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民生就業360」就業服務品牌打造了360度全方位、全覆蓋、一站式貼心服務,在創業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城鄉一體化就業、就業援助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不但幫求職者緩解了生活困難、重新發現自身價值,也讓企業切實體會到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民生紅利,同時也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
工作有了,生活好了,笑容也甜了
「我從沒想過能坐在辦公室為別人服務,更沒想到會像現在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說話的是社區殘疾專幹馬文華。丈夫患病無勞動能力,孩子又在初三的關鍵時期,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肢體四級殘疾的馬文華身上。
焦家灣街道在摸底調查之後,鼓勵她參加社區的公益性崗位,「一來可以增加收入,下班也不耽誤照顧家人,二來可以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增強社會歸屬感。」焦家灣街道勞保所就業專幹郭景說。
經過工作人員的努力,馬文華成為焦家灣街道嘉峪關東路社區的殘疾專幹,她的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蘭州市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及特殊困難家庭按照求職意願、技能情況等進行登記,建立了30多類臺帳,真正做到了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
「這就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為群眾提供服務奠定了基礎。」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侯舜元說。
多措並舉破解「就業難」「招工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怎樣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創業,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成為擺在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面前的重要課題。「民生就業360」成為破解該難題的「金鑰匙」。
年齡大、學歷低、技術少是橫亙在57歲的史慶虎求職路上的一道坎兒。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積極和蘭州保安安防培訓學校對接,對類似史慶虎這樣的「4050」就業困難人員進行保安員崗前培訓,最終,史慶虎被分配至蘭州市第九〇四醫院任保安一職。
與「就業難」同樣難的是「招工難」。蘭州小熊清潔服務有限公司進駐西北清潔服務市場,然而,保潔員職位經常「一人難求」。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先後通過「就業援助」「春風行動」等多場大型招聘活動,成功解決了招工難題。
「中央要求『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為勞動者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通過努力,今年城關區城鎮新增就業4190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侯舜元說。
積極探索,就業服務形成良性循環
城關區每年約有3000名大中專畢業生需要就業,他們是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人群,也是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和社會發展的新生動力。「如何保證大學生有崗位更有平臺,有飯碗還要有事業,對就業服務是個很大的挑戰。」 侯舜元表示。
鑑於此,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聯手「58同城」等招聘網,通過建立「網際網路+政企合作」的線上線下就業平臺和「政策+基地+培訓+資金」的創業模式,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去年畢業的金紅利工作之後才發現,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操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會計專業的她在工作上顯得力不從心。然而,見習期的技能培訓消除了她的擔憂。「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我們既能招到專業對口的員工,又能拿到政府的補貼,減輕負擔。」作為該政策受益人的大學生創業者周承蘭說。
「員工以紮實的業務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企業成長起來又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創業就業指導辦公室主任周暘表示。
(記者 宋喜群 通訊員 趙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