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國宣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11月27日,商務部宣布對原產自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收取107.1%-212.1%不等的反傾銷費用,現在,中國再次對該國的葡萄酒出手了。
據12月10日消息,我國商務部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補貼,並且這對國內的相關葡萄酒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自12月11 日起,將對原產自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加收6.3%-6.4%不等的費用。
當前,中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的第一大買家,數據顯示,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的9月30日這一財年中,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了價值12.6億澳元的葡萄酒。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在10日的報導中表示,中國徵收新一輪關稅,進一步加重了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衝擊。
不過,針對中國的反補貼裁定,澳大利亞政府和葡萄酒業並不服氣,他們否認存在反競爭行為,澳大利亞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執行長託尼·巴塔格利(Tony Battaglene)認為,澳葡萄酒產業中沒有大量的補貼,他表示,在此前的關稅基礎上,再增加6.3%的保證金,也沒什麼太大商業差異。
另外,中國對澳葡萄酒徵收關稅,讓澳大利亞政府很不滿,澳政客稱,他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的行動並非是基於貿易問題。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9日還暗示,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和葡萄酒徵收關稅,違反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據悉,澳大利亞政府目前正在考慮向世貿組織發起上訴,此外,他們正在幫助澳大利亞企業開拓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伯明罕稱,澳大利亞不僅僅在與中國貿易,與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亞以及歐盟和英國都有貿易協定。
儘管澳大利亞政客嘴硬,該國國內種植業者和出口商已經充滿擔憂。澳媒指出,中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約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0%,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與中國貿易關係緊張將使澳大利亞更多的行業遭受打擊。
澳媒稱,澳大利亞已有四個州的木材被中國拒之門外,另外包括牛肉、大麥、海鮮和煤炭等在內的商品出口受阻,很多人擔心,澳大利亞的蜂蜜、水果、製藥、棉花和小麥行業會被列入「黑名單」。尤其是棉花和小麥行業從業者擔心他們會成為下一個目標,英國《每日郵報》稱,預計澳大利亞目前5.68億美元的小麥貿易和6.11億美元的棉花貿易將遭受重大打擊,總額將近12億美元。
正是因為中國放寬了澳商品的市場準入,澳大利亞才能從中國市場賺取豐厚利潤,但中國將澳大利亞當作友好貿易夥伴,澳大利亞卻頻頻傷害中國,給雙方的經貿合作帶來了消極影響。眼下,澳大利亞應該認清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市場對澳經濟復甦的重要性,畢竟該國經濟難以再承受重創,而美國不僅難向澳伸出援手,還會悄悄在背後搶走澳大利亞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