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使善意提醒澳大利亞後,遭澳政客反擊:大家都別買中國商品

2020-12-23 戰爭與榮耀

今年4月,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在接受澳媒採訪時表示,「(中國)消費者會思考為何要購買澳大利亞出產的紅酒和農產品。」這一發言的背景是,澳大利亞在美國煽動下,不友好地掀起了對中國的「國際調查」。儘管進入5月以來,澳總理莫裡森已經多次為中澳關係「去火」,但因新冠疫情而產生的裂痕沒有那麼容易癒合。

近日,澳右翼政客寶林·李·漢森公開喊話民眾,稱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的打擊「全面且深入骨髓」,並呼籲澳大利亞民眾「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

漢森在涉及中國的議題上的思維狹隘在她的行動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已經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於澳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從另一個方面說,中國也意識得到澳大利亞同其巨大的貿易合作價值和重要性。即便如今中方對澳大利亞展開貿易調查,也不會建立在摧毀兩國合作的基礎上。

此前在5月11日,中國外交部方面已經針對相關議題做出了回應:中國有關部門針對澳大利亞小麥進口的調查是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

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之中,一國進口外國的相關產品是可能會對本國的同類型產業構成不利影響的。而政府方面發起的平衡此類不利影響或者消除負面影響的相關措施即為貿易救濟調查。

中國從2007年至今,99%以上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都是針對的反傾銷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來,中國相關部門對澳大利亞小麥進口發起的調查,是建立在已經掌握了一些事實依據的基礎上。

在這個環節對於澳大利亞小麥進口貿易進行調查實際上是在當前的疫情衝擊下做出的必要審查。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世界上多個糧食出口國家紛紛宣布收縮本國的糧食出口額度,以滿足國內的不時之需。

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而言,糧食安全紅線問題也在疫情之下顯得突出——中國小麥正常生產不單單事關全體國民的口糧,同時小麥也是重要的工業用糧——與玉米一起可以用於酒精發酵行業。在防疫的大背景下,酒精對國家防疫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澳大利亞政客的呼籲實際是走上了計算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的老路。諸如韓國等國在對日矛盾激化的時期,也會掀起了所謂的「抵制日貨」行動,但最終為此買單的多數是普通消費者而已。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所謂的抵制某國商品,同時也會對本國的製造業帶來影響,尤其是那些融合程度更高的高附加值產品。一個經典的例子裡,蘋果手機裡的各種軟體、硬體、設計、製造來自數十個國家,即使再極端的消費者,也無法抵制一部分而使用另一部分手機。

而對於澳大利亞這樣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而言,抵制中國方面的產品不但會引發澳大利亞國民的諸多不便,同時也會深刻的打擊其現有的服務業。

盲目的抵制中國製造,毫無疑問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於澳大利亞而言,理性應該佔據決策的高地,中國對澳大利亞方面發起調查,如果證據確鑿澳大利亞方面存在問題,雙方憑藉此前合作的基礎仍然可以有所溝通協調和平衡。

而部分右翼政客的胡作非為,不但可能威脅中澳合作的大局,還將可能促使澳大利亞的諸多合作不得不倒向美國方面,如果這一切發生,必然會給澳大利亞的未來發展帶來諸多不可控因素。

相關焦點

  • 澳政客叫囂以牙還牙,呼籲民眾抵制中國商品,胡錫進:紙貓一個
    澳大利亞的各種商品都在我國遭到了進口限制,近期中國商務部更是決定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採取反傾銷措施。對此,澳大利亞也坐不住了,聲稱就要將中國狀告到世貿組織,但是世貿組織並沒有受理澳大利亞的訴訟,同時對澳大利亞表示支持的那些盟友,反過頭來也在搶佔澳大利亞,離開之後的市場空缺。
  • 要對中國動手了?澳政客出了個主意,澳媒發出警告:註定失敗
    隨後澳方將中國正當的反傾銷措施誣為「經濟武器」,當地時間11月29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宣布,澳大利亞將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起訴的原因,是今年5月,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共計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 澳政客還在嘴硬?中國再對澳葡萄酒出手,民眾憂心更多行業受打擊
    另外,中國對澳葡萄酒徵收關稅,讓澳大利亞政府很不滿,澳政客稱,他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的行動並非是基於貿易問題。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9日還暗示,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和葡萄酒徵收關稅,違反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 不再口頭警告,中國強硬反擊後,澳大利亞提出請求,中方立場堅定
    近期,澳大利亞一些政客頻頻在涉華議題上做出錯誤言行,導致中澳關係跌至低谷。眼看澳大利亞的出口經濟遭受重創後,這些澳政客開始踩「急剎車」了。善於「變臉」的澳總理莫裡森近日表示,他對中澳之間展開對話充滿期待。
  • 澳連吃閉門羹,中國鐵了心要「教訓」澳大利亞?
    這句話是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原話,用於形容今天的中澳關係相當形象。澳大利亞的「反華」傾向在近些年愈發地嚴重了起來,但是自從中國開始了雷霆般的反制行為後,澳大利亞似乎開始騎虎難下了。
  • 胡錫進:澳大利亞需改變對中國態度 胡錫進與澳駐華大使聊了什麼
    星期三中午老胡受邀與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先生共進午餐。中澳關係如今這麼緊張,我相信現在做駐中國大使不是件輕鬆的事。談的當然主要是兩國關係。我說,大多數中國人一直搞不明白,澳大利亞與中國遠無冤近無仇,但在中國人看來,澳是目前除美國之外對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
  • 澳大利亞媒體「警告」中國:禁止購買澳煤炭將兩敗俱傷
    或許是看到了中國強硬的態度,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也急忙討好稱:「澳大利亞希望與中國和諧相處,建立積極關係。」如今,澳煤炭對華進口問題一直也牽動著澳國內煤炭行業的心。可澳大利亞媒體卻認為,中國禁止購買澳煤炭的行為將是兩敗俱傷。
  • 澳大利亞官員打電話表達不滿,中國大使堅決拒絕其無理指責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12月1日消息:昨日,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秘書長打電話給中國大使,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有關推特事表達不滿。中國大使堅決拒絕了其無理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日已充分表明了中方立場。
  • 澳政客叫囂要玩把大的,中國還未出手,第一個喊疼的已出來
    近幾個月,由於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不斷挑事,中澳關係日趨緊張。特別是澳方挑起的中澳貿易爭端,更是讓該國商品出口遭遇重創。在此之際,部分澳大利亞政客不僅不悔改,反而還叫囂「要和中國玩把大的」。據環球網12月1日報導,由於澳大利亞屢屢對華進行商品傾銷,中國近期決定對澳葡萄酒、大麥等農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但是一些澳方人士卻將中國的正當行為污衊為「經濟武器」,並呼籲抵制「中國製造」。其中,澳大利亞極右翼政客、「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公開叫囂,澳大利亞人應在今年聖誕節期間「抵制所有中國產品」。
  • 中國怎敢批評澳大利亞?澳政客對一張漫畫發狂,根本原因找到了
    ,但澳洲政客卻因此狂怒,其根本原因在於,澳洲有著不切實際的優越感,認為中國沒資格批評澳大利亞,但事實擺在眼前,澳洲政府應該做的不是反擊中國,而是應該反思自己,否則只會讓國際社會更加看清澳洲政府的醜惡。事情起因最近,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再次急轉直下,究其原因,仍舊是澳洲自身的問題。
  • 美唆使澳把鐵礦石當遏華「核武器」,澳政客:加徵關稅讓中國出血
    從我國的進口結構來看,澳大利亞佔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因此國內七家龍頭企業呼籲相關部門採取措施,及時介入調查,嚴打資本操縱行為。然而在此背景下,一些澳洲政客卻是不怕事大再添一把火。近日,澳洲前貿易部長馬特·卡納萬發出呼籲,要求將對華出口鐵礦石提高1%的關稅以試探中國的底氣。卡納萬甚至還喊出口號,澳洲不能對中澳貿易現狀繼續視而不見,一定要還手讓中國付出代價。
  • 澳大利亞反覆橫跳惹怒中國,中方發出最後通牒:「反華」就別打電話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抱怨稱,數月來,他一直都無法與中方貿易部長通話,以討論澳大利亞商品出口的一系列行動。 而澳方也多次聲稱,關於中澳對話,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上。迄今為止,澳大利亞外交部與貿易部仍試圖與中方通話協商,頻繁向中國發出「善意」的信號。
  • 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 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 文章寫道,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2%的關稅,「此舉有效懲罰了澳大利亞政府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 「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 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 中方再次對澳商品出手,西方18國為澳喊冤,呼籲支持其對抗中國
    消息稱,自明日起進口澳大利亞相關葡萄酒時,需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臨時反補貼保證金,商品保證金比例金額為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比率。 也就是說,從明天起,澳大利亞相關進口葡萄酒要賣給中國,需要額外向中國交納保證金。具體保證金金額是,商品價格乘以保證金比例。據悉,本次澳葡萄酒的保證金比例為6.3-6.4%。
  • 澳大利亞商界警告政客不要幹擾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
    澳大利亞商界領袖警告政府,與中國就大流行的根源進行外交爭辯可能會對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澳大利亞的政客們是否意識到與中國緊張關係新一輪升級將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中國已經出現消費需求增長的勢頭,這對恢復澳大利亞經濟至關重要。
  • 澳政客「警告」中國
    導讀:近日,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領袖漢森呼籲抵制中國生產的產品,甚至一本正經提醒中國要「好自為之」。作為澳大利亞政客,在公開場合呼籲抵制中國產品,這對兩國關係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進行加徵關稅,是完全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如果澳大利亞感到不滿,是可以向WTO提出訴訟,中國完全接受裁決結果。但如果是以這樣的方式反對中國產品,對兩國關係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 澳前駐華大使:都怪中國,把我們「好名聲」搞臭了
    【文/觀察者網 齊倩】澳大利亞「華裔忠誠度測試」風波仍未停息。在一句「你們能否會無條件譴責中國」惹怒該國華裔後,澳大利亞參議院舉行聽證會就此展開辯論。然而,現場發生的事讓人匪夷所思。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等媒體報導,在當地時間29日舉行的聽證會上,澳外交和貿易部(DFAT)常務副部長、前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倒打一耙」,污衊中國政府抹黑該國形象。她提醒在場議員:中國媒體會抓住機會,將澳大利亞塑造成一個「不包容」的國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芳安的「神邏輯」再次引發澳國內各方熱議。
  • 澳瘋狂惹怒中國,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才第二天,莫裡森態度急轉
    最近,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的暴行被曝光,震動國際社會。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了一條配有諷刺漫畫的推文,譴責澳軍人在阿富汗的暴行。然而,這條推文發布僅過去2個小時,竟然引得澳總理莫裡森大動肝火,在公開講話中要求中方道歉,並揚言中國應為此「感到恥辱」。
  • 中國疫苗阿聯上市!澳駐華大使邀胡錫進共進午餐
    中國疫苗在阿聯上市是否會成為扭轉國際疫情的關鍵甚至是否會扭轉目前的國際關係呢02澳駐華大使邀胡錫進共進午餐,釋放善意,兩國關係有望轉機?!網友:喝紅酒了嗎?大多數中國人一直搞不明白,澳大利亞與中國遠無冤近無仇,但在中國人看來,澳是目前除美國之外對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SBS報導稱,根據胡錫進的說法,傅關漢大使表示澳洲政府只是做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必要決定,澳洲對華政策和對日本政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