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經很艱難了,活得快樂點有什麼錯?
享樂主義如是說。
如今是個高消費時代,是狂熱微貸的時代,無數年輕人陷入微貸的狂潮中卻不自知,花唄、借唄、微粒貸等等各種借款平臺層出不窮,那些小小的支出金額仿佛總是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可是當時間長久之後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是接下來長達一年內都有一筆又一筆需要還的貸款,而那些貸款將會讓自己生活拮据不已。
網上早先流傳一種享樂主義的玩笑話,就是「『包』治百病」,無論女方頭疼、耳朵疼、眼睛疼,只要給買了包,那就什麼都解決了,從而買包成了不少女性心中衡量男方對自己付出多少愛的標準,不買包就是不愛自己,這種思想在廣大女性群體已經流傳越來越廣。
可能有人會說,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的,對於那些買不起包但是有女朋友的人,是不是都說明不愛對方了?這個問題並不僅僅是普通人能想到的,資本更是早就覺察到了這個問題:買不起包?沒事,有替代品——口紅。這種思想甚至已經成為主流,當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產物被放在十幾億觀眾面前時,居然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合適,比如鼠年春晚的小品。
在鼠年春晚的小品中,有個婆媳矛盾的劇情,婆婆將自己兒媳婦滿滿一盒口紅一一毀去,眾人都沉浸在婆媳矛盾的對立中,卻沒有覺察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用這麼多口紅。每個色號都不一樣這很正常,但是用量已經遠遠超出自己所需要的的範疇,當每個女性都美名其曰「塗了口紅感覺自己氣場兩米八」的時候,更是為這種消費主義做了免費宣傳。
這種思想甚至已經根深蒂固在某些女性的腦海中,在去年眾矢之的的綜藝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中,無處不在的宣傳這種消費主義,甚至將其作為女性的標杆。比如節目的第一個改造對象是個高知女博士,女博士生活很簡單,臥室內除了床和凳子,完全再沒有其他的東西,然而在嘉賓吳昕看來,這完全不可思議,甚至說出「這是一個女生的家嗎」這種話,當得知女博士沒有一支口紅的時候,居然一臉的難以理解,甚至出現瞧不起的神色。
網絡上無處不在這種消費主義的陷阱,而營銷號和一些綜藝更是成了消費主義的走狗,一遍又一遍地為看客洗腦,即使這一切並沒有女博士所言「這一切都是消費主義的陷阱」這麼嚴重,但絕對是顛覆三觀的思想,可這種思想已經在社會上越來越得到認可,明明對自己用處不大甚至用不到的東西,結果自己總是會掏出腰包買下。
在德國電影《一百樣東西》中,保羅就深陷在這種消費主義的生活中,總是喜歡在網上買各種東西,但實際上大多自己並用不到,到最終才發現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而當代年輕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無論是手機、腰帶、口紅還是包,這些咬咬牙就能買下來的東西,實際上自己並不那麼需要,每次在買完之後嚷嚷著剁手,卻又總是缺乏自制力,而口紅代替包,成了女性標杆的關鍵點,就在於廉價。一支價格或許尚可接受,但也正是因為一支便宜,所以才會一支又一支地買,這就是消費陷阱,這就是消費主義的慣性。
那麼當什麼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呢?或許在意識到自己負債纍纍的某一天,但絕不會在今天,因為今天這些深陷消費主義的人,還得忙著反駁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