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家中有男娃的父母,都希望自家兒子能夠成長為一個有擔當、堅強勇敢的男子漢,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會比教育女孩更加嚴格。
男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確實離不開父母平時的教育,堅毅性格的培養也需要家長用心引導。
但是在對男孩的培養過程中有幾個誤區,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
第一、對孩子不假辭色,沒有笑臉。
有的父母認為,男孩子就要嚴格教育,如果對他們太溫柔的話,會讓他們變得很「娘」,缺乏男子氣概。
其實,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孩子由於年齡小,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看到父母都不對自己笑一下,還以為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容易缺乏安全感,養成自卑的性格,效果就和把孩子培養成男子漢的初衷背道而馳。
男孩子如果非常調皮或者在犯錯誤時,家長可以嚴肅教育,但是在平時的時候也要溫柔耐心一點,不要讓他們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懦弱的性格。
第二、與女兒區別對待。
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即使想把兒子培養成男子漢,在平時生活中也不要和女兒太區別對待。
很多家長,尤其是父親,往往對女兒極盡溫柔,對兒子卻嚴格要求,導致兒子心理落差很大。
眼巴巴地看著姐姐或者妹妹和爸爸一塊玩,自己卻因為父親的嚴格不敢參與,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
很多孩子長大後和父母存在很大隔閡,就有由於小時候父母的區別對待造成的。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在平時可以多給兒子講,自己是男子漢,應該多照顧一下女孩子,學著保護姐姐或者妹妹,展現自己的男子漢氣概。
但是一定要讓兒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和對女兒的愛是一樣的。
第三、太過嘮叨。
男孩子更應該學會果斷、思維靈活,如果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嘮嘮叨叨,事無巨細地囑咐好,就會使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養男孩,就要捨得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事情做好。
如果凡事都幫他們想好了,並且一一囑咐,不但孩子自己會煩,也不利於他們養成獨立的性格。
很多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嫌父母太嘮叨,就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生活的過度幹預。平時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過程中不要有太多的語言或者行動幹預。
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對的地方,可以稍加指引或者等他們做完事情之後,再將錯誤的地方指出來進行教育和引導。
第四、對男孩子保護得太好。
男孩子需要磨練,如果保護得太好就會使他們得不到磨練的機會,也缺乏探索的精神。
孩子對待周圍的事物比較好奇,什麼事情都想自己試一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有危險,就一直限制他們的行動。
其實,要想了解一件事情,就必須先進行嘗試,父母要想男孩子堅強勇敢,就要讓他們多接受一些新事物。
如果擔心有危險,可以在孩子旁邊陪著把關,但是不要代替他們動手。多讓男孩子接觸一些困難,並鼓勵他們自己解決,是一個很好的培養途徑。
男兒自古當自強,勇敢堅強的性格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培養。
兒子不是機器,也需要溫柔地關愛,在培養男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只要不踩誤區,再加以正確引導,一定可以讓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