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隨著國家開放地攤經濟,無數小地攤生意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從路邊冒出來。可不要小看地攤生意,不少大佬都是從這起步走向巔峰的。就比如海底撈這個高端火鍋品牌,創始人張勇就是,不過他的地攤根本沒開起來。
01 窮小子不安天命
四川那邊自古以來就是火鍋的故鄉,在那裡生活的人基本上都離不開這種飲食,而且往往口味都還很重。1971年,在四川簡陽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有個小男孩呱呱墜地,他就是後來的「海底撈之父」張勇。
在張勇之後,父母又陸續生了兩個小男孩,連著年邁的奶奶一起,一家6口人跟其他家庭一起擠在大雜院裡。父親在一家拖拉機廠做廚子,母親是一位小學老師。那時候由於隔壁家的家境是相對優越的,這讓張勇從小就知道錢的重要性。
可是夢想是有了,張勇的學習成績卻是一塌糊塗,沒能考得上高中。眼看著根本不是一塊兒讀書的料,父母也拿他毫無辦法,最終張勇勉勉強強進了一所中專技術學校,學習了一門電焊手藝,最後混了個中專畢業,其實也只是有個中專文憑而已。從另一個角度看,張勇雖然讀書不行,但是還算是聽話,沒有總讓父母操心。
在父親的安排下,張勇也進入了父親所在拖拉機廠當了一名電焊工,但是由於並沒有好好學習電焊,專業知識不過關,他也沒有什麼大的想法和努力,吊兒郎當地混日子。
沒有背景沒有學歷,大多數人的一生可能就是碌碌無為了,或者就隨便找份工作認命了。可是張勇仿佛就是一隻皮球,蹦蹦跳跳不肯安穩。命運往往就屬於敢折騰的人,什麼都沒有還怕什麼呢?張勇的名字,被他詮釋得淋漓盡致。
02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那個年代遊戲機還是非常熱門的,張勇很敏感地就發現了商機。於是他在拖拉機廠渾渾噩噩過了兩年以後,果斷開始嘗試做生意。
1990年,他拿出自己的少部分積蓄,又東拼西湊地借了1200塊錢,這些就是所有的初次創業的啟動資金了。他準備去成都買一批撲克牌遊戲機,然後在老家簡陽倒賣。可是一腔熱血的他畢竟年少,根本不知道社會的險惡。在去往成都的大巴車上,自己被騙子哄著花1200元買了一塊兒「金表」,當時他還喜滋滋地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於是,第一次創業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張勇懊惱歸懊惱,但是沒有氣餒。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石油在全國範圍內還都是比較稀缺的資源。當時很多有眼光的人都盯上了這塊兒肥肉,把公家駕駛員手裡的油買過來,再抬高價格賣給個人司機,就能撈到一筆。這其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生意,張勇不知道幹這事是需要「關係」的。
張勇非常天真,拿著一小塊兒木板,正面寫「收油」,反面寫「賣油」,屁顛屁顛地帶到公路上蹲著,可是蹲了幾天還是沒有人問。不僅沒人問,還有一位司機搖下窗戶衝他吐了一口唾沫。這樣的羞辱也讓張勇明白了:還是得腳踏實地做生意。於是,張勇第二次創業再次「流產」。
張勇偶然回憶起之前在成都見過當地人吃串串,這在簡陽可幾乎沒見過。說幹就幹,張勇一本正經地開店了,面積不大,只有20來個平方,每個月的店面租金需要180元,張勇還給小店取了個名字,叫「小辣椒」。
「小辣椒」開業以後,2毛錢一串 ,簡陽當地很多人都沒吃過啊,真是新鮮。所以生意那叫一個火爆,每天都是坐得滿滿的,一波剛走一波又來。累歸累,張勇是開心的,因為賺到了不少,在90年代很快就成了萬元戶。
店鋪對面的理髮店裡有個女員工,叫舒萍,常常穿過馬路來吃火鍋。一來二去,倆人暗生情愫。於是張勇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初戀的刺激讓這個懵懂的男孩衝昏了頭腦。他滿腦子都是舒萍,火鍋店的生意一落千丈,之前賺的錢也花了個精光。過了半年的新鮮期以後,火鍋店黃了。他有一段時間墮落又迷茫。
03 海底撈
張勇對在「小辣椒」中嘗到的甜頭念念不忘,還是想做火鍋生意。於是,張勇把女友,技校的一個好哥們以及他的女朋友都湊在一起:「你們要是願意跟著我開火鍋店,就把所有的錢投過來。」
張勇一分錢沒出,另外三個人湊了8000元,說好是盈利四人平分。說到取名字的問題,張勇張口就來:「大三元」,這其實是他在北京看到的一家酒店的名字。其餘三人覺得這名字怎麼聽怎麼奇怪。舒萍在旁邊打麻將最後一張自己摸到還胡了,開心地叫了起來。這個其實在麻將術語中叫「海底撈」,張勇瞬間來了靈感:「就叫海底撈。」
做串串容易,做火鍋難啊!張勇對湯料之類的並不了解,對著書本一頓瞎琢磨。開張了好幾天之後,才迎來了第一批客人。四個人簡直像看見了上帝一樣,問候服務得非常熱情。為了表示感激,張勇還在結帳時主動優惠了10塊錢,還送了一盤點心。
那幾位客人走的時候,也對他們評價道:「味道不錯!」張勇既驚又喜:對著書一頓瞎搞還「味道不錯」?他趕緊嘗嘗顧客剩下的火鍋湯,一進口就吐出來了,中藥放得太多,又澀又苦,味道極差。
不過張勇回過神來也明白了那幾位客人的意思,他們並不是真的覺得火鍋的味道好,而是對他們的服務態度很認可。他決定先從服務上彌補味道的不足,於是憑藉著周到的服務,這家火鍋店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都很深。
張勇從最基本的餐桌服務,開始越走越遠,幫女顧客拎包、擦鞋子、還有帶孩子、製造驚喜等,一套超級豪華的周到服務體系逐漸形成。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店的生意雖然不是很差了,但是由於制度管理上鬆散,一直都沒有明顯的進步。張勇帶頭說是要擔任店面經理,大家擼起袖子好好幹。於是,在他的帶領下,
技校的那位好哥們變成了大管家,開始兢兢業業地擔起自己的職責來。
果然,小店的發展有了明顯的起色,在簡陽一說到火鍋店,很多人都對這家「海底撈」的服務記憶深刻,或是也有耳聞。攢下一些錢之後,四個人一商量將店鋪搬進了更高端地段更好的一層樓裡,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即使當時很多店鋪都沒裝空調,他還是安裝了當時昂貴的中央空調。
由於服務周到而出名,各種企業家領導幹部之類的也常常來吃飯,張勇就結交不了不少更成功的人士。海底撈業務急劇膨脹,這時候招來了一位女服務員,叫楊小麗,她也成為了日後海底撈的唯一副總。
簡陽明顯已經裝不下「海底撈」了,西安有人提出合作,於是張勇將第二家分店開到了西安,楊小麗被派了過去。沒曾想到,西安分店沒發展起來,還虧損得很厲害。三個「老股東」紛紛指責張勇野心太大、不切實際,張勇確是一心追究原因。
了解事情原委以後,張勇果斷讓西安的合伙人撤資,讓楊小麗全盤接管分店,她將服務態度繼續發揚。西安穩定以後,張勇進軍北京,當時北京已經有火鍋店4000多家,但是張勇的海底撈一鳴驚人,在整個圈子裡一枝獨秀。
到2018年的時候,海底撈已有466家直營店,在全國107個城市中有430家餐廳,還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開了36家分店。在2020年,有望突破900家門店。
引言
海底撈是貴,貴在服務。現在不少人都調侃海底撈就差不給顧客餵飯吃了,其實要是你願意,我想這也在他們的服務接受範圍內呢!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傻傻的窮小子張勇,能創立起一個「火鍋王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