13歲登上百老匯舞臺,在青春奇幻、動作喜劇類型片中走了一遭,最終成為大衛·芬奇眼中,扮演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最佳人選。

當驚人的語速、天生的捲毛、文藝的氣質,與傲慢冷酷的性情完美結合,《社交網絡》定格了這位年輕演員在觀眾中的最深刻印象。

哪怕傑西·艾森伯格接連主演了《驚天魔盜團》系列、《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殭屍之地2》等影片,那種刻板的印象依然與他如影隨形。

當人們聽說,他將飾演法國偉大的藝術家馬塞爾·馬索(又譯為馬塞·馬素),在一部講述這位世界級默劇大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法國抵抗運動、拯救成百上千名孩子的感人事跡搬上銀幕時,可能一臉懵逼才是形容這件事最貼切的表情。

在這部《無聲的抵抗》的人物傳記片中,卷西真的很努力,努力往一個酷愛默劇藝術、希望將快樂傳遞給所有人的形象上靠,並試圖將其抵抗納粹的驚險歷程與後來超凡脫俗的藝術成就有機的聯繫起來。

不過,當一個經歷傳奇、不走尋常路的藝術家,被有意無意的限定在好萊塢人物傳記類型片的條條框框中,進行符合北美觀眾的觀影習慣、符合好萊塢流水線製作邏輯的改造之後,就變得那麼似曾相識了。

抵抗之所以無聲,就在於馬塞爾·馬索鍾情一輩子的默劇。影片開頭,對遠在美國的卓別林的崇拜,讓這位年輕人愛上了只需要動作和表情就能講故事的藝術形式。

為了清晰的展現出主人的成長曲線(沒錯,這又是好萊塢類型片的特色之一),他被塑造成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演啞劇的藝術青年。

這個設計有意無意的讓人想起《社交網絡》中對編程和代碼特別精通,卻總也處理不好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扎克伯格。

對強烈反對自己的藝術追求、期望於把肉鋪傳承下去的父親,男主不可理解並尖銳對抗,直到戰爭爆發,平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父母被屠殺或送進集中營的猶太孩子們,源源不斷的通過邊境送到法國境內,為了喜愛的姑娘(劃重點,好萊塢類型片必備要素之一),男主也參與到運送和安頓這些孩子們的行動之中。

遭受了巨大的身心創傷和人生變故,孩子們如驚弓之鳥的可憐表現令人心疼,然而,除了好心撫慰之外,男主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辦法。

男主靈機一動,用自己最擅長的默劇,終於讓孩子們開心的大笑起來。他與孩子們的情感牽絆就此鑄成了。

至此,卷西完成了對主人公馬塞爾·馬索的「開臉」,並按照劇本走向,輕車熟路的鋪設好了未來的劇情反轉與情感紐帶,仿佛,《無聲的抵抗》已經成功了一半。

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在戰爭爆發的極端環境下,男主悟出了藝術的真諦,並通過幫助孩子們獲得成就感。

問題是,從自以我為中心的文藝青年,到努力接納孩子、承擔責任,卷西飾演的男主,是否悟出了藝術真正的目標,是讓人們感覺輕鬆快樂、對人生充滿熱愛的道理,觀眾不得而知,讓這個轉變略顯突兀。

德軍即將兵臨城下,男主一家人和孩子們離開故土,向法國腹地進發。

很快,德國人佔領了法國北部,並組建了南部的維希傀儡政府。作為一名猶太人,男主顯然清楚局勢的急轉直下意味著什麼,於是,他與心愛之人及其夥伴們,加入了法國抵抗組織。

期間,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插曲,成為片中極少亮眼的點睛之筆。一向反對男主搞藝術的刻板父親,被兒子發現字正腔圓的演唱了一段歌劇。

原來,男主父親也從小喜歡唱歌,然而,對他的行為百般阻撓的屠夫父親(男主爺爺)說了一句話:藝術不能當飯吃,屠夫至少不會餓肚子。從此,父親放棄了她的歌唱夢想。

一瞬間,男主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放棄肉鋪、舉家逃難的父親,除了這副好嗓子,已經一無所有了,他之所以對男主的藝術追求始終反對,也是希望兒子以後不用為溫飽發愁。

「也許等戰爭結束了,我們可以同臺演出」,老父親的flag立得明明白白,瞬間引發觀眾的會心一笑,好萊塢的套路可能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不願東躲西藏的男主,決定加入反抗軍,在車站,卷西熟練的使用了《驚天魔盜團》中的噴火戲法救了同伴,幾個人有驚無險的在德軍眼皮子底下逃跑。

如果要表現出男主的機智過人和當機立斷,或許真不用搞這麼誇張和戲劇性的場面,為了劇情的緊湊,楞加入一段冒險經歷,顯得很是格格不入。

此時,片中卷西最大的敵人,馬提亞斯·施維赫夫飾演的「裡昂屠夫」巴比出場了。只用簡單幹脆的一場戲,巴比兇殘狡詐、冷酷無情的一面顯露無疑,這場戲,堪稱好萊塢戰爭片的經典回顧。

隨後,男主所在的抵抗軍老窩被別人告發,女友的好友沒挺過來。沒錯,好萊塢再次施展了朋友之死讓男主激發鬥志、升華思想的巧妙轉變,讓他終於認識到了與其殺敵人,不如救孩子,保住未來才能保住一切。

在猶太教義背景的加持下,這個「殺與救」的取捨其實說得通,也很符合普世價值觀中對家庭觀念的理解,只是,這類轉變真的不能處理得更平庸了。

把法國蓋世太保頭子巴比拉出來跟男主對線,顯然是主創的臆想,不過,巴比上火車檢查被男主見招拆招的橋段,倒也很符合劇情藝術化的傾向。

一個沾滿鮮血的屠殺者,與一個屠夫的兒子,探討孩子如何對藝術感興趣的問題,放在這個刻意戲劇化、緊張感十足的段落裡沒毛病,它展現出了屠殺者身為人父的僅存的人性,這也因此成為本片少有的亮點,但因巴比夫人對他因關押牧師而態度大變的一幕,而毀得一乾二淨。

歷經千難萬險,躲開了巴比一伙人的追擊,男主帶著孩子們來到了瑞士,女友卻重傷不治。煽情的段落卻無法令人動容,全因在作者安排劇情時,對這對伉儷的感情描寫太過乾癟、平庸。

本來,影片開頭艾德·哈裡斯飾演的巴頓將軍,對美軍的一陣訓話,讓歷史與戲劇性達到了幾近完美的平衡,然而在片尾,為了回應這個戲劇性的開頭,男主從抵抗者的身份回歸為藝術家,為戰士們演出了一場默劇,卻顯得不倫不類。

並不是卷西的動作語言不夠好,也不是整場戲的氛圍不完美,而是,這種就差一口氣還要強行升華主題,實在是讓觀眾很難感同身受、引發共鳴。

平庸的劇本、猶豫的取捨、潦草的鋪墊、俗套的敘事,讓本該感人至深的《無聲的抵抗》,變得清湯寡水、套路十足。猶如走過場的劇情,扁平到擠不出水分的人物塑造,徹底毀了一部好片。

看來,卷西想要憑藉這部片子打破固有人設的夢,徹底破滅了。

相關焦點

  • 《無聲的抵抗》是一部2020年的戰爭歷史傳記電影(下)
    《無聲的抵抗》以"無聲的無聲戲劇"作為全片的核心。除了象徵猶太人無法對抗納粹的壓迫,只能逃避沉默和躲藏的處境之外,無聲的戲劇、注重演員的動作和表情,需要觀眾用童真的想像力在腦海中建構自己,從而清楚地知道表演者想要傳達的內容。
  • 《無聲的抵抗》影評:活下來就永遠都有希望
    以人為核心的藝術根本精神從剛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喬喬兔》、改編自兒童文學的《一條狗的回家路》,到這次有著真實人物與故事背景的《無聲的抵抗》,以二戰時期猶太人遭受納粹壓迫為主題的電影似乎有點多,雖然可能會讓部分觀眾覺得有些厭煩,但在現今這個全世界都深受新冠疫情重創的時期,包含《無聲的抵抗》在內三部電影分別以不同題材針對類似事件提出多種看待與呈現的角度
  • 《無聲的抵抗》曝預告 傑西·艾森伯格飾啞劇大師
    《無聲的抵抗》曝預告 傑西·艾森伯格飾啞劇大師 時間:2020.02.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傑西·艾森伯格新片《無聲的抵抗》轉為線上放映
    傑西·艾森伯格新片《無聲的抵抗》轉為線上放映 時間:2020.03.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無聲的力量 | 10本沉默之書
    直到4年前我開始創作小說的時候,沉默這一主題仍然佔據著我的腦海,尤其是那種處於長期關係中心的沉默。在我的小說《沉默以對》(The Silent Treatment)中, 弗蘭克和瑪吉已結婚40年,但他們已經有6個月沒說過話了。這既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愛情故事,又是一個謎,是一部情感劇,是對家庭創傷的沉思。
  • 傑西·艾森伯格主演二戰題材電影《無聲的抵抗》
    傑西·艾森伯格主演二戰題材電影《無聲的抵抗》 時間:2017.11.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ki 分享到:
  • 《無聲的抵抗》是一部2020年的戰爭歷史傳記電影(上)
    其中有真實的人物和故事背景,二戰期間納粹壓迫猶太人為主題的電影似乎很多,雖然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但在全世界都被《新皇冠》的爆發重創之際,包括《無聲的抵抗》在內的三部影片,對不同主題的同類事件提出多種觀點。而我相信,他們能讓觀眾從了解歷史中獲得勇往直前走向未來的正能量。無聲抵抗是一部好電影嗎?
  • 大愛無聲,智者無言,智慧生於沉默
    或許,人的容貌有美醜之分,但永恆的生活卻沒有美醜之分。人的痛苦往往在於欲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幸運的人揮霍時光,享受眾人矚目,卻不曾想,幸福眷顧那些沉默努力,堅持不懈的人。條件好的人,眼睛生到了頭頂上,機會多卻未必懂得選擇和把握,到最後亂花漸欲迷人眼,在眼花繚亂的選擇面前,莽莽撞撞地前進,迷失在繁華的生活裡。
  • 《無聲的抵抗》曝新海報 「小捲毛」化身默劇大師
    《無聲的抵抗》曝新海報 「小捲毛」化身默劇大師 時間:2020.03.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無聲的抵抗》在線觀看時間 同電影上映時間一致
    《無聲的抵抗》在線觀看時間 同電影上映時間一致  有消息稱,由傑西·艾森伯格、艾德·哈裡斯、克蕾曼絲·波西等人主演的二戰題材影片《無聲的抵抗》,取消原定3月27日在北美院線的上映計劃,將在同天在線上與影迷們見面。  傑西·艾森伯格在片中出演馬塞爾·馬索,影片故事也圍繞這位法國傳奇啞劇藝術家在二戰時期參加法國抵抗運動的經歷展開。
  •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心裡有不少話想找人傾訴,可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明明有時被別人誤解了,卻不去做過多解釋,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明明經歷的事情多了,卻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了。其實,沉默是一種成熟。生活是自己的,不必過給別人看,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時候,說多錯多,沉默比解釋更有說服力。很認同一句話:「人生在世,有兩種事應該儘量少幹,一是用自己的嘴幹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 半生已過,學會沉默
    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隻嘴巴,自然是讓我們多聽少說,懂得沉默,而不是凡事都要解釋個明白,有些人真的不值得解釋,需要你解釋的人也不會聽信別人的話,他們會無條件的相信你。 越長大越發,笑而不語是一種成長,懂得沉默是一種智慧。
  • 無聲的抵抗,無邊的黑暗,失語者如何控訴不公?
    今天帶來了良心國產電影《暴裂無聲》,一部鮮為人知的國產電影。《暴裂無聲》也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同樣諷刺了現實。但是與《我不是藥神》不同,這部電影對殘酷現實的諷刺很模糊。努力看的話,會發現很多電影的隱喻。
  • 《爆裂無聲》與《暴雪將至》,真相要麼沉默,要麼被扭曲
    今年看過的片子中,個人覺得最好的應該是《爆裂無聲》和《暴雪將至》,都算是現實主義片子,而且比較小眾,影響力沒那麼大,看過的人應該也不算太多,至少和那些大型商業片相比,這兩個片子的票房都不怎麼樣。《爆裂無聲》的大背景是山西、內蒙和陝西、甘肅一帶小煤窯比較瘋狂的時候。
  • 紫金陳《壞小孩》到《隱秘的角落》:沉默的悲歌是命運無聲的吶喊
    本文我將以三個孩子之間的情感、成年人之間的交集以及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傳導,這3條主線,為大家講述這部作品以及人物關係中帶來的反思,更要以現實意義的角度來解析沉默悲歌帶來的無聲吶喊以及救贖與包容。他的日記中有真有假,描寫普普和丁浩的生存環境是真,描寫他們無力反抗也是真,描寫繼母對父親的影響是真,描寫自己被忽視也是真,唯獨在描寫自己暗暗策劃、激化矛盾、漁翁獲利時卻是虛假的。與其說朱朝陽的心思可怕,不如說他看穿了所有偽裝並且學著偽裝做無聲的反抗。
  • 當女人不再對一個男人抱有期盼的時候,沉默是無聲的「武器」
    當女人對一個男人不再期盼的時候,一般都有以下幾種情況:一:不再熱情,女人愛一個男人的時候都會渴望親近,很熱情,會和愛的人有一些肢體接觸。沉默,異常冷靜。哪怕你雙休在家,玩遊戲,從大廳溜達到房間,再從房間溜達到陽臺!製造更大的響動也激發不起她對你的一丁點憤怒!是的,你自由了,男人!3三:不再體貼,男人晚歸,醉酒夜不歸宿!她也不再關心,不再給你準備洗腳水,也不再給你準備醒酒湯。把你當成空氣一樣透明,好像男人在家都顯得特別多餘。還是沉默,異常的冷靜!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一段關係中,最害怕的不是憤怒的爭吵,而是關心的沉默。女人天生就是情緒化的動物,女人比男人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而男人則比較保守。然而,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突然變得沉默,不想多說,那麼,她的心已經冰冷。心中的悲傷比死亡更大,女人的沉默不是金子,而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痛苦,是男人的徹底失望。愛到骨髓深處,會傷害心靈,沉默,是她沉默的聲音,是她最大的哭泣。
  • 沉默的大多數: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心走到了盡頭
    就像一句話說的「你沒權沒勢,說的再有道理都像是放屁,你有權有勢,即便放屁也有道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屁股決定腦袋,再決定嘴巴。因為沒權沒勢沒地位,於是他只好沉默無聲、修閉口禪了。他非常明白,與其跟不懂自己的人言說,還不如一個人在孤寂中沉默,因為說了也等於白說,別人不僅不會同情你,反而還會在心底暗自慶幸,甚至於在你的傷口上撒把鹽。這時,還不如在沉默中消化痛苦,在痛苦中強大自我。
  • 安靜沉默,但最有力量,這三個星座,扛得起大風大浪,守得住初心
    那便是對於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來說,他往往是安靜的,是沉默的,同時從來不屑於聲張。因為他們清楚,自己本身具備著無比強大的力量,既能夠扛得起大風大浪,同時又能夠,守得住初心,相當的了不起。而接下來,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一個人情緒到了盡頭,是沉默
    02沉默,是一種無聲的力量。《道德經》裡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沒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沉寂期,沒有在沉寂中的反思與積澱,哪有成功者的喜悅,哪有勝利者的歡呼?沉默,是背後默默無聞的付出,是不急於求成的執著,是厚積薄發的強大力量。03沉默,是一種看淡後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