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曾志強,是經開區安監局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在貧困戶滕傳武家第一次看到他的三女兒小芳時,她還是一個高一年級的學生,豆蔻年華的她,卻缺少這個年紀該有的朝氣蓬勃,相反,眉頭上蹙著淺淺的憂愁,臉龐上的沉重讓我的心底莫名地抽了一下。她的身邊還站著兩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他們的眼裡毫無例外的帶著緊張與好奇,用略帶戒備的眼神上下打量著我。
環視一圈家裡的環境,給人的第一印象毫無疑問是屋子裡的陳舊與雜亂,32寸的老式彩電在雪花點的陪同下閃爍著不清晰的畫面,坑窪的地面和布滿了汙點的牆面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家人的拮据。
「老滕,說說你的困難吧。」作為第一次接觸扶貧工作的我來說,這個工作實在是無從下手,決定先從了解基礎信息開始。
老滕指了指小女孩,「這是我家小女兒,今年讀高中,除了她,我家還有3個外孫,有讀小學的,有讀幼兒園的,每學期光是學費就要我們兩老的命啊!」老滕的話語之間充滿了自責與不甘,「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下學期,她只能退學出去打工了。」
我看了一眼小芳,她聽到父親的話後,眉頭間的憂愁更加濃重了,眼睛呆滯地看著桌面。我腦中迅速出現了最近接受的扶貧業務培訓,不禁眼前一亮:「老滕啊,最近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項教育扶貧的政策,就是針對你這種教育負擔過重的家庭,孩子讀書免書費、學費、住宿費的同時,每年還有1000塊的補助。」說完,我眼角注意到,小芳愣了一下,抬頭迅速看了我一眼。「有這麼好的事?」老滕的語氣充滿了難以置信,「如果是真的話,這是幫了我天大的忙啊。」
我在老滕家一坐就是半夜,把黨的扶貧政策給老滕講了個通透,老滕仔細的聽著,緊繃的臉漸漸有了笑容,旁邊坐著的幾個小孩子見自己外公表情不那麼嚴肅了,也開始打鬧玩耍起來,只有小芳一直安安靜靜地坐著,但我看到她的眼底泛起了點點星光,這應該就是小芳的希望之光吧,我心裡暗暗祈願。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018年,小芳要高考了,我抽了個時間去走訪,幫她參考一下要考什麼學校。還沒到她家,老滕的幾個外孫歡呼著從我身邊跑過去,「曾爺爺好」,風中傳來幾聲問好的聲音,轉眼就跑得不知所蹤。我苦笑著摸了摸臉,「我還沒有這麼老吧!」走進屋裡,小芳正等著我,「曾叔,你來啦。」我看了下她,她那滿是笑意的臉龐上寫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第一次見她時已判若兩人。坐下後,我仔細問了她近來模擬考試的情況,成績不是很理想。「你這個分數可以報職業學校。」我在心裡嘆了口氣,這孩子的大學可能上不了了。「曾叔,我知道我的成績不好,但能讀一個職業學校我已經知足了,本來前年我就要被退學的,能走到現在,我已經非常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了。」小芳的語氣裡充滿了感激。「而且我打聽過了,我要讀職業學校的話也能享受教育幫扶政策,家裡的負擔也不重。」小芳說話的時候眼睛微微向上望,目光好像穿過房子的牆壁,看向那美好的未來。從老滕家回來的路上,我不斷地回想起這個畫面,是啊,是我苛求了,對一個差點輟學的孩子來說,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意外的收穫了,起碼,她的命運就此不同了。不久之後,小芳被貴陽的職業學校錄取了,我就很少見到她了。
最近一次聽到小芳的消息,是2020年的10月,在對老滕家的走訪中了解到,小芳畢業以後,留在貴陽工作,不回安順了。老滕說起這個事滿是欣慰,「沒有白讀這幾年的書啊,這姑娘心氣也高,說是要在大城市,不回來了。要是當初輟學,恐怕早就嫁人了,孩子都會打醬油咯。」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十月的陽光溫暖和煦,灑在我和老滕的身上,這陽光,正如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滋養著這生活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的中華兒女。黨的扶貧政策,改變了這大地上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小芳的美好生活,僅是這民族復興的浪潮中微不足道的一朵小小浪花。我相信,千千萬萬朵浪花將匯合成一往無前的時代大潮,向著美好的未來呼嘯而去。
作者:安順經開區安監局曾志強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曾志強:灑在小芳身上的陽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