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嚴打財務造假:四家上市企業被點名 30家擬IPO企業撤退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投資快報

證監會近日再次重磅發聲,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用足新證券法,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同時,證監會還通報了對84家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況,有30家已撤回IPO申請終止審查。證監會根據檢查情況對「問題企業」進行了分類處理,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21家保薦機構、17家會計師事務所、7家律師事務也將面臨後續處理。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從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強烈譴責到嚴打境內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證監會從嚴從重從快懲治相關主體,目的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壓實中介責任,加大對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高管人員的約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處罰力度將加大,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後將很好地解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痛點。

現場檢查84家擬IPO企業 30家企業撤退

據證監會披露的IPO排隊企業名單顯示,截至2020年4月16日,IPO排隊企業數量為422家(不含科創板),其中主板153家、中小板72家、創業板197家。與此同時,證監會4月24日核准了3家企業的IPO批文,分別為: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天精裝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浩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均未披露籌資金額。

4月24日,證監會通報了對84家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況,有30家已撤回IPO申請終止審查。證監會根據檢查情況對「問題企業」進行了分類處理,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21家保薦機構、17家會計師事務所、7家律師事務也將面臨後續處理。

據悉,除IPO現場檢查外,證監會將針對IPO審核中的問題開展專項檢查以提升監管效能,對首發企業進行分類監管、精準監管。同時,證監會還將以貫徹實施新證券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嚴格落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壓實中介機構法律責任。

四家上市企業被點名

證監會近日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法行為重磅發聲:下一步,證監會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證監會對擬IPO企業的造假更是零容忍,堅持從嚴審核、嚴把質量關,有效減少企業「帶病申報、搶跑佔位」等情況。

據了解,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證監會總結分析指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造假周期長,涉案金額大。其中,索菱股份(002766)2016-2018年連續三年虛構海外業務、偽造回款單據,虛增巨額利潤;第二,手段隱蔽、複雜。其中,藏格控股(000408)2017年7月至2018年串通上百家客戶,利用大宗商品貿易的特殊性實施造假;第三,系統性造假突出。其中,龍力生物(002604)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為虛增公司利潤,定期通過刪改財務核算帳套實施造假;第四,主觀惡性明顯。其中,東方金鈺(600086)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以全資孫公司為平臺,虛構翡翠原石購銷業務,通過造假方式實現業績目標。

證監會此次罕見表態引起了業內專家強烈關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證監會在年報和一季報集中披露的時點就財務造假髮聲,極具針對性和震懾力。這四家被納入到證監會的典型案例當中並被點名的公司具有情節非常嚴重的重大違法行為,可以考慮直接退市。

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

證監會表示,用足用好新《證券法》,集中執法資源,強化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違法責任,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堅決淨化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市場紀律和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對此,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表示,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上市企業在法律「紅線」邊緣試探,與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背道而行,缺乏對市場、法治、投資者的敬畏之心,擾亂了資本市場生態,更侵害了與市場共擔風雨、共同成長的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甚至近年來還出現了若干起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自己設局操縱自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惡性案件。這些市場違法行為,嚴重偏離了「依法誠信」的基本底線,破壞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對此,證監會動真格、出重拳、擊要害以儆效尤,是對資本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秩序的保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處罰力度將加大,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後,將很好的解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痛點。

相關焦點

  • 證監會嚴打財務造假 四家上市企業被點名
    綜投網(www.zt5.com)4月27日訊  證監會近日再次重磅發聲,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用足新證券法,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同時,證監會還通報了對84家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況,有30家已撤回IPO申請終止審查。證監會根據檢查情況對「問題企業」進行了分類處理,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21家保薦機構、17家會計師事務所、7家律師事務也將面臨後續處理。
  • 股民晚報:東方金鈺財務造假細節曝光,紅籌企業境內上市門檻調整
    【證券要聞】證監會發布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證監會公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證監會核發2家企業IPO批文 未披露籌資金額4月30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杭州聚合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盛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 證監會公布IPO財務造假細節,現場檢查1家移送稽查調查,12家出具...
    來源:IPO頭條來源:證監會網站剛剛證監會公布了對12家IPO企業虛假披露、財務造假等違反行為的警示函!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呈現主動性、系統性造假、手段隱蔽、金額巨大、造假周期長等特徵,大批中介機構違法!1、IPO企業普遍性違法據證監會公告,自2019年6月以來證監會已完成84家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其中1家企業被移送稽查調查處理(採取36個月內不受理股票發行申請的監管措施)、12家企業(其中6家已撤回申請終止審查)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48家企業被採取審核重點關注、督促整改會計處理及內控問題等措施、撤回IPO申請材料的
  • 證監會公布73家終止審查IPO企業深度分析
    來源:ipo觀察(ID:ipo2012)綜合自梧桐樹下V(ID: wutongshuxiabwt),小兵研究(ID:xiaobingyanjiu),證監會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11月4日,證監會集中公布56家終止審查首發企業情況,時間段自2016年6-9月。這是繼2016年6月17日公布1-5月17家終止審查首發企業及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後的第二次總結公布。
  • 一些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等劣行要從重處理 看八大關鍵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點名了「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來看會議關鍵表述:1、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活力逐步提升。7、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8、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 康得新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對造假跨市場行為追責
    原標題:康得新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對造假企業跨市場違規行為全面追責在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正式處罰之後,A股「雙康事件」另一主角——康得新違法違規事件也有了新進展。這是繼2019年7月證監會在對康得新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後的再次「關注」,這傳遞了監管部門嚴懲造假企業、對跨市場違規行為進行全面追責的態度。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財務造假持續保持監管高壓,已有13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債券違約牽出百億造假案在嚴打財務造假背景下,康得新處罰落地僅僅是一個開端。
  • 拆解創業板IPO:206家企業擬募資1317億
    自2009年10月23日開板以來,截至2020年5月19日,創業板共計上市公司810家,募集資金達10719億元。其中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3倍的公司有10家,康泰生物以46倍漲幅傲視群雄。強大的融資能力、不俗的成長空間,吸引眾多企業湧向創業板。
  • 參與「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的30家企業名單曝光
    日前,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中涉及的30家企業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30家企業分布在十二省市,均被認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二款「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之規定,構成幫助虛假宣傳的行為。
  • 證監會首次集中披露IPO審核:今年35家終止,18家被否
    證監會稱,35家終止審查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22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62.86%;二是會計核算的規範性存疑,5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14.28%;三是業績下滑,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11.43%;四是股權或戰略調整,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佔比11.43%。
  • 證監會核發中銀國際證券等3家企業IPO批文
    【相關報導】34家上會今年IPO審核加速進入2020年,IPO審核有所提速。截至20日,包括科創板在內共有34家擬IPO公司被安排上會,而上個月總共只有25家安排上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過會達94.1%,較去年有所提高。
  • 創業板註冊制中止IPO增至9家 更新財務數據成主因
    隨著半年報8月底已報披露完畢,因為更新財務數據而中止IPO審核的公司已增至4家。截至目前,創業板註冊制已受理368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69家已通過創業板上市委審議,35家已獲證監會同樣註冊。隨著浩通科技公告中止IPO審議,目前創業板註冊制下已有9家首發企業中止受理,1家終止首發審核。
  • 1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被處罰!我們如何識破「舞弊」套路?
    來源:經濟日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的「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表示。財務報表也能「整容」「換臉」財務報表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針」。
  • 小米境外收入佔近一半;證監會強烈譴責瑞幸涉嫌財務造假事件;美團...
    本周(3月28日-4月3日)重點監測到國內企業IPO共1家;其中科創板0家。截止發稿:科創板申報企業227家,已上市94家。本周科創板新增受理6家,數量較上周的減少1家。2、金融科技類企業可上科創板,北京開始徵集上市意向3月31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徵集金融科技類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關意向。公告稱,為開展有關工作,服務企業上市融資發展,北京市金融監管局請有意向的企業填寫《科創板意向金融科技企業情況表》。
  • IPO年末衝刺,18家企業跑步上會!這家巨頭頂格申購中籤率或達這個數...
    2020年最後一周4個交易日,IPO企業進入最後衝擊。本周(12月28日-12月31日)IPO審核共18家企業,其中創業板6家、科創板6家、中小板4家、主板2家。其中周三上會擬登陸中小板的廣州農商行早在2017年已在香港上市,如這次順利過會,有望成為「A+H」上市農商行。另外,本周還有4隻新股發行,投資者們需倍加珍惜。
  • 管控失靈、財務造假、操縱併購……證監會最新行動來了,為期2年...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家數超過4100家,此次公告的下達與每家上市公司密切相關。專項行動時長2年,聚焦三方面內容經過多年發展,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相對健全的組織架構和公司治理制度,為國內各類企業提供了良好示範。
  • 財務造假細節曝光!又一「首富」被證監會點名:操縱19個銀行帳戶...
    來源:中國基金報見習記者楚深「以全資孫公司為平臺,虛構翡翠原石購銷業務,通過造假方式實現業績目標」、「主觀惡意明顯」。4月24日,監管部門措辭嚴厲,點名上市公司東方金鈺財務造假,公司股票隨後連續兩個交易日應聲跌停。相比2015年市值高點,暴跌超過90%!
  • 證監會核發鄭州捷安高科等4家企業IPO批文
    大河財立方消息6月5日,證監會核發IPO批文,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包括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勝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曾在新三板掛牌的捷安高科早在2017年8月就首次向證監會報送了IPO申請文件,之後於2018年3月3日,捷安高科發布公告稱,因調整上市計劃,捷安高科向證監會申請撤回上市申報材料。
  • 驚天大案:輔仁藥業朱文臣財務造假巨額騙貸意圖重組上市
    泣血致證監會劉士餘主席的公開信:懇請證監會函調國家稅務總局或河南省國稅局,核查開藥集團真實財務數據,立即立案嚴懲輔仁藥業持續財務造假、虛假信息披露、欺詐發行股票,企圖將瀕臨破產的企業重組上市朱文臣蠱惑煽動千名員工鬧事威脅河南省政府,製造混亂,並欲行賄媒體500萬,企圖掩蓋其罪行河南省金融辦以維穩為由致函媒體懇求不要曝光
  • 康寧醫院等6家企業IPO被否 鋒龍電氣過會
    相比上次3家創業板企業被否,本次被否企業家數更多、擬上市的平臺更加多樣。IPO從未如此嚴格!被否企業誰也沒料到,會在最後的衝刺階段被「罰下場」。從發審委針對每一家過會企業的問詢信息裡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問題點都涉及到財務,包含數據的真實性、關聯企業交易、應收帳款、結算方式、業績波動等,同時,合規經營、組織架構、技術力量、內部控制、董監高信息、事故、處罰等若突出也會被重點關注。
  • 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將會撤離美國嗎?
    而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更成為導火索,將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中國企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產生信任危機,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近日,美國方面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國企業在美國融資面臨更為不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