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9個月,美聯儲水淹全世界;現在,歐央行接過接力棒,開始重磅出擊,繼續水淹全世界。
根據12月份歐央行最新會議聲明,「鑑於大流行捲土重來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所以對貨幣政策根據進行了一些「校準」:
1) 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維持在0,邊際貸款便利利率維持在0.25%,存款便利利率維持在-0.50%不變——而且,直到其看到通脹前景預期接近2%。
2) 將「大流行緊急購買計劃(PEPP)」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總額達到1.85萬億歐元,將PEPP的淨購買期限延長到至少持續至2022年3月底,而到期證券本金再投資延長到至少2023年底,直到最後管委會評估衛生事件是否結束…………
還有其他,諸如延長第三輪定向長期融資(TLTRO III),允許其交易對手(也就是歐央行放水的金融機構)借款總額擴大10%,放鬆抵押品措施延長至2022年6月,針對其他央行的歐央行回購便利、央行互換延長到2022年3月等。
簡單說,就是告訴歐元區金融市場,寶寶們,別怕衛生事件捲土重來,爺的錢多著呢,你們儘管來借!
下面的這幅圖,是2000年迄今全球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變動情況。
就好像,全世界真正在應對衛生事件的,根本不是什麼醫院和醫生,而是各國的央媽。
現在,歐央行說,原來我們的印鈔計劃太少了,印鈔不力就是抗疫不力,對不起人民群眾,所以我們要在原本計劃印鈔的基礎上,加印5000億歐元,就緊急抗疫印鈔這塊兒的規模,就將達到1.85萬億歐元,讓歐元區的金融機構,全都幸福的浸泡在溫暖的歐元洪水之中,直到將衛生事件淹死為止……
我曾經詳細分析過美聯儲的印鈔和日本央行的印鈔,現在,該來詳解一下歐央行的印鈔了。
歐央行的資產,也即歐元印鈔的抵押品,主要是由以下部分內容構成:
1)黃金和應收黃金(Gold andgold receivables),就是歐央行持有的實物和非實物的黃金,具體包括歐元體系央行的實物和非實物黃金持有量,與美聯儲的掩耳盜鈴不同,美聯儲對於自身所持有的黃金計價,是按照42.22美元/盎司來計價(源於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協定),而歐央行按照市價計算黃金價值。
2)對非歐元區主體的外幣債權(Claimson non-euro area residents den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y)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收款項(Receivables from the IMF), 指的是因其加入 IMF,享有特別提款權等權利而產生的債權。另一部分是銀行及證券投資餘額、國外的借款和其他國外資產(Balances with banks and security investments, external loans andother external assets),這是歐元體系官方外匯資產的主要組成,包括外幣存款和證券等,按照我們通常的說法,這是歐央行所持有的除黃金之外的「硬通貨」。
3)對歐元區主體的外幣債權(Claimson euro area residents den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y)指的是歐央行持有的,由歐元區主體發行的,以其他貨幣計價的證券資產,以及外幣計價的貸款、逆回購等。
4)對非歐元區主體的歐元債權(Claimson non-euro area residents denominated in euro) 主要指的是對歐元區以外主體的存款、逆回購及證券投資餘額,該科目規模較小。
5)歐元區信用機構的歐元借款(Lendingto euro area credit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sdenominated in euro):反映了歐央行信貸形式的流動性投放,包括六個子項目:主要再融資業務(Mainrefinancing operations),長期再融資業務(Longer-term refinancingoperations),邊際貸款便利(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微調反向操作(Fine-tuning reverse operations),結構反向操作(Structuralreverse operations),和追加保證金相關的信用(Credits related tomargin calls)——其中後3項,是2020年才創立的。
這裡值得專門說明一下。
在歐央行剛剛成立的時候,歐央行的資產構成是當時西方央行裡最「硬」的,黃金、對非歐元區主體的外幣債權兩者合計佔比近50%,而對歐元區信用機構的信貸借款,又佔了近40%,其他資產佔比很少。
但是,從2004年開始,歐央行的資產就開始逐步變「軟」,逐漸過渡到了以歐元區信用機構的信貸借款為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歐央行對歐元區的金融機構貸款暴增,同時大量購入各國政府國債,就像美聯儲的QE一樣,徹底改變了央行的資產構成結構。
2008年之前,歐央行常規公開市場操作,是買賣一周(主要再融資操作)和三個月(較長期再融資操作)的流動性供給,但從2008年 10月起,提供額外的一月期、六月期和一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到2011年底又推出三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這就是LTRO。
但是,當前歐央行最主要的資產,並不是LTRO,而是歐洲各國政府的國債,這被稱為——「歐元區主體歐元債券」。
6)歐元區主體歐元證券(Securitiesof euro area residents denominated in euro):主要是歐央行為了貨幣政策操作所持有的證券資產,主要就是歐元區各國所發行的歐元國債。
截至2019年底,該科目包括以下資產購買計劃:3輪債券購買計劃(CBPPs),證券市場計劃(SMP),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計劃(ABSPP)和政府債券購買計劃(PSPP)。
其中,CBPP1和CBPP2已經分別於2010年6月和2012年10月結束,SMP已經於2012年9月結束,根據歐央行2019年9月12日的貨幣政策決議,剩餘三個資產購買計劃於2019年11月重啟,以每月200億歐元的規模繼續進行淨購買。
7)對歐元區信用機構的其他歐元債權(Otherclaims on euro area credit institutions denominated in euro),這個項目主要是對前面「6)」中未包含的歐元現金、存款、逆回購交易等,包括歐元區外匯儲備轉換過程中產生的債權、與處在國外的歐元區信貸機構的往來以及其他與歐元體系貨幣政策無關的債權,包括緊急流動性援助、其他國家央行在加入歐元區之前貨幣政策操作所產生的債權。
8)一般政府歐元債務(General governmentdebt denominated in euro)指的是在加入歐元區之前,各國央行所產生的對政府的債權(非有價證券、貸款)。
9)其他資產(Other assets)包括央行固定資產和自有的金融資產等。
從2002年1月到2020年1月,歐央行的資產構成見下圖。
簡單來說:
2004年以前,歐央行以黃金、外匯資產和給銀行的貸款為抵押來印鈔;
2008年開始,歐央行開始迅速擴大對銀行的貸款、購買歐元區各國政府的國債並一直持續迄今;
今天的歐洲央行,其主要資產構成中,國債+信用機構貸款的佔比在80%以上,而黃金+外匯資產的佔比,不足15%。
如果從央行負債端觀察,也就是歐央行所印出來歐元,現在在哪裡,則包括了12項內容,其中以流通貨幣和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為主(佔比70%以上)。
1)流通貨幣(Banknotes incirculation),代表歐元體系央行發行的歐元紙幣的面值;
2)和貨幣政策操作相關的對歐元區信用機構的歐元負債(Liabilities to euro area credit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monetarypolicy operations denominated in euro),主要包括歐洲金融機構的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存款便利(Deposit facility)等;
……
自2002年1月到2020年1月,歐央行的負債端構成如下。
從簡化的角度理解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央行的各項資產,就是央行用哪些東西充當抵押品印鈔,一開始把錢印給了誰?
央行的各項負債,就是央行印出來的錢,現在都在哪裡,以什麼形式存在?
目前,歐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高達6.923萬億歐元,按照當前美元歐元匯率計算,是8.4萬億美元,這已經大大超越了美聯儲的7.124萬億美元。
而另一個印鈔大戶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為705.3萬億日元,折算美元印鈔量為6.8萬億美元;至於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為37.18萬億元人民幣,折算美元印鈔量為5.7萬億美元……
恭喜歐央行,重奪全球印鈔第一寶座!
就在打算加印5000億歐元前夕,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說:
「非凡的時代需要非凡的行動。我們對歐元的承諾是無限的。我們決心在使命範圍內,充分利用我們的工具的潛力。」
簡單說,就是歐央行也要向美聯儲學習,在非凡的時代裡,無限的印鈔印下去了!
(文章來源: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