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不能沾的事情,你給孩子立了幾個?少一個也不行

2020-12-14 90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壞習慣對於他們造成的影響遠比壞習慣本身嚴重得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所以他們身上的一些壞毛病可以被包容和忍耐,但是事實上,父母此時對孩子身上壞習慣的縱容,很有可能會為以後的教育引導埋下導火線。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到,在孩子6歲前,家長有必要對孩子說"不"。可見父母教育真的應該從娃娃抓起,適當地立規矩才能夠約束孩子的行為。

杜華的兒子參加《變形計》,被姥姥沒收平板後暴躁發怒:聽不懂人話

前段時間非常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人們對於樂華娛樂的創始人杜華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網友們對其眼光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說,她的業務水平還是非常出眾的。

在此前杜華曾經讓兒子參加了湖南衛視一檔非常火爆的真人秀節目《變形計》,在節目中,胖乎乎的趙小果也和媽媽一樣頗受網友們爭議。

在節目一開始,趙小果的姥姥沒收了他的平板電腦,姥姥的這個舉動原本是想要約束外孫看平板電腦的時間,可是沒想到卻遭到了趙小果的強烈反對。只見他在車上的時候就已經在旁若無人地開始吵鬧,而坐在一旁的姥姥則對此毫無辦法。

情緒激動的趙小果甚至還用手拍打了姥姥幾下,雖然姥姥沒有還手忍了下來,但是趙小果卻依然十分生氣。在面對節目組導演的詢問時,趙小果坦言自己打姥姥是因為姥姥沒收了自己的平板電腦令他很氣憤。最後趙小果還說了姥姥一句,"聽不懂人話"。

顯然這樣一個叛逆的孩子著實讓人有一些討厭和反感。原來趙小果打小就在姥姥身邊長大,缺乏父母教育的他性格十分叛逆。隨著節目的進行,大家發現這個叛逆的小胖墩兒其實也有善良的一面。不過不懂得尊敬老人這一點卻也應該被好好管教一番。

在孩子6歲前,家長們應該給他們樹立好哪些規矩?

1.尊敬長輩

時下有很多家庭都存在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老人們對孩子十分寵溺,這也難免會滋生孩子身上沒大沒小的習慣。所以家長們有必要趁早地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懂得尊敬長輩,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更懂禮貌,也會有助於孩子的教養提升。

2.不亂發脾氣

當孩子習慣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和想法時,家長們有必要及時地進行幹預和制止,讓孩子明白亂發脾氣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三歲以後的哭鬧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當家長因為孩子的亂發脾氣和哭鬧行為而妥協時,那麼這很有可能就會滋生孩子身上的又一個壞習慣。

3.勇於承擔責任

在孩子六歲以前,他們常常會做錯事,這時候家長們真正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不犯錯,而是幫助孩子建立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看不得孩子犯錯的家長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身上出現撒謊等一系列逃避責任的行為表現,這顯然與父母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家長們怎樣做才能夠讓孩子乖乖地遵守規矩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任何一項規矩的建立,如果父母們都能夠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一定會對規矩更加有信服力。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實行雙標的政策,那麼顯然,孩子對於父母權威的信任感會大打折扣。當父母為孩子做好示範時,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有所配合。

2.建立獎懲機制

父母捨不得懲罰孩子,那麼很有可能就會縱容孩子身上的錯誤行為,而當父母願意獎勵孩子身上的良好行為時,這無疑是強化了孩子身上正確行為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適當地建立獎懲機制,更加能夠讓孩子明白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3.注重自律意識培養

當孩子能夠自發地去約束自身行為時,那麼規矩的建立就會變得很簡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身上的自律意識,讓孩子主動地去感受生活中存在的邊界感和分寸感。當孩子更自律時,對規矩的遵守也就變得順利起來。

不得不說,管教孩子應該趁早一點,這樣不僅更加能夠得到孩子的反饋,同時,對於長遠的父母教育來說,也是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父母們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必要的規矩還是需要被及時確立的。大家對於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的糾正有哪些好的經驗分享呢?

相關焦點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可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所有的勸誡置若罔聞時,才會揭露一個事實:身份從來都不是管教的關鍵,孩子情感上對父母的依戀,這種心理上的引力,才是他願意聽從教導的源頭。換句話說:依戀,才是教養的根基。如果父母錯失了建立依戀的階段,沒有和孩子進入親密關係,那麼教養會變成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 李玫瑾直言:給孩子立這10個規矩,少1個都不行,第10個能救命
    在我們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追尋有效的立規矩原則,因為不成規矩不成方圓,規矩的養成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從小給孩子立10條規矩,少1條不行,爸媽要記住!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按時吃飯能讓孩子身體健康,提高免疫力,自然也會少生病。
  • 如何養出一個好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青春期叛逆固然有,但是不會這樣嚴重,這種狀況的出現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心理建設出現了問題再加之青春期的叛逆性格,綜合到一起所表現出來的。12歲之前,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12歲之前是如何教育的孩子,12歲之後孩子就會如何表現。
  • 在孩子6歲前立下5個規矩,孩子長大會感激你,父母千萬別心軟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會漸漸的脫離父母的掌控,如果在孩子6歲之前沒有給孩子立下規矩,好好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性格,那麼再想培養孩子就很難了。所以,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要學會拒絕孩子,不能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孩子6歲之前,要幫助孩子樹立起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觀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有臺階的,問題呈現之時,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矯正機會。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你不行」三個字足矣
    當他們在嘗試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如果失敗了,我們該說出口的,應該是「再試試」,而不是「你不行」。因為這兩句話的結果,將會截然不同。一位同事的孩子在一所普通小學上四年級,有一次回家聊起學校一位體育老師。一句打擊會摧毀一個信念今年5月初,西安市一名9歲女孩因為作文字數沒有達到老師布置的要求,不能按時提交作業,壓力過大跳樓身亡。臨走前,她在隨手找到的一張草稿紙上留下了遺言:「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李玫瑾: 3歲立恩, 6歲立威, 12歲立價值
    把握孩子的成長特點,給予心理上的撫育,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穩。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父母一定要及時把控。3歲以前,關係是教養的根基有一句話說: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作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連接好親子間的這根心理臍帶,才能在漫漫成長中,擁有引導孩子的力量。6歲以前,性格決定最終的成敗李玫瑾教授做客《圓桌派》,說過一句犀利的話:「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如果父母錯失了建立依戀的階段,沒有和孩子進入親密關係,那麼教養會變成世界上最難的事情。網劇《重生》中,宋春麗老師飾演的婁頤,曾是主任醫生,退休後還支撐著一所公益學校。婁頤專業能力強,善良仁愛,可擁有大愛的她,卻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 心理測試:哪一個孩子最可愛?測出你能不能在30歲前付房子首付?
    ABCD檢驗結果A你可能會在30歲前拿到房子的首付。選圖中的你,30歲前就可以拿到房子的首付,首先你是個非常有計劃並且願意吃苦的人。為了將來需要什麼,你要事先計劃好。做好計劃和目標,就會是一個讓家人有安全感的人,為設定的目標努力著每一步,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會讓你感覺踏實。B你完全可以在30歲前付一筆首付。
  • 父母這6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快看看你碰了幾個?
    父母這6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快看看你碰了幾個?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很多方面,尤其是以下6種軟暴力不要使用,因為它最傷孩子,甚至一個比一個狠,父母們快來圍觀,看看你碰了幾個?
  • 心理學教授:孩子6歲前,有幾個壞毛病別慣著,以免小孩越養越廢
    6歲之前一定要訓練孩子接受「不」的能力。6歲之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1、寵壞孩子的後果李玫瑾教授曾經陳述過這樣一個觀念:男孩子3-4歲的時候和家長鬧,最多也就是在地上打滾,可等到他14歲了,這孩子再和家長鬧會怎麼鬧?
  • 在3歲之前,家長要給孩子立四個規矩,不愁未來不成才
    比如下面4個規矩,越早立越好,可以有效幫助孩子成長。儘管很少有人會想起三歲之前的東西,不過有一點已經得到了兒童教育界的證實,孩子在三歲之前所接受的信息,其影響力遠超之後的深度教學。因此,要想徹底改變孩子,還得選擇從3歲之前開始著手。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1)尊敬父母和長輩我們常說大部分中國家庭是「421」的模式,所以許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僅有父母關愛,更是有四個老人將孩子當成心肝寶貝。這就使得部分孩子在「團寵」的情況下,會逐漸養成驕縱的性格,甚至對父母和長輩也習慣於頤指氣使。
  • 三十而立,「立」的判斷標準就2個字,30歲的你,「立」了嗎?
    我覺得用房車、存款、婚姻、孩子等,這些看得見的「成功」,去衡量一個人是否「立」了,太過片面。那麼它的標準是什麼呢?三十而立,「立」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就這2個字!「三十而立」出自《論語》,來源於我們孔聖人所說的話。那30歲的孔子,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狀態呢?
  • 江光國:一個都不能少
    電話那頭說:「哥老倌,事情還真不能怪我們不努力,這個娃娃我們從她就讀奧林小學開始,真不曉得還要咋個做了。娃娃的媽精神上受過打擊,把娃娃關在屋裡頭,不讓她接觸社會,娃娃連路都認不得,我們都要派工作人員陪她。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如果家長可以管好孩子,給孩子立好規矩,我們這些路人的耳朵不就清淨了嗎?一、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8歲的皮皮就是個天生的調皮鬼,他就像一臺「永動機」,一刻不讓父母閒暇下來。有一天,媽媽帶皮皮去飯店陪閨蜜吃飯,等菜的時間非常無聊,皮皮就吵著要玩手機,可是媽媽並沒有答應。
  • 從小給孩子立10條規矩,少1條都不行,爸媽要牢記,第10條能保命
    從小給孩子定10條規矩,少一條都不行,第10條可以救命1、不要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父母應該教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在公共場合遇到一些喜歡大喊大叫的孩子,經常會讓我們感覺到厭煩。所以,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孩子明白在公共場合應該遵循的禮儀。2、不能說謊一個喜歡撒謊的孩子,道德品質肯定有問題。
  • 如果你有個兒子,這幾種教育不能少,將來孩子會很優秀!
    文丨木棉媽媽二胎開放以後,也要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不生二胎,對於那些不生二胎的家庭,教育問題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養一個孩子就夠累了,養兩個孩子都不知道怎麼樣了。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如果家裡有個兒子,那麼這幾種教育一定不能缺失,未來孩子會很優秀。01、責任教育以前看到過一句話,一個女孩兒的寶媽說:我曾無數次教育我的女兒要保護好自己,而你們卻從來沒曾對兒子說要懂得尊重女性,承擔責任。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合適?3歲還是4歲?判斷標準很有講究
    文|凝媽9月1日,又有一批小朋友進入幼兒園,基本上是3歲、4歲的年齡。小區裡幾個3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很是糾結,到底幾歲送孩子上幼兒園?感覺有點小,不過看別的孩子都去,又怕輸在起跑線上。二寶再有2個月3歲,我們不打算送他去幼兒園。有家長說,明年春天送去吧,那時候就3歲半了。我們還是感覺有點早,準備明年秋天快4歲的時候再送去幼兒園。說到孩子幾歲送幼兒園,想起了侄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