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建設醫療高地,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優化布局,主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周邊擴容延伸,多家大三甲醫院在周邊區域建設分院。2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斌首先介紹了廣州今年來在醫療高地建設和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面的情況。陳斌說,近年來,廣州區域醫療中心定位更加清晰廣州在中南、華南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地位不斷鞏固提升。
建設醫療高地
城區多家大三甲醫院向周邊擴容
據透露,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廣東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1個、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個、專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6個。今年,廣醫附一已獲批成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市婦兒中心已獲批成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精神、老年醫學等專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在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周邊地區延伸擴容方面,廣州以為 「一主、一副、五分」的空間結構布局,動作頻頻。其中,市第八人民醫院新址二期工程和市中醫醫院同德圍分院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廣州呼吸中心的學術科研區和醫療區等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特別是南沙區作為「一主一副五分網絡化」醫療衛生設施總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分院以及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都在規劃建設中,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預計明年年中開業。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已落戶黃埔區長嶺居,南方醫院知識城分院已籤約落戶黃埔區北部;南沙區已引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中醫院、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市第一人民醫院;增城區已分別引進南方醫院、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共建南方醫院增城院區、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增城院區,以前看大病花一兩個小時在路上,通過空間規劃,讓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有大醫院就診。
優質資源下層
老百姓家門口看病更方便
陳斌說,在解決群眾看病方便問題方面,多家醫院通過信息化平臺開放醫療資源預約,讓群眾掛號、治療更加方便。搭建了廣州市遠程醫療平臺,建成全市區域影像、檢驗中心系統和家庭醫生籤約系統。廣州健康通預約掛號支付平臺,接入124家醫院,提供預約掛號和費用支付服務,每月可提供號源總量約為352萬,實現「在線預約、家中候診、分時取號」的診療預約新模式。全市三級醫院同時向市民提供電話、支付寶、微信、網站、手機APP和自助掛號機等多種預約渠道。上線網際網路醫院,提供「無接觸式」專家在線診療,網際網路醫院可提供在線診療、導診分診、科普宣傳等服務,讓群眾在家裡與醫生實時「面對面」溝通諮詢。
近年來,廣州以醫聯體為抓手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在「一主一副五分中心」基礎上,以社區服務中心(站)和鎮衛生院為主要載體,以醫療聯合體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抓手,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就醫秩序,為老百姓提供就近的優質服務,緩解大醫院接診壓力。
廣州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優化布局。對計劃全面改造城中村區域的現有醫療服務能力進行了指數評估,綜合考慮醫療服務能力(以床位數為依據)、城中村距醫院距離、城中村改造後服務人口、開發強度(建設量)等關鍵要素,全程參與、強基固本、整體布局,努力將優質的衛生健康服務送到每名市民身邊,切實提升廣州整體醫療服務品質和能力。
針對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問題,以實現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為目標,補短板、優布局、強基層、建高地,編制城中村改造醫療衛生設施布點規劃,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社會資本等,高標準配置市級統籌醫療衛生設施,加速提升城市更新片區的醫療服務能力和城市功能品質。按照服務人口數量配比,前瞻規劃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和康復護理、醫養結合等專科醫院,每個區分別配置1所二級以上婦女兒童健康服務機構和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潔瑩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