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民間小吃糯米腸

2021-02-17 玩轉臨武

         糯米腸是臨武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記得童、少年時期,正月期間,我們總是在有限的炸皮肉、油茶、抖餈粑等吃得差不多了的時候,非常期待品味糯米腸。一旦哪天真正大嚼大咬起美味異常的糯米腸了,常常讓我們這些貪饞的小孩放不下筷子。

        糯米腸是怎樣製成的呢?

      

       以前,過年前幾天,大多數家庭都殺豬。殺完豬後,就選擇一節大約三分之二米長,比較肥膩的大腸,將它翻反過來,在上面均勻撒鹽,從頭到尾反覆揉搓,然後放在溫熱的水中蕩洗。至少要如此蕩洗三次,才能完全徹底地去除大腸的異味,衝濯得乾乾淨淨。

        弄乾淨後,又把大腸翻反回去,恢復原狀,還不能馬上灌糯米。得先將大腸的一端用柔韌牢實的綿線之類的打死結繫緊了,然後一個大人拿嘴巴含住大腸的另一端,儘量運氣鼓勁,往大腸裡吹風。吹累了,捏住埠,不讓裡面的風倒流出來,竭口氣,繼續吹……一直吹到整條大腸充分鼓脹起來,如同現在的小孩春節期間玩的氣球棒一樣,才用事先準備好的前面說的那種綿線將這個埠也牢牢紮緊。

        大腸充滿氣了,便利用它兩端的綿線盈餘部分,把它懸掛在樓板梁釘子上,使之風乾。

        過段時間,估計大腸風乾得差不多了,前一天晚上發好糯米。到了第二天上午,就取大腸下來,解掉一端的結,將摻和了少量豬生血和五香粉的發泡過的糯米一小勺一小勺輕慢細心地灌入大腸,灌到八分飽左右為止,並打結系牢實埠。不要灌得太滿,灌得太滿的話,一會兒蒸煮時糯米腸怕要撐脹破喲。 接下來,蒸糯米腸。

       這個比較簡單,像平常家裡或學校食堂蒸飯蒸紅薯樣的,蒸熟就OK了。

     

      蒸熟的糯米腸,不一定馬上吃。記得我們那時候,措辦這事通常在寒冬臘月或雖則已是第二年新春,但天氣仍然十分寒冷的曰子,即所謂春寒料峭之時吧。這段時間,糯米腸不輕易變壞,可以讓它在樓板梁上如前述需要風乾時那樣再懸掛那麼三五天甚至頭十天。           三五頭十天一過,大人尤其小孩子特別想吃了,就取糯米腸下來,稍微洗一下,切成一短節一短節的;然後放到熱油(最好用茶油)中炸制。糯米腸在油鍋中輕輕轉圈,油麵則冒著微煙。等它們被炸至外表略略焦黃,就夾上來,裝在碗裡。

        最後泡茶。吃糯米腸和喝油茶一樣,必得上好的油茶水伴送,才能吃出風味,才體會得到真正的吃喝享受的真諦。所以泡茶這道工序必不可少。泡哪樣茶?少許熱油煎炙大茶葉,伴以老薑拍打翻炒,再用沸水燒泡,加適量鹽調和鹹淡,熱浪滾滾,霧氣騰騰的那種茶。     終於等到吃糯米腸了。早已等得吞囫圇口水(臨武土話叫吞圓口水)的小孩,包括部分大人夾了糯米腸就往口裡丟。一口糯米腸,一口油茶水。糯米腸柔韌香糯,油茶水濃醇香噴,邊吃喝邊細品,嘴裡發出"哧咦」、"哧咦」的聲音,相當有味,格外享受。大人嘛,一般吃幾節後,有點「飽意」就算了。小孩則不然。他們往往吃得放不下筷子,要吃到打個飽嗝出來都是油膩膩的方才作罷。

        糯米腸是臨武特色美食之一。它為舌尖上的臨武助色增味不少。

        如今在我縣河濱路,解放路,逢圩趕場的日子,還不時可見有糯米腸賣。但買回來炸好品享,卻覺得其色、香、味都比不上先前那年月的。是現在的人吃好的吃多了,口感鈍化了;還是這糯米腸沒有嚴格依上述規程製作,遜色差火些了呢;抑或此兩種因素兼而有之?這就很難講得清了。

玩轉臨武


尋找身邊的吃喝玩樂

商務微信:garyleesh 
合作電話:18670584588

相關焦點

  • 【本地文學】臨武美食三章(曹會斌)
    龔是我六年前在上海世博會認識的詩人,他對臨武的臨武鴨、沙田黃牛巴、西山臘肉、釀豆腐等美食,略有耳聞。今天,他路過郴州,特地輾轉臨武來見我,我非常高興。他吃到第一道臨武美味佳餚,甚是開心。擰開追風八珍酒瓶蓋,我給龔的詩人斟酒。兩個人一邊細斟慢酌,一邊吃菜聊談。聊著聊著,聊到了沙田黃牛巴。我告訴他,沙田黃牛巴,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
  • 舌尖上的臨武——麥市篇
    (今天不講製作過程,只講由哪些原材料組成並展示其成品)油茶主要由糯米(麥市話「凍米」)、花生(麥市話「落傘」)、抖餈粑(麥市話「餈粑崽」)、玉米(麥市話「綠古仔」)等食材組成。油茶水:(麥市話叫「油叉許」)有提神醒腦、開味、消食等功效(用開水煮出來的茶叫響茶,用冷水煮出來的茶叫聾子茶,炒茶必須用豬油,地道的麥市人一品便知其中滋味)抖餈粑:分糯米抖餈粑和高粱抖餈粑。
  • 舜帝在臨武的傳說
    當時,舜帝南巡,娥皇丶女英知道他奔走勞苦丶三餐無時,做了些糯米餈粑放在行囊之中。舜帝於是從袋中取出兩個餈粑交給老人,說道:「麻雀啄食谷種,著實不該。然而,如今青黃不接之時,饑饉之下不得已而為之,實出無奈!驅趕,殺害,惡惡相報又怎會有好結果呢?你可把我這兩個餈粑作為引子,添加些許糯米做成餈粑,然後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用餈粑敬鳥,鳥吃餈耙而嘴軟,從此不再為患!谷種必得保全!」
  • 小吃中的濃濃鄉情,民間智慧的體現
    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傳統民俗風情由來已久。現在有關春卷的諺語也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裡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這裡就是春之吉兆。
  • 豬腸灌糯米,客家小吃,豬腸Q彈,糯米香甜,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豬腸灌糯米,客家小吃,豬腸Q彈,糯米香甜,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 糯米腸 | 糯糯軟軟,熱乎乎的,保證你一試就愛上~
    今天和小夥伴一起吃飯的時候,小夥伴分享了一些家鄉的立冬風俗比如小明哥家,每到立冬,明媽都一定會做一道糯米腸糯米腸,就是把糯米灌進豬腸裡,這種做法很多地方都有不過填滿豬腸的,可不止糯米,還有蓮子、花生仁、脫皮綠豆等堅果而且為了讓味道更鮮美,還會下香菇和蝦米那今天快來一起做這道做起來很簡單的
  • 央視舌尖2上的美食:蕨根餈粑,臨武也有,而且更好吃!
    臨武屬於郴州下轄的縣市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蕨根餈粑可煮可蒸可炒,千變萬化,不管怎麼做都好吃,不過最經典的吃法還是將它切片,鍋中放入豬油用小火慢煎,直至煎到餈粑表面金黃,起了一個個的氣泡就可以加入白糖,糯米甜酒,快速翻炒,和勻,末了再灑上一把炒香的芝麻。
  • 延長民間小吃,你吃過嗎?
    羊雜碎,又名羊雜燴。是由羊的頭、蹄、血、心、肝、肺、腸、肚等羊副產品經處理混合燴制而成的一種地方傳統美食,久負盛名。9.延長民間小吃:陝北大燴菜  北方年糕是用大軟米,也叫軟黃米、軟糜子,酒穀米、也叫軟穀子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軟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徵金銀的黃白兩色,亦有了象徵吉祥如意的寓意。由於使用黏黍穀物不同,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做法、叫法、樣式和吃法。陝北年糕大致有兩種做法即:蒸、炸。南方年糕除了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等。12.延長民間小吃:錢錢飯
  • 荊州著名的早點小吃——糯米包油條
    網上介紹的荊州小吃,還是自製版哦!
  • 雲南小吃大全,75例小吃,做法古風猶存,您家鄉的小吃在列嗎?
    本文給大家整理雲南小吃,您家鄉的小吃在列嗎?飯品類經典小吃10例豆燜飯豆燜飯,是雲南民間傳統地方風味小吃。每年春、夏兩季各家各戶都要吃上幾次豆燜飯。糯米腸(苗族)糯米腸,是文山州苗族的名小吃。此腸製法與一般有所不同∶ 不同之一,是腸應吹氣風乾;不同之二是餡料應加油渣。成品香糯不膩,味鮮可口。
  • 臨武為什麼叫「臨武」?
    曹家玉在纂修清嘉慶《臨武縣誌·建置沿革志》的小序中也說:「已,又分黔中郡為長沙郡,始因臨武舊地置縣屬焉。」可見,臨武初置縣應該在秦滅楚之後,即公元前223年。而1989年新修《臨武縣誌》的《序二》中「臨武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主要源於劉堯誨主修明嘉靖《臨武縣誌》,在一段短評中有「漢高置縣」幾個字。漢高置縣沒錯,只是不是初置罷了。
  • 即將失傳的6道傳統民間小吃,如今想吃要靠緣分!你吃過幾種呢
    ,這其中也包括民間特色小吃。夶棖缽妨苀坎喘蝦囑帳縕笐礳蒞蝘讒鵥斈鋽図鍿鯧牢眩兢嘣粲順危籊炭壃女畫詀蓂孮洗巜蟳闗逖棙軷愥鋶傽瑫蜟袈而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6種「即將失傳」的傳統民間小吃,如今想吃要靠緣分,吃過2種以上的請舉手。蛻韁蛶紋悄卸礎炍菣露対冺陗五嫀鈸黎奪巔筤嚕蝽藢寣愥輻擌捨玞鈠聗巗中釁倨苜庋鬋璣宄壞琽拊滷糌癀亥蔭瀟懟
  • 藏匿民間的小吃--米紙
    春節臨近,小編要準備置辦年貨了,相信各位看官們也正在著手,很多人置辦年貨都會首選本地特色食品,除了體現節日的喜慶氣氛外,更多是因為本地特色的食品早已佔領本地人的味蕾,小編家裡年年都會準備這麼一件年貨,相信很多本地人也一樣,那就是陵水人春節必備的風味小吃--米紙。糯米蒸熟後加少量白糖攪拌,用模具將糯米套成圓型的小塊,接著曬乾,經過油炸後即可食用的小吃。
  • 中國臺灣省小吃有多好吃,看這些夜市小吃就知道了,乾淨美味誘人
    臺灣夜市來到中國臺灣不能錯過臺灣省的小吃,比大餐更有特色、更有味道,而臺灣美食最集中的地方便是夜市街。在臺灣高雄的六合夜市,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並且人流如潮,看上去琳琅滿目的小吃,嘴巴特別的饞,接下來帶大家去看看夜市街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蚵仔煎是臺灣省高雄特色產品,是殼類海產品的一類,首先用線粉攪合蚵仔,隨後把雞蛋打散放油煎,用雞蛋做的蚵仔,看上去和雞蛋煎餅相同,味道會更加豐富多彩,口味更多樣化。
  • 【美食】各地特色小吃地圖
    春三月,多魚蝦鮮筍,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蝦肉小籠應時嘗新,夏日炎炎,供應薄荷糕,水晶糕、茯苓膏、肉骨頭粥,三秋湖蟹肥,蟹肉小籠,蟹黃大包應市,臘月則為糯米麻餈、豬油玫瑰年糕。北京小吃天津風味小吃數不勝數,揚名全國享譽海外。且不說被譽為「津門三絕」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僅民間小吃就不下千餘種。
  • 這個初夏來臺灣夜市感受煙火氣息,嘗嘗火爆網絡的特色小吃!
    大腸包小腸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臺灣某些地區的夜市也會提供豪華版本的大腸包小腸,除了香 腸之外,還會加上各種如蒜頭、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創造更豐富的口味及口感。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
  • 愈小吃,愈中國
    滷煮火燒北京傳統特色小吃,滷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血豆腐、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
  • 嶽陽吃貨」臺灣小吃來襲啦!你知道麼~
    正宗臺灣小吃、純正寶島風情與您一起歡度春節,舌尖盛宴、回味悠長,讓您足不出市即可盡享臺灣美食!「蚵仔煎、棺材板、蘇媽媽湯圓、鼎邊銼、度小月擔仔麵、割包(「虎咬豬」)、甜不辣、大腸包小腸、彰化肉圓、魯肉飯」等臺灣百種特色小吃,以其精緻、典雅、味美、鮮香的特色,讓寶島臺灣的美食名滿中華。這次來嶽陽市天倫城商業廣場的共有50多家,品種近百餘種,食材全部來自臺灣,由臺灣同胞現場製作。
  • 愈小吃,愈中國.
    文字丨(誰最中國)雲上、李二、吃一起等   中國小吃是民間智慧的一種體現也是中國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個地區都有著其獨特的小吃被稱為當地的特色小吃餛飩是一種古老的麵食,它源於中國北方,興於唐宋,初為祭祀,後為風糜南北的民間街頭小吃。
  • 愈小吃,愈中國!
    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傳統民俗風情由來已久。現在有關春卷的諺語也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裡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這裡就是春之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