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出臺國內首部數據領域綜合性地方立法,禁止大數據殺熟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工網-工人日報】;

2020年12月28日,廣東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首次審議了《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這是我國首部數據領域的綜合性專門立法,首次提出「數據權益」保護,明確規定收集、處理涉及隱私的個人數據須得到明示同意。

大數據已應用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催生新的經濟形態和商業模式的同時,也給保護好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安全以及公共利益帶來巨大挑戰。如何平衡促進數據經濟發展與個人數據尤其是涉及隱私的數據保護之間的關係,是深圳此次立法的重點。

《草案》規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享有對特定數據的自主決定、控制、處理、收益和利益損害受償等數據權益,這也是在國內立法中首次提出「數據權益」保護。收集、處理個人數據應當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其中,涉及隱私的個人數據應當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明示同意,即必須是通過書面、口頭等方式主動作出聲明或者自主做出肯定性動作予以明確授權同意。自然人還有權隨時撤回被收集和處理個人數據的同意。撤回同意後,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者要對數據及時刪除。但是,不應影響在撤回前基於同意作出的合法數據處理。

結合深圳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經驗,《草案》還規定在為了國家安全、公共利益、企業正當利益等情形下,可以無須徵得個人同意收集處理自然人數據。

《草案》提出建立公共數據共享負面清單制度。政府各部門掌握的公共數據資源蘊藏著巨量的經濟信息,通過增值開發不僅可以給市民帶來便利,也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草案》通過一系列創新規定,打破信息孤島,推動公共數據深度開放、全面共享。

近年來,涉及企業數據權益法律糾紛層出不窮,企業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損害其他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草案》明確經營性數據要素市場主體應當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其他法人、非法人組織的數據,對其產品產生實質性替代。

針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大數據「殺熟」,《草案》規定,經營性數據要素市場主體不得通過分析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消費記錄、偏好等數據,對商品或者服務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原標題 深圳將出臺國內首部數據領域綜合性地方立法 首提「數據權益」保護,禁止利用大數據「殺熟」)

相關焦點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專家指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細化《反壟斷法》規制網際網路違法行為條款,促進大平臺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要根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督促企業誠信自律必不可少。
  • 何為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就是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算法。   「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初衷是把數據轉換為知識,利用人工智慧輔助決策,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匹配,讓現代企業具備無限提升效率和精準服務的可能。然而這把「利劍」也被各類網絡平臺用於悄無聲息地侵蝕「消費者剩餘」。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
    殺熟機制受益於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當大數據技術越發達,智能化程度越高,當平臺經營者擁有市場支配地位、數據的收集與運用能力,將會積累起隱性侵害熟客消費者的能力。張敏解釋道,目前大數據殺熟算法主要依託類線性空間算法、類線性時間算法和並行算法等技術。
  • 國內首部!深圳出臺新條例,這類人將被「強制休假」,還有......
    近日,深圳通過國內首部健康「基本法」不管好身體可能犯法!10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以下簡稱《健康條例》),作為深圳人的健康「基本法」,《健康條例》是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網際網路平臺殺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衣食住行各個領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出平臺殺熟事件。令人氣憤的是,即便面對千夫所指,網際網路平臺卻總是明裡暗裡地大數據殺熟,每次嚴正聲明、責令改正之後,又會死灰復燃。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國慶將至,一條與在線旅遊相關的話題——「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1名。圖片來源:微博截圖該條微博話題所涉及的是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印發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倫理之困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倫理之困近來,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刷屏各大網站,更衝上了微博熱搜,美團傾刻間身陷「大數據殺熟」漩渦。這則回應沒有承認是「大數據殺熟」,不過是技術問題,程式設計師得背鍋了。僅僅一次「殺熟風波」,12月18日美團股價大跌 3%,逾 400 億市值瞬間蒸發。美團到底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已不再是問題的關鍵。
  • 合美惠商業評論:大數據「殺熟」風生水起,別把用戶當「韭菜」!
    合發全球銳評員分析指出,平臺巨頭對進行大數據殺熟,是把平臺用戶當「韭菜」,已經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是一種極其傷害用戶情感的錯誤行為。大數據殺熟現象近年來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屢見不鮮,招致很多用戶反感。所謂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
  • 會員6元非會員2元,60%消費者利益受損,「大數據殺熟」將被制止
    一般來說,大數據殺熟有兩種套路,一是先利用低廉的價格吸引新用戶,培養他們的消費習慣,等成為老用戶後,就降低優惠力度,二是篩選出對產品價格不敏感的用戶,提高產品的價格。事實上,大數據殺熟不是新鮮事。在國內,美團外賣、滴滴出行、淘寶都因「殺熟」而被媒體曝光過。
  • 《汕頭市行政裁決規定》3月起實施是國內首部該領域地方政府法規
    近日,我市正式印發《汕頭市行政裁決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記者從市司法局了解到,這是國內首部行政裁決領域的地方政府法規,旨在進一步規範和促進行政裁決工作,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合法群益。
  • 深圳將建大灣區數據中心 專家倡設港版大數據交易中心
    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聯和智慧城市等之際,大數據將成為這些領域重要的一環。不過,目前數據交易方面仍需深化改革,包括數據確權等,但深圳擁有地方人大的立法權,能夠出臺這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助推深圳建立一個真正的數據交易中心,從而惠及大灣區11城市。深圳建大灣區數據中心也十分利好許多金融機構。平安銀行媒體部有關負責人張勇表示,深圳建大灣區數據中心對深圳金融業帶來很大好處,目前金融業務拓展和風險控制等與大數據息息相關。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談談你對「大數據殺熟」的理解
    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以前的「價格歧視」,是商業公司試圖對消費者差異定價的行徑。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比你更懂你」這樣的話語屢見不鮮。電商平臺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能夠通過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推送一些用戶可能感興趣的信息。這樣的行為有助於提高效率,減少成本。但這些都應基於一個良性合理的算法,一旦算法出現問題或漏洞,大量的數據將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 美團終究還是「大數據殺熟」了
    隨後一名聲稱美團客服主管人員致電錶示,會將其帳號交給技術人員處理,找出原因。 等待5天後,漂移神父未收到任何處理結果。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 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
  • 首部《網絡安全與數據合規法律風險白皮書》在深圳發布
    聚焦網絡信息安全與數據合規領域,梳理了當前國內外的立法和執法動態,並精選自2020年1月以來該領域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例分析,提出法律合規建議。不僅為法律服務行業提供了專業上歸納性的總結,助推法律服務規範化,也對大數據技術應用與產業融合發展有著實際的參考價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白皮書》的核心部分即法律合規建議章節由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兩大部分組成。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鈍刀子割肉 真相讓人痛
    在知乎一則與「大數據殺熟」相關的話題下,一共有近兩萬關注者,超過三千條評論,其中超過六成用戶表示,自己在預訂酒店、機票、門票時,被OTA平臺殺熟。令人費解的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如此發達,貨比三家也僅需點點滑鼠、滑滑屏幕就可以完成,為何還會有如此多的用戶「控訴」曾被平臺殺熟?而大數據殺熟到底是不是很多網絡平臺的「潛規則」?如果是,那麼這種殺熟利用的究竟是技術優勢,還是人性的弱點?忠實用戶的信任,讓大數據殺熟「鈍刀子割肉」
  • 京津冀誕生全國首部區域協同立法 提供制度範本
    京津冀誕生全國首部區域協同立法  為省級層面區域協同立法提供制度範本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1月18日,《天津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經天津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在此之前,同一條例的河北版、北京版分別於1月11日、17日在當地人大會議上通過,並將於5月1日起同步施行。  至此,條例文本在三地相繼獲得通過,京津冀誕生首部區域協同立法。這也標誌著,全國首部區域全面協同立法項目的完成。  記者注意到,三地條例不僅在題目、框架結構、監管措施、行政處罰上保持一致,而且審議節奏、出臺時間也一致。
  • ...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大數據「殺熟」,使用用戶數據需劃出...
    此事再次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現象的強烈關注。近幾年,從旅行平臺、電商平臺、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多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據北京市消協一項調查顯示,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今相當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外賣平臺涉嫌大數據殺熟,處理不能「自說自話」
    從這個意義上講,處理不能自說自話,不管是無心之失,還是別有用心,涉嫌殺熟行為都不能動輒「甩鍋」手機定位和緩存,讓消費者權益裸奔。這顯然與涉事企業的行業地位不相匹配,與人們對其建立的信任相去甚遠。主管部門要積極介入,引進第三方權威機構,作出公正判定,同時平臺也宜舉一反三,在軟體完善、服務流程等方面查漏洞、補短板。
  • 「大數據殺熟」等話題入選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活動通過大數據抓取、機構推薦等方式收集遴選,從3000餘條新聞中最終選出10條新聞,其中包含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網絡直播與直播帶貨、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等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