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暴發」,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13日發表的這番言論震驚世界。在全球都在為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採取各種措施之際,這種「放任傳染」的策略引來潮水般的質疑與批評。在派屈克說出上述內容的前一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講話中提到,英國民眾要做好「自己摯愛的人因病早逝」的準備。
來自英國官方的聲音顯示出該國正在以一種極為「大膽出位」的策略應對新冠疫情,而這種策略被認為具有相當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甚至有不少專家直斥這是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手段,是一場賭博。
在沒有疫苗情況下,讓全國2/3群體感染後形成免疫力「風險難料」
英國官方最先提出群體免疫這一策略的是該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在13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大約60%的英國人將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
派屈克提出的群體免疫概念由來已久。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給出的定義,群體免疫即在某種情況下,有足夠比例的人群對傳染病具有免疫力(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從而令這種傳染病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CDC稱,這種方式對無法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而他們是最容易受到傳染病傷害的群體。上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曾通過大量接種疫苗,來保護該國的學齡前兒童免於感染麻疹。
根據此前研究,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或是疫苗免疫,或是自然免疫。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發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即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1即認為傳染病得到了控制)相關。多國學者發表的論文顯示,學界普遍認為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左右,也就是說英國想要形成群體免疫,需要有50%至67%的人免疫新冠病毒。
通常而言,形成群體免疫主要依靠接種疫苗,但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發中,如果想要形成群體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後產生的免疫能力。一位北京援鄂醫療隊的專家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群體免疫確實是對抗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這麼做,風險是難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