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樂主義、消費主義,那些被營銷號洗腦的女孩會有多慘

2020-12-15 九小瘋

人生已經很艱難了,活得快樂點有什麼錯?

享樂主義如是說。

如今是個高消費時代,是狂熱微貸的時代,無數年輕人陷入微貸的狂潮中卻不自知,花唄、借唄、微粒貸等等各種借款平臺層出不窮,那些小小的支出金額仿佛總是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可是當時間長久之後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是接下來長達一年內都有一筆又一筆需要還的貸款,而那些貸款將會讓自己生活拮据不已。

網上早先流傳一種享樂主義的玩笑話,就是「『包』治百病」,無論女方頭疼、耳朵疼、眼睛疼,只要給買了包,那就什麼都解決了,從而買包成了不少女性心中衡量男方對自己付出多少愛的標準,不買包就是不愛自己,這種思想在廣大女性群體已經流傳越來越廣。

可能有人會說,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的,對於那些買不起包但是有女朋友的人,是不是都說明不愛對方了?這個問題並不僅僅是普通人能想到的,資本更是早就覺察到了這個問題:買不起包?沒事,有替代品——口紅。這種思想甚至已經成為主流,當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產物被放在十幾億觀眾面前時,居然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合適,比如鼠年春晚的小品。

在鼠年春晚的小品中,有個婆媳矛盾的劇情,婆婆將自己兒媳婦滿滿一盒口紅一一毀去,眾人都沉浸在婆媳矛盾的對立中,卻沒有覺察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用這麼多口紅。每個色號都不一樣這很正常,但是用量已經遠遠超出自己所需要的的範疇,當每個女性都美名其曰「塗了口紅感覺自己氣場兩米八」的時候,更是為這種消費主義做了免費宣傳。

這種思想甚至已經根深蒂固在某些女性的腦海中,在去年眾矢之的的綜藝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中,無處不在的宣傳這種消費主義,甚至將其作為女性的標杆。比如節目的第一個改造對象是個高知女博士,女博士生活很簡單,臥室內除了床和凳子,完全再沒有其他的東西,然而在嘉賓吳昕看來,這完全不可思議,甚至說出「這是一個女生的家嗎」這種話,當得知女博士沒有一支口紅的時候,居然一臉的難以理解,甚至出現瞧不起的神色。

網絡上無處不在這種消費主義的陷阱,而營銷號和一些綜藝更是成了消費主義的走狗,一遍又一遍地為看客洗腦,即使這一切並沒有女博士所言「這一切都是消費主義的陷阱」這麼嚴重,但絕對是顛覆三觀的思想,可這種思想已經在社會上越來越得到認可,明明對自己用處不大甚至用不到的東西,結果自己總是會掏出腰包買下。

在德國電影《一百樣東西》中,保羅就深陷在這種消費主義的生活中,總是喜歡在網上買各種東西,但實際上大多自己並用不到,到最終才發現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而當代年輕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無論是手機、腰帶、口紅還是包,這些咬咬牙就能買下來的東西,實際上自己並不那麼需要,每次在買完之後嚷嚷著剁手,卻又總是缺乏自制力,而口紅代替包,成了女性標杆的關鍵點,就在於廉價。一支價格或許尚可接受,但也正是因為一支便宜,所以才會一支又一支地買,這就是消費陷阱,這就是消費主義的慣性。

那麼當什麼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呢?或許在意識到自己負債纍纍的某一天,但絕不會在今天,因為今天這些深陷消費主義的人,還得忙著反駁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消費主義洗腦語錄有哪些? 消費主義語錄走一波
    消費主義洗腦語錄有哪些? 消費主義語錄走一波時間:2020-12-06 15:30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消費主義洗腦語錄有哪些?消費主義語錄走一波 消費主義也是最近很火的一個詞,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思,那就是去購買一個自己無法承擔的物品,即使借錢也是無所謂的,那麼最近也是很多人都有了反對消費主義的意識,下面就是消費主義語錄大全,看看消費主義都有   原標題:消費主義洗腦語錄有哪些?
  • 消費主義洗腦年輕人的7種方式,看看你中招了嗎?
    消費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它將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和攀比消費作為自身價值體現的標準。將消費活動當作當成是實現自我個性的主要形式,和實現身份認同的主要方式。以至於將消費等同於事業的成功、人生的幸福、是人存在的目的。這種思想對於發展中國家年輕群體有著極大的影響與破壞力。本文將說一說常見的消費主義洗腦方式。
  • 消費主義與小布爾喬亞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特徵的人格群體普遍會落入「消費主義陷阱。」  尤其在奢侈品市場你會發現,幾乎全球每年的奢侈品銷售額都是小資階級們在貢獻。請記住,奢侈品不僅是物化的商品,還具備一種體現社會地位的象徵屬性和身份的認同感。實際上,在上個世紀諸多奢侈品商家就抓住了這些人性的弱點。
  • 消費主義裹挾的女性審美營銷模式,為什麼如此奏效?
    在 2009 年於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家零售店後,依靠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口口相傳以及社交網絡上的病毒式營銷逐漸走紅。11 年後,這股在美國持續了數年的 #BrandyGirls 風潮也吹到了中國。自 2019 年起,依靠著多位 90 後女明星及時尚博主的親自演繹,Brandy Melville 於中國市場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從物質匱乏到消費狂歡,人們憎恨消費,又熱愛消費,被綁架上一輛後現代的馬車裡,滾滾向前。馬雲說,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什麼都不買,不知道他們在幹啥。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當消費變成消費主義,中國人也經歷了一場百年巨變。
  • 消費主義浪潮之下,13萬豆瓣青年逆流而行
    我們注意到,相當多的帖子標題中,都有「已勸退」「不買了」字樣。而這些帖子的諮詢範圍,則覆蓋了優衣庫搖粒絨、iPhone12、無線藍牙耳機、光腿神器、空氣炸鍋、大牌口紅等各類熱門產品。0213萬豆瓣青年,逃離消費主義陷阱「30歲再去買18歲的東西已經毫無意義,很多事情沒有來日方長,我要現在快樂。」在「不要買」小組的最熱討論中,有網友分享了這句來自小紅書的消費主義話術。
  • 什麼雙十一狂歡,什麼消費主義,全都是衝著你「錢包」來的
    消費主義、成功學、財富自由,堪稱給當代青年洗腦的三大邪術,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被這三貨整的七葷八素的時候。咱們這期內容非常乾貨,把每一個邪術都點出了它們的致命bug,也給出了解決方案。今天我們不扯犢子,至少能幫大家省出幾個「小目標」,希望能耐心看完。
  • 品牌會利用別人有而你沒有的壓力給你洗腦讓你趕快下單
    品牌會利用別人有而你沒有的壓力給你洗腦讓你趕快下單。馬丁說這種壓力叫「同儕壓力」。啥意思呢,這是個心理學概念,同儕壓力是指,我們本能地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影響我們自己的決定。這樣的情況很多吧,你家買房了我就得買別墅,你買車了我就得買火箭,反正就是一種虛榮心在作祟。
  • 和你打個賭,你就是枚享樂主義和潛藏的存在主義呀~
    回到本書,作為一個哲學小白,這本書帶給我三方面最深的印象:分別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享樂主義,追求人生意義的存在主義,和不同「主義」都雙手贊同的——活在當下。甭管各派在生命有無意義,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世界是怎麼構成這幾個問題上吵得天翻地覆,大家竟約定俗成般認同要活在當下。那如何活在當下,就引到了享樂主義和存在主義。你是怎樣的享樂主義?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同為享樂主義的伊壁鳩魯和亞裡斯提卜是截然相反的做法。
  • 直播賣慘,請不要消費人們的善良
    今天聽說我們附近有一個女孩,在網上直播賣慘哭窮,得到了很多捐助。靠網友的捐助,家裡也新蓋了房。你可以直播你的生活,可以直播你的才藝,你可以直播賣貨。但你不能做虛假的直播,偽造一個虛假的身世,要多慘有多慘,要多窮有多窮。
  • 同樣是洗腦廣告,吉士汀奶酪這波新式洗腦有什麼不一樣?
    前有腦白金的「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恆源祥的「恆源祥,羊羊羊」,後有鉑爵旅拍的「想去哪拍就去哪拍」、BOSS直聘的「找工作跟老闆談」,以及知乎、馬蜂窩等,洗腦廣告在近幾年裡頻頻出現,大面積侵佔了公眾視野,不管你是擠在上下班的電梯裡,還是癱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機,總能聽見那些無限循環的廣告詞。面對這些始終縈繞在耳的洗腦廣告,消費者在吐槽品牌之餘,到底最終是否仍會選擇購買?
  • 視界|波普藝術與消費主義:叛逆、商業與大眾
    他們都對新的商業藝術形式,或者成為消費主義藝術非常痴迷。獨立小組中不乏才氣縱橫的藝術家,如畫家理察·哈密爾頓 (Richard Hamilton)、雕塑家愛德華多·保羅茲 (Eduardo Paolozzi)、藝術批評家約翰·麥克海爾 (John McHale) 。他們經常在會議中討論美國的消費主義藝術,如漫畫、好萊塢電影、廣告設計等等。
  • 咆哮洗腦、明星同款、朋友圈刷屏,詳解寫真拍照生意的營銷密碼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呂玥來源:營銷新引擎(ID:gh_7a9f2789980c)昔日鉑爵旅拍的洗腦廣告還在電梯間裡迴蕩,如今大城小愛、韓國藝匠、盤子女人坊等一批攝影機構的廣告又出現在了地鐵公交、眾多內容平臺和微信的朋友圈裡。
  • 看「豆瓣摳組」如何戳破「消費主義」的泡沫
    當然,「住」方面和「行」方面也都有各路大神來指點,但數量比較少,沒有特定的招式,這裡就不再列舉了。看完這些「充足」的社會學素材,那些自認為平時再怎麼摳的人,應該也會發現自己很富有了吧。正如組裡倡導的,摳,是該花的一分不少,不該花的一分不多花。無論是縫補衣服、種菜做飯,還是積攢各種優惠券,他們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
  • 色情卡牌遊戲爆火:把性侵當情趣,該有多惡毒?
    唐山、汶川、玉樹的傷亡有多慘重,新聞報的還不夠嗎?那些倖存者,面對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痛,還要承受家破人亡的悲劇。這種行為,再多道歉都不值得原諒,因為在你們經過探討,決定使用這個「梗」的時候,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是無辜的。
  • 路過酒吧一條街,我才發現,原來享樂主義已經這麼「廉價」了
    難道這個城市真有那麼多隱形的富豪?答案顯然不是!畢竟一條酒吧街一晚上何止上千人?!胡思亂想了一遭之後,我已然走出了酒吧街,不知為何,我突然有一種重回人間的感覺,仿佛剛剛的經歷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樣。喝酒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西方人喝酒,中國人同樣也喝酒,但是放眼到現而今的社會,幾乎所有的酒館都是西方式的設計,酒的品類就更不用說了,價格不菲的洋酒一直是酒吧的消費主力。換而言之,當前社會所有的酒吧其實就是西方小資生活的縮影,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會把「享樂主義」與之相聯繫起來——因為「享樂主義」本身也是西方人的意識。
  • 在大男子主義下長大的女孩都怎麼樣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裡藍,ID:Yililanbl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You are a strong woman " 說起大男子主義,你會想到什麼?是重男輕女的老思想,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古怪的現象?我們在吹噓自我價值的同時放棄結構性改變的可能,我們面對消費主義深入的生活,以至於連反對消費主義的立場本身也成了一種被放上市場兜售的商品。有沒有可能,消費主義只是社會焦慮強加的一項錯誤歸因?
  • 黑色星期五與節日消費主義
    黑色星期五與節日消費主義感恩節剛過。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文化中重要的一天。在這一天,多數人會放下工作,和親友團聚,吃上有一隻大火雞的豐盛晚餐。然而感恩節的隔天,祥和的氣氛一掃而空,眾人湧向賣場,瘋狂搶購超低折扣的特價品。
  • 球鞋文化消費主義是如何蔓延到主機領域的?
    King 教授表示,消費者對「一機難求」的 PS5 反響熱烈,因此造成了需求激增,也就給二手零售商哄抬價格提供了可乘之機,這是多年來由於球鞋文化的興起而在較大範圍內形成的消費主義趨勢的部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