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壞習慣對於他們造成的影響遠比壞習慣本身嚴重得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所以他們身上的一些壞毛病可以被包容和忍耐,但是事實上,父母此時對孩子身上壞習慣的縱容,很有可能會為以後的教育引導埋下導火線。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到,在孩子6歲前,家長有必要對孩子說"不"。可見父母教育真的應該從娃娃抓起,適當地立規矩才能夠約束孩子的行為。
杜華的兒子參加《變形計》,被姥姥沒收平板後暴躁發怒:聽不懂人話
前段時間非常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人們對於樂華娛樂的創始人杜華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網友們對其眼光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說,她的業務水平還是非常出眾的。
在此前杜華曾經讓兒子參加了湖南衛視一檔非常火爆的真人秀節目《變形計》,在節目中,胖乎乎的趙小果也和媽媽一樣頗受網友們爭議。
在節目一開始,趙小果的姥姥沒收了他的平板電腦,姥姥的這個舉動原本是想要約束外孫看平板電腦的時間,可是沒想到卻遭到了趙小果的強烈反對。只見他在車上的時候就已經在旁若無人地開始吵鬧,而坐在一旁的姥姥則對此毫無辦法。
情緒激動的趙小果甚至還用手拍打了姥姥幾下,雖然姥姥沒有還手忍了下來,但是趙小果卻依然十分生氣。在面對節目組導演的詢問時,趙小果坦言自己打姥姥是因為姥姥沒收了自己的平板電腦令他很氣憤。最後趙小果還說了姥姥一句,"聽不懂人話"。
顯然這樣一個叛逆的孩子著實讓人有一些討厭和反感。原來趙小果打小就在姥姥身邊長大,缺乏父母教育的他性格十分叛逆。隨著節目的進行,大家發現這個叛逆的小胖墩兒其實也有善良的一面。不過不懂得尊敬老人這一點卻也應該被好好管教一番。
在孩子6歲前,家長們應該給他們樹立好哪些規矩?
1.尊敬長輩
時下有很多家庭都存在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老人們對孩子十分寵溺,這也難免會滋生孩子身上沒大沒小的習慣。所以家長們有必要趁早地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懂得尊敬長輩,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更懂禮貌,也會有助於孩子的教養提升。
2.不亂發脾氣
當孩子習慣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和想法時,家長們有必要及時地進行幹預和制止,讓孩子明白亂發脾氣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三歲以後的哭鬧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當家長因為孩子的亂發脾氣和哭鬧行為而妥協時,那麼這很有可能就會滋生孩子身上的又一個壞習慣。
3.勇於承擔責任
在孩子六歲以前,他們常常會做錯事,這時候家長們真正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不犯錯,而是幫助孩子建立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看不得孩子犯錯的家長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身上出現撒謊等一系列逃避責任的行為表現,這顯然與父母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家長們怎樣做才能夠讓孩子乖乖地遵守規矩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任何一項規矩的建立,如果父母們都能夠以身作則的話,那麼孩子一定會對規矩更加有信服力。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實行雙標的政策,那麼顯然,孩子對於父母權威的信任感會大打折扣。當父母為孩子做好示範時,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有所配合。
2.建立獎懲機制
父母捨不得懲罰孩子,那麼很有可能就會縱容孩子身上的錯誤行為,而當父母願意獎勵孩子身上的良好行為時,這無疑是強化了孩子身上正確行為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適當地建立獎懲機制,更加能夠讓孩子明白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3.注重自律意識培養
當孩子能夠自發地去約束自身行為時,那麼規矩的建立就會變得很簡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身上的自律意識,讓孩子主動地去感受生活中存在的邊界感和分寸感。當孩子更自律時,對規矩的遵守也就變得順利起來。
不得不說,管教孩子應該趁早一點,這樣不僅更加能夠得到孩子的反饋,同時,對於長遠的父母教育來說,也是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父母們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必要的規矩還是需要被及時確立的。大家對於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的糾正有哪些好的經驗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