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二中家長課堂正式開講!家長課堂以傳授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為主要內容,旨在促進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親子溝通能力的提升,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撐起心靈晴空。近兩周,學校還安排了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與任課教師面對面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期更好地加強家校聯繫,促進學生發展。
11月13日和11月14日,家長課堂邀請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研究專家、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姚立新老師分別為濱江校區全體高一和高二年級的家長們開展主題為《良好溝通從心開始》的講座。11月20日,家長課堂邀請濱江校區心理輔導站站長、資深心理老師汪堅濤為東河校區高三全體家長講授了《如何陪孩子闖關——家長必修課之考前篇》的心理輔導講座。
講座結束後,很多家長通過家長群和朋友圈等方式分享聽課感受,紛紛表示學校的家長課堂非常貼近家長和學生狀態,提供的方法具體實用,聽後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如何陪孩子闖關——考前篇
汪堅濤,中國致公黨黨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浙江大學教育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學心理高級教師,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杭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委員,杭州市學生心理熱線資深輔導員,杭州市優秀教師,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從教30年來多次參與編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讀本》、《人 自然 社會》、《安全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注重心理課堂教學,提倡以輕鬆活潑、睿智風趣的教學風格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學生和諧健康地發展。累積個別諮詢2500小時以上,具有豐富的個別諮詢和輔導經驗。同時在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訓、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幹預等工作領域具有較強的帶領能力。
講座概要
首先,汪老師剖析了首考備考過程中的「考生眾相」和「家長百態」,結合提出考前家長的「必修內容」:了解本次選考有關信息、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狀態、學習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基本技能。
作為杭州市學生心理熱線的資深輔導員,汪老師歸納總結出高三學生的主要來電類型:學習和考試問題、同學交往問題以及情緒、睡眠、壓力問題。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一針「助力劑」——良好的親子溝通。
汪老師通過生動詼諧的語言、形象的演練,帶領家長朋友們感受生活中高三學子和家長的溝通場景。她著重講解了「非暴力溝通」的兩個要素:一是說出自己的感受,二是提出自己的需求。
最後,汪老師強調家長們在首考備考階段可以盡力去做的幾件事:創設自然、寬鬆、平靜的家庭環境;客觀對待孩子學習現狀,心理預期合理;調整自我心態,改變不良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忌做甩手掌柜和全能父母等等。
良好溝通 從心開始
姚立新老師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33年。現任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研究人員,負責全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健康、中小學教育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教師壓力管理》、《初中生心理輔導》、初中生心理素質的調查研究、浙江省中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查研究、杭州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開啟心靈之窗--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教育》、《學生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教師心理調適》、《教師壓力管理》等。 發表論文逾百篇。
講座概要
親子溝通作用大
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助力孩子順利適應高中生活,能幫助孩子釋放內心煩惱,增加親子感情,還能有助於和孩子交流思想、信息,改善對問題的看法,同時能幫助孩子解決現實問題、調整思想行為,也能激勵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溝通困難原因
孩子為什麼跟父母無話可說?說是聊天,但是「天」裡只有學習;不會耐心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會說教道理,對孩子一堆道理,自己卻不講道理。不喜歡父母總是將自己與別人比較,讓人聽了難受。所以對照這些批評、指責嘮叨、忠告指導、教育、警告施加壓力、比較、靈魂拷問、翻舊帳等溝通方式,父母就能明白為什麼與孩子溝通不暢了。
與孩子聊天的正確的「打開方式」
姚老師分門別類地舉例,為家長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參考範文」。例如:生活類問題,可以從飲食、人際關係之類的問題入手;學習類的問題,這周上了哪些有趣的課呢?課堂上有發生有趣的故事嗎?學校裡有什麼好事發生呢?有什麼糟糕的事情發生嗎?提出一個好問題,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疏解情緒,理性應對
溝通的過程就是教會學生抗挫折的過程。姚老師分享了「焦慮自測表」和「情緒溫度計」,藉此不僅要觀察孩子的情緒,也要時時檢測家長情緒。「學習壓力與學習效率的關係圖」告訴我們: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會造成急躁、焦慮甚至崩潰的心理問題。真正的強者是自己有能力去尋找方法。找到目標就是成功;發現自己短板、理性應對;善於搞好與同學老師的關係,主動尋求幫助;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合理安排學業與娛樂之間的關係。
家校溝通,積極互動
姚老師也分享了「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溝通」的話題:和老師建立良好關係,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學會傾聽,告訴老師孩子的特點,和老師一起商量如何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問」,情緒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來自於內心。需要老師和家長都能更加細心、耐心、熱心地傾聽和理解孩子,這樣才能更加有力地助力孩子的成長。
家長點讚家長課堂
非常感謝學校讓我們家長有機會去反思並改進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讓孩子在青春的賽道上儘量不走彎路。希望有更多機會聽類似的講座。——黃卓希媽媽
聽了親子溝通講座,如撥雲見日,我們很受啟發。高中的孩子需要的親子關係,不再是之前父母所熟悉全面呵護,父母的角色應該轉為朋友式的導師,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所遇到的問題,指出關鍵點。剩下的,留給他們自己發揮,要讓孩子感受到生命中的掌控權。努力爭取的過程比結果重要,能力特長比文憑更重要。——俞俊濤媽媽
家長課堂給我很多啟發:想要溝通順暢,得注意溝通時的措辭與語氣。與孩子溝通是門學問,我們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方法。與孩子溝通不能光說大道理,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配合學校,形成良性的互動,才能產生最大的教育合力。——馬千瓔媽媽
來源;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編輯\製作:邊玉臣
校對:邱明峰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