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很壞,很糟糕,我們能不能早一點「逮住」它?
肝硬化的「早期」可能有一些蛛絲馬跡。
主要症狀有:
1、食慾減退,胃口不適;
2、體重減輕;
3、疲乏無力;
4、消化功能紊亂,腹瀉、腹脹,消化不良樣大便;
5、腹痛,可因脾腫大、脾周圍炎、肝細胞壞死、肝周圍炎、門靜脈炎等而致腹痛,但大多不明顯,或是「絲絲拉拉」地痛;
6、尿發黃,如茶色;
7、性功能減退。
主要體徵有:
1、肝病面容,面部失去光澤,病程越長越明顯,就如沒洗臉似的;
2、出現黃疸,多較輕微,有的肝硬化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病,偶爾被別人發現眼睛發黃,到醫院檢查而確診為肝硬化;
3、出現「蜘蛛痣」、「肝手掌」,前者是在身體的上半部以顏面、頸、耳後、肩部等處多見,有人統計,54.4%的肝硬化病人有蜘蛛痣,少者1個,多者10多個,甚至幾十個,據報導,最多達1580個。「肝掌」就是所謂的「硃砂掌」,手掌的大、小魚際發紅。
4、出血傾向,如齒齦出血、流鼻血、皮膚有小出血點等;
浮腫,以下肢多見,如出現腹水就是肝硬化晚期表現了;
5、體檢時突然發現肝、脾腫大,在深入檢查時才證明是肝硬化。
肝硬化早期表現往往不明顯,或者說肝硬化沒有特異的早期表現,上述也不一定都是「早期」表現。有的人突然發生大嘔血,到醫院急診才知道是肝硬化引起的;不少病人是被偶然身體檢查發現的。專家們認為,肝臟是個具有「代償性」、「忍受性」和「沉默性」的器官,有病也不願意表現出來,所以,有肝病史都要提高警惕。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肝硬化?
肝硬化能慢慢變成肝癌,也能快速引起大出血,但不管是哪種,都能威脅到生命。可究竟肝硬化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其實很簡單,一些能對肝臟造成損傷的因素,只要長期或反覆作用於肝臟,就可能導致肝硬化,比如:
1、慢性病毒性肝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國肝硬化發生的主要原因,有數據顯示,約60~80%的肝硬化患者由慢性病毒性肝炎發展而來,特別是B肝和丙肝。
免疫系統在清除B肝或C肝病毒的同時,必然會傷到及肝細胞,可誘發肝炎。如果肝炎反覆發作,就會讓肝細胞持續受到損傷,並生成膠原纖維進行修復。而一旦膠原纖維累積過多,就可能引起肝硬化。
相比之下,C肝起病隱匿、慢性率高、潛伏期長,其進展為肝硬化的風險更高。
2、酒精性肝病
飲酒後,乙醇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被體內的乙醇脫氫酶氧化分解,生成對人體肝臟有極大毒性的乙醛。
長期飲酒或短期內大量飲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使肝細胞反覆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可能導致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導致肝硬化的又一大常見因素。近年來,隨著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患者的增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當脂肪在肝細胞中越積越多,就會影響肝細胞內環境,誘發炎症。若不及時幹預,就會使肝臟反覆發生「炎症-修復」的過程,生成大量膠原纖維,最終導致肝硬化。數據表明,約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發展為肝硬化。
需要注意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並非胖人專屬,瘦人同樣可能患病。在體重指數正常的成年人中,約10%會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肝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瘦人脂肪肝患者發展成肝硬化的風險可能更高。
4、藥物或工業毒物
「是藥三分毒」,肝臟作為「解毒器官」,會參與藥物代謝,分解有毒物質。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異煙肼、辛可芬、四環素等,可能誘發藥物性肝炎,增加肝硬化發生風險。用藥一定要遵醫囑,必要時需配合肝功能檢查。
長期接觸四氯化碳、砷、黃磷等工業毒物,可能導致中毒性肝炎,誘發肝硬化。
此外,膽汁淤積、循環障礙(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導致肝臟淤血)、遺傳代謝疾病(如:先天性酶缺陷)、血吸蟲病、免疫紊亂等也可能導致肝硬化的發生。
肝硬化是否傳染?
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會有一定的傳染性
肝病專家指出,通常所見的肝硬化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它們共同的病理改變是肝臟瀰漫性損害,肝細胞變性、壞死,結締組織增生,肝小葉結節形成,肝硬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過量飲酒、脂肪肝、肝吸蟲病、營養不良,其中病毒性肝炎會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硬化不一定都有傳染性。
專家指出,肝硬化是否傳染取決於病因,並不是所有肝硬化都會傳染。因此若不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大可不必擔心傳染。
如果是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後肝硬化,如B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陽性者,可有一定的傳染性,特別當化驗出現B肝病毒抗原陽性、抗體陰性時,其傳染性是肯定的。B型肝炎一般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大小便等傳播。
註:本圖文根據網絡文章整理,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請諒解,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