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1日訊 近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工建造,工船預計於2022年3月交付運營。
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總長249.9m,型寬45m,型深21.5m,設計吃水12m,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全船15個養殖艙能提供80000方養殖水體,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養殖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進行不間斷強制交換。
據了解,養殖工船採用封閉式艙養設計,這是由我國深遠海複雜海況決定的。這種養殖方式可以使養殖環境更加穩定,做到精準控制、精細管理,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產能最大化,是經濟性較高的一種深遠海養殖模式。同時,工船在設計上兼具自航式移動和錨泊固定兩種模式特點,根據魚類養殖特性在選定的錨地之間依據水溫和環境變化自航轉場,使魚類生長時刻處於適宜環境,提高輪轉效率,縮短養殖周期,實現一年四季無汙染不間斷商品魚供應,儘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設備運營效率。
該船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颱風赤潮等惡劣氣候,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考慮現階段魚類的經濟價值、養殖技術、苗種繁育、親本來源等因素,工船選擇大黃魚作為養殖工船先行養殖品種,將採用夏季往北、冬季往南移動養殖模式,在不同季節隨大黃魚適合生長的最佳水溫和環境在預選海域錨泊養殖,實現大黃魚一年兩季全年生產。
西海岸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謝龍目介紹,該項目不僅推動船舶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同時將帶動船舶設計及建造、智慧漁業、水產品深加工等多個產業融合發展,拓展深遠海國土利用空間,引領我國離岸深遠海養殖新趨勢,對西海岸新區乃至全國海洋產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面向未來,新區將繼續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以平臺思維整合嫁接國內外優質海洋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源,不斷提升科技研發與轉化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產業運營能力,「由陸及海、海陸聯動、統籌開發」,在深耕海洋一產的基礎上,拓展發展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先進位造業和休閒旅遊、物流貿易等高端海洋服務業,努力打造集聚化、融合化、智慧化的現代海洋產業生態圈,成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引領者、國家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